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物质流分析

物质流分析

物质流分析的相关文献在2004年到2022年内共计349篇,主要集中在经济学、社会与环境、经济计划与管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03篇、会议论文43篇、专利文献361730篇;相关期刊165种,包括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自然资源学报、资源科学等; 相关会议35种,包括201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科学与技术年会、2015年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年会、2014(第九届)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等;物质流分析的相关文献由738位作者贡献,包括石磊、陈伟强、代涛等。

物质流分析—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03 占比:0.08%

会议论文>

论文:43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361730 占比:99.90%

总计:362076篇

物质流分析—发文趋势图

物质流分析

-研究学者

  • 石磊
  • 陈伟强
  • 代涛
  • 张丽萍
  • 王远
  • 盛婧
  • 胡山鹰
  • 郑建初
  • 岳强
  • 戴铁军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柳晓燕; 朱芬芬; 赵冰
    • 摘要: 使用物质流分析方法和情景分析法探讨了1949~2050年玻璃的物质流动和初级资源可持续性.结果表明,废日用玻璃和废玻璃纤维是资源损失的关键节点;在不同需求增长率下,初级资源需求会在2030~2050年某个时期超过当前资源储量.2045年前,期望将废平板玻璃回收利用率提高到70%、废日用玻璃回收利用率提高到60%,使玻璃硅质资源可以满足低增长需求.为了达到循环目标,政府应持续推进垃圾分类,鼓励企业从设计端延长玻璃产品寿命,提高回收利用技术,建立完善的回收再利用体系.
    • 刘若琳; 高峰; 杜世伟
    • 摘要: 随着电动汽车数量在我国的增加,电动汽车退役动力电池的处理也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钴是动力电池中不可缺少的原材料,同时也是我国的稀缺战略资源。以京津冀地区电动汽车的销量数据为基础,建立了区域性的退役动力电池中钴元素的物质流分析模型,分析了2008—2019年京津冀区域退役动力电池中钴的流动数量、结构和特征,并预测了6种情景下,2020—2030年钴元素的流动趋势。结果表明,2008—2013年,京津冀区域内动力电池中的钴的存量处于低水平阶段,2013年钴的累积存量仅为17.3 t;2014—2019年钴存量处于爆发式增长阶段,2019年钴的累积存量高达3431.9 t。通过设置电动车销量在基础、中速、高速增长的3种情景,发现在电池技术改进情景下,到2030年区域内钴的累积存量相比电池技术不变的情景分别下降11%、13%、13%。该研究成果可为退役动力电池回收政策或法规的制定提供理论参考。
    • 郭学益; 陈远林; 王亲猛; 王松松; 田庆华
    • 摘要: 采用物质流分析方法对铜火法冶炼过程铜和砷的代谢进行分析,建立铜和砷的物质平衡表及物质流图。采用直接回收率、废物循环率和资源效率等指标评价流程代谢效率。结果表明,该流程铜资源效率为97.58%,在熔炼、吹炼和精炼单元过程铜的直接回收率分别为91.96%、97.13%和99.47%。同时,生产1 t金属铜有10 kg砷进入系统。其中,1.07 kg砷进入浮选尾矿,8.50 kg砷进入除砷废渣,0.05 kg砷进入生产废水。此外,分析生产过程中砷在熔炼、吹炼和精炼单元中的分配和转化行为,并在物质流分析基础上,提出提高铜资源效率及控制污染的建议。
    • 孙丽
    • 摘要: 文章以某大型原料药生产企业为实例,运用物质流分析方法,建立物质代谢模型,通过企业实地调研和资料收集,建立了原料药生产系统物质代谢图与物质代谢结构图。结果表明,原料药生产系统物质投入需要大量的其他化学物质支撑,由此带来的生产过程中溶剂挥发产生的工艺废气、母液废料的处理及溶剂回收过程中的大量废物排放问题。针对原料药生产系统物质代谢的结构特征进行潜力分析,对乙醇回收率较低的减压蒸馏单元进行优化,在技术可行性分析的基础提出冷却水系统改造方案,方案实施后原料药生产系统的乙醇溶剂回收率达到98%,从源头提高原辅料利用效率和减少污染物排放,有效改善原料药生产系统物质代谢结构,推动原料药生产系统的清洁生产和绿色转型发展。
    • 刘晓洁; 胡兆民; 邓祥征; 岳天祥; 孙志刚; 董金玮; 郭金花
    • 摘要: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中长期目标,既是国家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责任担当,也是生态草牧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草牧业作为“草⁃畜”协调发展、相互依存的有机整体,其生命周期包括从牧草种植和饲草加工,到畜牧养殖、畜产品加工和运输,再到消费、废弃物处理,均与碳排放有关.本文基于物质流分析方法,构建了全生命周期生态草牧业研究框架,分析了不同环节的碳源和碳汇特征、影响因素和存在的问题,探讨了碳中和目标下生态草牧业发展主要途径,提出草牧业高质量发展要兼顾增强草地碳汇能力、控制畜牧生产碳源、提高清洁能源利用率等生态任务,并建议组织多部门联合技术攻关和规划实施草牧业碳中和方案,为实现国家碳中和目标提供支撑.
