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小麦秸秆

小麦秸秆

小麦秸秆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2年内共计1146篇,主要集中在农业基础科学、农业工程、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80篇、会议论文35篇、专利文献46293篇;相关期刊345种,包括农业环境科学学报、农机科技推广、农业机械学报等; 相关会议32种,包括第十八届中国科协年会、2015年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年会、2015年中国沼气学会学术年会暨中德沼气合作论坛等;小麦秸秆的相关文献由2953位作者贡献,包括王菊、朱跃、任兰天等。

小麦秸秆—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80 占比:1.45%

会议论文>

论文:35 占比:0.07%

专利文献>

论文:46293 占比:98.48%

总计:47008篇

小麦秸秆—发文趋势图

小麦秸秆

-研究学者

  • 王菊
  • 朱跃
  • 任兰天
  • 刘福胜
  • 张从军
  • 刘庆
  • 刘荣厚
  • 吴晋锴
  • 张继义
  • 王键吉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唐成伦; 王松涛; 赵恺晨; 刘庆国; 单军强; 陈彦君; 朱晨杰; 沈才洪
    • 摘要: 采用碱催化双螺杆动态挤压预处理技术预处理了小麦秸秆,当碱用量为0.06 g/g干秸秆、保温时间为1 h时,木质素脱除率为80%,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水解率分别为87.7%和75.2%,总糖得率为83%。对分离提取的木质素进行结构表征发现,其化学结构保留良好,仅有部分木质素结构中的酯键水解,少量H结构单元与G结构单元降解,这种木质素更易于后期高值化利用。通过对不同预处理方式的能量输入及预处理效果进行对比发现,碱催化双螺杆动态挤压技术预处理木质素纤维素类生物质单位处理能量消耗最低,具有良好的工业应用前景。
    • 谢稷
    • 摘要: 以纯N 105kg/hm^(2)、P2O590kg/hm^(2)、K2O112.5kg/hm^(2)为对照,不适宜施用废弃麦草。在氮、磷、钾含量依次下降10%、20%和30%的条件下,对比研究了麦秸还田条件下水稻种植的减肥效果。结果:我市化肥用量的减少缩短了不同施肥量对水稻生育期的影响。粉碎麦秸7500kg/hm^(2),由于氮磷钾施用量同比下降10%。与自身相比,化肥减量30%的处理技术与不使用麦秸的处理技术的研究产出差距很小,说明利用麦秸资源可以为水稻产量的形成提供学习需求,大幅增加养分。结论:将小麦秸秆还田技术与科学合理的施肥技术相结合,不仅可以丰富土地,减少施肥量,还可以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小麦秸秆还田对实现化肥零增长、减少土地面源污染具有重要意义,但亟待推广。
    • 罗冰; 陈国树; 季英杰
    • 摘要: 以小麦秸秆为原料,在不同温度(200°C、240°C、280°C、320°C、360°C、400°C)和不同保温时间(10 min、20 min、30 min、40 min、50 min、60 min、70 min)条件下制备小麦秸秆生物质炭。在热重(TG-DTG)和X射线衍射(XRD)分析的基础上,探讨小麦秸秆压缩成型炭的热值、炭产率、能量得率及热值增长率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能量得率与炭产率存在一定的线性关系;在200~280°C时,炭产率随保温时间的增加而减小,降解速度较快,在320~400°C时,炭产率随着保温时间的增加而减小,但是其变化幅度较小,降解速度减缓,甚至有回升;炭化热值在相同温度下,随着炭化时间的增加,其热值也随之增加,热值增长率逐渐减弱。
    • 宗成; 吴金鑫; 朱九刚; 董志浩; 李君风; 邵涛; 刘秦华
