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共表达

共表达

共表达的相关文献在1997年到2022年内共计587篇,主要集中在分子生物学、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肿瘤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56篇、会议论文7篇、专利文献24968篇;相关期刊146种,包括生物工程学报、生物技术通报、生物技术通讯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第三届全国核酸疫苗学术研讨会、宁波市第五届学术大会、2008年生物产业技术研讨会等;共表达的相关文献由2016位作者贡献,包括高荣、万小平、吕学斌等。

共表达—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56 占比:1.01%

会议论文>

论文:7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24968 占比:98.96%

总计:25231篇

共表达—发文趋势图

共表达

-研究学者

  • 高荣
  • 万小平
  • 吕学斌
  • 王泽洲
  • 肖永乐
  • 丰慧根
  • 左百乐
  • 林俊堂
  • 栗炳南
  • 徐岩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余孝海; 李艳玲; 郭继政
    • 摘要: 目的 探讨在癌症基因芯片GEO数据库、Oncomine数据库、生存分析数据库(Kaplan-Meier Plotter)和蛋白-蛋白相互作用数据库(String)平台中,UBQLN4基因在乳腺癌中的高低表达及临床用药意义。方法 分别对GEO、Oncomine、Kaplan-Meier Plotter、String进行UBQLN4乳腺癌基因表达情况进行深度数据挖掘,分别比较不同类型肿瘤VS正常对应组织、不同种类乳腺癌组织VS正常乳腺组织中基因表达是否存在差异,这些差异基因中,是否存在共表达基因。根据UBQLN4基因的高低表达情况绘制生存曲线,进行UBQLN4基因与乳腺癌患者预后关系分析。并分析UBQLN4蛋白共表达网络,推测UBQLN4可能的相互作用蛋白及其生物学功能,了解紫杉醇对UBQLN4在乳腺癌中的敏感性。结果 检索GEO在GSE4107、GSE5563和GSE27447等3个数据集取交集,得到在乳腺癌组织高表达基因UBQLN4。检索Oncomine数据库发现,在乳腺癌中有3个数据集均显示乳腺癌中UBQLN4高表达,UBQLN4 mRNA共表达显示,UBQLN4与SSR2、ARHGEF2、RXFP4、KIAA0907、RIT1、SYT11、GON4L、ROBLD3等63个基因的mRNA存在着共表达情况;在String蛋白互作的数据库中,对UBQLN4蛋白共表达进行分析,结果显示UBQLN4与RPS27、MRPL24、SLC25A44、LAMTOR2、HAX1等蛋白具有相互作用关系。生存分析显示,UBQLN4mRNA在导管乳腺癌及对照乳腺组织中表达中位生存期分别为553d和517d,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HR=1.132,95%CI:0.598-2.142,p=0.7037)。UBQLN4mRNA在浸润性导管乳腺癌及对照乳腺组织中表达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329d和1466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R=0.6711,95%CI:0.3061-1.471,p=0.2866)。应用String数据富集UBQLN4互作作用的可能相关蛋白RPS27、SSR2、RAB13、RAB25、SMG5,发现与UBQLN4相互作用的蛋白有5个,分别为作用评分均大于0.904,5个关联蛋白均属于蛋白编码基因,是核糖体结构成份。且SSR2蛋白也被发现了在各种癌症中存在高表达。在乳腺癌和结肠癌中,紫杉醇对UBQLN4较为敏感。结论 UBQLN4mRNA在乳腺癌中高表达,其蛋白与编码蛋白家族可能共同参与了核糖体结构的稳定性,但UBQLN4mRNA的高低表达与乳腺癌患者的预后无关,为考虑紫杉醇治疗乳腺癌提供参考依据。
    • 杨鹏; 吴燕; 岳筠; 陈静; 李梅; 王慧; 张双翔; 文明; 程振涛
