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厌氧消化

厌氧消化

厌氧消化的相关文献在1980年到2023年内共计3301篇,主要集中在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农业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835篇、会议论文235篇、专利文献132422篇;相关期刊514种,包括农业工程学报、中国沼气、安徽农业科学等; 相关会议128种,包括2013年中国沼气学会学术年会暨第八届理事会第四次会议、2012年中国沼气学会学术年会、中国城镇污泥处理处置技术与应用高级研讨会等;厌氧消化的相关文献由6605位作者贡献,包括李秀金、戴晓虎、袁海荣等。

厌氧消化—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835 占比:1.36%

会议论文>

论文:235 占比:0.17%

专利文献>

论文:132422 占比:98.46%

总计:134492篇

厌氧消化—发文趋势图

厌氧消化

-研究学者

  • 李秀金
  • 戴晓虎
  • 袁海荣
  • 刘研萍
  • 张无敌
  • 邹德勋
  • 尹芳
  • 朱保宁
  • 赵兴玲
  • 王昌梅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黄召亮; 乔杰; 庞晓怡; 万志刚; 蒋悔尔; 李东
    • 摘要: 介绍了餐厨垃圾的特点,针对餐厨垃圾在厌氧消化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酸化抑制,梳理了目前常用的缓冲溶液添加、多元物料混合厌氧消化和两相厌氧消化等酸化调控技术,以及处于研发阶段的生物预处理、添加生物炭、驯化培养耐酸型产甲烷菌等酸化调控技术。比较了各种技术的优势与不足,提出未来的技术路径和研究方向,以期为餐厨垃圾厌氧消化工程的稳定运行提供技术支撑。
    • 李涛; 李增鹏
    • 摘要: 沼气是一种重要的可再生清洁能源。添加纳米颗粒(Nanoparticles,NPs)可提高沼气产量,特别是金属NPs在提高沼气产量、缩短启动周期、改善工艺稳定性方面具有较大潜力。不同类型、大小和浓度的纳米颗粒对于提高沼气产量和厌氧消化效率至关重要。本文阐述了导电NPs的类型和大小对改善厌氧消化系统内微生物生长、CH_(4)产生、生物量转化率以及营养代谢的影响,并讨论了厌氧消化(Anaerobic Digestion,AD)系统中添加NPs的限制和影响因素。
    • 姚军强; 刘媛; 吴志跃; 郑晓宇; 古创; 董仁杰; 乔玮
    • 摘要: 为解决常规厌氧工艺在处理垃圾渗滤液的运行过程中存在微生物流失和出水水质较差等问题,考察了浸没式平板厌氧膜生物反应器处理垃圾渗滤液的运行性能。以垃圾填埋场新鲜渗滤液为研究对象,在中温(37±1)°C条件下进行连续厌氧消化试验,容积负荷为9.5 kg_(COD)/(m^(3)·d),反应器运行67 d。实验表明,在水力停留时间为10 d的条件下,甲烷产率为217 mL/g_(COD),化学需氧量(COD)平均去除率达88.7%,出水总挥发性脂肪酸为230 mg/L,pH稳定在7.83~8.19,系统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膜通量设定为5 L/(m^(2)·h)时,实验结束时未发生明显的膜污染,跨膜压差由2.6 kPa增长至4.1 kPa,系统运行良好。实验结果表明在处理垃圾渗滤液时,厌氧膜生物反应器可以在高负荷条件下稳定运行,膜在连续运行下的抗污染能力较好。
    • 邵明帅; 张超; 吴华南; 王宁; 陈钦冬; 徐期勇
    • 摘要: 以水热与厌氧消化耦合工艺作为餐厨垃圾沼渣沼液(digestate of food waste,DFW)的处理过程,探究了DFW处理前后的脱水性能及固、液两相产物的特性,分析了工艺过程中的物质流动、能量输入/输出,并评估了能量平衡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水热处理改善了DFW脱水性能,降低了脱水后的泥饼产量和含水率。温度是影响水热处理效果的主要因素,处理效果随温度的升高明显提升。当水热温度为200°C时,离心后泥饼的产量和含水率降低最为显著,分别从最初的71.83kg/t DFW和88.43%减小至22.11kg/t DFW和76.30%。此外,水热过程促进了DFW有机物质从固相向液相的转移,通过耦合厌氧消化处理工艺生产甲烷,可以有效地回收液相能量。本研究对整个处理工艺进行了全面的物质和能量衡算。水热处理温度的提高增加了加热能量的输入,但减少了后续热干化过程的能量输入,并增加了DFW液相产物的产甲烷潜力。当水热温度为160°C、保温时间为60min时,水热与厌氧消化耦合工艺净能量输入最少(30.75MJ/t DFW),相比于不采用水热技术处理节省106.48MJ/t DFW。水热过程热能的回收率、脱水后泥饼的含水率、液相产物的产甲烷潜势是影响工艺过程能量净消耗的主要因素,是工艺优化的主要方向。
    • 彭韵; 李蕾; 伍迪; 杨屏锦; 彭绪亚; 王小铭
