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生物乙醇

生物乙醇

生物乙醇的相关文献在1996年到2022年内共计859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工业、轻工业、手工业、工业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57篇、会议论文30篇、专利文献356035篇;相关期刊310种,包括生物产业技术、生物加工过程、世界热带农业信息等; 相关会议29种,包括2015年中国沼气学会学术年会暨中德沼气合作论坛、2015中国化工学会学术年会、第二届中国石油石化节能减排技术交流大会等;生物乙醇的相关文献由1285位作者贡献,包括钱伯章、彭琳、夏薇等。

生物乙醇—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57 占比:0.18%

会议论文>

论文:30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356035 占比:99.81%

总计:356722篇

生物乙醇—发文趋势图

生物乙醇

-研究学者

  • 钱伯章
  • 彭琳
  • 夏薇
  • 白秀萍
  • 陈坤
  • 黄飚
  • 张敏华
  • 郑宁来
  • 吕惠生
  • 孙润仓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德勇; 郑志航; 许晓路
    • 摘要: 近年来国外在废弃麦糟的增值化开发利用方面主要是利用生物技术转化生产各种微生物产品,尤其是生物乙醇、乳酸、木糖醇、阿魏酸及一系列微生物酶等。生物乙醇方面,主要对麦糟的预处理工艺、发酵条件进行优化,超声波、非热等离子体等手段被引入麦糟的预处理环节;连续发酵法、整合生物处理法(CBP)等则被引入发酵环节,普遍提高了乙醇产量或降低了成本。乳酸方面主要集中在菌种选育和发酵工艺优化,多种乳杆菌、根霉菌等均能以麦糟为原料获得高产乳酸。微生物酶方面,至少已有淀粉酶、纤维素酶、漆酶等近20种产品能用微生物发酵麦糟来制备。此外,麦糟还被用于提取抗氧化物质、益生低聚糖、免疫调节剂等高附加值产品,显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
    • 邓衍宏; 卢久灵; 汪虎; 孙浩; 李贝贝; 曹毅; 李辉; 张伟; 李砚硕
    • 摘要: 生物燃料乙醇的推广使用为我国碳中和提供有力支持。通过粮食发酵得到生物燃料乙醇,然而发酵液中乙醇含量较低,需要进一步脱水纯化。膜法渗透汽化技术是最节能的脱水技术,其中分子筛膜是该技术核心。本文采用焙烧辅助继代晶种法于平板载体上制备出高性能NaA分子筛膜.本实验详细考察了母液涂层热处理温度和时间对NaA膜合成的影响.SEM结果显示,涂层能改善载体表面平整度,随着焙烧温度的提升,涂层逐渐平整,然而过高的焙烧温度又导致涂层粗化.因此,用500°C涂层得到的NaA膜表现出平整致密的表面,其厚度仅为1.4μm,而用700°C涂层制备的NaA膜粗糙有缺陷.另外,XRD结果显示用500°C焙烧3 h的涂层合成的NaA膜具有最高的结晶度,因此,用该合成条件得到的NaA膜具有优异的乙醇脱水性能,在60°C时,其渗透通量与渗透侧水含量分别为2.18 kg/(m^(2)·h)和近100%.本文最后利用焙烧辅助继代晶种法连续合成10代NaA膜,结果显示它们都表现出相似的形貌、厚度、结晶度,同时具有相似的乙醇脱水性能.因此,采用改进继代晶种法可以在廉价的陶瓷板式支撑体上合成重复性好、性能优异的NaA膜,有效降低了成本,为其面向生物燃料乙醇生产提供了有力支撑.
    • 吴涵竹; 司志豪; 秦培勇