    • 摘要: 为研究绵羊肺炎支原体(Mo)P113基因和丝状支原体山羊亚种(Mmc)LppA基因的共表达质粒免疫小鼠后对其免疫系统的影响,本研究构建了真核重组质粒pVAX1-P113-LppA,并经PCR、双酶切及测序鉴定正确后转染MDBK细胞,利用PCR及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分别检测P113蛋白和LppA蛋白的表达,结果显示,正确构建了含Mo P113基因及Mmc LppA基因的重组质粒pVAX1-P113-LppA;且该重组质粒在MDBK细胞中能有效转录并表达目的蛋白。分别在0、7 d、14 d时以100μg/只pVAX1-P113-LppA腿部肌肉注射免疫BABL/c小鼠,并设Elution Buffer对照组和空载体pVAX1(100μg)对照组,通过MTT法检测小鼠脾细胞增殖情况,并在初次免疫后28 d利用流式细胞术分析各组小鼠脾细胞中CD4^(+)T淋巴细胞和CD8^(+)T淋巴细胞所占总淋巴细胞数的变化,同时采用的ELISA方法检测小鼠免疫后血清特异性抗体和细胞因子(IL-2、IL-4和IFN-γ)的分泌情况。结果显示,重组质粒组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能力极显著高于对照组和空载体组(P<0.01),且该组小鼠脾CD4^(+)、CD8^(+)T淋巴细胞在免疫28 d时较Elution Buffer对照组和空载体pVAX1(100μg)对照组均极显著上升(P<0.01);该组小鼠免疫后7 d的血清特异性抗体水平极显著升高(P<0.01),在初次免疫后第49 d特异性抗体仍为阳性;血清中IL-2、IL-4和IFN-γ的分泌水平较Elution Buffer对照组和空载体pVAX1(100μg)对照组均呈显著上升趋势(P<0.05),且在首次免疫后28 d时分泌量最高,而后缓慢下降。攻毒试验结果显示,重组质粒pVAX1-P113-LppA对小鼠具有一定的免疫保护能力,小鼠肺部病理损伤明显减轻,发病数量减少。本实验首次表明重组质粒pVAX1-P113-LppA能诱导小鼠产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Mo P113基因和Mmc LppA基因可以作为羊支原体肺炎(MPSG)DNA疫苗的候选基因,该结果为MPSG核酸疫苗的研究与应用提供实验基础。
    • 毛林军; 陈莹; 雷熙; 彭新荣; 齐·阿拉达尔
    • 摘要: Oct4基因和Cdx2基因是附植前胚胎发育的重要调控基因,并最终调控了胎儿和胎盘的发育,也在胚胎妊娠识别和附植时调控了干扰素(interferon tau,IFNT)的表达。本研究通过体外成熟、体外受精和体外培养获得了不同发育时期的绵羊胚胎,应用免疫荧光染色探讨了Oct4在早期胚胎的表达规律,结果表明:受精卵和早期卵裂胚中未检测到Oct4蛋白;16~32细胞期桑葚胚部分细胞表达Oct4蛋白;Oct4与Cdx2基因在绵羊囊胚滋养层细胞中存在共表达
    • 唐梅; 蔡松; 付声亮; 王金华; 王永泽
    • 摘要: [目的]研究可溶性吡啶核苷酸转氢酶基因(UdhA)和醛糖还原酶基因(xylI)共表达对木糖醇发酵的影响。[方法]将来源于博伊丁假丝酵母醛糖还原酶xylI基因克隆到pET28a(+)上,并在BL21(DE3)中表达,通过SDS-PAGE对表达产物的分子量和酶活进行测定。随即将xylI基因连接lacP启动子,构建pWYZ-2质粒并将其转化到E.coli AI07菌株。进一步将来源于E.coli W3110的UdhA基因克隆到pWYZ-2质粒实现与xylI共表达,所构建pWYZ-4质粒转化到E.coli AI07菌株,比较了E.coli AI07/pWYZ-2和E.coli AI07/pWYZ-4木糖醇发酵结果。[结果]在BL21(DE3)/pET28a(+)体系诱导表达的醛糖还原酶分子量为39 kD,木糖还原酶酶活为3.30 U/mL。E.coli AI07/pWYZ-2菌株发酵48 h,木糖醇产量为19.90 g/L;E.coli AI07/pWYZ-4发酵36 h,木糖醇产量达到19.91 g/L,较菌株AI07/pWYZ-2生产强度提高了33.25%。[结论]通过将UdhA基因与xylI基因进行共表达,提高了重组大肠杆菌(E.coli AI07/pWYZ-4)合成木糖醇的生产强度。
    • 贾园园; 李祥; 张振华; 张闪; 杨露露; 唐存多
