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药物性肝损伤

药物性肝损伤

药物性肝损伤的相关文献在1996年到2022年内共计1708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药学、中国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563篇、会议论文74篇、专利文献196653篇;相关期刊456种,包括肝脏、临床肝胆病杂志、实用肝脏病杂志等; 相关会议54种,包括中国毒理学会中药与天然药物毒理专业委员会第一次(2016年)学术交流大会、第十六届全国中医肝胆病学术会议、第九届全国肝脏疾病临床学术大会等;药物性肝损伤的相关文献由4600位作者贡献,包括陈成伟、于乐成、王伽伯等。

药物性肝损伤—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563 占比:0.79%

会议论文>

论文:74 占比:0.04%

专利文献>

论文:196653 占比:99.17%

总计:198290篇

药物性肝损伤—发文趋势图

药物性肝损伤

-研究学者

  • 陈成伟
  • 于乐成
  • 王伽伯
  • 肖小河
  • 赖荣陶
  • 陈洁
  • 王艳
  • 许建明
  • 邹正升
  • 吴凡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张洋婷; 卢学昭; 李晓娜; 仲昭亿; 王娜; 蔡静; 马爱国; 刘玉峰; 汪求真
    • 摘要: 目的:分析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PTB-DM)发生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anti-tuberculosis drug-induced liver injury,ATB-DILI)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的方法,连续纳入2017年10月至2019年3月青岛市中心医院北部院区符合入组标准的458例住院PTB-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自行设计的结构式调查问卷收集研究对象治疗前的年龄、性别、婚姻状况、文化水平、职业、膳食、吸烟、饮酒、体力活动水平、结核病临床症状、体质量指数、血生化指标、血常规指标、血糖控制水平、保肝药物使用及种类情况等信息;随访8个月后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研究对象发生ATB-DILI的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458例PTB-DM患者中,53例发生ATB-DILI,发生率为11.6%.在调整了吸烟、体力活动、保肝药物使用和贫血等混杂因素后,发现血糖控制不良[HR(95%CI)=2.787(1.256~6.183)]、饮酒[HR(95%CI)=2.159(1.097~4.251)]、消瘦(体质量指数<18.5)[HR(95%CI) =2.808(1.391~5.670)]、膳食多样性不足[HR(95%CI)=3.199(1.372~7.459)]是PTB-DM患者发生ATB-DILI的危险因素.结论:PTB-DM患者抗结核治疗后易发生ATB-DILI,尤其饮酒、消瘦和膳食多样性不足者,发生ATB-DILI的风险更高.
    • 姜晓颖; 陈晓红; 于德美; 李成俊; 高绪胜; 刘旭晖; 刘建峰; 金龙; 王均琴; 李亮; 杨恒; 李明武; 袁保东; 田明; 徐金田; 梅早仙; 潘洪秋; 刘向
    • 摘要: 目的 评估给予预防性护肝治疗在抗结核治疗过程对降低药物性肝损伤(DILI)发生的作用.方法 采用多中心、开放、随机、平行对照试验设计,在全国14家结核病专科医院纳入初治涂片细菌阳性肺结核患者933例,随机分为试验组495例和对照组438例,两组均采用2HREZ/4HR抗结核方案,治疗6个月.抗结核治疗的同时给予试验组甘草酸二铵肠溶胶囊治疗,不给予对照组任何护肝药物.结果 在933例患者中,DILI总发生率为31.9%,其中试验组为27.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6.8%(P0.05);两组在肝损伤以外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25.4%和30.7%(P=0.054).结论 应用甘草酸二铵肠溶胶囊预防性护肝治疗可减少抗结核治疗过程中肝损伤的发生,且不增加其他不良反应,对维持抗结核方案有益.
    • 肖露; 胡弦; 蔡颖珂; 梅凡
    • 摘要: 目的 探讨应用腺苷蛋氨酸与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治疗药物性肝损伤(DILI)患者的疗效.方法 2017年10月~2020年10月我院收治的90例DILI患者,被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组45例,分别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或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腺苷蛋氨酸治疗.