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斯德毕赤酵母
巴斯德毕赤酵母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305篇,主要集中在分子生物学、生物工程学(生物技术)、基础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44篇、会议论文8篇、专利文献12784篇;相关期刊120种,包括生物工程学报、生物加工过程、生物技术通报等;
相关会议8种,包括2014年益生菌产品研发应用、功能性研究、营养与安全专题研讨会、第三届全国研究生生物质能研讨会、2007年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分会学术年会暨中国中部地区农产品加工产学研研讨会等;巴斯德毕赤酵母的相关文献由925位作者贡献,包括杨艳坤、白仲虎、刘志敏等。
巴斯德毕赤酵母—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2784篇
占比:98.07%
总计:13036篇
巴斯德毕赤酵母
-研究学者
- 杨艳坤
- 白仲虎
- 刘志敏
- 杨湘越
- 兰小鹏
- 刘秀霞
- 薛冲
- 赵洪亮
- 陈溥言
- 战春君
- 沈微
- 金坚
- 叶燕锐
- 吕梦娇
- 樊游
- 陈献忠
- 曹瑞兵
- 马清河
- 高庆华
- 刘春立
- 叶勤
- 周庆玮
- 孙树汉
- 张伟
- 张莲芬
- 朱有名
- 杜鹏
- 林影
- 沈心亮
- 王庆庆
- 王玥
- 甘人宝
- 罗同阳
- 董聪
- 谢静莉
- 邵金辉
- 雷楗勇
- P·D·麦克尼尔
- 任敏
- 任雪枫
- 何庆
- 刘树滔
- 吴文冰
- 周世力
- 姚斌
- 张莉
- 张轩薇
- 朱忠勇
- 李明春
- 杜济良
-
-
叶芬;
周建森;
郭静科;
刘树滔
-
-
摘要: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人源Cu,Zn-SOD与EC-SOD的C末端肝素结合结构域(HBD)的编码序列进行密码子优化并人工合成,然后电转化至毕赤酵母进行表达.单因素实验表明,与现有研究的一些重组EC-SOD相比,其比活力提高了1.30~3.78倍.正交分析得最佳摇瓶条件为诱导时间为5 d,初始pH值为5.2,诱导剂量的体积分数为1.0%,酶活可达1120.2 U·mL^(-1),是初始酶活的2.94倍;这些结果表明,SOD-HBD融合蛋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重组EC-SOD表达量低的问题,为重组EC-SOD蛋白的推广与应用提供重要的物质基础条件.
-
-
张欣然;
凌焱;
杨英
-
-
摘要:
毕赤酵母表达系统具有许多优异特性,并且是目前最成功的外源蛋白表达系统之一。通过近几十年的快速发展,该系统已引起各界的广泛关注,并产生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价值。与其他现有表达系统相比,毕赤酵母在目的蛋白翻译后修饰上有着极大优势,已被广泛应用于表达外源蛋白。但是另一方面,由于该系统受包括外源基因的特性、菌种、表达环境和发酵技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其在不同外源蛋白的表达上也表现出很大差异。该文着眼于分子水平上的基因转录、蛋白质加工、蛋白质降解以及转运分泌4个模块,介绍了利用毕赤酵母表达系统通过优化密码子、高拷贝数外源基因、引导肽筛选、敲除蛋白酶基因、共表达促折叠因子等途径提高外源蛋白表达效率的相关策略,并简要展望了该系统的发展前景,以期为构建高效毕赤酵母细胞工厂提供指导。
-
-
潘颖越;
董贵彬;
王荣斌;
刘国强;
刘春立;
刘秀霞;
白仲虎;
杨艳坤
-
-
摘要:
为了开展体外互作实验,以pXMJ19质粒为载体构建pXMJ19-gt1-His重组质粒,通过单因素优化实验获得毕赤酵母甘油转运体GT1的最优表达宿主为C41(DE3);最优表达条件为OD600达到0.7时加入终浓度为0.1 mmol/L的异丙基β-D-1-硫代吡喃半乳糖苷(IPTG),于30°C、110 r/min诱导10 h.通过超速离心验证了部分GT1蛋白在大肠杆菌中位于细胞质膜上,并筛选得到针对GT1重溶解率最高的去垢剂NP-40.在去垢剂环境下通过镍离子亲和层析纯化得到GT1蛋白,然后利用等温滴定量热法体外检测其与甘油的结合能力,结果表明:GT1与甘油在体外相互作用产生放热反应,且测得其与甘油的平衡解离常数KD值为6.58μmol/L.实验说明原核表达的GT1蛋白具有活性,且与甘油的体外相互作用明显,为GT1以甘油为配体进行结晶以及解析其三维结构提供了研究基础.