    • 摘要: 借助pACYCDuet-1和pET28a双质粒共表达系统,构建携带Agrobacterium radiobacter来源扁桃酸消旋酶(Ar mandelate racemase,ArMR)、Lactobacillus harbinensi来源D-扁桃酸脱氢酶(Lh D-mandelate dehydrogenase,LhDMDH)和Exiguobacterium sibiricum DSM 17290来源L-亮氨酸脱氢酶(Es L-leucine dehydrogenase,EsLeuDH)编码基因的重组大肠杆菌,将其命名为E.coli BL21(DE3)/pACYCDuet-l-EsLeuDH-LhDMDH:pET28a-ArMR.在低温、低浓度诱导剂的诱导下,该重组菌成功表达了具有各自催化活性的3 种重组酶,其发酵液中LhDMDH、EsLeuDH和ArMR的活性分别为195.8、56.2 U/mL和174.5 U/mL.以诱导后的全细胞为催化剂、D,L-扁桃酸为底物,在D,L-扁桃酸初始浓度50 mmol/L、pH9.5的500mmol/LNH4C1-NH3·H2O缓冲液体系下,180r/min、30°C反应48 h后,L-苯甘氨酸得率可达77.48%,其对映体过量值大于99%.本研究具有较大的产业化潜力,为实现L-苯甘氨酸规模化的生物合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马小静; 李梦莹; 张淮瑜; 宋阿北; 许立华; 吴心华; 张巧娥; 李继东
    • 摘要: 本研究计划构建能同时表达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和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BRV)优势抗原基因的重组质粒并研究其免疫效果,旨在为BVD-IBR二联核酸疫苗的研制提供参考.采用PCR扩增目的基因E0及gD并将其依次连接至真核表达载体pVAX1-1RES中,构建pVAXl-E0-IRES-gD重组真核表达载体;将pVAX1-E0-IRES-gD转染至293T细胞中,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目的基因在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将pVAX1-E0-IRES-gD以不同剂量采用肌内注射的方式接种小鼠,通过抗体水平和细胞因子检测以及脾淋巴细胞增殖试验对该重组质粒的免疫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成功构建pVAX1-E0-IRES-gD重组质粒,目的基因在293T细胞内成功表达.在抗体和细胞因子水平以及脾淋巴细胞增殖能力这3个指标,重组质粒组均极显著高于空载体和阴性对照组,高剂量免疫组优于中、低剂量组;另外,高剂量重组质粒免疫组与二联灭活疫苗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结果显示,成功构建了共表达BVDV E0和IBRVgD基因的重组质粒,体外表达检测证明目的蛋白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动物免疫试验证明其能刺激机体产生良好免疫应答.
    • 王亚丽; 陈煜东; 王益军
    • 摘要: 株高影响株型建成,与抗倒性、收获指数以及最终产量相关.对矮秆材料的研究有助于丰富对株高调控机理的认识.在前期研究中,对玉米矮秆材料D11的农艺与生理特征进行了分析.本研究基于高世代回交群体,通过转录组测序,对矮秆材料D11的基因表达调控进行解析.与株高正常植株相比,矮秆材料中共检测到2537个差异表达的基因,其中1120个基因表达上调、1417个基因表达下调.功能注释、GO富集、通路富集的结果表明,差异表达基因参与细胞延伸、细胞骨架功能、微管组织、叶绿体功能、植物激素合成代谢等.差异表达基因最显著富集的通路与糖酵解相关.共表达分析结果表明,编码果糖-1,6-双磷酸酶的基因与多个差异表达基因存在功能关联.该研究结果揭示了玉米矮秆材料中的基因表达调控,为后续玉米株高调控节点的发掘提供了参考.
    • 李凯; 邙新雨; 邹定峰; 李梦真; 缪时英; 王琳芳; 宋伟
