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经济财政>2016第五届国际清洁能源论坛
2016第五届国际清洁能源论坛

2016第五届国际清洁能源论坛

  • 召开年:2016
  • 召开地:澳门
  • 出版时间: 2016-11-29

主办单位: 国际清洁能源论坛(澳门)

会议文集:2016第五届国际清洁能源论坛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监测、报告和核查体系(MRV)是碳排放权交易体系中数据质量控制和保证的基本手段,建立监测、报告和核查制度是目前所有碳交易体系的通行做法.本文基于广泛调研,总结归纳了欧盟、美国加州、日本和韩国等国家地区的MRV机制建设情况以及国内7个试点碳交易地区的MRV制度.借鉴国际经验和我国试点地区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全国碳排放权交易体系下的MRV建设思路和主要内容,包括监测和报告制度、报送系统、第三方核查制度以及MRV体系从试点过渡到全国的措施等.全国碳排放权交易体系下的MRV将为我国碳交易市场的建设提供质量保证和技术支持.
  • 摘要:全球已有超过60个国家或地区实施或规划实施碳价机制,显示碳价机制已成为各国重要的气候政策工具,然而,各国制度设计各异其趣,此外,实施以来,也面临不少问题,例如排放总量上限如何决定问题?碳权核配如何降低产业碳风险与碳泄漏问题?如何稳定碳价波动问题?如何公允揭示碳交易会计问题?及如何防制碳交易诈欺犯罪问题?等,即成为最佳碳交易制度设计应思考问题.因此,本文主要目的在于列举碳交易制度最佳设计的思考点,并以如何决定国家排放总量上限(cap)为例,参考《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三条之国家温室气体减量目标量化(Quantity Emissions Limitation and Reduction Objectives,QELROs)管理机制规划精神,规划符合成本有效的台湾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作为排放权核配依据.
  • 摘要:本文结合新一轮电力市场改革和发展最新形势,分析统一碳市场发展趋势和可能模式,深入研究我国电力行业碳交易机制,重点探讨碳市场与电力市场、碳交易与电力交易、碳价与电价之间的关系,并提出协调碳市场与电力市场发展的适应性战略策略.我国电力市场化改革正在逐步推进,碳市场建设要与电力市场建设及电价改革进程协调推进。结合碳市场进程,可以选择部分典型地区(如京津冀地区),开展电力市场改革与碳市场启动协同发展,从而结合经验更全面地推动两个市场建设和发展。
  • 摘要:随着公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居民生活、消费等领域的碳排放呈现快速增长态势.基于消费领域的碳排放规律也成为当前研究碳排放的重要方向.本文从碳排放权益的角度出发,通过文献检索、研究访谈等对公众在、低碳消费方面的行为进行了调查研究,提出了科学量化公众低碳行为减碳量的方法,建立了碳普惠减碳量赋值交换的正向激励机制,并列举了碳普惠制的应用方向.旨在通过互联网平台、碳普惠金融等手段,创新碳普惠制模式,推动公众积极参与低碳生活、低碳消费,以消费端促进生产端低碳发展,构建政府、企业、公众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低碳发展环境.
  • 摘要:为推动绿色发展,有效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国政府积极采取措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是其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发改委选定了北京、广东等五个直辖市和两个省份作为开展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试点地区,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由于排污权交易规模巨大,其市场化运作本质与中国特殊的市场监管及政府管控体系之间存在明显冲突,不可避免地给排污权交易造成了体制挑战.在介绍分析排污权交易试点地区情况的基础上,本文深入探讨了中国排污权交易受到的来自不同层面以及不同利益竞争之间的体制挑战,包括国家层面的挑战、国家层面与试点方案之间的挑战、试点方案层面不同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挑战,以及试点地区企业与政府利益之间的挑战.最后,本文就中国排污权交易的发展前景做出了一些展望与建议.
