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因素分析,统计学

因素分析,统计学

因素分析,统计学的相关文献在1999年到2022年内共计1298篇,主要集中在预防医学、卫生学、内科学、肿瘤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98篇、专利文献207977篇;相关期刊170种,包括中国防痨杂志、中华预防医学杂志、中华外科杂志等; 因素分析,统计学的相关文献由5251位作者贡献,包括李莉、陶芳标、余毅震等。

因素分析,统计学—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298 占比:0.62%

专利文献>

论文:207977 占比:99.38%

总计:209275篇

因素分析,统计学—发文趋势图

因素分析,统计学

-研究学者

  • 李莉
  • 陶芳标
  • 余毅震
  • 张静
  • 李健
  • 王声湧
  • 刘勇
  • 刘耀升
  • 刘蜀彬
  • 吴桂辉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梁丽; 邹莉萍; 谢芳晖; 陈晴; 吴桂辉
    • 摘要: 目的:探讨腹腔结核患者并发肠穿孔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0年12月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收治的腹腔结核并发肠穿孔患者37例(肠穿孔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选取同期腹腔结核未并发肠穿孔患者39例(对照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腹腔结核患者并发肠穿孔的危险因素.结果:肠穿孔组有2例患者因感染性休克未接受手术治疗,35例患者接受手术治疗.肠穿孔组8例患者死亡,病亡率为21.6%(8/37).对照组39例患者经治疗后病情好转出院.肠穿孔组结核病病史≤3个月者占54.1%(20/37),并发艾滋病者占29.7%(11/37),并发贫血者占64.9%(24/37),并发低蛋白血症者占86.5%(32/37),CD4+T淋巴细胞计数<150个/μl者占51.4%(19/37),并发肠梗阻者占45.9%(17/37),腹部症状为首发症状者占73.0%(27/37);对照组结核病病史≤3个月者占79.5%(31/39),并发艾滋病者占5.1%(2/39),并发贫血者占33.3%(13/39),并发低蛋白血症者占43.6%(17/39),CD4+T淋巴细胞计数<150个/μl者占7.7%(3/39),并发肠梗阻者占20.5%(8/39),腹部症状为首发症者占46.2%(18/39),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5.564、8.104、6.541、15.263、17.565、5.564、5.650,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腹部症状为首发症状(OR=23.828,95% CI:2.946~192.744)、并发肠梗阻(OR=10.292,95% CI:1.607~65.899)、低蛋白血症(OR=43.455,95%CI:3.697~510.796)和CD4+T淋巴细胞计数<150个/μl(OR=25.706,95%CI:2.231~296.223)是肠穿孔的独立危险因素,而结核病病史≤3个月(OR=0.026,95%CI:0.003~0.247)为保护因素.结论:肠梗阻、低蛋白血症、CD4+T淋巴细胞计数<150个/μl、腹部症状为首发症状是腹腔结核患者并发肠穿孔的危险因素,当腹腔结核患者出现上述危险因素时要警惕发生肠穿孔的可能.
    • 张洋婷; 卢学昭; 李晓娜; 仲昭亿; 王娜; 蔡静; 马爱国; 刘玉峰; 汪求真
    • 摘要: 目的:分析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PTB-DM)发生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anti-tuberculosis drug-induced liver injury,ATB-DILI)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的方法,连续纳入2017年10月至2019年3月青岛市中心医院北部院区符合入组标准的458例住院PTB-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自行设计的结构式调查问卷收集研究对象治疗前的年龄、性别、婚姻状况、文化水平、职业、膳食、吸烟、饮酒、体力活动水平、结核病临床症状、体质量指数、血生化指标、血常规指标、血糖控制水平、保肝药物使用及种类情况等信息;随访8个月后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研究对象发生ATB-DILI的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458例PTB-DM患者中,53例发生ATB-DILI,发生率为11.6%.在调整了吸烟、体力活动、保肝药物使用和贫血等混杂因素后,发现血糖控制不良[HR(95%CI)=2.787(1.256~6.183)]、饮酒[HR(95%CI)=2.159(1.097~4.251)]、消瘦(体质量指数<18.5)[HR(95%CI) =2.808(1.391~5.670)]、膳食多样性不足[HR(95%CI)=3.199(1.372~7.459)]是PTB-DM患者发生ATB-DILI的危险因素.结论:PTB-DM患者抗结核治疗后易发生ATB-DILI,尤其饮酒、消瘦和膳食多样性不足者,发生ATB-DILI的风险更高.