    • 张国斌; 李金惠; 段立哲; 陈鸿芳; 陈国友; 戴知广; 余波平; 陈彦彤
    • 摘要: 为推动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与无害化,我国于2018年启动“无废城市”建设工作。三亚市作为首批“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城市之一,具有旅游城市的典型特征,产废特征较为典型,主要以生活源固体废物为主。本文采用物质流分析方法,对三亚市“无废城市”试点建设前后生活源固体废物产生、利用、处置等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并结合实地调研,分析了三亚“无废城市”建设在生活源固体废物管理方面的积极举措、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 卢浩洁; 王婉君; 代敏; 陈伟强; 石磊
    • 摘要: 铝工业是高能耗高排放工业,探索铝工业的节能减排路径有助于我国实现《巴黎协定》中的温室气体减排承诺.采用物质流分析和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基于存量水平、技术水平和能源结构设置了15种情景,研究了我国铝工业1990~2100年的能耗和碳排放量,探索不同路径下的节能减排潜力.我国铝在用存量将在2040~2050年达到峰值(4.6~7.3亿t);原生铝产量在2030年前达到峰值(27~41百万t);再生铝产量在2050~2060年达到峰值(23~48百万t),在2035~2040年超过原生铝产量;在所有情景下,铝工业都可实现能耗和碳排放在2030前达峰的目标,但只有在存量水平最低、技术水平最高和能源结构最优的情景下才可实现减排目标;技术水平的节能减排潜力最大(>45%).为了完成铝工业低碳转型,首要任务是提高技术水平,尤其是提高报废产品的回收利用率,进而提高原料中再生铝的比例.
    • 张莉; 张彬; 李丽平; 赵嘉
    • 摘要: 近年来,我国在固体废物管理领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修订《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创建"无废城市"建设试点等.末端治理已不能满足固体废物管理需求,科学、全面和系统地管理固体废物应提上日程.当前我国固体废物管理仍面临一系列难题,如绿色生产和生活方式尚未形成,资源化利用水平不足,固体废物环境风险大等.在此背景下,物质流分析方法可以成为我国提升固体废物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抓手.基于欧美国家已有经验,以及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实证研究,本文主要以固体废物管理源头减量、资源化利用、环境影响最小化三个方面目标为导向,梳理物质流分析方法应用的具体领域,并对未来物质流分析在固体废物管理领域的应用提出如下展望:基于地区经济、环境实际情况,探索物质流分析与投入产出分析、生命周期评价等方法相结合的混合政策工具;加强对物质流动驱动因素的识别与机理分析;推动中小尺度经济系统固体废物数据收集与应用.
    • 卢浩洁; 王婉君; 代敏; 陈伟强; 石磊
    • 摘要: 铝工业是高能耗高排放工业,探索铝工业的节能减排路径有助于我国实现《巴黎协定》中的温室气体减排承诺.采用物质流分析和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基于存量水平、技术水平和能源结构设置了15种情景,研究了我国铝工业1990~2100年的能耗和碳排放量,探索不同路径下的节能减排潜力.我国铝在用存量将在2040~2050年达到峰值(4.6~7.3亿t);原生铝产量在2030年前达到峰值(27~41百万t);再生铝产量在2050~2060年达到峰值(23~48百万t),在2035~2040年超过原生铝产量;在所有情景下,铝工业都可实现能耗和碳排放在2030前达峰的目标,但只有在存量水平最低、技术水平最高和能源结构最优的情景下才可实现减排目标;技术水平的节能减排潜力最大(>45%).为了完成铝工业低碳转型,首要任务是提高技术水平,尤其是提高报废产品的回收利用率,进而提高原料中再生铝的比例.
    • 李新; 康欣宇; 林靖; 陈璐; 王敏晰
    • 摘要: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精铅生产国和消费国,铅资源对外依存度一直保持在20%左右,而铅在全生命周期的损失带来的环境影响严重地危害了人类生命健康.本文定量分析了中国铅元素的流量、社会存量、理论报废量、回收量和循环效率等指标,得到中国铅资源在其全生命周期各个阶段的投入产出量、损失量和循环效率等情况,从而为中国铅资源高效循环利用和减少环境影响提供政策建议.结果 表明:①1949-2017年中国铅的社会存量已达2553.2万t,其中82%的社会存量集中在2000-2017年期间;②1949-2017年,铅制品理论报废量已达3822万t,而实际再生铅的产量仅为1977万t,理论循环效率为52%,远低于欧美的98%;③2017年中国铅在生产、制造、消费和回收等4个阶段损失量的占比分别为6%、7%、14%和73%,表明政府在铅生产、制造和消费领域的一系列强制性管理政策效果明显,铅废物回收是铅损失控制的关键点;④未来中国铅的消费仍保持较高水平,铅制品的报废量将持续增加.因此,全面控制铅在各阶段的损失仍需政府进一步强化生产、制造和消费阶段的管理政策执行力度,特别是有针对性地出台系列强制性废料管理和报废回收的政策,大幅提高铅在全生命周期的利用效率和循环效率,有效解决中国铅资源短缺和环境危害严重等问题.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