常规检测血清丙二醛(MDA)、超氧化物岐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结果 本组患者治疗2~6(3.1±1.4)w,观察组血清ALT、AST和TBIL水平分别为(61.2±8.3)U/L、(54.5±7.4)U/L和(14.4±4.1)μ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86.5±11.5)U/L、(63.1±8.0)U/L和(21.5±5.4)μmol/L,P<0.05];血清前白蛋白和胆碱酯酶水平分别为(205.5±1.9)mg/L和(5224.1±589.9)u/L,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88.5±34.2)mg/L和(4933.9±602.2)u/L,均P<0.05],而血清总胆汁酸水平为(7.1±1.7)μ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9.5±2.1)μmol/L,P<0.05];血清丙二醛水平为(4.5±0.7)μ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6.5±0.9)μmol/L,P<0.05],而血清超氧化物岐化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分别为(83.1±7.9)U/L和(125.1±13.7)u/L,显著高于对照组[(75.9±7.2)U/L和(105.5±11.1)u/L,P<0.05].结论 联合应用腺苷蛋氨酸与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DILI患者近期效果较好,可有效抑制体内炎症反应,改善氧化应激状态和肝功能指标.
    • 李晓晴; 张国梁(指导)
    • 摘要: 药物性肝损伤是近年来危害肝脏代谢功能的又一类重大疾病。因其发病无特异性,往往容易被忽视,致使疾病迁延日久导致不可逆的损伤。药物性肝损伤会随着病情进展可逐渐演变成肝纤维化、肝硬化,甚至肝癌。中医药治疗药物性肝损伤具有多靶点、多途径的特点,并且能够针对不同患者体质采取个体化治疗方案。张国梁教授在多年临床工作中总结出防治DILI首要重诊断,将中医舌诊与辨证紧密相结合,配合中医特色外治法,运用疏肝健脾泄浊法治疗能够有效缓解药物性肝损伤的进展,减轻肝脏代谢负担。张国梁教授认为本病主要因药物蓄积的毒素损伤了肝,因此在治疗以恢复肝脏生理功能为己任,其治疗经验值得临床借鉴。
    • 于泽鹤; 胡巍巍; 巨晓宁; 彪雅宁; 王茜; 韩雪; 张一昕
    • 摘要: 目的:探讨解毒护肝方对对乙酰氨基酚(APAP)所致小鼠急性肝损伤(ALI)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60只C57BL/6N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药组以及解毒护肝方低、中、高剂量组。APAP造模同时,分别灌胃给予相应药物治疗,连续14 d。实验结束后,采集血清和肝组织,检测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直接胆红素(DBIL)、总胆红素(TBIL)、白介素-1β(IL-1β)和白介素-18(IL-18)的活性或含量;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观察肝脏病理形态学变化;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法检测肝脏中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和半胱氨酸天冬氨酸酶-1(caspase-1)的基因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模型组小鼠血清AST、ALT、DBIL、TBIL、IL-1β和IL-18的活性含量均显著升高(P<0.01),肝脏中NLRP3和caspase-1基因蛋白表达明显上调(P<0.01),肝细胞内可见嗜酸性变和炎性细胞浸润;与模型组比,解毒护肝方各剂量组能明显降低血清AST、ALT、DBIL、IL-1β和IL-18的活性或含量以及肝脏中NLRP3和caspase-1基因蛋白表达水平(P<0.01或P<0.05),改善肝脏病理损伤。结论:解毒护肝方可有效防治APAP诱导的小鼠ALI,其机制可能与抑制NLRP3炎症小体介导的炎症反应有关,为临床治疗ALI提供了用药实验依据。
    • 张文; 蒋莉; 周后凤; 干小红
    • 摘要: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药物性肝损伤临床治疗中发挥的作用。方法临床药师参与1例阿昔洛韦致肝功能损伤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的临床诊疗过程,评估肝损伤程度和类型,结合相关指南及文献,综合患儿肝损伤的特征和用药史,并结合因果关系评价量表(RUCAM评分系统)进行量化评估,判断引起肝损伤的药物,建议停用可疑药物,调整保肝药物。结果临床药师判断阿昔洛韦致可疑性药物肝损伤的可能性大,为肝细胞损伤型,急性,RUCAM 8分(很可能),严重程度2级。并参考相关指南,为临床提供了合理的用药方案,患儿症状缓解,出院。结论临床药师可多环节参与药物性肝损伤患儿的临床诊疗,发挥药学专业优势,优化治疗方案。
    • 黎韵; 向怀荣; 程旋; 何贝; 彭文兴
    • 摘要: 药物性肝损伤(DILI)是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可致急性肝衰竭或死亡等严重不良预后。早期、准确诊断DILI意义重大。传统生物标志物灵敏性与肝损伤特异性不足,寻找灵敏性更高、特异性更强的新型肝损伤生物标志物十分必要。谷氨酸脱氢酶(GLDH)是一种新型DILI生物标志物,比传统生物标志物的肝损伤特异性更强、灵敏性更高、稳定性更好。与其他新型生物标志物相比较,GLDH比miR-122的个体间和个体内差异小,比高迁移率族蛋白B1、骨桥蛋白和细胞角蛋白18的肝损伤特异性和灵敏性更好,且比这些新型生物标志物更易于检测,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前景。本文总结了传统生物标志物的不足,综述了GLDH作为DILI的潜在生物标志物的最新研究,以期全面了解GLDH作为DILI生物标志物的潜力。
