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白蛋白

白蛋白

白蛋白的相关文献在1955年到2023年内共计5836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临床医学、外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674篇、会议论文76篇、专利文献113150篇;相关期刊1156种,包括实用临床医药杂志、检验医学、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等; 相关会议71种,包括《中医杂志》特邀心血管专家学术座谈会暨中医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疾病临床经验会议、中华中医药学会检验医学分会成立大会暨检验医学学术会议、2016年《中国医院药学杂志》学术年会等;白蛋白的相关文献由13229位作者贡献,包括陈伟、于在林、邓豪华等。

白蛋白—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674 占比:3.14%

会议论文>

论文:76 占比:0.07%

专利文献>

论文:113150 占比:96.79%

总计:116900篇

白蛋白—发文趋势图

白蛋白

-研究学者

  • 陈伟
  • 于在林
  • 邓豪华
  • 富岩
  • 高耀辉
  • 杨峰
  • 梁宏
  • 金坚
  • 刘家炉
  • 周炜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李方; 曹建民; 翟鹏飞; 王建设; 洪达
    • 摘要: 背景:白藜芦醇有肾脏保护作用,但其对蛋白尿负荷的肾小管上皮细胞炎性损伤的保护机制尚不明确。目的:探究白藜芦醇对白蛋白诱导的人近端管上皮细胞HK-2细胞焦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白蛋白诱导HK-2细胞炎性损伤,分别使用白藜芦醇、SIRT1抑制剂EX527进行预处理,MTT法检测细胞活力,Western blot检测SIRT1、NLRP3、ASC、caspase-1的蛋白表达,免疫荧光双染观察NLRP3和ASC在肾小管的共定位,Hoechst33342/PI染色法观察细胞焦亡情况,ELISA检测细胞上清中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和白细胞介素18水平。结果与结论:(1)白蛋白减低HK-2细胞活力,显著升高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18水平和NLRP3炎性小体蛋白表达(P <0.01),增加细胞焦亡;(2)白藜芦醇可显著提高HK-2细胞中SIRT1蛋白表达(P <0.01),显著降低NLRP3、ASC和caspase-1蛋白表达(P <0.05)及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18水平(P <0.01),减少细胞焦亡;(3)SIRT1抑制剂可显著提高NLRP3炎性小体的表达,增加细胞焦亡;(4)结果表明,白藜芦醇调节HK-2细胞焦亡相关蛋白改善白蛋白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炎性损伤。
    • 李昇原; 黄永鹏; 唐慧; 汪春江; 李秀兰; 陈博
    • 摘要: 采用反溶剂法制备白蛋白纳米颗粒;通过单因素实验和Z分综合评价法对比不同交联剂的作用效果;研究白蛋白质量浓度、醇水体积比、脱溶温度、溶剂pH、交联时间等工艺参数对白蛋白纳米颗粒性能的影响,确定优选工艺条件;运用浸渍吸附-冷冻干燥法构建白蛋白-奥曲肽微粉,考察微粉的载药量和体外溶出性能。结果表明:戊二醛为优选交联剂;当白蛋白质量浓度为10 g/L、醇水体积比为2∶1、脱溶温度为20°C、溶剂pH为9、交联时间为24 h时,制备白蛋白纳米颗粒的工艺条件最优,所制备白蛋白纳米颗粒的平均粒径为(100.6±2.5)nm,多分散指数为0.13±0.01,储存稳定性好;白蛋白-奥曲肽微粉能保持白蛋白载体原有的球状规则形貌,持续释药时间为2160 min,具有较好的体外释放性能。
    • 袁二伟; 梁俊霞; 王玲玲; 张雅静; 曲海新
    • 摘要: 目的:探讨白蛋白对于改善早产儿凝血功能和血清蛋白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早产儿100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早产儿给予外周静脉营养和早期微量肠内喂养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白蛋白进行联合治疗,比较2组早产儿营养恢复状况,对2组治疗后凝血功能各指标进行比较,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清总蛋白、血红蛋白和白蛋白水平,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糖、尿素氮和总胆红素水平,统计2组早产儿喂养耐受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组早产儿体质量恢复到正常时间和按需哺乳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体质量每天增加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联合组早产儿血清总蛋白、血糖、尿素氮和总胆红素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前后,除了对照组血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血糖、2组尿素氮、总胆红素、血糖、尿素氮和总胆红素水平治疗后均高于治疗前(P<0.05~P<0.01);联合组早产儿喂养耐受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和P<0.05)。结论:白蛋白对于改善早产儿凝血功能的和血清蛋白临床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早产儿血糖、尿素氮和总胆红素水平,且并发症较少。
    • 蒋励帅; 万玉婷; 朱海娟