    • 李茜梅; 汤昱; 弓陈芳
    • 摘要: 目的 探讨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MPP)合并肺不张预后不良危险因素分析.方法 2018年1月-2020年1月在我院儿科住院治疗的MPP合并肺不张患儿126例,根据预后分组,肺不张未痊愈患儿61例为观察组,痊愈65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测定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IL-4、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C反应蛋白(CRP)、干扰素(IFN)-7水平.结果 患儿MPP合并肺不张部位,以右中叶肺不张占比31.96%为最高;其次右上叶肺不张占比23.71%;观察组年龄、治疗时间、病变部位、IL-4、IL-6、IL-10、血清CRP、血清IFN-γ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血清IL-4、IL-6、IL-10、血清IFN-γ水平均与MPP合并肺不张预后不良的发生相关.
    • 颜括; 田甜; 高萍; 孔琰; 戴红英
    • 摘要: 目的 探讨因宫颈高度上皮内病变行宫颈锥切手术后病理切缘阳性患者的分层管理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1日—2019年6月1日因宫颈高度上皮内病变(HSIL)在我院行宫颈锥切手术3614例患者的病理资料,对术后病理切缘阳性的患者治疗及预后情况进行分析,比较术后病灶残留组与无病灶残留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结果宫颈锥切术后切缘阳性率为7.3%(266/3614),将切缘阳性266例患者分为随诊组(142例)及治疗组(124例).治疗组患者结合病变级别及患者生育需求分别采用了再次宫颈锥切术、全子宫切除术或广泛子宫切除术,再次术后病理诊断慢性宫颈炎45例,宫颈低度上皮内瘤变(LSIL)15例,HSIL 30例,宫颈癌34例,LSIL及以上病变患者占63.7%(79/124).单因素分析显示,多点切缘阳性、内外切缘阳性、术后HPV持续感染与病灶残留有关(χ2=6.231~13.774,P<0.05).结论宫颈锥切术后病理切缘阳性患者需根据有无生育需求及病灶残留高危因素综合评估.具有病灶残留高危因素者,建议结合患者生育要求再次行锥切术或全子宫切除术.无病灶残留高危因素者,可优先选择严密随访,避免过度诊疗.宫颈锥切后诊断为浸润癌者则应按照指南行规范化治疗.
    • 颜括; 田甜; 高萍; 孔琰; 戴红英
    • 摘要: 目的探讨因宫颈高度上皮内病变行宫颈锥切手术后病理切缘阳性患者的分层管理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1日—2019年6月1日因宫颈高度上皮内病变(HSIL)在我院行宫颈锥切手术3614例患者的病理资料,对术后病理切缘阳性的患者治疗及预后情况进行分析,比较术后病灶残留组与无病灶残留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结果宫颈锥切术后切缘阳性率为7.3%(266/3614),将切缘阳性266例患者分为随诊组(142例)及治疗组(124例)。治疗组患者结合病变级别及患者生育需求分别采用了再次宫颈锥切术、全子宫切除术或广泛子宫切除术,再次术后病理诊断慢性宫颈炎45例,宫颈低度上皮内瘤变(LSIL)15例,HSIL 30例,宫颈癌34例,LSIL及以上病变患者占63.7%(79/124)。单因素分析显示,多点切缘阳性、内外切缘阳性、术后HPV持续感染与病灶残留有关(χ2=6.231~13.774,P<0.05)。结论宫颈锥切术后病理切缘阳性患者需根据有无生育需求及病灶残留高危因素综合评估。具有病灶残留高危因素者,建议结合患者生育要求再次行锥切术或全子宫切除术。无病灶残留高危因素者,可优先选择严密随访,避免过度诊疗。宫颈锥切后诊断为浸润癌者则应按照指南行规范化治疗。
    • 肖红; 吴勇军; 黄力君; 陈明; 肖京琳; 刘华东