    • 袁晓安
    • 摘要: 药物对肝脏的影响一直是人们用药过程中十分关心的问题,下面我借3个案例来聊聊药物性肝损伤。案例1:刘女士家族遗传的“少白头”让她很苦恼。听说何首乌有养血乌发的作用,刘女士就根据网上的方子自己买药熬着吃起来。一周后未见明显效果,她又加了量。结果吃到第3周时,刘女士突然出现恶心、呕吐症状。到医院检查,一看化验结果吓了一大跳:转氨酶高达2000u/L,是正常人的50倍;总胆红素也高达500μmol/L,是正常人的近20倍,医生诊断为急性肝衰竭。详细问诊过后,医生高度怀疑是吃何首乌引起的。
    • 陈业京; 陆清平; 顾少颖
    • 摘要: 目的分析比较异甘草酸镁与复方甘草酸单胺治疗药物性肝损伤(DILI)患者的疗效。方法2018年1月~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DILI患者10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1例和对照组51例,分别给予异甘草酸镁或复方甘草酸单胺静脉滴注治疗14~28 d。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层粘连蛋白(LN)、透明质酸酶(HA)、Ⅲ型前胶原(PC-Ⅲ)和Ⅳ型胶原(Ⅳ-Col)水平,采用ELISA法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一氧化氮(NO)、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血清ALT和AST水平分别为(42.7±12.5)U/L和(38.2±9.4)U/L,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64.5±21.9)U/L和(55.6±15.2)U/L,P<0.05】;血清HA、PC-Ⅲ和Ⅳ-Col水平分别为(138.2±21.5)mg/L、(85.6±17.4)μg/L和(141.5±16.4)μg/L,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82.1±23.9)mg/L、(123.8±19.4)μg/L和(175.4±18.7)μg/L,P<0.05】;血清SOD和NO水平分别为(90.3±10.1)U/L和(79.8±9.3)μ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74.9±8.6)U/L和(54.0±7.9)μmol/L,P<0.05】,而血清IL-6和TNF-α水平分别为(11.2±2.5)pg/mL和(26.4±3.6)ng/L,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6.8±2.7)pg/mL和(41.3±5.9)ng/L,P<0.05】。结论应用异甘草酸镁治疗DILI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复方甘草酸单胺,可有效改善血生化指标和肝纤维化指标,可能与减轻了机体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有关。
    • 杨海华; 周聪; 沈国强; 尤晓红; 孟玲
    • 摘要: 目的总结分析应用替加环素所致药物性肝损伤(DILI)老年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2018年~2020年我院收治的134例应用替加环素治疗所致的DILI老年患者,对基础疾病、病原学鉴定、肝损伤结果和预后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在134例患者中,男性占54.5%,女性占45.5%;年龄<70岁患者占41.8%,≥70岁患者占58.2%;所属科室分布主要为重症监护病房、呼吸科和创伤骨科,分别占34.3%、28.4%和16.4%;在基础疾病中,高血压占67.9%,糖尿病占25.4%,恶性肿瘤占23.1%,冠心病占14.2%,慢阻肺占11.2%,骨折占7.5%;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者占94.8%;感染部位主要为肺部感染、骨关节感染和腹腔感染,分别占49.3%、23.1%和13.4%;病原学鉴定结果显示,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分别占32.8%、24.6%和17.2%;134例患者在用药1 w后出现肝功能指标异常,在发病2 w时达到高峰,血清TBIL水平为(35.2±5.9)μmmol/L,AST为(69.1±11.5)U/L,ALT为(56.4±9.3)U/L,ALP为(194.8±29.3)U/L,GGT为(134.6±18.9)U/L,在停药和护肝治疗后1 w,TBIL降至(29.1±5.0)μmmol/L,AST降至(57.9±9.6)U/L,ALT降至(50.2±8.6)U/L,ALP降至(183.3±27.4)U/L,GGT降至(126.9±15.4)U/L;肝功能指标恢复正常时间为5~33 d,平均为(14.6±2.3)d;130例患者痊愈,3例自动出院,1例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结论临床应用替加环素抗感染治疗老年患者容易引发DILI,在用药过程中应密切监测肝功能指标变化,及时处理。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