    • 摘要: 生物乙醇是一种重要的可再生生物燃料,使用生物乙醇可大幅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为了建立更高效低能耗的生物乙醇回收工艺,原位分离(ISPR)技术应运而生。本文综述了近年来乙醇原位分离的研究进展,从原理及应用等进行多方面详细地介绍,包括气提、真空发酵、吸附、液-液萃取、渗透汽化、膜蒸馏等分离技术。针对分离性能、能耗成本等问题分析了不同分离技术耦合发酵过程的优势及不足,重点回顾了以渗透汽化为代表的膜分离技术,总结了渗透汽化膜材料的选择以及膜的制备方法,旨在提升乙醇分离膜性能优化乙醇分离工艺。为整合不同分离技术的特点及优势,聚焦多级耦合分离系统的开发对各级分离技术联用的性能及潜力进行剖析与评价,并在此基础上研判其发展前景。
    • 摘要: 近日,日本住友化学(Sumitomo)位于日本千叶的可再生乙醇制乙烯中试装置建成。该装置将基于废塑料的可再生乙醇和从甘蔗、玉米等生物质中提取的生物乙醇转化为聚合物级乙烯,然后再聚合成聚烯烃,计划2025年投产。据悉,该公司于2021年初在其实验室首次成功完成基于废塑料的聚烯烃生产,该过程主要包括废塑料制乙醇、乙醇脱水制乙烯/聚乙烯。其中乙醇制乙烯采用Axens乙醇制乙烯技术。
    • 代禄梅; 李涛; 吴华莲; 吴后波; 向文洲
    • 摘要: 红孢囊藻(Rhodosorus sp.)可以积累高含量多糖,在医药保健和生物能源领域具有潜在开发价值.为进一步评估红孢囊藻(Rhodosorus sp.)产业化潜力,研究了一株红孢囊藻SCSIO-45730在盐度不同的4种培养基中生长及总糖和β-葡聚糖积累特性,结果表明:改良的ASW培养基相对于其他培养基(f/2、Conway和Erdschreiber)更有利于红孢囊藻SCSIO-45730生物量和总糖的积累.以ASW培养基为基础培养基,研究该藻盐度适应性,结果显示:该藻可在18‰-58‰盐度范围内正常生长,随着盐度增加,藻细胞体积逐渐增大且出现聚团现象;在盐度为38‰时,获得最大生物量、总糖含量和产率以及β-葡聚糖产率,分别为13.70 g/L、48.52%DW、412.58 mg/L·d和119.70 mg/L·d,β-葡聚糖含量随着盐度增加而降低;该藻在户外平板光生物反应器中总糖和β-葡聚糖单位体积产量分别为0.73 g/L和0.23 g/L.结果表明,红孢囊藻SCSIO-45730具有较广的盐度适应性、高产总糖和β-葡聚糖潜力,是生产生物乙醇和β-葡聚糖的理想原料.
    • 伊万德罗·古斯
    • 摘要: 本刊2020年第6期刊登了专访巴西甘蔗产业联盟委员会总裁伊万德罗·古斯先生的文章,该文题为《巴西:生物乙醇成就绿色能源奇迹》。在采访中,伊万德罗·古斯先生与中国朋友分享了巴西在推广生物乙醇方面的经验。近日,伊万德罗·古斯先生得知中国宣布了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后,备受鼓舞,又特意为本刊撰写下文,介绍巴西通过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发展可持续生物燃料产业,最终实现减少碳排放的相关做法,以供中国朋友参考。
    • 褚大旺; 辛莹莹; 赵晨
    • 摘要: 目前由纤维素制生物乙醇的工艺主要由生物酶解法实现,但酶解法的效率低且经济性差;此外,生物酶发酵每产生1 mol乙醇的同时副产1 mol CO2,导致原子经济性低.本文开发了一种通过连续氢解玉米秸秆纤维素转化为高浓度生物乙醇(6.1%)的工艺.首先使用绿色溶剂(80 wt%1,4-丁二醇)在不破坏木质素结构的前提下,提取玉米秸秆中的高纯度纤维素;再在浆态床反应器中通过Ni-WOx/SiO2催化剂将10 wt%纤维素水悬浮液转化为多元醇混合物(其中乙二醇占比58%).经过连续进样,纤维素质量浓度累积达30 wt%,乙二醇产物浓度达到17 wt%.