    • 摘要: 【目的】随着食品业与加工业的不断发展,产生了诸如西瓜皮,蚕豆荚以及啤酒糟等大量的农副产物,造成环境的污染。为提高农副产物和小麦秸秆的饲料化程度,减小环境压力,通过探究添加剂对农副产物(西瓜皮、蚕豆荚和啤酒糟)与小麦秸秆混合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为提高农副产品利用率和青贮品质研究提供借鉴。【方法】以混合农副产物(西瓜皮﹕蚕豆荚﹕啤酒糟=1﹕3﹕4)和小麦秸秆为原材料,按鲜重比100%﹕0(MW)、25%﹕75%(X25)、50%﹕50%(X50)和75%﹕25%(X75)进行混合青贮,并对各混合青贮进行添加剂处理:添加1×10^(6) cfu⋅g^(-1)布氏乳杆菌(B),0.2%FW纤维素酶(C)和1×10^(6) cfu⋅g^(-1)鼠李糖乳杆菌(R),以无添加剂(CON)为对照,将不同处理的200g新鲜材料装入容积为250 mL的聚乙烯塑料瓶中。在室温下青贮60 d后,开窖分析发酵品质和营养成分。不同处理的青贮饲料与原料通过两层纱布和定性滤纸过滤,浸提液用于pH测定;将原材料和青贮饲料烘干至恒重后测定干物质含量(DM);蛋白质(CP)采用凯氏定氮法进行测定;采用范氏纤维测定法测定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采用蒽酮-硫酸比色法测定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WSC);培养基培养微生物后计数;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分析有机酸;氨态氮含量(NH_(3)-N)采用苯酚-次氯酸钠比色法测定。【结果】与MW相比,X25中NH_(3)-N含量显著降低(P<0.05);X50中pH和NH_(3)-N含量显著下降(P<0.05);X75中pH和NH_(3)-N含量显著降低,乳酸与乙酸比(LA/AA)显著升高(P<0.05);此外,相比于MW,X25、X50和X75显著降低丁酸含量(P<0.05)。在MW中,与对照组相比,添加C显著降低pH和NH_(3)-N含量(P<0.05),显著增加乳酸(LA)含量和LA/AA(P<0.05)。在X25中,与对照组相比,添加C显著降低pH(P<0.05),提高LA含量(P<0.05);添加R显著降低NH_(3)-N含量(P<0.05)。在X50中,与对照组相比,添加C显著降低pH和NH_(3)-N含量(P<0.05),添加B显著降低NH_(3)-N含量(P<0.05)。在X75中,与对照组相比,添加C能够显著降低pH和NH_(3)-N含量(P<0.05)。DM、NDF和ADF含量随小麦秸秆混合比例的增加而显著增加(P<0.05);相比之下,CP随小麦秸秆混合比例的增加而显著降低(P<0.05)。与MW相比,X25、X50和X75显著提高了WSC含量(P<0.05)。在X25中,与对照组相比,添加C显著降低了NDF和ADF含量(P<0.05);在X50中,相比于对照组,添加B和C显著降低NDF含量(P<0.05);在X75中,相比于对照组,添加B、C和R显著降低NDF和ADF含量(P<0.05)。【结论】混合农副产物(西瓜皮﹕蚕豆荚﹕啤酒糟=1﹕3﹕4)单独青贮发酵品质较差,农副产物和小麦秸秆混合青贮能够改善发酵品质,小麦秸秆和农副产物(西瓜皮﹕蚕豆荚﹕啤酒糟=1﹕3﹕4)比例为50%﹕50%和75%﹕25%时为最佳混合比例;从营养品质来看,小麦秸秆和农副产物(西瓜皮﹕蚕豆荚﹕啤酒糟=1﹕3﹕4)比例为25%﹕75%和50%﹕50%时为最佳混合比例;综合考虑发酵品质和营养价值,小麦秸秆和农副产物(西瓜皮﹕蚕豆荚﹕啤酒糟=1﹕3﹕4)最适宜的混合比为50%﹕50%,添加C能够进一步提高发酵品质,改善营养成分。
    • 李志民
    • 摘要: 为了研究植物灰分在公路工程沥青改性中应用的可行性,文章选取稻壳、蔗渣、小麦秸秆三种农作物废料,制备纳米级稻壳灰(RHA)、蔗渣灰(SCBA)、小麦秸秆灰(WSA),并结合植物灰分特性,分析植物灰分对沥青常规指标、储存稳定性以及PG分级高温指标等的影响。结果显示:植物灰分提高了沥青软化点,降低了针入度、延度;植物灰分改性沥青具有较好的储存稳定性,但掺量不宜过大;加入植物灰分后,沥青高温分级等级可提高1~2个等级。经综合分析,植物灰分具有应用于沥青改性的可行性,推荐RHA、SCBA、WSA最佳掺量分别为6%、6%、4%。
    • 康雅茹; 田光明; 何若
    • 摘要: 针对小麦秸秆厌氧消化水解限速步骤,研究了酸、碱和污泥发酵消化液(以下简称消化液)预处理对小麦秸秆厌氧消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酸和消化液预处理可以加速小麦秸秆水解酸化,在厌氧发酵第4天时产气中测得甲烷,早于对照和碱预处理。与对照相比,酸、消化液和碱预处理后小麦秸秆和污泥共消化体系的产气量可分别提高13.7%、12.0%和9.2%,产甲烷量可分别提高7.4%、9.5%和5.2%,但碱预处理会延滞厌氧消化产甲烷阶段。厚壁菌门(Firmicutes)是厌氧消化反应器中最主要的菌门,主要包括己酸菌属(Caproiciproducen s)、乙醇生孢产氢菌属(Hydrogenispora)、瘤胃梭菌属(Ruminiclostridium)、罗伊氏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和Ruminiclostridium_1属等,其中己酸菌属和乙醇生孢产氢菌属可以作为小麦秸秆和污泥共消化的监测指标,在厌氧消化前期反应器中微生物主要为己酸菌属,而后期主要为乙醇生孢产氢菌属。
