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丙型肝炎抗体

丙型肝炎抗体

丙型肝炎抗体的相关文献在1992年到2022年内共计172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临床医学、基础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63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41109篇;相关期刊113种,包括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基层医学论坛、国际检验医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2011中国国境卫生检疫学术大会、第三届华北三省两市检验医学学术会议、第二届全国现代免疫诊断技术学术研讨会等;丙型肝炎抗体的相关文献由444位作者贡献,包括张朝霞、卢香云、吕尉等。

丙型肝炎抗体—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63 占比:0.39%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41109 占比:99.60%

总计:41276篇

丙型肝炎抗体—发文趋势图

丙型肝炎抗体

-研究学者

  • 张朝霞
  • 卢香云
  • 吕尉
  • 吴月平
  • 吴澜
  • 周永香
  • 安社刚
  • 宋飞峰
  • 尹秋霞
  • 应群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徐丽萍; 李婉澜; 段洪芬; 许宝妹; 黄岗; 张娟; 聂磊; 吕松琴
    • 摘要: 目的探讨棒环状高尔基体抗体(anti-RR)在临床就诊患者中的阳性分布及其相关临床意义。方法对2016年11月1日至2019年11月1日至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通过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antiRR结果阳性的临床标本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分析anti-RR阳性患者的相关临床、实验室特征。结果在临床检测标本中共收集到anti-RR阳性74例,其中女性17例(23%),男性57例(77%),年龄34~85岁,平均(53±11)岁。74例anti-RR阳性者包括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57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7例,高血压1例,肺炎2例,继发性肺结核1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例,脂肪肝1例,戊型病毒性肝炎1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例,重度肝损害1例,健康人1例。Anti-RR阳性滴度范围为1∶(1000~3200),其中滴度1∶(100~320)有35例(47.3%),滴度为1∶(1000~3200)的39例(52.3%)。57例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anti-RR阳性患者经11~24个月随访后,52例anti-RR持续高滴度,未发生明显改变;仅5例在临床随访中滴度下降。结论antiRR阳性可见于多种临床疾病患者,甚至可见于健康人,主要见于经干扰素和(或)利巴韦林治疗后的男性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其高滴度、持续阳性与停药关系不大。
    • 金颖; 王晓光
    • 摘要: 目的研究输血前4项传染指标检测结果的临床意义,以期降低因输血造成的传染病风险。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长春市第九六四医院320例输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患者输血前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抗体(HCV-Ab)、梅毒螺旋体抗体(TP-Ab)及人免疫缺陷病毒抗体(HIV-Ab)4项传染指标检测结果。比较不同临床特征患者输血前4项阳性率,比较输血前4项阳性和阴性结果患者对医疗机构的满意度。结果2018年、2019年及2020年患者HBsAg、HCV-Ab、TP-Ab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20年患者HIV-Ab阳性率显著高于2018年和2019年(P0.05)。不同年龄患者HBsAg、HIV-Ab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职业患者HBsAg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前4项阳性组患者对医院血液供应、血站服务及血液质量的满意度显著低于阴性组(均P<0.05)。结论输血患者HIV-Ab阳性率有上升趋势,对患者进行输血前4项检测有助于提高患者满意度,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 周旸; 付朝旭; 周敏; 徐蕾; 李明阳; 沈瀛生; 朴红心; 杨恩月
    • 摘要: 目的研究影响丙型肝炎抗体的相关因素及评价近7年来延边州对于丙型肝炎的预防效果。方法2020年随机筛选1184例延边地区居民,采取指尖血标本,使用胶体金法试剂检测丙型肝炎抗体,将2020年丙型肝炎抗体阳性率与2013年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Fisher精确检验后使用成对比较分析。结果2020年筛选的延边州居民丙型肝炎抗体阳性率(6.42%)低于2013年(10.60%)(χ^(2)=11.212,P=0.001);2020年各个年龄段之间丙型肝炎抗体阳性率经Fisher精确检验(2×C)结果显示,5个年龄段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9.478,P0.01)。朝鲜族抗体阳性率(10.45%)显著高于非朝鲜族抗体阳性率(5.50%)(χ^(2)=7.236,P=0.007);在农民群体中,2020年丙型肝炎抗体阳性率(7.16%)低于2013年(19.74%)(χ^(2)=36.604,P<0.001);农村地区(7.33%)丙型肝炎抗体阳性率高于城市(4.26%)(χ^(2)=3.882,P=0.049)。结论丙型肝炎抗体阳性率主要与年龄、民族、职业、地域有关。7年来延边地区丙型肝炎抗体阳性率较前下降,延边州对于丙型肝炎的初步防治效果较为显著。
    • 李孝锋; 赵燕燕; 孙永涛; 康文