    • 摘要: 目的 分析初治多发性骨髓瘤患者13q14缺失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整理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湘潭市第一人民医院入院初治多发性骨髓瘤患者(121例)的随访资料,对患者3年总生存期(OS)和无进展生存期(PFS)进行单因素分析;根据患者13q14缺失情况分为缺失组(n =39)和未缺失组(n =82),比较不同13q14缺失情况患者预后情况.结果 截至随访时间,患者3年总生存率为71.90%(87/121),3年总生存期(OS)为5.8~36个月;3年无进展生存率为47.93%(58/121),3年无进展生存期(PFS)为2.3~36个月,中位PFS为34.8个月;年龄、低蛋白血症、高乳酸脱氢酶及13q14缺失是患者OS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年龄、高乳酸脱氢酶及13q14缺失是患者PFS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13q14缺失组3年总生存率为61.54%(24/39),3年无进展生存率为25.64%(10/39),均低于未缺失组[76.83%(63/82),58.54%(48/82),P<0.05].结论 13q14缺失的初治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近期预后较差,根据OS和PFS的共同影响因素对患者进行危险分层治疗,将有助于改善其预后.
    • 李嘉明; 李楠; 王景; 汪鑫; 苏明明; 郑朝辉; 邱纯; 罗甜; 王学廉
    • 摘要: 目的 评价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术(STN-DBS)治疗单纯型肌张力障碍的长期疗效,并探讨其疗效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神经外科2004年12月至2014年12月采用STN-DBS治疗的连续23例单纯型肌张力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Burke-Fahn-Marsden肌张力障碍评定量表(BFMDRS)量化肌张力障碍的症状和体征.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索疗效的影响因素.结果 23例患者中女8例、男15例,年龄[M(Q1,Q3)]19(10,27)岁.随访时间为5~12(8.1±1.8)年.与术前相比,术后1、3、5年及末次随访时BFMDRS运动评分分别降低了 30.1(95%CI:12.3~47.8)、34.7(95%CI:17.0~52.4)、34.1(95%CI:16.4~51.8)和34.0(95%CI:16.3~51.7)分(均P<0.001),改善率分别为(56.0±20.2)%、(65.3±24.0)%、(64.4±25.1)%和(64.3±25.1)%;残疾评分降低了6.9(95%CI:1.4~12.3)、8.7(95%CI:3.3~14.2)、9.0(95%CI:3.6~14.5)和9.2(95%CI:3.7~14.7)分(均P<0.001),改善率分别为(42.9±17.1)%、(55.5±23.2)%、(57.8±24.8)%和(58.7±24.8)%.DYT1阳性肌张力障碍患者的运动和残疾评分改善率较阴性患者更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发病年龄、病程、术前运动或残疾评分与远期结果(运动评分或残疾评分改善率)之间不存在线性关系(均P>0.05).结论 STN-DBS治疗单纯型肌张力障碍疗效显著且持久,但尚未发现可靠的影响因素.
    • 罗小青; 段思雨; 林铭钰; 邓珣; 刘碧芬; 黎连; 唐慧雯; 丁立
    • 摘要: 目的 分析结核病并发糖尿病住院患者的营养风险及其影响因素,为早期营养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收集2018年4月1日至2019年8月31日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感染病防治中心诊断为结核病并发糖尿病的住院患者179例,排除并发恶性肿瘤9例、妊娠1例,最终纳入169例.收集患者临床相关资料,包括患者性别、年龄、并发症、结核病诊断类型、患者类型、结核分枝杆菌检出情况、病程、抗结核治疗时间、住院天数、营养风险筛查表2002(NRS 2002)评分、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B)、空腹血糖(FBS)、糖化血红蛋白(GHB)、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预后营养指数(PNI)和体质量,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核病并发糖尿病患者发生营养风险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根据NRS 2002评分结果,35例患者评分≥3分被纳入有营养风险组,134例评分<3分被纳入无营养风险组,营养风险发生率为20.71%(35/169).影响营养风险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程≥1个月是营养风险发生的危险因素[OR(95%CI)=6.003(1.662~21.688)];而白蛋白是营养风险发生的保护因素[OR(95%CI)= 0.876(0.815~0.942)],即白蛋白越高,营养风险发生率越低.结论 结核病并发糖尿病患者营养风险发生率为20.71%.营养风险的发生与病程和白蛋白相关,病程≥1个月营养风险发生率显著升高,而白蛋白与营养风险发生率呈负相关.
    • 刘健雄; 杜雨华; 沈鸿程; 张广川; 吴桂锋; 赖铿; 雷宇; 李铁钢
