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糖醇
木糖醇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2046篇,主要集中在轻工业、手工业、化学工业、药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44篇、会议论文74篇、专利文献62955篇;相关期刊578种,包括化工科技市场、食品与发酵工业、食品研究与开发等;
相关会议60种,包括中国食品添加剂和配料协会甜味剂专业委员会2015年行业年会、2014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2013(第九届)中国日用化学工业论坛等;木糖醇的相关文献由3322位作者贡献,包括王成福、田强、张佳等。
木糖醇—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62955篇
占比:98.10%
总计:64173篇
木糖醇
-研究学者
- 王成福
- 田强
- 张佳
- 邱学良
- 方柏山
- 孙鲁
- 赵光辉
- 尤新
- 张厚瑞
- 李荣杰
- 王关斌
- 肖林
- 安延龙
- 薛培俭
- 马永华
- 杜瑞锋
- 江宁
- 王树青
- 蔡爱华
- 贺鹏
- 赵玉国
- 吴绵斌
- 杨胜利
- 丁勇
- 于立群
- 尚海涛
- 徐开蕾
- 杨立荣
- 林建平
- 毛宝兴
- 沈峰
- 秦海青
- 陈宏文
- 卢大军
- 周娟
- 文渊
- 曹玉华
- 王星云
- 程少博
- 曾健智
- 李勉
- 蔡澄亮
- 赵力
- 邓远德
- 郭效鹏
- 黄伟红
- 刁功科
- 周林
- 周玉恒
- 唐孝兵
-
-
丁蕊蕊;
陈志琪;
冯泳婷;
郑翠恩;
罗科艳;
冯易琴;
宋佳奇;
卓志宁;
阳范文
-
-
摘要:
以淀粉为基材,添加聚乙烯醇(PVA)、木糖醇为改性剂,研究木糖醇用量对材料力学性能、黏附性能与柔软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木糖醇含量增加,材料的拉伸强度先减小后略有增加,断后伸长率和撕裂强度总体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硬度逐渐降低,柔性逐渐提高,黏附所需时间先减小后增大。当木糖醇质量分数为5%时,断后伸长率和撕裂强度达到最大值,黏附所需时间达到最小值。最优配方为:去离子水75%、淀粉15%、PVA 5%和木糖醇5%,此时材料的拉伸强度为7.5MPa,后伸长率为141.1%,撕裂强度为7.6N/mm,硬度为17.2HA,黏附所需时间为1.1s。材料柔性良好,在生物医用黏附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
张德勇;
郑志航;
许晓路
-
-
摘要:
近年来国外在废弃麦糟的增值化开发利用方面主要是利用生物技术转化生产各种微生物产品,尤其是生物乙醇、乳酸、木糖醇、阿魏酸及一系列微生物酶等。生物乙醇方面,主要对麦糟的预处理工艺、发酵条件进行优化,超声波、非热等离子体等手段被引入麦糟的预处理环节;连续发酵法、整合生物处理法(CBP)等则被引入发酵环节,普遍提高了乙醇产量或降低了成本。乳酸方面主要集中在菌种选育和发酵工艺优化,多种乳杆菌、根霉菌等均能以麦糟为原料获得高产乳酸。微生物酶方面,至少已有淀粉酶、纤维素酶、漆酶等近20种产品能用微生物发酵麦糟来制备。此外,麦糟还被用于提取抗氧化物质、益生低聚糖、免疫调节剂等高附加值产品,显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
-
-
李国琴;
李楠楠;
王宏萍;
赵婉榕;
陈希雅;
杨荔荣;
额日赫木;
许国帅;
刘晓霞;
刘凯
-
-
摘要:
以白桃为原料,研究木糖醇和柠檬酸的添加量,热杀菌温度及杀菌时间对罐头感官品质的影响,确定各因素水平范围,再使用正交试验确定木糖醇白桃罐头的最佳组合。结果表明,在木糖醇添加量12.5%,柠檬酸添加量0.12%,杀菌温度95°C,杀菌时间为15 min条件下制作的木糖醇白桃罐头感官评分最高。该产品酸甜适口、香味浓郁,果肉软硬适度,并且理化指标和微生物指标均达到桃罐头的国家标准。
-
-
唐梅;
蔡松;
付声亮;
王金华;
王永泽
-
-
摘要:
[目的]研究可溶性吡啶核苷酸转氢酶基因(UdhA)和醛糖还原酶基因(xylI)共表达对木糖醇发酵的影响。[方法]将来源于博伊丁假丝酵母醛糖还原酶xylI基因克隆到pET28a(+)上,并在BL21(DE3)中表达,通过SDS-PAGE对表达产物的分子量和酶活进行测定。随即将xylI基因连接lacP启动子,构建pWYZ-2质粒并将其转化到E.coli AI07菌株。进一步将来源于E.coli W3110的UdhA基因克隆到pWYZ-2质粒实现与xylI共表达,所构建pWYZ-4质粒转化到E.coli AI07菌株,比较了E.coli AI07/pWYZ-2和E.coli AI07/pWYZ-4木糖醇发酵结果。[结果]在BL21(DE3)/pET28a(+)体系诱导表达的醛糖还原酶分子量为39 kD,木糖还原酶酶活为3.30 U/mL。E.coli AI07/pWYZ-2菌株发酵48 h,木糖醇产量为19.90 g/L;E.coli AI07/pWYZ-4发酵36 h,木糖醇产量达到19.91 g/L,较菌株AI07/pWYZ-2生产强度提高了33.25%。[结论]通过将UdhA基因与xylI基因进行共表达,提高了重组大肠杆菌(E.coli AI07/pWYZ-4)合成木糖醇的生产强度。
