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碱预处理

碱预处理

碱预处理的相关文献在1995年到2022年内共计133篇,主要集中在轻工业、手工业、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化学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0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1103679篇;相关期刊69种,包括中国刑警学院学报、陕西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化工进展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中国造纸学会第十五届学术年会、2016(第七届)中国城镇污泥处理处置技术与应用高级研讨会、第一届全国碳中和与绿色发展大会等;碱预处理的相关文献由475位作者贡献,包括刘秋娟、冼萍、刘和等。

碱预处理—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0 占比:0.01%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103679 占比:99.99%

总计:1103772篇

碱预处理—发文趋势图

碱预处理

-研究学者

  • 刘秋娟
  • 冼萍
  • 刘和
  • 张健
  • 李桃
  • 王浩
  • 邓清华
  • 陈宇岳
  • 黄宇钊
  • 刘宏波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樊雅欣
    • 摘要: 现今,随着国内城镇污水处理率持续提升,城镇污水处理厂的污泥产量迅速增长。如何高效处理与利用污泥成了大众关注的话题。污泥厌氧发酵产酸是一种高效处置污泥的方法,在减量化的同时,还能回收挥发性脂肪酸(VFAs)。然而,水解为污泥厌氧发酵限速环节,进行污泥预处理有助于污泥破壁溶出有机质,加快污泥水解,并抑制甲烷菌的活性,有助于VFAs储存。日常采取的预处理方法是微波预处理,酸、碱预处理,臭氧预处理,表面活性剂及热预处理等。另外,采用不同的预处理方法,产酸成效也不同。关于污泥热预处理和酸、碱预处理情况下厌氧发酵产酸成效的区别,文献介绍得非常少。
    • 孙乐常; 赵阿云; 杜瀚; 翁凌; 缪松; 曹敏杰
    • 摘要: 以美洲鳗鲡(Anguilla rostrata)鱼骨为原料,采用酸或碱预处理结合热水浸提制备鱼骨明胶,并通过得率、凝胶强度测定、SDS-PAGE、紫外全波长扫描、红外光谱扫描、动态流变学测定以及扫描电镜等研究鱼骨明胶的理化性质和凝胶特性。结果表明:酸法预处理明胶(AG60)与碱法预处理明胶(BG60)得率分别为13.6%和6.88%,凝胶强度分别为101.95 g和78.74 g。AG60和BG60的羟脯氨酸含量为3.2 g/100 g和2.7 g/100 g。两种明胶均含有β和α;、α;链,其中AG60的α;+α;含量显著高于BG60。AG60与BG60均具有明胶的特征吸收峰,且无杂蛋白吸收峰。与BG60相比,AG60具有更高的凝胶温度与熔融温度,以及更短的胶凝时间。扫描电镜分析显示,AG60具有更致密、均一的凝胶网络结构。本研究表明,与碱法预处理相比,酸法预处理制备得到的鳗鱼骨明胶具有更高的得率与更好的凝胶特性。
    • 康雅茹; 田光明; 何若
    • 摘要: 针对小麦秸秆厌氧消化水解限速步骤,研究了酸、碱和污泥发酵消化液(以下简称消化液)预处理对小麦秸秆厌氧消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酸和消化液预处理可以加速小麦秸秆水解酸化,在厌氧发酵第4天时产气中测得甲烷,早于对照和碱预处理。与对照相比,酸、消化液和碱预处理后小麦秸秆和污泥共消化体系的产气量可分别提高13.7%、12.0%和9.2%,产甲烷量可分别提高7.4%、9.5%和5.2%,但碱预处理会延滞厌氧消化产甲烷阶段。厚壁菌门(Firmicutes)是厌氧消化反应器中最主要的菌门,主要包括己酸菌属(Caproiciproducen s)、乙醇生孢产氢菌属(Hydrogenispora)、瘤胃梭菌属(Ruminiclostridium)、罗伊氏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和Ruminiclostridium_1属等,其中己酸菌属和乙醇生孢产氢菌属可以作为小麦秸秆和污泥共消化的监测指标,在厌氧消化前期反应器中微生物主要为己酸菌属,而后期主要为乙醇生孢产氢菌属。
    • 马晓宇; 高明; 刘硕; 李媛; 孙晓红; 汪群慧; 马晓宇(译); 汪群慧(审查)
    • 摘要: 1研究亮点*碱预处理废液100%回用至乳酸发酵过程;*碱预处理废液回用可以使乳酸浓度提高23.0%;*碱预处理废液回用使乳酸共发酵中水和碱的消耗量分别减少84.6%和52.0%;*碱预处理废液回用使L-乳酸光学纯度提高到99.5%。2背景在以餐厨垃圾为底物发酵制备乳酸时,由于餐厨垃圾碳氮比低且容易酸化,导致乳酸产率不高,因此拟在发酵过程中加入木质纤维素类废物进行营养调节和缓解酸化。课题组前期研究结果表明,将餐厨垃圾与香菇菌糠混合共发酵产乳酸时,最终的乳酸产率比单一餐厨垃圾作底物时提高20.8%。但是香菇菌糠在应用前需先经过碱预处理去除木质素,这个过程会产生含碱性物质和木质素降解物的碱预处理废液(PL),将其排放会污染环境。因此,本研究拟将其100%回用至餐厨垃圾和香菇菌糠乳酸共发酵体系中,以减少清水和碱液消耗的同时,还能提高乳酸产量及光学纯度。
