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乙肝病毒

乙肝病毒

乙肝病毒的相关文献在1983年到2022年内共计5010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卫生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272篇、会议论文200篇、专利文献57425篇;相关期刊1219种,包括肝博士、临床肝胆病杂志、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等; 相关会议139种,包括第7届全国疑难及重症肝病大会、2012年朱文峰学术思想研讨会暨中医诊断师资班30周年纪念大会、第二届全国病毒性肝炎慢性化重症化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学术会议等;乙肝病毒的相关文献由9401位作者贡献,包括刘士敬、陈道峰、闻玉梅等。

乙肝病毒—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272 占比:6.90%

会议论文>

论文:200 占比:0.32%

专利文献>

论文:57425 占比:92.78%

总计:61897篇

乙肝病毒—发文趋势图

乙肝病毒

-研究学者

  • 刘士敬
  • 陈道峰
  • 闻玉梅
  • 赵昱
  • 巫秀美
  • 李海波
  • 吴玉章
  • 张健
  • 袁正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田仁凤
    • 摘要: 目的:分析用不同的免疫检验方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乙肝病毒)感染血清标志物的效果。方法:采用磁微粒化学发光法和酶联免疫法检测162例乙型肝炎(乙肝)患者血清标本中HBsAg、HBsAb、HBeAb、HBeAg、HBcAb的含量。结果:与进行酶联免疫检测相比,进行磁微粒化学发光检测所得HBsAg、HBsAb、HBeAb的阳性检出率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采用酶联免疫法相比,用磁微粒化学发光法检测乙肝病毒感染血清标志物的效果较好。
    • 郭莹莹
    •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免疫检验方法对乙肝病毒感染血清标志物的检测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0年5月单县东大医院收治的80例疑似乙肝病毒感染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首先进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之后进行化学发光免疫分析(CLIA)检测。将实时荧光定量多聚酶链反应(PCR)所检测的结果作为金标准,对比CLIA与ELISA对于乙肝病毒感染血清标志物的诊断特异度、灵敏度与准确率,以及乙肝病毒感染各项血清标志物的诊断阳性率。结果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诊断出49例患者乙肝患者。CLIA与ELISA诊断的特异度、灵敏度、准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LIA对乙肝病毒HBeAb、HBeAg、HBsAg的诊断阳性率高于ELIS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LIA对于患者的检测成本高于ELIS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ELISA,CLIA对于乙肝病毒感染血清标志物的检测效果更为理想,适于临床应用。
    • 韩才均; 金星; 吴政燮; 李文浩
    • 摘要: 目的评估炎症反应标志物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LM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和C反应蛋白与清蛋白比值(CAR)对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的预后价值。方法回顾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期间HBV-ACLF患者的医疗记录。通过Cox回归分析确定预后因素。ROC曲线确定最佳临界值,ROC曲线下面积(AUC^(ROC))比较预测价值。χ^(2)检验、Fisher精确检验和Spearman相关分析评估炎症标志物和临床参数的相关性。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分析研究人群的30 d生存率。结果共纳入87名HBV-ACLF患者,其中生存组51例,死亡组36例。生存组的LMR高于死亡组,NLR和CAR低于死亡组(均P<0.05),而PLR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45)。多因素分析显示NLR和CAR与30 d生存率独立相关。以NLR=6.99和CAR=0.79为临界值,NLR-high+CAR-high组的30 d生存率低于NLR-low+CAR-low组。NLR和CAR与COSSH评分呈正相关,COSSH评分、NLR和CAR的ROC曲线下面积(AUC^(ROC))分别为0.834、0.813和0.757。联合NLR和CAR的预测效能比COSSH评分更敏感,其AUC^(ROC)为0.874。结论基线NLR和CAR是HBV-ACLF患者30 d生存结局的独立预测因素,较高水平的NLR和CAR预测HBV-ACLF患者的预后较差。NLR和CAR组合的预后效能略优于COSSH评分,这便于基层医院对HBV-ACLF患者的管理指导。
    • 郭雅雯; 王晓楠; 曹宇; 王瑞航; 姚升娟; 孙彤彤; 倪红艳
    • 摘要: 目的根据多回波Dixon技术定量测得的R_(2)*值和质子密度脂肪分数(PDFF)评价乙型肝炎病毒(HBV)所致慢性肝病病人的肝脏铁含量和脂肪含量,探讨定量测量与病情进展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97例HBV所致慢性肝病病人,所有病人均行钆塞酸二钠(Gd-EOB-DTPA)增强MRI检查。根据病情进展状态将病人分为3组,慢性乙型肝炎(CHB)组21例,乙肝肝硬化(LC)组44例,LC合并肝细胞癌(HCC)组32例。另外纳入正常对照(NC)组20例。全部研究对象均进行了MRI多回波Dixon序列扫描,测量其肝实质R_(2)*值和PDFF;测量HCC病人病灶处的R_(2)*值和PDFF,获取所有LC病人的肝功能Child-Pugh评分。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比较组间R_(2)*值和PDFF差异;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HCC组病灶与邻近正常肝组织的R_(2)*和PDFF。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所有受试者R_(2)*值与PDFF,及LC病人Child-Pugh评分与其R_(2)*值、PDFF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LC组、HCC组R_(2)*均高于NC组(均P0.05)。(2)HCC病人病灶处的R_(2)*低于邻近正常肝组织(P0.05)。(3)所有受试者R_(2)*与PDFF呈正相关(r=0.558,P0.05)。结论HBV所致慢性肝病病人可出现肝脏铁沉积和脂肪变性;随着病情的进展,肝脏铁含量和脂肪含量呈升高趋势;癌变病灶表现为肝脏富铁背景下的乏铁灶。
