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玉米芯

玉米芯

玉米芯的相关文献在1980年到2022年内共计2325篇,主要集中在园艺、化学工业、轻工业、手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59篇、会议论文56篇、专利文献190669篇;相关期刊587种,包括技术与市场、农业工程学报、食用菌等; 相关会议46种,包括2017第十九届中国科协年会、2016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首届中日传统食品创新论坛暨第八届中日酿造/食品/营养/环境国际学术研讨会暨2015年四川省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四川省营养学会学术年会等;玉米芯的相关文献由4661位作者贡献,包括贾宝坤、单正宏、朱正娟等。

玉米芯—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359 占比:0.71%

会议论文>

论文:56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190669 占比:99.26%

总计:192084篇

玉米芯—发文趋势图

玉米芯

-研究学者

  • 贾宝坤
  • 单正宏
  • 朱正娟
  • 李荣杰
  • 夏黎明
  • 孙军涛
  • 尚海涛
  • 李里特
  • 薛培俭
  • 赵光辉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关键词

    • 张旭; 刘佳; 许兵; 王庆荣; 成小翔
    • 摘要: 目前多采用直接投放的方式在人工湿地系统中加入植物碳源,但植物碳源在初期会释放过量的有机物,造成系统出水中COD、TN偏高。为解决这一问题,选用经碱处理、热处理和简单处理3种不同方式预处理过的玉米芯植物,通过静态释放试验,探究玉米芯对有机碳、氮、磷的潜在释放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利用玉米芯制备生态型植物碳源,作为人工湿地外加碳源处理低碳氮比(C/N)污水,研究其对强化人工湿地脱氮除磷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芯经过碱处理后,其对COD、TN的释放量分别为104 mg/L、2.58 mg/L,能有效地增加人工湿地的反硝化能力;向低碳氮比(C/N=2)污水的人工湿地系统中投加生态型植物碳源,在人工湿地系统出水中COD不显著提高的前提下,系统出水中TN、TP的去除率分别提高了35.82%和9.70%,Thauera、Dechloromonas等脱氮菌属的相对丰度提高了21.95%,说明利用玉米芯制备的生态型植物碳源可有效提高人工湿地的脱氮除磷效果。
    • 王咏丽; 李倩; 李成; 王际辉; 王亮
    • 摘要: 考察了葡萄糖和木糖对蛹虫草深层液体发酵的影响,并研究了蛹虫草利用玉米芯发酵生产虫草素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当以葡萄糖或木糖为唯一碳源时,最适碳源为30 g/L葡萄糖或20 g/L木糖,虫草素产量分别达到(144.63±19.48)mg/L和(50.61±0.66)mg/L。建立了葡萄糖-木糖两阶段发酵,虫草素生产强度达到(3.55±0.09)mg/(L·d),较20 g/L木糖发酵体系提高了40.32%。通过优化玉米芯酶解条件,确定最佳酶用量和酶解时间分别为300 U和36 h,利用玉米芯酶解液进行深层液体发酵,第20天虫草素产量达到(25.53±3.27)mg/L,表明玉米芯适用于虫草素发酵生产。
    • 沈秋实; 吉芳英; 魏嘉志; 姜蕾; 张倩; 毛圆翔; 刘草葱
    • 摘要: 基于低碳源污水易硝化难反硝化的问题,构建了在A^(2)O缺氧池添加天然碳源玉米芯的中试系统,采用物料衡算、反硝化速率测定和微生物群落分析等方法,研究了该系统的脱氮效能和反硝化体系特征.结果表明,TN去除率提升13%,出水从16.2降至10.0mg/L;同时不会造成出水氨氮和色度超标的风险.物料衡算表明,COD碳源的氧化消耗量和出水排放量降低,更多的碳源用于反硝化和污泥增殖,从而提升了氮素的去除量,其中反硝化的提升贡献更大.缺氧池形成了悬浮污泥加生物膜的复合型脱氮体系:在污水自身碳源存在时,生物膜和悬浮污泥的反硝化速率分别为24.89和32.42mg/(L·h),可实现快速脱氮;当自身碳源消耗殆尽,二者的反硝化速率分别是4.71和1.73mg/(L⋅h),单位生物量反硝化速率分别是1.58和59.1mg NO_(3)^(-)-N/(g VSS⋅h),表明玉米芯主要被生物膜利用以维持反硝化进行.该体系的主要反硝化菌属为Azospira,此外在生物膜表面还富集了能够附着生长的Iamia和Haliangium,以及能够降解玉米芯木质素的Sulfuritalea等反硝化菌属.
    • 黎莉; 杨景淇; 于德涵; 曲男; 孙悦; 徐喆