  • 摘要:"十二五"期间中国已在国家战略、能源体系、碳交易市场等方面持续不断努力,其中电力工业作为碳排放重点行业,在降低火电比重和大力发展风、光等可再生能源方面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绩,然后中国节能减排之路仍然崎岖漫长,需要进一步优化发电结构,促进低碳绿色能源的发展,建立长效的电力需求侧管理机制,实现电力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本文借助电力综合资源战略规划,研究我国未来中长期各区域化石能源和非化石能源发电的发展趋势,探究发电二氧化碳排放达峰情况,为完成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建言献策.提出了建立长效的电力需求侧管理机制,完善相关政策制度;多元化渠道推动绿色低碳能源成本下降,增强市场竞争力;建立适应低碳能源发展的电力系统规划和运行机制;建立低碳能源的市场管理与监管体制的建议。
  • 摘要:2017年即将启动的中国碳市场,将基于市场的"成本有效的减排措施"履行2030年碳强度在2005年基础上降低60%-65%的目标.虽然过去三年国内启动了七个区域碳市场试点并积累了经验,然而中国利用基于市场的气候政策的经验还比较有限,如何建立国内统一的碳市场,让其成为中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主要的工具,还需要不断学习,借鉴国际碳市场的成功经验,特别是失败的教训.这篇综述试图在回顾国际碳市场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尝试分析国际碳市场的经验对未来中国建立碳市场的影响和启示,使全国性碳市场在政策设计、交易机制、包括可测量、可报告、可审核的体系等方面既符合国情又能够反映国际主流的发展趋势,通过基于市场的机制,让市场发挥有效的作用,实现中国的减排目标,促进中国经济向低碳转型,向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迈进,以最低的成本实现减排目标.
  • 摘要:当前全球气候变暖已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各国应对气候变化政策目标是共同的,即削减温室气体排放,实现可持续发展社会.但各国减排政策措施和手段方法则多种多样,减排成效也各式各样.其中企业自愿减排模式成为日本应对气候变化政策的最大特色,日本积极推动企业实行自愿减排,形成了政企和官民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的良性互动,并取得了积极的减排成效.这一机制采取"自下而上"的自愿减排模式,它是适合日本国情的政策创新.但同时也带来了政府监管政策弱化,全国统一碳排放交易市场建立举步维艰的后果.
  • 摘要:作为中国碳交易试点,目前已平稳运行三个年头,为全国碳市场的建立积累了丰富经验,奠定了扎实基础.本文对中国七试点碳交易情况进行了系统和全面的梳理.并提出了配额分配总量适度从紧,尽快出台全国统一的CCER抵消管理办法,国家自愿减排和排放权交易注册登记系统进行完善,加快碳金融市场的建设,与国际对接,行业参与者门槛提高的建议。
  • 摘要:在国内碳交易发展的现状及法制、政策背景下,以新能源企业的中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CCER)开发和碳交易实践为基础,进行CCER项目投融资模式探讨和投资风险分析,从我国碳金融交易市场、CCER投融资市场、林业碳汇市场、CCER项目投资主体等方面提出了建立我国的碳信用评级体系、强化碳交易信息披露制度、构建强而有效的监管体系,以实时交易跟踪与资金流转监控等技术手段为主,通过对整个碳金融市场的实时追踪,力图在市场风险出现之初便将其识别,从而使得监管部门能够在提前识别风险,并采取积极措施,将风险消饵于无形。发展林业碳汇的关键是提高抵消占比,在设计全国碳市场的抵消比例时,通过设定林业碳汇最小占比为其在CCER市场创造非竞争性需求等风险防范措施和建议.
  • 摘要:中国自愿减排量(CCER)作为碳配额市场的重要补充,其有效开发和健康发展有利于延伸碳市场的作用并实现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目标,同时也为我国产业发展提供一定调节与缓冲的空间,但学界从经济学视角专门针对CCER开发现状、所面临的风险、应对策略与发展潜力的研究相对较少.基于中国自愿减排交易信息平台数据库,研究在对CCER开发流程介绍的基础上,就当前CCER项目的地区分布、备案类别分类和减排量类型进行了简要描述性统计分析;然后,主要从经济学视角对CCER开发可能面临的经济和政策风险与防范措施进行理论探讨,并对CCER开发的优势与潜力进行了定性评价;最后,研究从政府调控和企业投资角度,提出了有效开发中国自愿减排量并实现我国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目标及促进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等环保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