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碳市场

碳市场

碳市场的相关文献在2004年到2022年内共计791篇,主要集中在工业经济、财政、金融、经济计划与管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60篇、会议论文25篇、专利文献96141篇;相关期刊429种,包括领导决策信息、阅江学刊、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等; 相关会议19种,包括2016第五届国际清洁能源论坛、2016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第七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等;碳市场的相关文献由1129位作者贡献,包括潘晓滨、郑爽、黄杰等。

碳市场—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60 占比:0.78%

会议论文>

论文:25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96141 占比:99.19%

总计:96926篇

碳市场—发文趋势图

碳市场

-研究学者

  • 潘晓滨
  • 郑爽
  • 黄杰
  • 李朝鹏
  • 樊威
  • 薛禹胜
  • 陈婉
  • 易兰
  • 梅德文
  • 薛峰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郭敏平; 李梦晨; 李洋
    • 摘要: 林业碳汇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于一体,具有较高的固碳速率和较大的碳汇增长潜力,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分析了我国林业碳汇交易发展历程及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促进林业资源整合、提升市场活力、加强人才培养等对策建议。
    • 魏琪峰; 李晓华; 刘吉臻
    • 摘要: 研究分析了国际主要碳市场的建设与发展,其中欧盟碳市场建立最早、规模最大,培育出多元化的投资主体和碳金融衍生品,推出了创新基金和现代化基金,交易最为活跃。碳市场运行期间帮助欧盟国家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大幅降低温室气体排放,促进了欧盟域内经济体结构升级和能源转型。我国现拥有8个试点区域碳交易市场,2021年7月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式上线交易。区域试点碳市场运行具有交易量分布过度集中、交易价格波动明显、市场投资者多元、碳金融产品发展迅速等特点,也面临着参与行业受限、交易手段单一、碳价形成与波动等问题。基于欧盟及其他国家碳市场的发展经验,我国应以社会整体利益为出发点推进碳市场建设;建立碳中和社会基金;实施循序渐进稳健的市场制度安排;建立协同推进的碳市场建设工作机制;建立通过价格引导碳市场的运行机制;加强碳市场及绿色低碳发展国际合作。
    • 石晓; 姚文英
    • 摘要: 气候变化是当前全球公共面临的环境问题,碳排放量控制因此被各国提升到一个重要高度。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提出的“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目标深入人心,建立碳市场也成为不可阻挡趋势。会计作为支持碳市场运转的一种辅助工具,其重要性也逐渐显现出来。本文基于“碳达峰碳中和”背景,分析现行碳会计体系出现的问题,并从政府和企业层面提出改进措施,以期为“双碳”目标的早日实现提供会计上的借鉴。
    • 陶冶; 车阳
    • 摘要: 本文梳理了我国绿色电力证书体系的现行政策与核发交易现状,重点分析了绿色电力证书体系在"双碳"发展背景下面临的挑战,以及绿色电力证书体系与碳市场机制衔接的意义,探讨绿色电力证书参与碳市场的相关机制设计思路和建议,并针对性地提出将绿色电力证书体系纳入碳市场顶层设计框架等建议.
    • 摘要: “健全完善碳税政策法规体系是实现双碳目标不可或缺的一环”“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是促进双碳目标实现的路径之一”“碳期货的推出将对提高碳市场流动性、平抑碳价格波动、加快我国碳市场的建设进程具有深远意义。”2022年是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相关工作全面铺开的第二年,如何促进今年双碳工作更进一步发展?代表委员们两会提案聚焦“碳税”“可再生能源”“碳期货”,为实现双碳目标献计献策。
    • 中国银行全球金融市场研究中心课题组; 崔海涛
    • 摘要: 近年来,各国对于气候治理和碳减排的重视程度日趋提升。从国际经验来看,碳交易市场的发展对于推动经济绿色转型将产生重要作用。本文全面梳理了全球气候治理体系和国际碳交易市场的发展历程,展望了全球碳市场发展趋势与影响,以期对我国碳市场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 陈光程; 王静; 许方宏; 杨袁筱月; 范敏; 黄山枫; 王振阳; 杨彪; 聂曦; 陈顺洋; 张晶; 陈彬
    • 摘要: 市场机制是实现蓝碳及蓝碳生态系统价值的有效途径,对于发挥蓝碳生态系统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作用具有积极意义。本文梳理了当前碳市场中蓝碳碳汇项目的发展机遇和项目开发的现状,并就我国蓝碳碳汇项目开发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以期为推进蓝碳碳汇项目开发和市场发展提供科学参考。当前,清洁发展机制(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CDM)和核证碳标准(Verified Carbon Standard,VCS)都已开发了蓝碳碳汇项目或可用于蓝碳碳汇项目的方法学,并开发了多个CDM、VCS和Plan Vivo Standard认证的红树林碳汇项目。我国已成功开发并交易了首个蓝碳碳汇项目“湛江红树林造林项目”,并且将继续推动蓝碳碳汇项目的开发和交易市场的发展。但我国在碳汇项目开发上存在项目规模小、证明项目额外性时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蓝碳资源管理机构作为碳减排量所有者和交易主体自主支配碳汇收益受到限制等不利因素。对此,建议可通过加强营造蓝碳碳汇项目开发的良好环境,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以及政府的引导作用,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保护修复,鼓励社会资金投资或购买项目生产的效益,拓宽蓝碳生态系统保护修复资金渠道等措施,推进我国蓝碳碳汇交易市场的发展。
    • 陈荣圻
    • 摘要: 欧洲纺织服装从1998年开始采用生态环境标签。21世纪初,西方国家为了促进碳减排和碳足迹认证设立纺织服装的碳足迹标签,在纺织服装产品生命周期内进行碳足迹核算。用水大户印染行业为节水而提出水足迹概念并进行核算,但尚未有水足迹标签。为促进碳减排,中国继欧盟后于2021年7月成立中国碳市场,首先纳入的是电力行业,逐步发展到其他行业,以保证中国实现承诺的“双碳”目标。
    • 蔡顼
    • 摘要: “碳中和”和“碳达峰”是2020年的年度热词,“双碳”目标的提出再次激活了市场机制引入后的碳排放产业,也使得国内的碳金融市场行情向好。本文对近年来国内企业在碳金融市场的实践状况进行了分类梳理,首先对碳市场有关的政策文件、碳市场运行的市场机制进行了概述,然后介绍了非金融机构企业是如何参与到碳市场之中,并围绕最重要的3个碳排放产品CEA、CCER和GEC展开论述,并列举了部份典型案例;接着介绍了金融机构是如何参与到碳市场之中.
    • 刘裕民
    • 摘要: 碳达峰、碳中和已逐渐成为全球性议题。我国“十四五”规划进一步明确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随之而来的是投资理念的转变、资本市场的巨大机会以及与气候变化相关的部分金融风险。在此背景下,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理念在我国受到各方的高度关注。2021年是ESG相关研究集中爆发的一年,也是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CCETE)正式上线运行的元年。本文主要通过选取A股电力相关上市公司分析其ESG表现以及其在碳市场的参与度,来推断ESG体系和我国碳市场中长期内的发展前景及发展方向,并就ESG体系和碳市场如何更好地助力实现“双碳”目标提出政策性建议。具体来说,碳市场交易的活跃度属于主动披露公司积极的ESG表现一部分,且两者共同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本文的研究为已经参与碳交易的公司及即将进入碳市场进行交易的公司提供治理参考。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