    • 摘要: 目的研究白蛋白、高密度脂蛋白(HDL)及同型半胱氨酸(Hcy)与宫颈癌患者病情进展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0月安徽省妇幼保健院收治的70例宫颈癌患者和84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分别计宫颈癌组与CIN组,另选取同期于安徽省妇幼保健院体检的40名健康女性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3组血清白蛋白、HDL、Hcy水平,比较不同白蛋白、HDL、Hcy水平与患者病理特征关系;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评估白蛋白、HDL、Hcy与患者病情进展间的关系。结果宫颈癌组血清白蛋白、HDL、Hcy水平分别为(35.72±3.16)g/L、(1.04±0.29)mmol/L、(15.19±4.94)μmol/L,癌前病变组血清白蛋白、HDL、Hcy水平分别为(38.26±4.07)g/L、(1.26±0.33)mmol/L、(13.68±3.31)μmol/L,对照组血清白蛋白、HDL、Hcy水平分别为(40.29±4.94)g/L、(1.59±0.49)mmol/L、(7.53±2.21)μmol/L,宫颈癌组血清白蛋白、HDL水平显著低于癌前病变组、对照组,Hcy含量显著高于癌前病变组、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蛋白、HDL、Hcy水平在不同肿瘤直径、TNM分期、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宫颈癌患者血清白蛋白、HDL水平与病情进展呈负相关(r=-0.751、-0.823,P<0.05),与Hcy水平呈正相关(r=0.718,P<0.05)。结论宫颈癌患者相对于正常人群,其体内白蛋白、HDL水平下降,Hcy含量上升,与病情进展密切相关,可作为早期诊断评估患者病情的有效指标。
    • 宫艺嘉; 朱迎慧; 赵源征; 晁志文; 何远宏
    • 摘要: 目的探讨纤维蛋白原与白蛋白比值(fibrinogen to albumin ratio,FAR)与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1年6月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收治的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共251例,根据颈动脉超声结果将患者分为轻度狭窄组108例,中-重度狭窄组143例,分析两组患者FAR及其他临床及检验资料的差异,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颈动脉中-重度狭窄的危险因素,用ROC曲线评估预测价值。结果患者年龄、Hcy、尿酸、FAR水平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分别为0.004、0.000、0.011、0.0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Hcy(OR=1.049,95%CI:1.007~1.092,P=0.022)、尿酸(OR=1.005,95%CI:1.001~1.009,P=0.013)、FAR(OR=1.045,95%CI:1.028~1.063,P<0.001),为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颈动脉中-重度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FAR预测颈动脉中-重度狭窄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44(95%CI:0.684~0.805,P<0.001)。结论FAR与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相关,可以作为临床帮助预测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的生化指标,还可帮助临床医生在面对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时制定更合理的诊疗方案。
    • 何睿颖; 廖慧; 李璐娜; 符金娟; 邹艳
    • 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失代偿性左心室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EF)患者血清血红蛋白、白蛋白水平与易损期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110例急性HFpEF患者作为心衰组,以易损期间(出院后3个月内)是否发生全因死亡或因心衰再入院作为预后标准,将预后良好的患者作为预后良好组(n=72),预后不好的患者作为预后不良组(n=38),同时选取同期来院体检的健康者(n=90)作为对照组。分别比较心衰组与对照组、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血清血红蛋白、白蛋白水平差异及心衰组患者血清血红蛋白、白蛋白水平与易损期预后的关系,对心衰组患者血清血红蛋白、白蛋白水平与心肌损伤标志物[心肌肌钙蛋白I(cTnI)、脑钠肽(BNP)及肌酸激酶(CK)]的关系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并对两者预测易损期预后的的价值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结果心衰组的血清血红蛋白与白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均P<0.05),cTnI、BNP及CK水平高于对照组(均P<0.05);预后不良组的血清血红蛋白与白蛋白水平低于预后良好组(均P<0.05),cTnI、BNP及CK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均P<0.05)。血清血红蛋白、白蛋白均与cTnI、BNP及CK呈负相关(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血清血红蛋白截断值为129.12 g/L,预测急性HFpEF患者不良预后曲线下面积0.861,敏感性83.87%,特异性86.21%;血清白蛋白截断值为36.49 g/L,预测不良预后曲线下面积0.774,敏感性70.97%,特异性86.21%。结论低血清血红蛋白与低白蛋白水平是急性失代偿性左心室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患者在易损期出现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两者水平越低,易损期的预后越差。
    • 周晓华; 徐豪; 徐光齐; 芮鸿庆; 濮阳永强; 吴向荣; 张晶; 荀江
