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医药卫生>第十二次全国动脉硬化性疾病学术会议
第十二次全国动脉硬化性疾病学术会议

第十二次全国动脉硬化性疾病学术会议

  • 召开年:2013
  • 召开地:江苏苏州
  • 出版时间: 2013-10-11

主办单位: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国际动脉粥样硬化学会中国分会;中国动脉硬化杂志编辑部

会议文集:第十二次全国动脉硬化性疾病学术会议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目的:构建树鼩载脂蛋白AV原核表达载体并利用His标签纯化该蛋白.rn 方法:从树鼩肝细胞中提取总RNA,经逆转录合成cDNA第一链,以cDNA第一链为模板,扩增载脂蛋白AV基因.PCR扩增产物和pET32a原核表达载体经过双酶切,将纯化回收的酶切产物按适当的摩尔比通过T4DNA连接酶16℃连接过夜,连接产物转化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Top10,挑克隆测序.将克隆成功的载脂蛋白AV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表达菌株BL21(DE3),利用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诱导表达,并优化诱导条件.表达的载脂蛋白AV经镍离子螯合树脂纯化,采用BCA法分析蛋白浓度,纯度测定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结合薄膜凝胶扫描分析获得.rn 结果:挑选的克隆经测序证实载脂蛋白AV基因已经成功连接入pET32a原核表达载体中.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经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诱导表达,有分子量大小约60kDa的特异性蛋白产生,与预期大小一致.重组蛋白诱导的最佳表达时间为5h左右,最佳浓度约在20μmol/L.镍离子螯合树脂柱亲和层析获得的纯化蛋白,经过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后薄膜凝胶扫描分析显示目的蛋白的纯度在95%以上.rn 结论:成功构建了载脂蛋白AV的原核表达载体,该蛋白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实现了高效表达,纯化后的载脂蛋白AV纯度约95%,为进一步研究其结构与功能奠定了基础.
  • 摘要:目的:评价血清白蛋白水平与慢性心力衰竭(CHF)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关系.rn 方法:连续入选盛京医院心内科2005年6月~2008年6月住院患者,CHF组391例,非CHF组429例,进行病例对照研究,并对CHF组患者进行随访1~42个月,平均14.46个月,进行前瞻性研究.用SPSS16.0软件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分析.rn 结果:CHF组血清白蛋白水平低于非CHF组(P<0.001);在多因素Logistic分析中,调整了年龄、总胆红素、肌酐等潜在影响因素,白蛋白OR值为0.859(0.789~0.935)(P<0.001),提示低白蛋白水平为CHF发生发展中的危险因素.前瞻性研究提示,血清白蛋白水平下降增加CHF不良预后(心血管疾病死亡或心衰再住院)的风险[HR=0.945(0.894~1.000),P=0.049].rn 结论:CHF组的血清白蛋白水平明显低于非CHF组,低血清白蛋白水平是CHF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是CHF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
  • 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硬化与血清中期因子水平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rn 方法:选取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血压正常者共110例,按颈动脉超声结果分为原发性高血压伴颈动脉硬化组48例,原发性高血压不伴颈动脉硬化组42例,正常对照组2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中期因子水平,同时测定胰岛素水平,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对相关数据进行对比分析.rn 结果:原发性高血压伴颈动脉硬化组中期因子水平及胰岛素抵抗指数明显高于其它两组(P<0.05);两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与中期因子水平、收缩压及胰岛素抵抗指数呈正相关(r分别为0.512、0.466、0.408,P<0.01);中期因子水平与胰岛素抵抗指数也具有显著相关性(r=0.618,P<0.01).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中期因子水平、胰岛素抵抗指数、高血压病程、收缩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rn 结论:高血压患者中期因子水平与颈动脉硬化密切相关,是颈动脉硬化的危险因子之一.
