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碳排放权交易

碳排放权交易

碳排放权交易的相关文献在1998年到2022年内共计765篇,主要集中在经济计划与管理、农业经济、工业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25篇、会议论文23篇、专利文献143169篇;相关期刊448种,包括法制与社会、领导决策信息、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等; 相关会议23种,包括2016第五届国际清洁能源论坛、生态环境法治保障论坛、第九届环渤海区域法治论坛等;碳排放权交易的相关文献由1042位作者贡献,包括刘自俊、刘汉武、周畅等。

碳排放权交易—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25 占比:0.50%

会议论文>

论文:23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143169 占比:99.48%

总计:143917篇

碳排放权交易—发文趋势图

碳排放权交易

-研究学者

  • 刘自俊
  • 刘汉武
  • 周畅
  • 张杲
  • 贾爱玲
  • 杨光星
  • 魏琦
  • 崔也光
  • 张敏思
  • 张金琳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静远
    • 摘要: 欧盟与美国碳金融市场通过几年的运行不断完善,在发展过程中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碳排放交易体系,其实践经验证明碳交易在实现节能减排目标、发展低碳经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我国碳排放交易体系虽已初步建立,但在法律法规、产品创新、交易机制等方面尚存不足.本文在分析我国碳金融市场发展现状基础上,结合欧美碳交易市场发展中的宝贵经验,提出通过优化碳排放交易体系和分配制度、培养专业型人才以及提高全社会参与意识、建立完备法律和监管制度,来完善我国碳金融市场,促进低碳经济发展.
    • 摘要: 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是指以温室气体排放配额或温室气体减排信用为标的物进行交易的市场。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交易金额自建立起呈现增长态势,并且各个试点呈现了不同的市场样貌,未来在“十四五”期间,市场将会继续壮大和完善,为实现碳中和的减排目标助力。2021年1月1日起,全国碳市场发电行业第一个履约周期已正式启动,根据全国碳市场总体设计,造纸等八大行业未来将被逐步纳入全国统一碳市场。因此,随着国内外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兴起,不久的将来,碳排放权交易将成为全球化的最大商品交易市场。当前,越来越多的企业启动碳中和发展规划,并为进入即将开放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做最后的准备。为此,本刊特别策划“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动态”内容,邀请天津碳排放权交易所就国内外碳市场交易行情进行分析整理,以便读者了解碳交易市场最新动态。
    • 于成峰
    • 摘要: 2021年,生态环境部组织起草了《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草案修改稿)》(以下简称《条例(草案修改稿)》)并面向全社会征求意见,该《条例(草案修改稿)》中提到,个人作为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交易主体之一,可以参与碳排放配额交易。也就是说,碳交易将以一种金融投资方式,让更多的普通公众参与进来。
    • 陈煌鑫; 陈毅晰
    • 摘要: “3060双碳目标”是我国对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工业部门作为国民经济的主要生产部门和污染排放部门,是我国经济实现绿色转型的重中之重。环境规制是调节社会资源配置的有效手段,为了考察低碳环境规制对中国工业绿色发展的影响,本文构建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模型,基于我国30个省市区2000—2018年的面板数据,运用DID模型和PSM-DID模型探讨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对中国省级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并考虑不同政策支持力度下低碳政策对工业绿色发展水平的异质性影响。
    • 李锋
    • 摘要: 产权类交易是指以项目所有权、使用权、经营权、租赁权、收益权等权属、权益或资产为代表的交易活动,其业务范围包括但不限于国有企业产权交易、行政事业单位资产转让、金融企业产权交易、土地使用权出让转让、矿业权出让转让、林权交易、农村集体产权流转、无形资产交易、排污权交易、碳排放权交易、用能权交易、司法机关和行政执法部门开展的涉诉、抵债或罚没资产处置、水权交易、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有偿使用等。按照不同行业领域交易规则,产权类交易方式包括协议转让、拍卖、网络竞价、招标投标、挂牌出让、其他等多种或几种交易方式的科学组合。
    • 沈洪涛; 李文慧; 黄楠
    • 摘要: 碳排放权交易是重要的市场化减排机制。我国自2013年启动碳排放权交易试点以来,各试点市场的碳排放权交易价格水平呈现出较大差异。基于广东省上市公司数据的实证检验发现,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在合理的碳价范围内,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价格的上升能显著促进企业的绿色创新,并且对控排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更大。研究验证了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的积极作用,为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和企业绿色发展提供了参考。
    • 王科; 李思阳
    • 摘要: 截至2021年,全球投入运行的碳市场共覆盖了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约16%。第26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初步建立了全球性碳市场的基本制度框架。2021年7月16日,首批纳入发电行业的全国碳市场正式启动线上交易,截至12月31日,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达1.79亿吨,成交额达76.84亿元,运行较为稳健,价格基本平稳,临近履约期交易活跃度急速攀升。2020年中国试点碳市场受新冠疫情影响,活跃度有所降低,价格整体稳定。2021年试点碳市场的交易量整体有所增加,价格稳中有升,各试点之间的差异仍然较大,其中北京碳市场的成交均价最高、价格波动性最大,广东碳市场的总交易量最多、市场最为活跃。全国碳市场2022年后有望逐步纳入建材和钢铁行业并引入机构投资者,缩减碳配额总量,增加交易产品种类,强化和其他减污降碳政策措施的协同性,发挥规模优势并探索国际化道路,成为推动“双碳”目标实现的重要力量。
    • 刘春艳; 赵军
    • 摘要: 基于2004-2018年中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从规模与业绩两个维度探析碳排放权交易对提高FDI吸引力的影响效应及传导路径。研究发现:碳排放权交易能够有效提高中国对FDI的吸引力,且促进作用随时间递延愈加强劲。机制分析表明,提升融资约束与促进绿色技术进步均是碳排放权交易发挥FDI吸引效应的有效路径。异质性分析表明,在金融发展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较高的地区,碳排放权交易对FDI的吸引效应更显著,且政策实施所带来的长期冲击对FDI规模与业绩的影响均显著大于短期冲击。
    • 摘要: 1月4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合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水利部、农业农村部及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共同印发了《关于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的指导意见》,对全面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进行了部署。1月5日,生态环境部发布《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并于2021年2月1日起施行。
    • 孙文娟; 张胜军; 孙海萍
    • 摘要: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自2021年7月16日开市交易,至2021年12月31日首个履约周期顺利结束。全国碳市场首个履约周期总体运行平稳有序,碳排放配额价格波动处于合理范围内,履约率较高,但成交量分布存在明显履约驱动现象。全国碳市场尚存在市场结构单一、流动性不足、碳排放数据质量有待提升等问题。展望全国碳市场后续走势,制度体系将进一步完善,重点能耗行业将逐步纳入,配额设定将适度从紧,市场主体将更加多元,交易品种也将逐步丰富,从目前单一的履约型市场逐步发展成为具有金融属性和投资价值的复合型市场。建议全国碳市场设置清晰的路线图,稳定市场预期;加强与电力市场联动,促进碳市场和电力市场协同发展;完善碳排放监测核查体系,强化数据质量管理。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