    • 摘要: 为探析厌氧消化微生物群落对氨胁迫的响应,在串联批次实验中引入氨氮(TAN)胁迫,结合宏基因组学分析,研究了不同TAN浓度下,厌氧消化系统的过程参数、群落结构/组成及其功能基因/代谢途径的响应.结果显示,TAN为3000mg/L时,系统性能逐步优化;TAN为6000mg/L时,甲烷产率逐步下降,并伴随着丙酸、丁酸积累.从群落组成上看,两个氨氮梯度下,抗性和冗余性保障了水解酸化菌代谢底物的能力.产氢产乙酸和产甲烷方面,低氨氮组两类功能菌群丰度持续增加,但高氨氮组增加幅度低甚至出现丰度下降,指示该环节可能受到了氨胁迫.进一步分析两阶段的功能基因变化,发现产甲烷和互营乙酸氧化途径在氨胁迫下表现出抗性和冗余性,但高浓度TAN(6000mg/L)抑制了丁酸和丙酸代谢途径中关键基因ACADS和PCCA的表达.可见,氨抑制失稳的关键环节是产氢产乙酸阶段.
    • 黄春艳; 田光亮; 汪国英; 席劲瑛; 何腾兵
    • 摘要: 为探究典型有机废弃物中NH_(3)、CS_(2)的释放特征,将鸡粪、果蔬废弃物、餐厨垃圾进行序批式厌氧消化。结果显示NH_(3)在沼气中的平均浓度:餐厨垃圾(9.4±6.6 mg·m^(-3))>鸡粪(7.2±3.7 mg·m^(-3))>果蔬废弃物(4.9±3.9 mg·m^(-3));原料NH_(3)生产潜力:餐厨垃圾(6.5 g·t^(-1))>鸡粪(3.8 g·t^(-1))>果蔬废弃物(2.0 g·t^(-1))。CS_(2)在沼气中的平均浓度:餐厨垃圾(0.05±0.03 mg·m^(-3))>果蔬废弃物(0.04±0.03 mg·m^(-3))>鸡粪(0.02±0.01 mg·m^(-3));原料CS_(2)生产潜力:餐厨垃圾(0.04 g·t^(-1))>果蔬废弃物(0.02 g·t^(-1))>鸡粪(0.01 g·t^(-1))。结果表明:鸡粪在发酵的前期和中期释放的NH_(3)明显高于果蔬废弃物和餐厨垃圾发酵;果蔬废弃物和餐厨垃圾中CS_(2)的释放都集中在发酵中后期;pH值具有预测果蔬废弃物和餐厨垃圾这类易酸化原料厌氧消化沼气中NH_(3)和CS_(2)浓度变化趋势的潜力。
    • 尹冬年; 肖小兰; 刘皓; 王远飞; 阮文权
    • 摘要: 厌氧膜生物反应器(Anaerobic Membrane Bioreactor,AnMBR)由于相对传统厌氧工艺有着显著的优势而被认为是垃圾渗滤液处理优先考虑的方法,并已经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本文综述了AnMBR技术在垃圾渗滤液处理的潜力,对实验室规模中各种因素对An MBR生物处理性能和过滤性能的影响进行总结。并且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An MBR处理垃圾渗滤液当前的局限性和未来研究方向,为An MBR处理垃圾渗滤液的应用提供参考。
    • 侯银萍; 蔡斌斌; 张安龙; 王先宝; 裴立影; 杜欣
    • 摘要: 水解阶段是污泥厌氧消化过程中的限速步骤,预处理技术能有效地将污泥中的大分子物质转化为溶解性有机物,提高污泥的水解效率和产甲烷量.本文以城市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为研究对象,以热解温度、初始pH值为预处理参数,对比研究不同条件下热解、碱解、热碱联合三种预处理方式对污泥破解率和产甲烷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经热解(120°C)、碱解(初始pH=12)和热碱联合(120°C、初始pH=12)后,污泥中溶解性COD(SCOD)、溶解性蛋白质与多糖等物质的浓度均有大幅度提高,污泥的最大破胞率分别为28.9%、29.7%和53.3%,SCOD的最大浓度分别可达到118.88 mg/gMLSS、121.84 mg/gMLSS、228.70 mg/gMLSS.三种预处理均对污泥减量化起到的一定的促进作用,热解(120°C)SS去除率达到了9.7%,VSS达到了14.7%,碱解pH=12时,SS去除率达到了9.6%,VSS达到了10.8%,热碱联合(120°C、初始pH=12)SS去除率达到了14.2%,VSS达到了31.6%.同时,污泥厌氧消化的产甲烷效率也得到了显著提升,与未处理污泥相比,经热解、碱解、热碱联合预处理后污泥产甲烷效率分别提高了72.4%、46.2%、135.8%.综合对比污泥破胞效果、污泥减量化及产甲烷效果等方面,热碱联合预处理在相同的预处理条件下,优于单独热或单独碱预处理的效果.生物化学甲烷势(biochemical methane potential,BMP)实验结果显示,在最佳热碱联合预处理条件下,甲烷产气量是对照组的2.33倍,甲烷产气率可达303.70 mL/gVSS,净效益为14.16×10^(-4)元/gVSS.
    • 李欣欣
    • 摘要: 通过研究玉米秸秆本身的构成,探究厌氧消化技术对秸秆产氢产甲烷的原理,相关技术研究能够实现可再生能源回收和废物利用的双重目的,并对工程应用提供技术支持。
    • 侯盾; 周夏海; 李佳璐; 南亚坤
    • 摘要: 厌氧消化是我国解决污泥处理处置的一条重要技术路线,从国内现有污泥消化项目的整体运行情况看,却不是很乐观。除了泥质的客观因素外,工艺设计、设备选型优化对于提升消化系统整体功能同样有潜可挖。对消化池设备和仪表的配置及选型进行系统性地说明,针对大型厌氧消化池的管道设计,提出消化池内外管路和管路之间连接阀门布置的方式。借助多功能阀门组的设置,满足从调试快速启动到后期稳定运行的多种工况要求。就消化池实际运行中经常遇到的泡沫、浮渣等问题,选择相应的辅助非标设备并对这些设备的功能和设置方式进行描述,以期对后期厌氧消化池的设计、设备选型和运行提供技术借鉴。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