    • 摘要: 目的 系统解析RNA结合蛋白质(RBPs)在小鼠精子发生中的动态表达全貌、阶段特异性及协同表达模式,并预测其潜在调控作用.方法 整合6种类型生精细胞的全转录组测序数据,分析精子发生全程差异表达的RBPs;利用时间序列分析软件(STEM)分析差异表达RBPs动态表达模式;利用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GCNA)鉴定精子发生中协同表达的RBPs;通过ClusterProfiler工具分别对差异表达以及协同表达的RBPs进行GO功能富集分析.结果 精子发生中共鉴定519个阶段特异表达的RBPs,并具有7种动态表达模式,其中减数分裂时期的RBPs占比最高;GO分析显示RBPs主要参与mRNA选择性剪接、加工或翻译过程;WGCNA分析获得246个共表达RBPs,其中减数分裂时期共表达RBPs占比最高.结论 RBPs在精子发生中呈现阶段特异性,并且以协同表达模式发挥调控作用.其在精子发生早期阶段参与RNA加工或剪接等过程,而在后期阶段参与核糖体组装或RNA翻译等过程.
    • 夏伟; 沈旋; 李彤彤; 庄莹; 赵小芳; 张虎; 杜欣娜
    • 摘要: 目的:揭示PAICS基因对乳腺癌细胞生长的促进作用及其可能分子机制.方法:利用癌症多组学和临床数据库LinkedOmics平台访问TCGA数据库,分析PAICS基因表达水平与乳腺癌临床特征之间的关联性,利用癌症细胞生长依赖基因数据库DepMap分析PAICS基因敲除对乳腺癌细胞系生长的影响.通过信号通路KEGG和基因本体GO分析PAICS基因促癌功能的可能分子机制.结果:PAICS基因表达与乳腺癌患者的肿瘤纯度、分子亚型、组织学类型和总生存率等临床指标相关联,敲除PAICS基因可显著抑制乳腺癌细胞MCF7、CLA-51、MDA-MB-415的增殖.GO分析表明PAICS共表达基因参细胞分裂,DNA复制启动,ATP结合等多种生物过程,KEGG富集结果显示PAICS可能通过调节细胞周期、P53信号通路、RNA聚合酶、同源重组等生物学过程促进乳腺癌细胞增殖.结论:PAICS基因可促进乳腺癌细胞MCF7、CLA-51、MDA-MB-415的增殖,可能成为乳腺癌新的潜在治疗靶点.
    • 倪磊; 刘天华; 郭健; 于雪; 张凝; 韩依影; 杨瑜爱; 杨建仁; 李春蕊; 贾娟
    • 摘要: 目的 探讨α-1,3-岩藻糖基转移酶IV在肝癌转移中的表达及机制.方法 通过qRT-PCR检测不同转移潜能肝癌细胞中α-1,3-岩藻糖基转移酶IV(FUT4)的表达水平;利用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诱导人肝癌M HCC97L细胞构建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 T)模型,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q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EMT标志分子表达水平,qRT-PCR检测FUT4的表达水平;借助HCMDB数据库获取转移与非转移肝癌样本中FU T4的表达水平及共表达基因,并通过OmicsBean数据库对FU T4及其共表达基因进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 与低转移潜能人肝癌M HCC97L细胞相比,在高转移潜能人肝癌细胞M HCC97H与HCCLM3中FUT4的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提高(P<0.01),分别为MHCC97L细胞中的4.99倍和6.08倍;经TGF-β1诱导的人肝癌MHCC97L细胞呈纺锤形,E-钙黏蛋白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01),N-钙黏蛋白、波形蛋白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提高(P<0.001),蛋白表达变化与mRNA表达变化一致,EMT模型构建成功,且FUT4的mRNA表达水平在该模型中显著提高(P<0.01),为对照组的1.42倍;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进一步证实,与非转移肝癌样本相比,转移肝癌样本中FUT4的表达水平显著提高(P<0.01),并且提示FUT4及共表达基因可能通过肿瘤转录调控异常、肌动蛋白细胞骨架调节、ECM受体相互作用等KEGG通路参与肝癌转移过程.结论 FUT4高表达与肝癌细胞EMT及转移密切相关,为肝癌转移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以FU T4为潜在生物学标志物与靶点的新思路.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