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慢加急性肝衰竭

慢加急性肝衰竭

慢加急性肝衰竭的相关文献在2007年到2022年内共计712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临床医学、中国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39篇、会议论文54篇、专利文献12544篇;相关期刊232种,包括传染病信息、肝脏、临床肝胆病杂志等; 相关会议29种,包括第十六届全国中医肝胆病学术会议、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消化病专业委员会第六届消化病国际学术大会、世界中联第六届肝病国际学术大会等;慢加急性肝衰竭的相关文献由2144位作者贡献,包括陈煜、张秋云、辛绍杰等。

慢加急性肝衰竭—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39 占比:4.83%

会议论文>

论文:54 占比:0.41%

专利文献>

论文:12544 占比:94.76%

总计:13237篇

慢加急性肝衰竭—发文趋势图

慢加急性肝衰竭

-研究学者

  • 陈煜
  • 张秋云
  • 辛绍杰
  • 段钟平
  • 王宪波
  • 高志良
  • 刘晓燕
  • 胡瑾华
  • 李晨
  • 林炳亮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黄翀; 钟启盛; 鱼康康; 刘传苗
    • 摘要: 目的 探索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感染发生危险因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至2016年华山医院感染科收治的HBV相关ACLF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不同类型感染的发生率和危险因素以及感染对60 d生存的影响。结果 共纳入293例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其中92例符合欧洲肝病学会CLIF-C2-3级ACLF标准。CLIF-C2-3级患者60 d总体感染发生率为54%,高于0-1级的34%(P=0.001)。共有162例ACLF患者病程中使用糖皮质激素,其肺部感染、真菌/其他机会性感染、全部感染发生率高于未使用激素者,为19%比7%、7%比0以及54%比2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Cox多因素分析发现,糖皮质激素治疗是全部感染、肺部感染和真菌/其他机会性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CLIF 0-1级发生感染者比未感染者60 d生存率更低(58%比77%,P=0.005),但CLIF2-3级发生感染者与未感染者60 d生存率无明显差异。单因素分析中,年龄≥45岁、基线CLIF等级为2-3、肺部感染和全部感染是60 d死亡的危险因素,在多因素分析中仅年龄≥45岁(HR1.585,95%CI:1.183~2.591)和基线ACLF等级为2-3(HR2.542,95%CI:1.427~3.673)是60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HBV相关ACLF患者感染发生率较高,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是糖皮质激素使用,CLIF0-1级发生感染者生存下降。
    • 孙亚男; 曾庆环; 刘远志; 张世斌; 李鹏; 武永乐; 丁惠国
    • 摘要: 目的探讨影响伴有中/重度食管静脉曲张的B型和C型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预后的因素。方法2017年11月1日~2020年3月31日我院住院的首次诊断的ACLF患者58例,其中B型18例(31.0%),C型40例(69.0%),胃镜检查提示存在中/重度食管静脉曲张,随访6个月。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在随访的6个月内,20例(34.5%)死亡,1例行肝移植,2例失访,35例(60.3%)生存;生存组与死亡组患者在腹水量(P=0.039)、住院期间是否行硬化剂治疗(P=0.010)、临床分型(P=0.034)、肝性脑病(P=0.029)和静脉曲张程度(P=0.046)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腹水量(OR=9.76)、住院期间是否行硬化剂治疗(OR=19.28)和肝性脑病(OR=5.98)均是影响患者6个月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存在大量腹水、严重肝性脑病和食管静脉曲张硬化剂治疗可能严重影响ACLF患者生存,临床医生应尽快控制并发症,不推荐进行硬化剂治疗静脉曲张。
    • 孙振江; 石伟珍; 徐晶; 过建春; 谌翠容
    • 摘要: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发生慢加急性肝衰竭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在杭州市西溪医院诊断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3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130例患者中35例发生慢加急性肝衰竭,为肝衰组,95例为非肝衰组。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及临床资料,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发生慢加急性肝衰竭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HBV DNA≥10^(7)拷贝/L,有家族史,合并感染,肝功能分级C级的患者发生肝衰竭的发生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40%,清蛋白>20 g/L是保护因素(P<0.001)。结论慢加急性肝衰竭是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严重的并发症,患者预后较差。影响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发生慢加急性肝衰竭的因素较多,对于具有高危因素的患者,应积极预防慢加急性肝衰竭的发生。
    • 沈扬林; 谭可平; 游忠岚; 陈婵; 陆晖; 甘琼萍; 覃国琦; 陆鹏
    • 摘要: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PE)序贯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DPMAS)治疗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HBV-ACLF)患者的疗效。方法2018年5月~2020年5月诊治的64例HBV-ACLF患者,其中33例接受PE治疗,31例接受PE序贯DPMAS治疗,观察90 d疗效。应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结果在治疗28 d和90 d,序贯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为(119.5±19.4)μmol/L和(29.5±10.4)μmol/L,显著低于PE组【分别为(149.5±30.5)μmol/L和(52.4±15.9)μmol/L,P<0.05】;在治疗90 d,序贯组血清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和白细胞介素(IL)-6水平分别为(12.6±3.5)mg/L、(0.5±0.2)ng/L和(13.4±2.7)ng/L,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9.2±3.3)mg/L、(0.7±0.4)ng/L和(18.2±3.5)ng/L,P<0.05】;在治疗90 d,序贯组生存26例(83.9%),PE组生存19例(57.6%),经Kaplan-Meier法分析,差异显著(P<0.05)。结论应用血浆置换序贯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治疗HBV-ACLF患者可改善肝功能,清除血清炎症因子,提高短期生存率。
    • 吴欢; 伍龙; 祝娟娟; 张权; 申晓旭