  • 摘要:目的:观察不同起始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胆固醇血症的达标率与安全性。rn 方法:入选2012年2月至7月在我院门诊就诊的高胆固醇血症患者122例作为实验组,患者按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分为4组:低危组(29例)、中危组(33例)、高危组(32例)及极高危组(28例),根据心血管病危险分层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确定个体化阿托伐他汀起始剂量;另选同期39例高胆固醇血症患者作为对照组,常规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6周后所有入选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不达标者每天加阿托伐他汀10mg;均观察12周,同时记录不良事件。rn 结果:实验组的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极高危组患者在6周时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达标率分别为75.9%、72.7%、71.9%、57.1%,12周时各组的达标率增至89.7%、81.8%、78.1%、71.4%;实验组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的达标率在6周及12周分别为69.7%及81.1%.对照组患者6周及12周达标率分别为48.7%及66.7%.实验组6周及12周达标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P<0.01,P<0.05).所有患者均耐受治疗剂量.rn 结论:根据心血管病危险分层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个体化确定阿托伐他汀治疗起始剂量,患者的达标率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的对照组,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 摘要:血小板微粒是血小板在激活或凋亡过程中释放的超微膜性囊泡.它不仅是重要的促血栓和促炎症物质,还作为多种生物活性物质的载体介导生物信息在细胞间传递.血小板微粒参与凝血、免疫炎症及血管功能等方面的调控,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有可能成为心血管疾病新的生物标志和治疗靶点.本文主要针对血小板微粒的形成、生物学特性、检测方法及其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进行综述.心血管疾病与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免疫炎症反应贯穿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全过程,而血栓形成则是导致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PMP作为重要的促炎症、促血栓物质,直接参与并影响心血管疾病的进程和结局,但同时PMP还是血液中某些microRNA的运输载体,介导其在心血管疾病中发挥调控作用。
  • 摘要:Adipophilin作为一种脂肪分化相关蛋白分布在脂滴表面,是脂质蓄积的特异性标记物,其过度表达可能促进细胞内胆固醇酯的蓄积,与动脉粥样硬化、病理性肥胖、胰岛素抵抗等病理过程密切相关.中性胆固醇酯水解酶(NCEH)是一种微粒体酶,可以在中性pH值环境中发挥胆固醇酯水解作用,在胆固醇逆向转运中发挥限速作用,在人类动脉粥样斑块区大量表达.Adipophilin与NCEH是细胞内脂滴形成和水解过程中起相反作用的两个蛋白,参与维持脂滴形成与水解的动态平衡.当机体受病理因素影响时,Adipophilin与NCEH之间的动态平衡被打破,细胞内胆固醇酯大量蓄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然而,目前关于Adipophilin和NCEH两者在脂滴的合成与水解中的相关机制及其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中的具体作用尚不清楚,本文对该问题进行综述.Adipophilin抑制胆固醇流出促进CE蓄积。Adipophilin和NCEH在脂滴的合成与水解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一方面,当细胞内脂滴形成时可以促使NCEH从内质网向脂滴表面转移,此时脂滴上的Adipophilin的表达增加,作为物理屏障能够阻止NCEH靠近脂滴。另一方面,当细胞内肾上腺素、甲状腺素升高时,可以使cAMP增加,PKA活性增强。