-
-
左齐乐;
向沙沙;
钱烨;
唐麒雯;
张文瑶;
何禾;
朱炫;
罗家星
-
-
摘要:
本研究采用体内动物模型及体外模拟消化实验,通过对腹泻率统计、16S rRNA测序、短链脂肪酸检测、肠道微生物PICRUSt预测及宏转录组测序结果分析,探究木糖醇在肠道菌群中代谢机制。结果表明,木糖醇脱氢酶(EC 1.1.1.14)、木酮糖激酶(EC 2.7.1.17)和木糖磷酸异构酶(EC 5.1.3.1)是木糖醇代谢过程中的关键酶,拟杆菌属(Bacteroides)和毛螺菌科(Lachnospiraceae)是木糖醇消化过程中的关键菌。木糖醇显著促进了双歧杆菌属(Bifidobacterium)内磷酸酰基转移酶(EC 2.3.1.8)转录,增加丙酸产量。本研究揭示了木糖醇靶向调控菌群代谢流的机制,为木糖醇在健康食品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
-
-
田洁;
孙瑞琳;
李俊华;
钱志伟
-
-
摘要:
以马铃薯粉、绿茶粉为主要原料,制备出一种无糖戚风蛋糕。以蛋糕的质构特性、比容和感官评价为指标,考察了马铃薯粉、绿茶粉、木糖醇添加量对戚风蛋糕品质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确定马铃薯绿茶无糖蛋糕的最佳工艺配方为:马铃薯粉添加量20%,绿茶粉添加量6%,蛋清添加量230%,木糖醇添加量70%。该戚风蛋糕外形完整、色泽淡绿、甜而不腻、清香细腻。与传统戚风蛋糕相比,总糖低(6.03%),粗纤维(7.89%)含量高,且具有抗氧化性(抗氧化能力0.0560 mmol/g)。
-
-
无
-
-
摘要:
一直以来,追求更健康的生活方式都是消费者的核心需求。以饮料行业为例,2017-2021年,约40%的亚洲消费者正在积极尝试减少糖分摄入。在此期间,亚洲饮料市场新推出的低糖、无糖或少糖饮料产品的数量增加约14%。上述“减糖”趋势中,饮料行业面临着两大挑战:第一,在少糖或无糖的情况下,如何让甜味恰到好处;第二,在不依赖糖的情况下,如何让味道和口感依旧纯正。木糖醇和赤藓糖醇等甜味剂或许可以“伪装”出类糖的味道,但对于那些层次复杂的风味,仍需要更加先进的食品技术才能恰当再现。
-
-
倪娓娓
-
-
摘要:
甜味不仅影响食物感官,还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人们对食物的选择。蔗糖是食品工业和日常生活主要使用的甜味原料,此外还有麦芽糖、葡萄糖和果糖等。糖不仅可以赋予食品甜味,还可能影响健康--过量的糖分摄入是引发非传染性疾病(如肥胖、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随着健康饮食意识的不断提升,人们正在寻找更优质的代糖产品。
-
-
牟泓羽;
李媛;
余智瑾;
赵存朝;
彭磊
-
-
摘要:
奶啤是以鲜牛乳、麦芽、酒花为主要原料,利用二次生物发酵技术酿制的一种高附加值,低醇的高级乳制饮品。目前国内奶啤蔗糖含量高,市场上还没有无糖奶啤的产品,为了丰富奶啤的种类,本试验用木糖醇作为蔗糖替代品,研制出一款无糖的特色奶啤。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利用响应面优化无糖奶啤的配方及工艺。结果表明,小麦料液比为1∶5(kg/L),将麦芽料液进行糖化、过滤,投入0.2 g/L卡斯卡特啤酒花煮沸30 min,添加0.2 g/L捷克萨兹啤酒花煮沸45 min后,接入0.2%的艾尔酵母,20°C的条件下发酵5天,然后与发酵乳(5∶1)混合,在28°C下后酵10 h后过滤,加入1‰的三氯蔗糖、5%木糖醇、0.3%复配乳化增稠剂,20 Mpa均质两次,灭菌后得到成品。在此工艺条件下,得到的无糖奶啤感官评分较高,酒香和乳香和谐一体,风味饱满。
-
-
孙佳;
路红波;
贾金辉;
柴虹宇;
王心哲;
梁文珍
-
-
摘要:
以紫山药、低筋面粉、木糖醇和黄油为主要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得到最优配方。以紫山药粉和低筋面粉的混合粉质量为基准,紫山药粉20%、黄油40%、木糖醇18%、全蛋液8%、柠檬酸0.3%、食盐0.6%、泡打粉0.8%、水6%,以此配方生产的紫山药酥性饼干营养丰富,具有良好的工业生产前景。
-
-
SUN Bao-jian;
孙保剑;
XIA Rui-rui;
夏蕊蕊;
YANG Jian;
杨建;
XIAO Lin;
肖林;
QIN Shu-lin;
覃树林;
ZHANG Xiao-min;
张晓敏
- 《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食品添加剂和配料展览会暨第二十七届全国食品添加剂生产应用技术展示会(FIC2017)》
| 2017年
-
摘要:
生物法制备木糖醇因其低温低压,无催化剂,反应温和,环境友好的特点,一直受到国内、国际研究者的关注,从菌株的筛选、改造到发酵工艺的优化创新,近年来又取得了新的的进展,使得生物法制备木糖醇的竞争力一步提高.虽然生物法制备木糖醇在转化率、产率、效率还有待提高,预处理成本还需进一步降低,但在众多研究人员的努力下,同过去相比进步已经非常大,得率由过去的10~50g/L到今天的100~200g/L,产率也由过去的50~70%提高到90~100%,但其旺盛的生命力已不可小觑.