    • 摘要: 目的 比较不同评估模型对慢加急性肝衰竭(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ACLF)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7月至2020年9月在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感染科住院治疗的ACLF患者246例,根据治疗终点及出院后3个月的临床结局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评价各评分模型对ACLF短期预后的判断能力。结果 生存组与死亡组患者的年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甲胎蛋白、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肌酐、钠、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凝血酶原活动度、乳酸和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7,LRM评分模型AUC最小(0.586),预测价值最差。结论 除LRM评分模型外,CTP、ARRC、MELD、MELD-Na、iMELD、MESO、ABIC、MDF、ALBI评分模型均能较好地预测ACLF患者短期预后,其中ARRC评分模型具有更高的评估价值。
    • 巴志伟; 詹步同; 刘传苗
    • 摘要: 目的探讨影响HBV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短期生存预后的危险因素并建立预后模型。方法收集72例HBV-ACLF患者临床资料,根据90 d生存情况分为生存组(33例)和死亡组(39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危险因素,并构建预后预测模型。结果死亡组年龄、中性粒/淋巴细胞比值及血清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乳酸、C反应蛋白、C反应蛋白/白蛋白比值、胱抑素C、D-二聚体水平均显著高于生存组,而Na+、凝血酶原活动度显著低于生存组。血清总胆红素、胱抑素C、乳酸及D-二聚体是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提示,TCLD模型的诊断效能优于终末期肝病模型。结论TCLD模型对HBV-ACLF患者90 d预后具有较好预测价值。
    • 王迎迎
    • 摘要: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急性恶化患者慢加急性肝衰竭的发生及预后状况。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处于乙型肝炎肝硬化急性恶化期的12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凝血指标及黄疸情况分为A组(低凝血型,n=31)、B组(中间型,n=59)及C组(高黄疸型,n=34)。分别抽取3组空腹静脉血,检测并分析白蛋白、血肌酐、血清钠及乙肝病毒载量,并比较3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B组血清清蛋白(ALB)及血清钠均高于A组、C组,而血肌酐及乙肝病毒载量(HBV DNA)均低于A组、C组(P<0.05),C组血肌酐高于A组(P<0.05),C组与A组ALB、血清钠及HBV DN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组血清甲胎蛋白(AFP)、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均高于A组与B组,且A组高于B组(P<0.05)。A组AST、血清钠、AFP均为急性肝衰竭情况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C组ALT、AST、TBiL、HBV DNA为急性肝衰竭情况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B组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A组与C组(P<0.05),A组与C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低凝血型与高黄疸型乙型肝炎肝硬化急性恶化患者更易出现慢加急性肝衰竭情况,且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高,严重影响预后,应依据患者不同病情采取针对性治疗措施,改善患者预后状况,提升生活质量水平。
    • 朱冰冰; 陈宇; 高方媛; 王宪波; 杨晋翔
    • 摘要: 目的:评价凉血解毒法治疗乙肝慢加急性肝衰竭(HBV 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HBV-ACLF)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2010年1月至2020年5月公开发表的以中医凉血解毒法为干预手段治疗HBV-ACLF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依照纳排标准进行文献筛选、质量风险评估和资料提取,通过RevMan5.3软件进行荟萃分析。结果:最终纳入20项随机对照试验,共1812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凉血解毒法可以改善临床总有效率(OR=2.61,95%CI为1.93~3.52,Z=6.24,P<0.00001);降低临床死亡率(OR=0.39,95%CI为0.29~0.53,Z=6.14,P<0.00001),降低GPT(MD=-20.86,95%CI为-29.91~-11.80,Z=4.51,P<0.00001)、GOT(MD-4.99,95%CI为-8.05~-1.92,Z=3.19,P=0.001)、TBil(MD=-40.47,95%CI为-45.69~-35.25,Z=15.19,P<0.00001)、MELD(MD=1.19,95%CI为0.29~2.09,Z=2.90,P=0.01),提高白蛋白(MD=2.57,95%CI为1.95~3.19,Z=8.13,P<0.00001)、胆碱酯酶(MD=1.15,95%CI为0.37~1.92,Z=2.90,P=0.004)、凝血酶原活性(MD=11.2、46,95%CI为9.32~13.60,Z=10.50,P<0.00001)水平,改善中医证候(MD=-3.65,95%CI为-4.63~-2.67,Z=7.92,P<0.0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4项临床研究报告了应用凉血解毒法治疗HBV-ACLF的不良反应,并显示其不良反应可自行缓解。结论:凉血解毒法可提高HBV-ACLF患者的临床有效率,降低临床死亡率、改善肝功、凝血功能,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 胡晗; 胡欣欣; 林世德; HU H; HU X; TIAN C
    • 摘要: 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糖代谢紊乱的原因包括急性炎症反应引起的应激性高血糖及严重肝功能损伤引起的肝源性糖尿病。目前关于ACLF患者糖代谢紊乱与预后的关系尚不清楚。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的Hu等前瞻性地对该院感染科2017年—2020年收治的96例HBV相关ACLF患者进行了OGTT试验,探讨其糖代谢紊乱指标与3个月内预后的相关性。
    • 谭思; 盛尧慧; 李兰林
    • 摘要: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和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改善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的预后疗效。方法将2019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104例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给予对照组患者恩替卡韦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1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BV DNA载量及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血清血红蛋白、白蛋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碱性磷酸酶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HBV DNA载量及MELD评分均下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碱性磷酸酶水平均下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可有效降低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HBV DNA载量,抑制病毒,改善患者肝功能,且安全性较高。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