-
-
王鹏程;
李翔;
赵天宇;
战春君;
白仲虎;
杨艳坤
-
-
摘要:
为寻找巴斯德毕赤酵母(Komagataella phaffii)中甲醇代谢潜在调控因子,通过转录组数据分析,发现受甲醇显著诱导而被甘油所抑制的SUT2(Sterol up take 2,固醇摄取基因2).固醇是过氧化物酶体膜重要组成部分,过氧化物酶体是甲醇代谢重要场所.为探究SUT2参与甲醇代谢功能机制,通过敲除及过表达SUT2基因,检测K.phaffii在不同碳源、时间点、氧含量条件下胞内麦角固醇含量及AOX1(Alcohol oxidase 1)酶活性变化;发现在甲醇培养基中SUT2通过促进胞内麦角固醇合成及过氧化物酶体膜形成,参与甲醇代谢.与之相反,ATG26(Autophagy-related gene 26,自噬相关基因26)通过促进麦角固醇合成甾醇葡萄糖苷,减少过氧化物酶体膜形成.最后,建立K.phaffii中SUT2及ATG26调控过氧化物酶体膜麦角固醇含量,响应甲醇代谢初步模型.
-
-
刘慧;
陈胜玲;
徐建中;
张伟国
-
-
摘要:
由可再生原料微生物生产 α-法尼烯是一种有前途的替代传统石油基工艺的方法.尽管已经报道 α-法尼烯可以通过常规模型菌株如大肠杆菌和酿酒酵母异源产生,但是其发酵规模不易扩大.巴斯德毕赤酵母是生产类异戊二烯的良好平台且可高密度培养,具有大规模生产 α-法尼烯的潜力.在该项研究中,首先确定tHmg1,IDI1,ERG19,AFSLERG20是甲羟戊酸途径和 α-法尼烯合成途径的限速酶基因.然后对限速酶基因进行组合过表达并优化基因拷贝数以平衡代谢路径增大流向 α-法尼烯合成的代谢通量,最终获得菌株F16,其 α-法尼烯产量为(1.09±0.02)g/L.最后,通过外源添加不饱和脂肪酸促进 α-法尼烯分泌到细胞外,当培养基添加20 mmol/L的油酸,在摇瓶中获得最高的α-法尼烯产量约1.40 g/L[0.32 g/g细胞干重(dry cell weight,DCW)].这是出发菌株F1产量的3.1倍.该研究是首次以巴斯德毕赤酵母作为底盘微生物细胞来生产 α-法尼烯,并为其他倍半萜的异源生物合成提供了新的思路.
-
-
-
-
摘要:
据欧盟官方公报消息,2020年11月30日,欧盟委员会发布法规(EU)2020/1799号条例,根据欧洲议会和理事会法规(EC)No.1831/2003,批准一种6-植酸酶制剂(6-phytase)作为蛋鸡和其他产蛋禽类的饲料添加剂。据条例,该制剂是由一种转基因巴斯德毕赤酵母(Komagataella phaffii)产生。根据附件中规定的条件,该添加剂所属类别为“动物技术添加剂”。功能组别为“消化增强剂”。授权结束日期为2030年12月21日。本条例自发布之日起第20天生效。
-
-
-
-
-
李孔翰;
陈玲琳;
周建森;
刘树滔
-
-
摘要:
TAT-SOD是TAT蛋白转导结构域与SOD的融合蛋白质.作者以2007年构建的产TAT-SOD重组毕赤酵母菌为出发菌株,通过摇瓶实验研究不同温度、初始pH、诱导剂浓度等因素对蛋白质表达的影响.通过比色分析法测定菌体浓度、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法测定酶活、SDS-PAGE分析目的蛋白质TAT-SOD的浓度;并采用定量PCR法分析表达菌株的目的基因的mRNA变化规律,从而研究长期保藏重组毕赤酵母菌株表达TAT-SOD的适合性及其条件优化.研究结果表明,摇瓶发酵的最佳条件下(YPDM培养基,体积分数1.0%诱导剂浓度,诱导温度30.0°C,初始pH值7.0),发酵液上清酶活水平为753 U/mL,是未优化初始酶活水平的5.1倍,其中pH值优化使TAT-SOD表达水平提高到原始值的3.4倍.7.0的初始诱导pH值的mRNA水平是对照组pH 4.0的3.5倍.这些结果说明,长期保藏的重组毕赤酵母菌株仍然适合表达TAT-SOD,发酵条件会对毕赤酵母的TAT-SOD表达造成显著影响,影响表达水平的最主要因素是目的蛋白质的mRNA水平变化.