Adipophilin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NCEH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 摘要:Caveolin-1是分子量为21~24kDa的多功能信号蛋白,富集于细胞膜特异结构小凹、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等,并可在内质网与细胞膜之间穿梭.分子中含有胆固醇结合位点、NOS和TLR-4结合位点等.Caveolin-1参与多种信号通路调节;同时,与Cyclophilin A(Annexin-Ⅱ)、Cyclophilin40及HSP56组成胆固醇转运复合体,并通过与ABCA1或SR-B1耦联参与细胞胆固醇的跨膜转运,其活性受SREBP-1的调节.介导姜黄素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烟酸姜黄素酯( curcurmn nicotmate,CurNic)是本课题组根据药物化学拼合原理,将具有强大升高HDL功能的烟酸基团引入具有降脂兼抗炎抗免疫作用的姜黄素类化合物中,而形成的新型调脂抗炎化合物。采用ApoE敲除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初步研究表明,该化合物具有较强的升高HDL水平的作用,可显著升高HDLC水平,超过单用烟酸的水平,并抑制粥样斑块形成。同时降低血浆LDLC、TC水平,对TG也有一定降低作用,其效能与洛伐他汀相当。
  • 摘要: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后果是心肌梗死、脑梗死及猝死.很多人都来不及到医院抢救就已经死亡.为病理基础的心脑血管疾病,目前仍缺乏积极有效的防治措施,即使是最有效的他汀和阿司匹林药物治疗也只能降低40%的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为了早期防治动脉粥样硬化,进一步降低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不妨尝试一下中医中药.从中医的角度,可以将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过程分为“浊、疚、淤、闭”四个阶段。20世纪后期,陈可冀院士采用活血化瘀为主的治法治则动脉粥样硬化并发心脑血管疾病取得了非常好的临床疗效。但活血化瘀的治疗靶点侧重于斑块破裂以后,以治疗心脑血管事件为主要目的。从痰论治治疗靶点侧重于斑块破裂之前,立足于稳定斑块,减少斑块破裂,以预防和减少心脑血管事件发生为主要目的。吴宗贵教授及其课题组根据从痰论治的理论成功申报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开发了有中药薤白、三七等药组成的新药班晓胶囊。经初步基础研究和临床试用取得了非常理想的效果,早期防治动脉粥样硬化主要的治法治则。随着科研工作的不断深入,疚瘀同治法在动脉粥样硬化防治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方面必将大放异彩。
  • 摘要: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A1(ABCA1)是一种整合膜蛋白,其主要功能为介导细胞内脂质流出,结合至细胞表面的载脂蛋白AⅠ,形成高密度脂蛋白(HDL).在不同情况下,ABCA1分别经通道转运、蘑菇状突起和胞吞-胞吐转运等各种模型发挥作用,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最近发现ABCA1还具有调节炎症和免疫等新功能.研究显示,ABCA1通过阻断Toll样受体(TLR)与质膜的鞘脂、胆固醇形成的信号平台,抑制免疫和炎症反应,起到心血管保护作用。本课题组研究结果显示,核因子KB(NF-KB)通过上调SREBP的内含子型miR-33s,抑制ABCA1的表达和胆固醇流出,导致巨噬细胞脂质蓄积;tBHQ通过激活Nrf2/HO-l信号途径,抑制Calpam活性,减少ABCA1蛋白降解,从而增加ABCA1的蛋白水平,促进细胞内胆固醇流出;m1R-27a/b能够靶向沉默ABCA1,调控巨噬细胞内的胆固醇流出,PAPP-A通过IGF-I信号通路抑制LXRc,下调ABCA1的表达;IL-18、IL-12通过IL-18R/NF-KB信号通路,降低THP-1细胞上ABCA1的表达和胆固醇流出;ApoAⅠ通过上调TrP,能够抑制炎症反应,并且提示ABCAl/JAK2/STAT3/TTP途径在介导抗炎过程中起关键作用。本报告根据本课题组实验室研究结果,主要针对当前ABCA1的功能调控及其机制做一综述,以期为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疾病的防治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