    • 孔之奇; 张梦; 刘蓓; 赵会芳; 沙力争; 郭大亮
    • 摘要: 本研究以碳纤维为原料,研究碱预处理对碳纤维分散稳定性及湿法抄造制备碳纸原纸性能的影响。具体考察了碳纤维在碱预处理后表面形貌和表面基团的变化,探讨了碳纤维浆料悬浮液的稳定性变化规律,并表征了碳纸原纸的匀度、透气性、抗张强度和电阻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与使用去离子水处理的碳纤维相比,经0.75 mol/L的碱液预处理60 min后,碳纤维可以更好地在水中分散,制备出的碳纸原纸匀度性能更好,碳纸原纸的透气度从1432 mm/s降至1080 mm/s,抗张强度从1.44kN/m提升至2.49 kN/m,电阻率从143.58 mΩ/cm降至68.10 mΩ/cm。
    • 王亭亭; 赵智强; 张耀斌
    • 摘要: 含油污泥通常含较多的生物难降解性有机化合物,且污泥黏度大,乳化程度高,导致其厌氧消化潜力较低.污泥细胞破壁较慢,是污泥厌氧消化的限速步骤.本研究通过对含油污泥进行碱预处理,实现了污泥细胞破壁,并检测到胞内有机物质大量溶出,进而加快污泥水解为溶解态的小分子有机物,提高厌氧消化效率.另一方面,为了解决由预处理产生过量有机酸(如丙酸等)积累破坏厌氧系统内pH平衡的问题,本研究通过投加零价铁,促进丙酸等小分子向乙酸的转化,促进产甲烷,并最终使厌氧系统内pH保持平衡.研究结果表明:含油污泥经过碱预处理甲烷产量提高91.7%,同时污泥减量率提高了8%.碱预处理耦合零价铁粉,使得甲烷产量提高了105.4%,污泥减量率提高13%.进一步优化碱预处理pH条件,结果表明碱处理的最佳pH为9.
    • 金显春; 宋嘉宁
    • 摘要: 以碳酸钠预处理的稻草为唯一碳源,硫酸铵为氮源,采用烟曲霉(Aspergillusfumigatus)对稻草进行酶解,嗜鞣管囊酵母(Sac-charomycestannophilus)对酶解产物进行发酵生产乙醇,并对酶解及乙醇生产工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烟曲霉及嗜鞣管囊酵母发酵碳酸钠预处理稻草生产乙醇的工艺为10 g稻草经90 mL 0.15 mol/L碳酸钠预处理后,调节pH值为4.5,按4%(V/V)的接种量接入烟曲霉种子液,于37°C、150 r/min条件下酶解12 h后,按2%(V/V)的接种量接入嗜鞣管囊酵母种子液,于37°C、150 r/min条件下发酵16 h,生物乙醇产量达到最高为(26.30±0.86)g/L.
    • 魏玉莲; 叶京; 杨玮晴; 张毓羚; 郑义; 王攀
    • 摘要: 有机质水解效率低是厌氧发酵过程的主要限速步骤,本研究通过探究不同温度下热预处理和不同pH值条件下的碱预处理对厨余垃圾厌氧发酵产生挥发性脂肪酸(VFAs)的影响.结果 表明,调整适合的热预处理温度和碱预处理pH值对厨余垃圾厌氧发酵合成终产物VFAs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优化厨余垃圾热预处理温度发现100°C热预处理为最优条件,在反应6天时达到最大VFAs产量11.99±0.77 g/L,相比于130°C和160°C预处理VFAs最大产量提升40.62%~75.47%.优化碱预处理pH值发现,在pH=8条件下进行预处理对于VFAs产量的提升最为明显,在反应8天时达到最大VFAs产量15.60±1.04 g/L相比于pH=6和pH=10条件下提升84.24%~103.82%.
    • 孟艳; 柳丽; 李屹; 陈来生; 杜中平; 韩睿
    • 摘要: 为实现辣椒秸秆等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通过批式厌氧发酵试验,分别研究了经不同体积分数(2%、4%、6%、8%)的H2SO4和不同质量分数(2%、4%、6%、8%)的Ca(OH)2预处理的辣椒秸秆与羊粪混合厌氧发酵的产甲烷特性.结果表明,随着预处理中Ca(OH)2质量分数的升高,辣椒秸秆与羊粪混合厌氧发酵的甲烷产率升高,经8%Ca(OH)2预处理的甲烷产率最高(188.56 mL·g-1),显著(P<0.05)高于其他处理,较对照提高了61.26%.但随着预处理中H2 SO4体积分数的升高,辣椒秸秆与羊粪混合厌氧发酵的甲烷产率降低,且显著(P<0.05)低于对照.利用修正的冈珀茨(Gompertz)模型能较好地拟合各处理的产甲烷过程,其中,经Ca(OH)2预处理的最大甲烷产率(Vm)值较大,说明Ca(OH)2预处理辣椒秸秆能有效提高其与羊粪混合发酵的水解速率.酸、碱预处理均对辣椒秸秆木质纤维素有一定的降解作用,其中,Ca(OH)2预处理的降解效果更好.
    • 陈长明; 陈京环; 刘金刚
    • 摘要: 玉米芯提取木糖后剩余的残渣富含纤维素和木质素,采用羧乙基化反应和质量分数1%的NaOH溶液分别对玉米芯渣进行预处理,再经机械解离制备了纳米纤维素,最后经棒涂法制得纳米纤维素膜,并对预处理前后玉米芯渣、纳米纤维素及其膜的化学结构、组分含量、微观形貌、尺寸分布、水接触角和热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和表征.结果表明,羧乙基化预处理可增加玉米芯渣的羧基含量,同时脱除部分木质素,而碱预处理可脱除大部分木质素.经预处理后,玉米芯渣纤维尺寸明显降低、可及度增加.经机械解离后,羧乙基化预处理所得纳米纤维素的直径更小、分布更均匀,其经棒涂法所得膜也更加致密平滑,水接触角较大.另外,两种预处理方法均降低了所得纳米纤维素膜的热稳定性.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