    • 摘要: 目的 分析2008-2018年广州市结核病患者诊断延误趋势及影响因素,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子系统《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收集2008-2018年广州市登记治疗的125 180例结核病患者的信息,包括性别、年龄、民族、职业、患者来源、患者分类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核病患者诊断延误的影响因素.结果 2008-2018年广州市结核病患者从初次就诊至诊断的天数的中位数(四分位数)为5(2,15)d,诊断延误率为27.43%(34 343/125 18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65~102岁年龄组、汉族、职业为教师/医务人员/干部、患者来源为健康检查的诊断延误率分别为29.70%(4610/15 524)、27.50%(33 829/123 013)、33.22%(1320/3974)、37.86%(1017/2686),明显高于年龄25~<45岁(26.69%,13 585/50 894)、少数民族(23.72%,514/2167)、工人及民工(21.10%,4752/22 520)、患者来源为转诊(25.36%,14 416/56 83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65.253、15.291、879.541、570.472,P 值均<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以下特征的结核病患者更容易出现诊断延误:25~<45、45~<65、65~102岁年龄组[以<25岁年龄组为参照,OR(95%CI)值分别为1.072(1.033~1.110)、1.136(1.090~1.184)、1.168(1.105~1.235)];汉族[以少数民族为参照,OR(95%CI)=1.155(1.044~1.278)];职业为儿童及学生、商业服务、教师/医务人员/干部、农民、离退休人员、家政/家务/待业、其他[以工人及民工为参照,OR(95%CI)值分别为1.730(1.617~1.851)、1.784(1.683~1.890)、1.828(1.698~1.968)、1.167(1.111~1.227)、1.632(1.535~1.736)、1.436(1.378~1.497)、1.525(1.462~1.590)];患者来源为健康检查、接触者检查、因症就诊、因症推荐、追踪[以转诊为参照,OR(95%CI)值分别为1.704(1.572~1.848)、1.531(1.227~1.910)、1.031(1.003~1.060)、1.346(1.192~1.520)、1.535(1.467~1.606)].结论 2008-2018年广州市结核病患者诊断延误现象逐年上升.对上述各类诊断延误的影响因素,需要重点加强关注.
    • 姚旭; 张慧; 吴成果; 龚德华; 要玉霞; 张灿有; 徐彩红; 夏愔愔; 陈卉; 成君
    • 摘要: 目的 了解处于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状态的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者对12周预防性治疗方案的服药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18年8月30日至2020年7月30日"十三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者潜伏感染干预技术研究)中,经知情同意纳入的989例,年龄5?64周岁应该完成服药的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的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其一般人口学资料、服药记录、不良反应及提前终止服药等信息.采用x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密切接触者服药情况的因素.结果 989例密切接触者中,有905例完成服药,服药完成率为91.51%.在未完成服药的密切接触者中,中断服药的主要原因是"拒绝继续服药"(41例,48.81%)和"不良反应"(31例,36.90%),中断服药主要发生在服药后的前2个月(72例,85.71%).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为50~64岁者(OR=3.71;95%CI:1.72?8.02)、吸烟者(OR=1.79;95%CI:1.02~3.13)和所在县(区)负责预防性服药的机构为定点医院者(OR=4.51;95%CI:1.91?10.65)更容易发生中断服药.结论 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的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者对12周预防性治疗方案的服药完成情况整体较好,但是密切接触者在服药早期易发生中断服药和不良反应,其服药完成率受年龄、吸烟和所在县(区)负责预防性服药的机构影响.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