  • 摘要: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激活单核巨噬细胞,被激活的单核巨噬细胞表达清道夫受体,并大量吞噬脂质而分化为泡沫细胞,沉积到动脉血管壁,是动脉硬化发生的最早期表现.研究比较充分的清道夫受体包括SR-AⅠ、CD36和LOX-1等.最近的研究发现,Toll样受体4(TLR4)与ox-LDL激活单核巨噬细胞及其摄取脂质有关.ox-LDL诱导的单核巨噬细胞激活和脂质摄取,至少部分是通过TLR4受体途径。重组的ox-LDL单克隆抗体,抑制ox-LDL诱导的单核巨噬细胞激活及炎性趋化因子MCP-1的释放。MCP-1的表达和释放经ERK MAPK通路调节,重组的单克隆抗体有特异性的抑制ERK磷酸化的作用。而抗体的这个作用,是通过FcgRⅡ途径。
  • 摘要: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PAH)以肺血管阻力和肺动脉压力升高为特征的致命性疾病,虽然病理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但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ulmonary arterial smooth muscle cells,PASMC)在发病早期的异常增生、去分化和迁移对于PAH的形成和发展起到关键作用.诱发PASMC异常增生的因素很多,其中包括肺泡慢性缺氧.近期的研究表明,活化T细胞核因子(NFAT)与PASMC增殖及PAH形成有关联.microRNA(miRNA)是一类小分子非编码RNA,通过与靶基因3'非翻译区特异性结合,使靶mRNA降解或翻译受阻,在转录后水平负调控基因表达.本课题组报道了mlR-210在低氧刺激的HPASMC和PAH小鼠模型显著上调,其功能是通过抑制靶蛋白E2F3使细胞凋亡受阻,从而破坏了细胞增殖与凋亡间的动态平衡,有助于PAH的发生。近期,本课题组从300多个miRNA中发现,miR-124通过抑制多个靶基因(NFATcl,CAMTAl and PTBPI)显著抑制NFAT信号通路活性,降低NFAT去磷酸化和核移位。miR-124还可以使Jurket-T细胞中NFAT依赖性的I12转录下降。作者发现缺氧引起人原代肺动脉平滑肌细胞中miR-124表达下降这一现象与缺氧下NFAT的激活相对应。功能上,过表达miR-124不仅可以抑制PASMC的增殖,而且—还可以通过抑制NFAT信号通路未维持PASMG的分化袁型。本研究结果提示,miR-124可能具有治疗PAH的潜在应用价值。
  • 摘要: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表明,载脂蛋白CⅢ(ApoCⅢ)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子.最近的体外研究表明,ApoCⅢ可以增加单核细胞与内皮细胞的粘附,提示ApoCⅢ可能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然而,ApoCⅢ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体内研究较为缺乏.因此,本研究通过高拷贝、低拷贝ApoCⅢ转基因小鼠研究ApoCⅢ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及其机制.结果表明,ApoCI转基因引起的高甘油三醋血症可以加剧动脉粥样硬化,增加的内质网应激和氧化应激可能是ApoC III转基因小鼠动脉粥样硬化加剧的原因。
  • 摘要:多种应激,如动脉高压、心肌梗死、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以及新生儿胚胎生发基质出血(GMH)等会导致心脏发生代偿性肥厚.尽管早期的心脏肥厚被认为是适应性反应,但长期的心脏肥厚将会导致失代偿而增加心力衰竭和猝死的风险.本文具体分析了氢气与压力超负荷、缺血再灌注损伤、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胚胎生发基质出血导致的心脏肥厚。研究表明,空气中最轻的气体分子氢气(H2)能抑制多种应激导致的心脏肥厚,这为心脏肥厚的防治提供了崭新的思路.
  • 摘要: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是指心肌缺血再灌注后出现损伤进一步加重现象,其机制涉及中性粒细胞浸润、钙超载、能量代谢障碍等多种学说,其中氧化应激学说是当前热点.氧化应激是指机体活性氧产生过多和/或抗氧化能力下降,使得活性氧大量蓄积而引起的损伤.心肌缺血和再灌注过程中均可产生活性氧,其中以再灌注初期严生的量最为显著.活性氧可通过多种机制损伤心肌细胞,如直接攻击细胞膜和细胞内各种大分子物质,导致心肌细胞坏死或激活氧化还原信号途径诱导心肌细胞凋亡.心肌缺血再灌注时氧化应激损伤增强与某些促氧化酶基因表达上调和活性增加有关。心肌缺血再灌注时氧化应激水平升高将引起活性醛(如4-羟基壬烯醛、丙二醛)的堆积,是导致心肌细胞坏死和细胞凋亡的重要机制之一。线粒体醛脱氢酶(ALDH-2)是机体清除活性醛的主要酶类。虽然缺血再灌注时ALDH2活性并没有显著下降,但由于活性醛生成量超过了ALDH2处理能力,仍会造成活性醛堆积。因此,通过降低缺血再灌注时活性醛的水平,AL-DH2激动剂能减轻心肌氧化损伤。