    • 摘要: cqvip: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53岁,自由职业者。因“乏力、纳差1周”于2020年7月15日入住本院。患者1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乏力、食欲减退,伴有恶心,无发热、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7月8日于本院查血常规:WBC 4.22×109/L,PLT 101×109/L,RBC 4.33×109/L,Hb 151 g/L;肝功能:Alb 40.4 g/L,ALT 1406 U/L,AST 726 U/L,TBil 22.9μmol/L;凝血系列:PTA 82%,INR 1.03;甲型肝炎抗体IgM阴性;戊型肝炎抗体IgM阴性;乙型肝炎五项抗-HBs、抗-HBe、抗-HBc阳性;丙型肝炎抗体定量0 C.O.I(参考值小于1.0 C.O.I),丙型肝炎核心抗原阳性;HCV RNA定量1.20×107 IU/ml。为求进一步治疗,7月15日于本科室住院。流行病学史:既往无肝炎病史,发病前6月下旬曾在当地洗脚店修脚,出现划伤并有出血。
    • 喻娓
    • 摘要: 目的 探讨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体的检测与HCV-核糖核酸(RNA)定量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关系.方法 在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间抽选我院收治的250例经化学发光法检测为HCV阳性抗体的患者血样作为研究对象,同时给予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荧光RT-PCR)法进行HCV-RNA定量检测、用酶动力法在全自动生化仪进行ALT定量检测.分析HCV抗体与HCV-RNA定量及ALT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250例HCV抗体阳性血清样本之中,HCV-RNA定量阳性检出率为46.4%(116/250);ALT异常率为25.2%(63/250).根据丙型肝炎抗体化学发光值,将所有血清阳性样本分为低数值组(50例)、中数值组(90例)、高数值组(110例),低数值组与中数值组的化学发光方法HCV抗体阳性检出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数值组与中数值组的HCV-RNA定量阳性检出率、ALT异常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数值组的化学发光方法HCV抗体阳性检出率、HCV-RNA定量阳性检出率、ALT异常率均高于低数值组、中数值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16例HCV-RNA定量阳性中,ALT异常率为41.4%(48/116);134例HCV-RNA定量阴性中,ALT异常率为11.2%(15/134),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定量数将116例HCV-RNA抗体阳性血清样本分成7组,不同阳性HCV-RNA定量组的ALT异常率与HCV-RNA定量阴性的ALT异常率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分析发现,ALT的异常率可跟随HCV-RNA定量数的提升而有所增加,二者呈正相关性(r=0.889,P=0.001),但ALT的水平变化和HCV-RNA定量数无显著关系(r=-0.0.31,P=0.741).结论 患者经化学发光方法检测为HCV抗体阳性时,可在此基础上,为其进行HCV-RNA定量检测,尤其是高S/CO比值的患者,能够显著提高阳性检出率,保证筛查效果.
    • 刘兆宇; 肖征; 张自豪; 程菲; 周月; 张晓
    • 摘要: 目的 比较分析Sysmex HISCOL5000、索灵LIAISON-XL、罗氏combas-E602三种全自动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丙型肝炎病毒抗体的性能.方法 根据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推荐的EP5-A2、EP12-A2文件和《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定性测定性能评价指南(WS/T505-2017)》文件,评价抗-HCV检测的精密度、准确度、检出限、临床灵敏度、特异性等性能,与重组免疫印迹实验比较结果一致性.结果 三种仪器检测抗-HCV精密度变异系数较小;室间质量评价留样再测符合率均为100%;Sysmex HISCOL5000、LIAISON-XL、Roche-E602的检出限浓度分别为0.4、0.7和0.04 NCU/mL;三种仪器的临床特异性分别为97.96%、96.94%、98.64%,临床灵敏度均为100%(95%置信区间:95.95~100);Sysmex HISCOL5000和Roche-E602检测结果与RIBA确认实验有较高的一致率,LIAISON-XL与RIBA确认实验的一致率最低;LIAISON-XL结果分布中,灰区和弱反应性标本所占比例最大.结论 不同厂家的仪器在检测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时性能不同,应在充分了解性能的基础上选购仪器并制定科学的检测规程,以进一步提高丙肝的诊断效率.
    • 邓宇伟; 张丽科; 朱利明; 高裕城
    • 摘要: 目的 探究抗-丙型病毒肝炎(HCV)-免疫球蛋白(Ig)G抗体联合血清HCV-RNA检测在诊断丙型肝炎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广东省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在2018年1月1日至2019年8月27日期间接收的丙型肝炎患者94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血清进行抗-HCV-IgG抗体检测与血清HCV-RNA检测,对比2种检测方式的检测结果 .结果 抗-HCV-IgG抗体检测阳性率92.6%,血清HCV-RNA检测阳性率45.7%,准确率为49.4%;抗-HCV-IgG抗体检测阳性检出率随HCV-RNA病毒载量增多而不断提高.结论 单一的抗-HCV-IgG抗体结果不能作为诊断丙型肝炎的判断依据,需要根据血清HCV-RNA检测结果联合作出诊断,可以有效提高诊断准确率.
    • 郭月影
    • 摘要: 目的 通过对丙型肝炎的抗体以及核心抗原的联合检测探讨其在肝炎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9月~2019年9月我院1200例住院或门诊患者进行丙型肝炎抗体(HCV-Ab)及核心抗原(HCV-cAg)的检测,对单个阳性或双阳性者同时进行丙型肝炎病毒RNA(HCV-RNA)的检测.结果 1200例患者检测中,HCV-Ab、HCV-cAg两项均为阳性的患者为72例,单项阳性的患者分别为45例和27例;HCV-RNA检测出来的阳性患者为42例,阴性患者15例;发现HCV-Ab的阳性检出率为92.86%,阳性预测值为88.5%;HCV-cAg的阳性检出率为59.52%,阳性预测值为95.8%.结论 通过对HCV-Ab及HCV-cAg的联合检测能够更加准确的检测出是否感染丙型肝炎病毒的情况,同时对早期的诊断和预防具有重要意义,值得在临床检验进一步推广.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