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的相关文献在1977年到2022年内共计12087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中国医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983篇、会议论文524篇、专利文献61968篇;相关期刊1644种,包括传染病信息、肝博士、肝脏等; 相关会议256种,包括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三届内科肝胆病学术会议、第三届全国重型肝病及人工肝血液净化学术年会、2006年浙江省医学会传染病肝病会议等;病毒性肝炎的相关文献由17441位作者贡献,包括等、巫善明、成军等。

病毒性肝炎—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983 占比:14.95%

会议论文>

论文:524 占比:0.71%

专利文献>

论文:61968 占比:84.34%

总计:73475篇

病毒性肝炎—发文趋势图

病毒性肝炎

-研究学者

  • 巫善明
  • 成军
  • 姚集鲁
  • 庄辉
  • 王宇明
  • 张玲霞
  • 仇思念
  • 李瑛颖
  • 陈明键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关键词

    • 苏莹; 杨倩; 李艳
    • 摘要: 目的 探讨凝血四项联合血清胆碱酯酶(CHE)水平检测对病毒性肝炎患者阳性检出率的影响.方法 以50例病毒性肝炎患者为对象(急性肝炎6例,慢性肝炎25例、肝炎后肝硬化13例、重型肝炎6例),以同期5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凝血指标及CHE水平,分析其检出病毒性肝炎的阳性率.结果 观察组纤维蛋白原Fbg、CHE水平高于对照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炎后肝硬化、重型肝炎患者aPTT、PT、TT、Fbg、CHE水平比较差异显著(P<0.05);Fbg、CHE水平在急性肝炎组、慢性肝炎组、肝炎后肝硬化组、重型肝炎组依次降低(P<0.05),而aPTT、PT、TT水平在急性肝炎组、慢性肝炎组、肝炎后肝硬化组、重型肝炎组依次升高(P<0.05).凝血四项与血清CHE联合检测诊断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炎后肝硬化及重型肝炎的准确度均分别为83.33%、92.00%、92.31%、100.00%,高于二者单独检测(P<0.05).结论 病毒性肝炎患者凝血功能受到抑制,CHE水平降低,凝血指标、CHE与病毒性肝炎患者的病情关系密切,联合二者有助于提高病毒性肝炎的检出率.
    • 程莲花; 任宏斌
    • 摘要: 目的 研究凝血四项联合胆碱酯酶(CHE)检测诊断病毒性肝炎的价值.方法 选取我选2018年1月~2021年1月病毒性肝炎患者80例为研究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凝血四项及CHE水平、不同病情患者凝血四项及CHE水平及阳性检出率.结果 研究组aPTT、PT、T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Fbg、CHE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与急性肝炎患者比较,慢性肝炎、肝炎后肝硬化、重型肝炎三组患者其改变更为明显;凝血四项联合CHE对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患者检出率较单独CHE诊断高(P<0.05).结论 以凝血四项联合胆碱酯酶检测病毒性肝炎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 张一凡; 李怡萍; 刘洋; 周岐鸣; 唐志鹏; 宋海燕
    • 摘要: 目的:研究中药复方四味护肝饮对肝损伤的药物效应,并初步探讨其药物作用机理。方法:C57BL/6J小鼠24只,按照体质量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CON)、模型组(MOD)、四味护肝饮组(SHD)、美能组(CG),每组6只。SHD组、CG组小鼠每天予以相应药物灌胃,CON组与MOD组予等体积的0.9%氯化钠溶液灌胃,持续10 d。在末次给药1 h后,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分别予以腹腔注射800 mg·kg;的D-半乳糖胺溶液(D-Gal N)以诱导小鼠急性肝损伤。在注射D-Gal N 24h后,处死小鼠并收取血清及肝组织。检测小鼠肝组织病理、血清转氨酶的改变,并检测肝组织IL-1β、TNF-α、A20表达水平,以及NF-κB活化水平。结果:MOD组小鼠肝组织出现炎性细胞浸润提示急性肝损伤模型构建成功。与MOD组比较,CG组和SHD组小鼠肝组织炎性浸润显著减轻。与CON组比较,MOD组小鼠血清ALT、AST、LDH显著升高,肝组织IL-1β和TNF-α的mRNA、蛋白表达上调,肝组织A20表达有上调趋势,p-NF-κB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MOD组比较,四味护肝饮干预显著降低AST、LDH含量及肝组织TNF-αmRNA、IL-1β和TNF-α蛋白表达,上调A20蛋白表达,下调p-NF-κB蛋白水平(P<0.05)。与MOD组比较,美能可显著降低血清ALT、AST、LDH及肝组织炎性细胞因子表达、p-NF-κB水平,上调A20蛋白表达(P<0.05)。结论:四味护肝饮可减轻D-Gal N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上调A20表达从而抑制NF-κB活化,可能是其发挥药效作用的部分机制。
    • 摘要: 我国已提前完成世界卫生组织“2030年将病毒性肝炎新感染病例减少90%”的任务,15岁以下青少年及儿童中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已降至1%以下,一般人群HBsAg流行率从9.7%降至5%~6%。为紧跟新时代,推进“健康中国2030”建设和“2030年前全球消灭病毒性肝炎”的目标,本书第3版面向临床进行更新,突出了病毒性肝炎及相关疾病防治的新方法。
    • 阮宇菲; 刘琦; 吴博; 许智勇; 陈珂; 蒋敏之; 张俊玲; 余金生; 陈益平