-
-
-
Lu Sun;
孙鲁;
Haiqing Qin;
秦海青
- 《2015中国生物发酵产业系列专题论坛》
| 2015年
-
摘要:
木糖醇融入人类的生活已经很多年了,大家熟知的就是木糖醇口香糖以及种类繁多的无糖食品.由于它的口感与甜度与蔗糖类似,所以一般都作为健康的甜味剂,添加到食品当中.其实,木糖醇作为功能糖中的佼佼者,具有许多促进人体健康的作用.这些作用除了利于牙齿健康、预防上呼吸道感染之外,它对于燃烧体内脂肪、减少骨质吸收、提高人体免疫力都具有非常好的作用.
-
-
-
杨白雪;
苟敏;
汤岳琴;
木田建次
- 《2014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
| 2014年
-
摘要:
农业秸秆等木质纤维素类废弃生物质中含有的木糖是生产木糖醇的主要原料.开发木糖醇生产技术对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具有重要意义.生产木糖醇的方法主要有化学加氢法和生物转化法.相比化学加氢法,利用微生物生产木糖醇具有发酵条件温和、成本低、生物安全性好等特点,产品更适合用于食品和医药行业.本研究以已获得GRAS(Generally Recognized AsSafe)安全认证的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为出发菌株,导入树干毕赤氏酵母(Pichiastipitis)的木糖还原酶(XR)基因—xyl1基因,使酿酒酵母具有发酵木糖生产木糖醇的功能.发酵结果表明,构建的基因工程菌具有将木糖转化为木糖醇的能力,但在木糖为唯一碳源条件下木糖消耗速率慢,木糖醇收率较低(约0.5 g木糖醇/g木糖).葡萄糖的添加可以显著提高木糖醇的收率,在发酵初始添加4%葡萄糖条件下,木糖醇的收率可以提高至约0.8 g木糖醇/g木糖.
-
-
-
-
-
Tao Ye;
叶涛;
Bijia Wang;
王碧佳;
Wenting Yao;
姚文婷;
Jian Liu;
刘建;
Yiqi Yang;
杨一奇
- 《2014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
| 2014年
-
摘要:
本文研究了基于天然友好的柠檬酸(CA)的耐久压烫整理技术,通过加入多元醇扩链剂,用这种技术整理的棉织物折皱回复角以及白度方面与有甲醛释放问题的DMDHEU(2D)树脂整理剂相当.尽管CA具有价格低廉、无毒和可再生等显著优点,但经其整理后的织物弹性回复性较差且明显泛黄.本研究探讨了在CA整理体系中添加多元醇后其整理性能与白度的机理.以丙三醇为代表优化了整理条件,并在该条件下研究了一系列多元醇作为扩链剂对整理后织物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扩链剂的增白能力与其伯羟基的数目有直接关系,同时具有伯羟基和仲羟基的多元醇扩链剂能够更加有效地提高织物整理后的回弹性.通过使用木糖醇作为扩链剂,CA整理后的白布或者是染色布DP评级均可达到3.8-3.9,且无明显的泛黄及变色现象.添加适量扩链剂有利于增加织物的DP耐洗性,经过20次水洗干燥循环后,整理后棉织物的DP等级依然保持在3.5以上.研究表明:生物基扩链剂木糖醇可以解决CA用作DP整理剂的两大问题. 本研究发展的技术作为一种天然绿色无甲醛DP整理,具有替代2D树脂的潜力,对推动纺织生态化,尤其在减少纺织品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有毒气体的释放方面具有积极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