    • 摘要: 为利用超声法辅助低共熔溶剂提取玉米芯中的总黄酮,首先通过筛选实验,确定提取溶剂组成和组分比例;再以提取温度、液料比、超声功率及提取时间为变量,总黄酮提取量为响应值,采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提取工艺。结果显示,以含水量为30%的氯化胆碱/乙二醇(摩尔比1:3)作为溶剂提取玉米芯总黄酮的最优工艺为:在20:1 mL/g的液料比条件下,选择功率137 W、61°C、超声提取19.5 min。此时,玉米芯总黄酮的实际提取量为4.180 mg/g,与模型预测值误差为0.71%,证明了该工艺稳定、可靠,可为玉米芯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数据。
    • 朱琳; 吴海英; 谭笑; 刘柱杉; 张维东
    • 摘要: 为降低白灵菇生产成本、促进白灵菇产业多区域发展,本研究以白灵菇JKBL2为供试菌株,对已报道的十种与木腐相关基因的数量进行比较分析,设置5种玉米芯木屑不同配比基质的处理,分别为T1(73%∶0%)、T2(60%∶0%)、T3(0%∶73%)、T4(60%∶15%)、T5(50%∶30%),以100%木屑基质为对照(CK),分析不同栽培基质的白灵菇生理特征和农艺性状。结果表明,供试白灵菇的GH(糖苷水解酶)类基因数量高于杏鲍菇与平菇;与对照相比,5个处理中T1和T2在白灵菇发菌周期和后熟期显著提前,鲜质量、菌柄长度和菌盖直径显著增加,多糖、粗蛋白、氨基酸、碳水化合物和粗纤维含量显著增加,且T2处理的菌盖厚度亦显著增加。综合而言,以玉米芯替代木屑作为白灵菇栽培基质的方法可行,其中以玉米芯木屑配比为73%∶0%(T1)和60%∶0%(T2)的处理白灵菇农艺性状及品质较好。
    • 何欧文; 孙长富; 于宏兵
    • 摘要: 采用廉价绿色离子液体[TEA][HSO_(4)]作为溶剂,利用微波加热法辅助玉米芯水解并脱水制备糠醛。通过响应面法优化糠醛生成反应条件,有效转换玉米芯中的木糖,并得到82.2%糠醛收率。利用2-丁醇作为萃取剂对糠醛进行回收。重复4次萃取实验,从[TEA][HSO_(4)]中回收99.7%糠醛。在2次[TEA][HSO_(4)]的回收实验中,分别有58.3%和63.2%的[TEA][HSO_(4)]被回收。重复使用结果显示,副产物羟甲基糠醛(HMF)收率并无明显下降,糠醛收率从82.2%分别下降至52.2%和41.3%。本文提供了一种在廉价绿色离子液体体系中高效催化玉米芯生产糠醛的新思路。
    • 彭俏; 赵四九; 范国枝; 程群鹏; 宋光森
    • 摘要: 以玉米芯为原料提取半纤维素,并对所提取的玉米芯半纤维素进行乙酰化改性。采用超声辅助碱法提取玉米芯半纤维素,浓硫酸(H_(2)SO_(4))和单质碘(I_(2))共催化玉米芯半纤维素进行乙酰化改性;采用红外光谱(IR)、热重分析(TGA)和核磁共振光谱(NMR)对玉米芯半纤维素及其乙酰化产物进行表征。玉米芯半纤维素得率和提取率分别为33.7%和81.0%,其中半纤维素含量为85.3wt%,乙酰化产物产率和取代度(DS)分别为84.6%和1.27。超声辅助有效缩短了碱法提取玉米芯半纤维素的时间,且玉米芯半纤维素得率和提取率均得到提高。H_(2)SO_(4)和I_(2)是半纤维素乙酰化改性的高效共催化体系,IR和NMR结果表明半纤维素被成功改性,改性产物中存在乙酰基,TGA分析表明乙酰化产物热稳定性增加,且DS值适中,有望进一步用于制备可生物降解的食品包装材料。
    • 陈绪涛; 熊泽亚; 樊秀兰; 胡文君; 郭娟华; 孙鹏; 胡佳; 戴丹; 彭新红; 王振; 魏云辉
    • 摘要: 为寻找可替代木屑栽培大球盖菇的特色农林废弃物资源,比较不同基质栽培大球盖菇产量、生物学效率、出菇时间、子实体性状等指标。结果表明,稻草、玉米芯、莲子壳、竹屑栽培的大球盖菇单位产量、生物学效率均高;木屑栽培的大球盖菇出菇时间为72 d,而玉米芯、稻草、莲子壳、竹屑栽培的大球盖菇出菇时间分别缩短28 d、17 d、14 d、13 d;玉米芯和莲子壳栽培的大球盖菇质地(硬度)和菇形指数优于木屑,竹屑栽培的大球盖菇菇体硬度相近于木屑;玉米芯、竹屑栽培的大球盖菇菇盖和菌褶颜色差异明显。综合表明,江西省特色农林废弃物莲子壳、竹屑和玉米芯有潜力替代木屑与稻草和谷壳搭配栽培大球盖菇,这一结果为江西省大球盖菇栽培提供新型栽培基质,为当地特色农林废弃物资源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 陈建; 欧阳金波; 赖伟鑫; 邢晓红; 刘峙嵘; 周利民
    • 摘要: 采用玉米芯制备的生物炭对磺胺甲恶唑(SMZ)的吸附能力进行了研究。玉米芯经过预处理、活化、裂解及功能化处理,成功制备了功能化生物炭材料。采用SEM、FTIR、XRD技术对生物炭的形貌和理化性质进行了表征。吸附实验表明,利用磷酸活化、硝酸功能化的生物炭(PNBC)吸附效果最佳,其最大吸附量达162.08 mg/g,动力学实验证实该吸附过程更符合准二级吸附动力学模型。另外,讨论了溶液pH、离子强度对吸附过程及PNBC循环吸附性能的影响。最后,分析了PNBC对SMZ吸附的可能机理。
    • 刘姿彤; 王延锋; 史磊; 王金贺; 盛春鸽; 张鹏; 于海洋; 赵静
    • 摘要: 以玉米芯含量分别为0、16%、31%、46%、61%、86%的培养料栽培元蘑。结果显示,玉米芯含量为16%、31%、46%时,元蘑菌丝长势良好,对元蘑产量无显著影响,子实体主要农艺性状无明显差异,玉米芯含量为61%、86%时,元蘑产量明显下降。因此,以配方3(玉米芯46%、杂木屑40%、麸皮13%、石膏1%)栽培元蘑时,能降低生产成本,经济效益较高。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