随后,多元醇混合物被泵入固定床反应器进行选择性断C-O键反应,在改进的水热稳定Cu催化剂上转化为乙醇(转化率75%,选择性84%).纤维素转化为生物乙醇的过程反应至少包含四步基元步骤.首先,在高温水热环境中纤维素水解为葡萄糖,葡萄糖在WOx表面经Retro-aldol反应C-C键断裂生成乙醇醛.随后,Ni催化剂将乙醇醛加氢为乙二醇,接着在固定床反应器上,乙二醇在NiAu修饰的Cu+/Cu0活性位点上选择性断裂C-O键生成乙醇.在乙二醇选择性氢解为乙醇过程中,催化剂Au-Cu-Ni/SiO2表现出优异的水热稳定性和活性.XRD结果表明,金属Ni的引入有效地减小Cu纳米粒子的尺寸和增加Cu颗粒的分散,HRTEM图像更加直观的验证这一点.H2-TPR结果发现,Ni的引入使CuO的还原温度提高了20°C,表明金属-载体的相互作用增强.同时发现,催化剂合成过程中氯金酸浸渍在还原后的CuNi/SiO2催化剂的活性最高.紫外吸收光谱表明,溶液中的Au3+与催化剂表面的Cu发生置换反应,而非单纯的附着于催化剂表面.CO-DRIFTS结果表明,在Au修饰过的Cu-Ni/SiO2表面使得Cu+-CO的红外吸收峰降低,主要是由于Au部分覆盖催化剂表面Cu+吸附位点造成的.XPS结果表明,Au的引入使得催化剂表面的Cu+/Cu0不容易被空气氧化,形成更为稳定的(Au-Cu+)-Cu0活性中心,增强了催化剂Cu活性中心的水热耐受性.本文提供了一条有竞争力的水相转化秸秆为高浓度生物乙醇的途径.
    • 王乃鑫; 李娜; 韩璐; 郭莘; 刘泽龙
    • 摘要: 将煤制乙醇与不同来源的生物乙醇按不同体积比加入到汽油中配制成乙醇汽油.考察了采用加速器质谱(AMS)测定放射性同位素14C丰度区分煤制乙醇与生物乙醇的适用性、测定乙醇汽油中生物乙醇含量的准确性以及在国内外4个加速器质谱实验室的再现性.结果表明:利用14 C同位素丰度计算生物基含量的方法可以区分煤制乙醇等化石基燃料与生物乙醇等生物基燃料;采用该方法测定一系列乙醇汽油样品中生物基含量,测定值与根据生物乙醇实际添加量计算的理论值的偏差不超过1百分点(绝对值);在4个加速器质谱实验室测定数据的再现性偏差不超过4百分点(绝对值).
    • 金显春; 宋嘉宁
    • 摘要: 以碳酸钠预处理的稻草为唯一碳源,硫酸铵为氮源,采用烟曲霉(Aspergillusfumigatus)对稻草进行酶解,嗜鞣管囊酵母(Sac-charomycestannophilus)对酶解产物进行发酵生产乙醇,并对酶解及乙醇生产工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烟曲霉及嗜鞣管囊酵母发酵碳酸钠预处理稻草生产乙醇的工艺为10 g稻草经90 mL 0.15 mol/L碳酸钠预处理后,调节pH值为4.5,按4%(V/V)的接种量接入烟曲霉种子液,于37°C、150 r/min条件下酶解12 h后,按2%(V/V)的接种量接入嗜鞣管囊酵母种子液,于37°C、150 r/min条件下发酵16 h,生物乙醇产量达到最高为(26.30±0.86)g/L.
    • 李鸣; 詹鹏; 陈介南; 王亚楠; 周永财
    • 摘要: 将杨木屑和2%稀磷酸按固液比1:2.5(质量比)混匀浸渍,采用蒸汽爆破机,将预浸渍杨木屑在爆破压力2 MPa,保压时间180 s的条件下进行蒸汽爆破预处理,测定爆破液中糠醛、5-羟甲基糠醛(5-HMF)、对苯二酚、间苯二酚等抑制剂的含量;对微晶纤维素在添抑制剂后进行酶解,结果表明,抑制剂中对苯二酚、间苯二酚、5-羟甲基糠醛、糠醛对纤维素降解率的影响逐渐降低;对纯葡萄糖溶液添加抑制剂后进行发酵,在单一种类的发酵抑制剂存在下,发酵液中葡萄糖转化率分别是96.23%(糠醛),96.54%(5-羟甲基糠醛),95.72%(对苯二酚)和95.68%(间苯二酚).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