  • 摘要:小鼠双微体基因(murine double minute2,MDM2)为凋亡抑制家族(IAP)新成员,是迄今为止发现最强的凋亡抑制因子,在人类大多数肿瘤组织中都有表达.Fas死亡结构域相关蛋白(Fas death domain-associated protein,DAXX)是一种高度保守的核蛋白,在细胞凋亡和转录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大量文献显示MDM2有可能通过调节DAXX泛素化和稳定性参与到DAXX对细胞凋亡和基因转录的调控中.通过研究MDM2与DAXX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更清楚的认识DAXX的亚细胞定位及功能,这将为DAXX在生命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及信号通路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 摘要:他汀类药物是胆固醇合成酶系中的限速酶抑制剂,是目前临床调血脂的首选药物,其引起肌肉毒性的报道也日益增多.辅酶Q10是存在于细胞膜中一种苯醌物质,是细胞间信号传导、线粒体呼吸链以及肌肉活动能量需要的重要物质.国内外已有文献报道,他汀类药物可降低体内的辅酶Q10水平。多个研究表明,补充辅酶Q10治疗后,他汀类药物相关肌病的症状明显改善。
  • 摘要:目的: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 ,As)是由多种因素诱导的心脑血管疾病。研究证实As形成过程中存在rn整体基因组和某些特定基因的DNA甲基化异常。观察同型半胱氨酸对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不同组织和人脐静脉平滑肌细胞中B1和Alu序列甲基化水平的影响,为进一步阐明同型半胱氨酸致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分子机制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rn 方法:复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模型,给予不同饮食14周后,分别取小鼠心脏组织、血管及白细胞;原代培养人脐静脉平滑肌细胞,用50、100、200及500μmol/L同型半胱氨酸干预培养72h后,抽提组织、白细胞及平滑肌细胞的基因组DNA,采用巢式降落式甲基化特异性PCR法分别检测不同组织和细胞中B1和Alu序列甲基化水平的变化.rn 结果:饲以高蛋氨酸饮食的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心脏组织、血管和白细胞中B1重复序列甲基化水平下降明显,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和P<0.01);在同型半胱氨酸干预的平滑肌细胞中Alu序列甲基化水平下降显著(P<0.05和P<0.01)。rn 结论:同型半胱氨酸引起B1和Alu序列低甲基化改变可能是其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重要机制之一.
  • 摘要:目的:探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大鼠血清硫化氢(H2S)的浓度变化及其意义.rn 方法:成年雌性Wistar大鼠32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正常妊娠组、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组和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硫氢化钠组,采用腹腔注射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L-NAME[250mg/(kg·d)]建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大鼠模型.采用套尾法测量大鼠收缩压,分光光度法测量血清H2S浓度,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尿蛋白、血肌酐和血尿素氮.测量胎鼠身长及胎鼠、胎盘和胎头重量.rn 结果:与正常妊娠组比较,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组大鼠收缩压、尿蛋白、血肌酐和血尿素氮水平显著增加(P<0.05);胎鼠宫内发育迟缓,胎鼠重量、胎盘重量、胎头重量和胎鼠身长显著减小(P<0.05);血清H2S水平从妊娠第10天开始显著降低(P<0.05),直到分娩实验结束.外源性H2S逆转了上述改变.rn 结论:妊娠高血压的发生可能与内源性H2S的减少有关,外源性H2S可抑制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发生.