    • 摘要: 目的:建立鼠巨细胞病毒(MCMV)感染C57BL/6小鼠急性肝炎模型并对其感染特点进行分析及鉴定。方法:将24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n=12)及病毒感染组(n=12),病毒感染组腹腔注射1.0×10^(6) PFU(200μL)MCMV悬液,阴性对照组注射等体积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MEF)悬液。于感染后第3天和第7天取外周血分离血清检测谷丙转氨酶(ALT)及谷草转氨酶(AST)。同时进行肝组织病毒分离、组织病理学及MCMV IE和M55基因、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检测。结果:病毒感染组肝组织匀浆病毒分离均为阳性,肝炎发生率为100%。在感染后第3天即发生肝炎病理改变,病毒感染组血清ALT及AST较阴性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病毒感染组肝脏HE染色第3天可见局灶性炎性细胞浸润及肝脏点灶状坏死,持续至第7天,Ishak评分较阴性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在感染后第3天病毒感染组肝组织内可检测到MCMV IE及M55基因,且在感染后第7天仍可测得IE基因;感染后第3天及第7天病毒感染组炎性细胞因子IL-6、TNF-α及IL-1β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成功建立MCMV感染C57BL/6小鼠急性动物肝炎模型,其感染表现主要集中在急性感染前期。
    • 李剧; 花艳艳; 韩亚男
    • 摘要: 目的分析自身抗体及肝功能检测在自身免疫性肝病与病毒性肝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医院在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48例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为A组及48例病毒性肝炎患者为B组,对比两组患者的自身抗体[可溶性酸性磷酸化核蛋白SP100抗体(SP100)、抗可溶性肝抗原抗体(SLA)、抗肝肾微粒体抗体1型(LKM-1)、血清抗核胞膜糖蛋白210抗体(GP210)、抗肝细胞溶质抗原1型抗体(LC-1)、抗线粒体抗体M2型(AMA-M2)]、抗核抗体(ANA)、肝功能指标以及ANA荧光核型占比。结果A、B组的LKM-1与LC-1的检查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SP100、GP210、AMA-M2、SLA、ANA、肝功能水平均比B组高(P0.05);A组ANA荧光核型主要以均质型、核仁型为主,B组则以颗粒型为主。结论自身抗体及肝功能检测在自身免疫性肝病及病毒性肝炎的鉴别及诊断中均具有重要意义。
    • 余扬; 郭晓晨; 黄成凯
    • 摘要: 慢性活动性肝炎(chronic active hepatitis,CAH)是肝炎病毒感染引起肝实质损害和免疫功能紊乱所致的一种全身性疾病。临床上除表现为肝实质损害和消化系统功能障碍外,常合并许多肝外表现。本文对70例CAH患者的血象及骨髓象进行了观察和分析,以了解CAH所致的血液系统损害,并探讨其血液学变化在CAH诊断及疗效观察的价值。
    • 徐安衡; 郑义; 李超; 郁春
    • 摘要: 肉鸭养殖生产是我国的特色畜牧产业,当前年出栏量已达到40亿只左右,在乡村振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近年来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各类疫病的发生也日益严重,为肉鸭产业的发展带来了较大影响。其中,脾脏坏死、病毒性肝炎和传染性浆膜炎是肉鸭养殖中较为常见的疾病,一旦发病,常会给养殖场造成较大经济损失。如果发生混合感染,损失往往会更加严重。
    • 秦宸
    • 摘要: 目的分析临床检验生化指标在病毒性肝炎患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选择本院2019年7月至2021年7月收治100例肝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包括慢性病毒性肝炎(25例)、急性病毒性肝炎(25例)、肝硬化(35例)、肝癌(15例)患者,选择同期我院健康体检者70例作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两组临床生化指标检验资料,比较两组天门东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胆碱酯酶(CHE)、腺苷脱氨酶(ADA)。分析临床检验生化指标诊断病毒性肝炎的效果。结果观察组的CHE、TBIL、ALT、AST、ADA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癌患者的CHE、TBIL、ALT、AST水平高于肝硬化、急性肝炎、慢性肝炎患者,ADA水平低于慢性肝炎、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患者的CHE、TBIL、ALT、AST水平高于急性肝炎、慢性肝炎患者,且ADA水平高于急性肝炎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肝炎患者的CHE、TBIL、ALT、AST低于急性肝炎患者,ADA高于急性肝炎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检验CHE、TBIL、ALT、AST、ADA对病毒性肝炎具有预测作用,可提高病毒性肝炎早期诊断率,还能判断病毒性肝炎病情程度、进展及预后评估,值得推广应用。
    • 陈静静; 职彦敏; 郭宁宁; 郑义进
    • 摘要: 目的探讨住院精神病病人甲型肝炎病毒(HAV)、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发生率,并logistic回归分析感染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2014年1月至2019年8月2250例住院精神病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取清晨空腹静脉血检测抗HAV、HBV、HCV表面抗原,统计HAV、HBV、HCV感染发生率、感染病人相关指标阳性表达情况,并收集其临床资料,对比不同临床特征病人HAV、HBV、HCV感染发生率,logistic回归分析病毒性肝炎感染影响因素。结果2250例住院精神病病人中发生病毒性感染457例,HAV、HBV、HCV感染发生率分别为1.11%、17.87%、2.49%;单一抗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单一抗HCV阳性占比高于单一抗甲型肝炎病毒-免疫球蛋白M(HAV-IgM)阳性、抗HAV-IgM+HBsAg阳性、抗HAV-IgM+抗HCV阳性、HBsAg+抗HCV阳性;不同年龄、性别、流浪史、生活自理能力病人HAV、HBV、HCV感染情况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20~40岁、女性、流浪史、无生活自理能力是住院精神病病人发生病毒性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住院精神病病人存在HBV感染高风险,且部分重叠感染,感染风险与年龄、性别、流浪史、生活自理能力有关,需结合实际情况强化此类病人病毒性肝炎防控措施。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