-
-
罗林波;
陈子明;
刘大岭;
谭翠萍;
梁郁强;
姚冬生
- 《第五届中国酶工程学术研讨会》
| 2005年
-
摘要:
黄曲霉毒素是由真菌黄曲霉、寄生曲霉、集蜂曲霉和溜曲霉产生的一类强致癌诱变剂,其毒性大,稳定性高,对人类和动物的危害较大,其中黄曲霉毒素B1是毒性最强的一种.该毒素的转化、去毒一直是受到关注的问题.本实验室长期从事黄曲霉毒素生物去毒转化的研究,筛选到一株产黄曲霉毒素解毒酶的菌株.具有黄曲霉毒素解毒酶活性的相关蛋白ADTZ是一种未见报道的新活性蛋白,其中起始菌中的产量较低,通过基因工程技术获得此基因,并用重组技术构建表达ADTZ的基因工程巴斯德毕赤酵母.
-
-
任雪枫;
江苏省畜牧兽医总站;
周斌;
苏鑫铭;
魏建超;
顾炳泉;
吴晓丰;
曹瑞兵;
陈溥言
-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第一届中国养猪生产和疾病控制技术大会》
| 2005年
-
摘要:
根据GenBank公布的伪狂犬病病毒上海株(PRV-SH)编码gE的基因序列特点,利用DNAStar及PrimerPremer专业软件分析并设计了一对引物,扩增出PRV-SHgE主要抗原表位基因区段(660bp),构建了分泌表达载体pPICZaC-pgE,经电转化整合入巴斯德毕赤酵母野生型菌株X-33,经筛选、诱导表达,获得重组酵母工程菌X-33/pPICZaC-pgE,使gE主要抗原表位基因在酵母培养液上清中分泌表达,经Western-blotting验证表达产物具有抗原性.将表达产物透析后作为ELISA抗原,通过对其特异性、敏感性及工作条件的优化和对47份PRV阴性血清的检测结果的统计学分析,建立了PRVgE-ELISA鉴别诊断方法.通过对146份临床血清样品的检测分析,结果表明与IDEXXgE-ELISA试剂盒的符合率达91%以上.此方法可用于gE基因缺失PRV疫苗免疫动物和PRV野毒感染动物的鉴别诊断。
-
-
-
-
陈海宁;
蒲广西;
曾召绵;
夏勇;
郭海琳;
梁国栋
- 《中国药学会学术年会》
| 2004年
-
摘要:
目的:研究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在巴斯德毕赤酵母(Pichiapastoris)中的分泌表达.方法:采用PCR技术以GM-CSF基因为模板定向克隆到PGAPZα-A表达载体中;转化到PpastorisGS115(his4)酵母菌进行表达,表达后的产物用SDS-PAGE蛋白质电泳鉴定,MTT比色法测活.结果:GM-CSF基因克降到表达质粒载体PGAPZα-A并成功地实现了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该目标蛋白不需复性,其活性可达到1.27×108IU/mg.结论:rhGM-CSF基因在酵母中成功地克隆表达,表达后的产物有明显活性而且蛋白含量高,杂蛋白少,对规模化生产十分有利.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