    • 摘要: 目的研究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现状与影响其发生的相关因素,以为临床防治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发生吻合口瘘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南京市高淳人民医院收治的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2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而筛选影响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240例直肠癌患者均行腹腔镜根治术治疗,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患者有29例(12.0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中,吻合口瘘组患者年龄显著大于非吻合口瘘组,术中左结肠血管损伤、术中器械使用选择不当的患者占比及术前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水平均显著高于非吻合口瘘组,术前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水平显著低于非吻合口瘘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较大、术中左结肠血管损伤、术中器械使用选择不当、术前NLR水平较高,术前血清Alb、PA水平较低均是影响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发生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OR=2.130、2.399、2.489、2.004、2.083、1.988,P<0.05)。结论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吻合口瘘的发生率较高,年龄较大、术中左结肠血管损伤、术中器械使用选择不当、术前NLR水平较高,术前血清Alb、PA水平较低均是影响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发生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临床可采取相应措施防治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发生吻合口瘘,以改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
    • 许琼; 李怡; 邢世江
    • 摘要: 目的探讨化疗期间进行营养风险筛查、规范化营养支持对肿瘤内科住院患者营养指标与营养支持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影响,为临床改善化疗患者营养状况提供治疗依据。方法选择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小榄医院2019年1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100例肿瘤患者,开展前瞻性研究。所有患者均进行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2002),并根据NRS2002评分进行分组,NRS2002评分≥3分(60例,存在营养风险),NRS2002评分0.05);与化疗前比,化疗1~4周期后所有患者主观整体评估(PG-SGA)评分均呈升高趋势,且NRS2002评分≥3分的患者中规范化营养支持组患者化疗4周期后PG-SGA评分显著低于常规营养支持(P0.05);NRS2002评分≥3分的患者中接受规范化营养支持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营养支持患者(P>0.05);而NRS2002评分0.05)。结论肿瘤患者发生营养风险的概率相对较高,而对肿瘤患者化疗前进行NRS2002评估,可助于临床辨别患者是否存在营养风险;相较于没有营养风险的肿瘤患者,对于存在营养风险的肿瘤患者进行化疗期间规范化营养支持,可更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安全性良好。
    • 孙云; 汤平; 王兰; 孙秀云
    • 摘要: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患者整合营养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食管癌手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建立营养管理档案、发放多元化健康宣教资料、建立微信平台等整合营养管理方法。比较2组患者饮食知识掌握程度、营养状态、吻合口狭窄发生率等。结果观察组饮食知识掌握程度评分为(84.40±1.98)分,高于对照组的(70.60±2.6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能量、脂肪、碳水化合物摄入量低于对照组,蛋白质摄入量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术后1、3个月血清白蛋白、体质量指数高于对照组,术后3个月血红蛋白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吻合口狭窄发生率为4.00%,低于对照组的2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整合营养管理可改善食管癌患者术后营养状况,降低吻合口狭窄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樊星; 梁伟; 朱亚楠; 李琳
    • 摘要: 目的探究维持性腹膜透析治疗患者血25-羟维生素D水平情况,为临床腹膜透析的优化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4月河北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00例维持性腹膜透析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采集全部患者年龄、性别、透析时间、原发疾病、血25-羟维生素D、白蛋白、血红蛋白、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A1、载脂蛋白B、血尿素氮、血清肌酐、血磷、血钙及全段甲状旁腺激素等资料。依据患者血25-羟维生素水平将其分为缺乏组、不足组以及正常组。对比每组患者临床资料情况。结果100例患者中,血25-羟维生素D平均值是(23.16±7.02)ng/mL。其中19例患者血25-羟维生素D水平缺乏,60例患者血25-羟维生素D水平不足,21例患者血25-羟维生素D水平正常。3组患者年龄、透析时间、血红蛋白、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A1、血尿素氮、血清肌酐、血磷、血钙及全段甲状旁腺激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缺乏组患者中女性(78.95%)占比明显高于正常组(38.10%),白蛋白水平明显低于不足组和正常组,载脂蛋白B水平显著高于不足组和正常组(P<0.05)。结论维持性腹膜透析治疗患者血25-羟维生素D水平普遍不足或缺乏,机体白蛋白水平较低者血25-羟维生素D水平缺乏情况更严重,建议为严重血25-羟维生素D缺乏的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合理补充维生素D。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