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2年内共计1371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卫生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58篇、会议论文88篇、专利文献230599篇;相关期刊474种,包括中华流行病学杂志、国际检验医学杂志、检验医学等; 相关会议44种,包括北京放射肿瘤学术论坛、内蒙古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第六届一次学术交流会、第三次全国免疫诊断暨疫苗学术研讨会等;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的相关文献由3479位作者贡献,包括成军、本刊编辑部、刘伟等。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258 占比:0.54%

会议论文>

论文:88 占比:0.04%

专利文献>

论文:230599 占比:99.42%

总计:231945篇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发文趋势图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研究学者

  • 成军
  • 本刊编辑部
  • 刘伟
  • 张占卿
  • 罗婵
  • 赵伟
  • 陆伟
  • 王雁冰
  • 周新兰
  • 庄辉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丰淑英; 任朝敏; 李雁笛; 冯永亮; 王素萍
    • 摘要: 目的:了解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 Ag)阳性孕妇产后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1年6月—2013年7月在太原市第三人民医院分娩的HBs Ag阳性产妇,应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及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面对面调查,运用秩和检验和多重线性回归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49例HBs Ag阳性产妇产后SCL-90各因子评分、总分和均分均在国内常模范围内;在得分上,强迫、躯体化症状、焦虑、敌对、抑郁维度的因子分较其他维度略高。多因素分析显示,剖宫产对HBs Ag阳性产妇敌对评分有影响(P=0.027),对产妇其他(睡眠、饮食)评分有影响(P=0.040)。结论:HBs Ag阳性孕妇产后强迫、躯体化症状、焦虑、敌对、抑郁方面心理问题较其他方面略突出;剖宫产是产后敌对症状和睡眠、饮食等其他症状的危险因素。
    • 李艳红; 赵敏; 崔慧敏; 张雪莲
    • 摘要: 目的探讨预防性抗病毒治疗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肝功能及乙型肝炎病毒(HBV)再激活的影响。方法根据是否采用预防性抗病毒治疗将80例HBsAg阳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两组患者均进行抗肿瘤治疗,观察组患者同时服用抗病毒治疗药物,对照组患者未服用抗病毒治疗药物。比较两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HBV再激活率、肝功能损伤发生率以及抗肿瘤治疗延迟或中断情况。结果抗肿瘤治疗后,两组患者的ALT、AST、TBIL均高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的ALT、AST、TBIL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肿瘤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HBV再激活率、肝功能损伤发生率及抗肿瘤治疗延迟或中断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给予HBsAg阳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防性抗病毒治疗,可有效降低肝功能损伤风险,为患者的抗肿瘤治疗提供更加安全的保障。
    • 庄辉
    • 摘要: 本文综述了慢性HBV感染者HBsAg血清学清除后发生肝细胞癌的风险、机制及启示。
    • 陈静静; 职彦敏; 郭宁宁; 郑义进
    • 摘要: 目的探讨住院精神病病人甲型肝炎病毒(HAV)、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发生率,并logistic回归分析感染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2014年1月至2019年8月2250例住院精神病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取清晨空腹静脉血检测抗HAV、HBV、HCV表面抗原,统计HAV、HBV、HCV感染发生率、感染病人相关指标阳性表达情况,并收集其临床资料,对比不同临床特征病人HAV、HBV、HCV感染发生率,logistic回归分析病毒性肝炎感染影响因素。结果2250例住院精神病病人中发生病毒性感染457例,HAV、HBV、HCV感染发生率分别为1.11%、17.87%、2.49%;单一抗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单一抗HCV阳性占比高于单一抗甲型肝炎病毒-免疫球蛋白M(HAV-IgM)阳性、抗HAV-IgM+HBsAg阳性、抗HAV-IgM+抗HCV阳性、HBsAg+抗HCV阳性;不同年龄、性别、流浪史、生活自理能力病人HAV、HBV、HCV感染情况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20~40岁、女性、流浪史、无生活自理能力是住院精神病病人发生病毒性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住院精神病病人存在HBV感染高风险,且部分重叠感染,感染风险与年龄、性别、流浪史、生活自理能力有关,需结合实际情况强化此类病人病毒性肝炎防控措施。
    • 吴婕; 张英杰; 周华君; 成军
    • 摘要: 乙型肝炎是一种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是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的重要血清标志物之一。慢性HBV感染者血清持续低水平HBsAg表达是在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HBV自身复制与宿主免疫清除达到一种相对稳定而复杂的动态平衡状态,其HBV DNA呈现低复制,因此,HBV感染者血清持续低水平HBsAg状态下仍具有潜在传染风险性,已受到了传染病学、流行病学等领域专家的广泛关注。目前,有关血清持续低水平HBsAg表达的形成机制尚不完全明确,但持续低水平HBsAg表达形成机制中存在着宿主免疫耐受现象被广大学者所认可,然而如何打破宿主对持续低水平HBsAg表达的免疫耐受,实现宿主对病毒的清除是现阶段面临的严峻挑战,为此该文对慢性HBV感染者血清持续低水平HBsAg表达免疫耐受机制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打破免疫耐受、有效清除低水平HBV提供新思路。