    • 唐璐琪; 曾维琼
    • 摘要: 我们已知维生素D的主要功能是维持机体内钙/磷动态平衡及骨骼系统的健康。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维生素D还有促分化、促凋亡、抗肿瘤、调节先天性和获得性免疫、清除病毒、抗纤维化等骨骼外作用。乙肝抗病毒治疗为乙肝病毒慢性感染患者带来了良好的预后。肝脏作为维生素D合成过程中的重要器官,参与维生素D的合成的关键步骤。越来越多研究发现维生素D与乙肝病毒感染的相关性,本文就维生素D与乙肝病毒慢性感染相互作用的最新研究进展作如下综述。
    • 林敏全; 黎丽红; 麦伟图; 冯志强
    • 摘要: 目的探讨化学发光(吖啶酯发光)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在乙肝病毒(HBV)血清学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1月—6月在广州市番禺区妇幼保健院检验科行两对半定量检测的73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ELISA和吖啶酯发光法测定5项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性标志物,比较吖啶酯发光法、ELISA法对HBV感染性标志物阳性检出率和对低水平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结果、敏感度。结果吖啶酯发光法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表面抗体(HBsAb)、乙型肝炎核心抗体(HBcAb)、乙型肝炎E抗原(HBeAg)、乙型肝炎E抗体(HBeAb)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8.12%,15.15%,55.00%,4.23%,33.51%,均高于ELISA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4.00IU/mL时,两种检查方式检出率一致。结论在乙肝病毒血清学检验中,吖啶酯发光检测HBV感染感染性标志物阳性检出率、敏感度均高于ELISA法。
    • 梁小燕; 何学虎; 张玉英; 师志云; 赵倩颖; 韩朝阳; 郭雅琪; 马婷婷; 董洁; 赵玥; 赵志军
    • 摘要: 目的评价磁珠法核酸提取的HBV-DNA定量试剂(以下简称“磁珠法”)性能是否符合ISO15189实验室认可及临床诊断要求。方法使用高敏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定量检测试剂盒(湖南圣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采用磁珠法提取核酸进行正确度、精密度、线性范围、可报告范围、抗干扰能力等的检测性能评价。结果磁珠法定量检测HBV-DNA项目重复性精密度<3/5TEa,中间精密度<4/5TEa(以室间质评评价界限靶值对数值±0.4作为允许总误差(TEa)),正确度与室间质评结果靶值偏倚的绝对值<7.5%;线性范围a值在1±0.05范围内,相关系数r^(2)≥0.95;可报告范围偏倚的绝对值≤20%,抗干扰实验结果与正常标本的检测结果在±0.4 Log内。结论高敏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定量检测符合临床的检测需求。
    • 林怡如; 刘林林; 丁国锋
    • 摘要: 本文回顾性分析1例接受乙肝病毒携带供体肾脏器官移植术后10年并发肝癌并肝内多发转移患者的诊治情况。该患者于2010年因“肾功能衰竭”接受乙型肝炎患者供体肾脏,手术过程顺利,术中输血情况不详,恢复尚可。患者移植术后规律服用抗排异药物,但并未规律进行抗病毒等相关治疗,也未定期随访甲胎蛋白(AFP)、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定量以及肝脏影像学等相关检查,于2019年10月确诊肝癌并肝内多发转移,后于2020年3月死亡。本文旨在探讨接受乙肝病毒感染供体器官移植后,进行规律抗病毒治疗以及肝脏相关功能定期随访的必要性,对于有条件的患者,应在移植术前进行抗病毒治疗,从而减少乙肝病毒相关器官移植术后恶性肿瘤的发生,进而提高供体器官的使用有效率,减少死亡率。
    • 宗文
    • 摘要: 美国癌症协会2018年发布的《未来10年肿瘤一级抗击计划》,为“2030癌症预防和死亡率下降蓝图”给出的10大抗癌策略,值得大家参考。1.远离11种病原体幽门螺旋杆菌、乙肝病毒、丙肝病毒、人乳头状瘤病毒(HPV)、EB病毒、艾滋病毒(HIV)等、泰国肝吸虫、华支睾吸虫(肝吸虫)、埃及血吸虫等11种病原体会增加癌症风险。
    • 罗纯生; 展秀君
    • 摘要: 目的比较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乙肝病毒感染标志物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5月在我站血液采集筛查,经实时荧光定量PCR确诊的70例乙肝病毒阳性样本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观察组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比较两组乙肝病毒感染标志物检测阳性率、两组乙肝病毒感染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以及低浓度HBsAg诊断准确度。结果观察组乙型肝炎E抗体(HBeAb)、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阳性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乙肝病毒感染标志物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HBsAg低水平检测值≤1.00 ng/ml时,观察组乙肝病毒感染标志物检出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在乙肝病毒感染标志物检测中均具有良好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但是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对乙肝病毒感染标志物检出阳性率相对较高,尤其对于早期乙肝病毒感染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