  • 摘要: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技术评价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纤维帽厚度及其结构特征.rn 方法:24只雄性新西兰大白兔,应用球囊拉伤加高脂饲养的方法制作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动物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n=12)和对照组(n=12).对照组给予高脂饲料喂养,共22周;治疗组前10周给予高脂饲料喂养,后12周改为普通饲料喂养同时给予阿托伐他汀2mg/(kg·d).应用OCT评价血管管腔面积、管腔偏心指数、斑块纤维帽厚度及视频密度.22周处死动物后取靶血管行HE染色.rn 结果:24只动物在第10周末OCT检查可见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第22周时治疗组管腔面积显著大于对照组(2.07±0.48mm2比1.50±0.52mm2,P=0.016),管腔偏心指数小于对照组(18.74%±9.28%比27.35%±7.21%,P=0.025).对照组斑块纤维帽厚度小于治疗组,但无统计学差异(70.00±26.08μm比94.55±29.79μm,P=0053).分析OCT图像的视频密度显示,22周时对照组斑块纤维帽视频密度显著低于治疗组(49.7±7.5比594±4.3,P=0.004),相关性分析显示斑块纤维帽视频密度与细胞数量存在线性关系(R=0.706,P=0.001).rn 结论:OCT能精确评价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纤维帽厚度变化,图像视频密度可用于反应斑块纤维帽结构特征.
  • 摘要: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是困扰人类健康的首要慢性炎症性疾病.而脂蛋白代谢异常是公认的动脉粥样硬化主要危险因素.2001年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磷脂转运蛋白可以通过影响脂蛋白代谢进而改变动脉粥样硬化的易感性,从而开启了长达十多年的磷脂转运蛋白热点研究.从动物实验到人群调查使得人们对磷脂转运蛋白在脂蛋白代谢和动脉粥样硬化中作用的认识不断深入.本文分析了PLTP的生物学特性、组织学分布、生物活性及功能以及PLTP对低密度脂蛋白和极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代谢胆固醇转运、动脉粥样硬化的影晌。PLTP是体内广泛存在的能够调节脂代谢,干预糖代谢的重要蛋白。血浆内的PLTP活性能够影响Blp和HDL的代谢,细胞的PLTP活性能够干预Blp的合成。尽管对于PLTP活性与RCT的关系仍有待深入研究,但PLTP促进As的发生发展的作用已非常明确。
  • 摘要: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胆固醇酯转运蛋白(CETP)水平与血浆高密度脂蛋白(HDL)亚类组成的关系.rn 方法:收集冠心病患者血浆116例和健康对照组血浆87例,采用双向电泳-免疫印迹检测法分析其HDL亚类浓度,用酶联免疫法测定CETP浓度.按CETP浓度均值加或减去一个标准差作为分割点,将冠心病患者分为3组:低CETP组(CETP≤0.69mg/L)、中CETP组(0.69<CETP<1.59mg/L)、高CETP组(CETP≥1.59mg/L).rn 结果:随着CETP浓度的升高,冠心病患者血浆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呈增加趋势,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A1水平和载脂蛋白A1/B100比值呈减少趋势.与低CETP组相比,中CETP组和高CETP组preβ1-HDL及HDL3c含量增加,而HDL2b含量降低(P<0.05或P<0.001).直线相关和多元回归分析中发现,血浆CETP水平与preβ1-HDL浓度呈正相关,与HDL2b浓度呈负相关.rn 结论:随着血浆CETP水平的升高HDL颗粒有变小的趋势,CETP可能阻碍了HDL的成熟代谢.
  • 摘要:目的:探讨桂北地区汉族代谢综合征(MS)与脂联素启动子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的相关性.rn 方法:筛选108例MS患者为MS组和76名健康者为对照组,测量身高、体重、血压、空腹血糖(FPG)、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尿酸(UA)以及进行肝脏B超检查,比较两组人群临床资料的差异,并对MS相关危险因素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同时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分析两组人群脂联素基因启动子-11377C/G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差异,以及不同基因型相关体格测量和生化指标的差异.rn 结果:MS组和对照组之间临床资料(体质指数、血压、FPG、TG、TC、LDLC、HDLC、ALT、AST和U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尿酸以及脂肪肝是M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或P<0.05);脂联素基因启动子-11377C/G位点在MS组与对照组之间比较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MS组和对照组脂联素基因启动子-11377C/G不同基因型体格测量和生化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rn 结论:脂联素基因启动子SNP-11377C/G与桂北地区汉族MS的发病无明显相关性.