    • 周华君; 车飞虎; 金晓娟; 戴玉柱; 成军
    • 摘要: 乙型肝炎患者中存在一类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持续低水平表达的无症状感染者,其比例高达15.03%~21.1%[1,2]。这类患者由于HBsAg检测过程中方法学的影响往往被漏检,这不仅增加了HBV传播的风险,也对临床输血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有研究报道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者中存在HBsAg循环免疫复合物(HBsAg circulating immune complex,HBsAg-CIC)[3],但关于HBV感染者持续低水平表达HBsAg的机制是否与HBV感染者中HBsAg-CIC的形成有关报道甚少。
    • 肖珊珊; 杨巧红; 李建婷
    • 摘要: 目的 观察低水平HBsAg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炎症分级及纤维化分期的特征。方法 选取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南方医院低水平HBsAg CHB患者157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在治疗前接受肝穿刺活检及血清HBsAg、HBV DNA、血小板(PLT)、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检查。分析不同炎症活动程度分级、纤维化分期患者间上述血清指标的差异,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PLT与低水平HBsAg CHB患者纤维化分期间的相关性。结果 157例CHB患者中炎症活动程度分级:G1级43例、G2级56例、G3级40例、G4级18例;纤维化分期:S1期44例、S2期53例、S3期42例、S4期18例。不同炎症活动程度分级患者HBsAg、HBV DNA、PLT、TBil、ALT、AST水平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纤维化分期患者HBsAg、HBV DNA、TBil、ALT、AST水平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纤维化S1、2、3、4期患者PLT水平分别为(214.15±24.16)×10^(9)/L、(174.26±15.06)×10^(9)/L、(144.75±10.46)×10^(9)/L、(130.76±5.56)×10^(9)/L,不同纤维化分期患者PLT对比结果为S1>S2>S3>S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相关性分析证实PLT与低水平HBsAg CHB患者纤维化分期呈负相关(r=-0.516,P<0.05)。结论 低水平HBsAg CHB患者仍存在肝组织炎症与纤维化,经相关性分析证实PLT水平与纤维化分期关系密切。
    • 摘要: 关键词的选择:摘要下标引关键词3-5个。尽量使用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编辑的最新版《Index Medicus》中医学主题词表(MeSH)内所列的词。如果最新版MeSH中尚无相应的词,处理办法有:(1)可选用直接相关的几个主题词进行组配;(2)可根据树状结构表选用最直接的上位主题词;(3)必要时,可采用习用的自由词并列于最后。关键词中的缩写词,应按MeSH表还原为全称,如“HBsAg”应标引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 金颖; 王晓光
    • 摘要: 目的研究输血前4项传染指标检测结果的临床意义,以期降低因输血造成的传染病风险。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长春市第九六四医院320例输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患者输血前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抗体(HCV-Ab)、梅毒螺旋体抗体(TP-Ab)及人免疫缺陷病毒抗体(HIV-Ab)4项传染指标检测结果。比较不同临床特征患者输血前4项阳性率,比较输血前4项阳性和阴性结果患者对医疗机构的满意度。结果2018年、2019年及2020年患者HBsAg、HCV-Ab、TP-Ab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20年患者HIV-Ab阳性率显著高于2018年和2019年(P0.05)。不同年龄患者HBsAg、HIV-Ab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职业患者HBsAg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前4项阳性组患者对医院血液供应、血站服务及血液质量的满意度显著低于阴性组(均P<0.05)。结论输血患者HIV-Ab阳性率有上升趋势,对患者进行输血前4项检测有助于提高患者满意度,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 安哲; 李思鹏; 张妮; 董炜; 孟昊; 刘海龙; 周源; 郭智; 秦瑞鸿; 朱幻歌; 宋琳岚
    • 摘要: 目的回顾性分析1周岁前婴幼儿血清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检测结果及其特征。方法以2019年1-11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临床实验室检测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hepatitis B virus markers,HBV-M)的815例1岁以下婴幼儿和219例新生儿母亲为研究对象。将1岁以下内婴幼儿按月龄分为3组:7~11月龄组、1~6月龄组、<1月龄组。HBV-M定量检测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仪器采用美国雅培公司的Alinity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所有HBsAg≥0.05 IU/mL的样本均高速离心后二次复检,并以二次复检结果作为最终结果。结果3组不同年龄婴幼儿的HBV-M模式种类分别是5、7、10种,3组婴幼儿的HBsAg阳性检出率分别是:0.00%、0.47%、6.66%,3组婴幼儿的抗HBs阳性检出率分别是:94.29%、84.65%、66.06%,3组婴幼儿的抗HBc阳性检出率分别是:6.67%、20.47%、27.27%;219对母子检测结果,8例HBsAg阳性母亲所生新生儿HBsAg阳性率为0.00%,76例HBV-M全阴性结果的一致率为85.53%;抗HBs、抗HBc、抗HBe的一致率分别是100.00%、95.00%、77.27%;31例HBsAg阳性婴幼儿HBV-M的主要特征:其母亲HBsAg阴性;HBsAg水平均值为0.19 IU/mL(0.05~0.54 IU/mL);抗HBc阴性;定期随访HBsAg可阴转;疫苗和新生儿黄疸可能是其假阳性的主要原因;检出时间不超过疫苗接种后10 d。结论7~11月龄婴幼儿HBsAg阳性率最低,抗HBs阳性率最高,表明当前疫苗预防效果良好;<1月龄新生儿HBV-M受多种因素影响,来自母体的抗原抗体是主要的干扰因素;该年龄段HBsAg阳性主要见于1~10日龄新生儿,定期随访可阴转。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