    • 刘国强; 易卓林; 何开泽; 杨林; 方扬; 赵海; 靳艳玲
    • 摘要: 酸水解产生的副产物会严重抑制小麦秸秆水解液丁醇发酵。该文针对树脂对小麦秸秆水解液中丁醇发酵抑制物的脱除效果进行研究。通过强酸性苯乙烯系阳离子交换树脂732及大孔树脂XAD-4对小麦秸秆水解液进行抑制物脱除处理,以未处理组作为对照。离子交换树脂732处理后丁醇得率及含量均高于大孔树脂XAD-4处理。离子交换树脂732处理后在糖质量浓度为33.23 g/L的条件下发酵,丁醇和总溶剂质量浓度可达到7.58、13.09 g/L,得率分别可达到0.23、0.40 g/g,相对于对照组产量分别提高了5.3、5.9倍。在发酵前期,对照组丙酮丁醇梭菌的ATP和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 NADH)积累缓慢,在发酵进行到24 h的时候达到峰值。随着发酵的进行,对照组中丙酮丁醇梭菌的乙醇脱氢酶和丁醇脱氢酶活性最高仅能达到初始状态的29%和44%,而在离子交换树脂732处理组中可以达到初始状态的171%和142%。
    • 郑海亮; 张英; 贺利飞; 解寅珑; 杨永林
    • 摘要: 通过制备生成小麦秸秆生物炭和市政污泥生物炭,进一步对生物炭的Cr(Ⅵ)与酸性大红GR吸附性能进行了实验测试。结果发现:①基于不同pH值,小麦秸秆生物炭的Cr(Ⅵ)吸附效果明显较好;②小麦秸秆生物炭与市政污泥生物炭的Cr(Ⅵ)吸附最佳时间为4 h,最佳含量为0.8 g;③在Cr(Ⅵ)浓度逐步增高时,生物炭的饱和吸附量均呈现出逐渐增加趋势;④在pH值为2时,小麦秸秆生物炭与市政污泥生物炭的GR脱色率最高;⑤在吸附时间不断增加时,生物炭的GR脱色率随之增高,且可在短时间内快速去除GR;⑥生物炭最佳含量为0.6 g,此时GR脱色率保持在最好状态;⑦在GR浓度逐步增大时,生物炭的饱和吸附量均呈现出逐渐增加态势。
    • 摘要: 2022年“三夏”黄淮海地区小麦秸秆科学还田指导意见发布当前,全国“三夏”大规模小麦机收全面展开,“三夏”期间茬口紧、农机作业时间短,麦收后科学及时做好秸秆还田工作,抢抓农时搞好夏种夏管,对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夯实秋粮生产基础具有重要意义。近日,农业农村部秸秆综合利用技术专家组、农业农村部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联合发布2022年“三夏”黄淮海地区小麦秸秆科学还田指导意见。
    • 武凤霞; 孙悦; 肖强; 张淑彬; 李钰飞; 刘建斌
    • 摘要: 为了明确高温纤维素降解菌群PN-8的性质及关键影响因素,分析了不同化学前处理(0.5%、1.5%、10.0%的氢氧化钠,3.0%、12.0%、18.0%的盐酸,2.0%、20.0%的乙酸)及培养基中初始接种量、葡萄糖含量、pH值对PN-8降解小麦秸秆的影响,通过气质联机检测、纤维素酶活性测定及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等分析了PN-8降解小麦秸秆过程主要产物、不同纤维素酶活性及小麦秸秆降解特点。结果表明,小麦秸秆前处理影响PN-8的降解能力,碱(氢氧化钠)处理可以降低木质素含量从而提高PN-8的降解率,而酸(盐酸、乙酸)处理会提高木质素含量从而降低PN-8的降解率。其中,小麦秸秆经过1.5%、10.0%的氢氧化钠处理后降解率分别为71.61%、87.33%,显著高于未经化学前处理的44.33%。当初始PN-8的接种量在5.0%以下时,滤纸条分解速度和接种量呈正相关,接种量高于5.0%后其对小麦秸秆的降解率差异不显著;初始葡萄糖含量高于0.1%,或者初始pH值超出5~9时,PN-8失去对小麦秸秆的分解能力。PN-8发酵过程中甘油的质量浓度最高,发酵第1天质量浓度最高可达0.28 g/L,其次为乙酸和乙醇;PN-8降解小麦秸秆过程中羧甲基纤维素酶活性和滤纸酶活性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规律;电镜扫描结果显示,PN-8可以破坏小麦秸秆结构,分解木质纤维素。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