  • 摘要:目的:检测不同的治疗方案下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患儿治疗前后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及组织型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ssue inhibior of metalloproteinase-1,TIMP-1)表达的动态变化,分析丹参酮ⅡA(TanⅡA)对上述指标的影响以及对川崎病并发冠状动脉损害(coronary artery lesion,CAL)的保护作用.rn 方法:将2010年4月至2012年9月在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住院治疗的川崎病患儿48例,包括无冠状动脉损害28例,有冠状动脉损害20例.随机分为TanⅡA加常规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各组24例(无冠状动脉损害14例,有冠状动脉损害10例),并以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组.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治疗前后患儿血清MMP-9、TIMP-1变化表达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治疗前后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MMP-9、TIMP-1mRNA表达水平.rn 结果:川崎病患儿治疗前MMP-9、TIMP-1mRNA和蛋白表达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且有冠状动脉损害的川崎病患儿血清MMP-9、TIMP-1、MMP-9/TIMP-1比值明显高于无冠状动脉损害(no coronary artery lesion,NCAL)川崎病患儿(P<0.05);治疗5~7天后MMP-9、TIMP-1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其中TanⅡA加常规治疗组较常规治疗组MMP-9、TIMP-1mRNA和蛋白表达下降更明显(P<0.05),同时,在有冠状动脉损害的川崎病患儿中,TanⅡA加常规治疗后,与常规治疗相比,其血清MMP-9、TIMP-1也明显降低(P<0.05).rn 结论:TanⅡA可以一定程度抑制川崎病患者MMP-9、TIMP-1mRNA和蛋白表达,从而减轻血管炎性损伤,减少川崎病并发冠状动脉损害.
  • 摘要:目的:探讨脑梗死并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左心室收缩及舒张功能的相关性.rn 方法:收集单纯高血压病患者100例(高血压组)、单纯脑梗死患者100例(脑梗死组)、脑梗死合并高血压病患者100例(合并组)的颈动脉粥样硬化和左心室收缩及舒张功能的相关超声学指标资料,其中收缩功能指标为射血分数,舒张功能指标为二尖瓣血流图上早期充盈的E峰和晚期充盈的A峰血流速度的比值(简称E/A比值),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它们的相关性.rn 结果:3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左心室收缩功能均无相关性(P>0.05),与左心室舒张功能有相关性((P<0.05),且合并组斑块形成与左心室舒张功能相关性更显著((P<0.01).rn 结论:3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左心室舒张功能相关,合并组的相关性更明显;左心室舒张功能受损越严重,动脉粥样硬化程度越明显.
  • 摘要:目的:通过研究经桡动脉径路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患者出现前臂张力性血肿时,比较手工压迫法、单独绷带压迫法和绷带压迫联合脱水治疗法的应用效果,为临床出现前臂血肿后进行科学处理提供依据.rn 方法:回顾我科4年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出现215例前臂张力性血肿患者,采用手工压迫、单独绷带压迫和绷带压迫联合速尿、甘露醇、地塞米松等脱水治疗,并用硫酸镁溶液湿敷等方法处理后,对血肿处理后的病例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不同处理方法的效果差异.rn 结果:215例前臂血肿患者中手工压迫组69例与单独绷带压迫组70例比较,肿胀消退时间、手指末端血供和功能改善为良好的出现时间、周围皮肤温度增加出现的时间、前臂臂国均无明显改善(P>0.05);绷带压迫联合脱水治疗组76例与手工压迫组69例比较,前臂肿胀消退时间、手指末端血供和功能改善为良好的出现时间、周围皮肤温度增加出现的时间、前臂臂围均有明显缩小(P<0.05);绷带压迫联合脱水治疗组76例与单独绷带压迫组70例比较,前臂肿胀消退时间明显缩短(P<0.05),周围皮肤温度增加出现的时间稍有缩短(P>0.05),手指末端血供和功能改善为良好的出现时间明显缩短(P<0.05);在出现肿胀压迫后3h观察前臂臂围,相对于未穿刺臂臂围稍有缩小(P>0.05).rn 结论:经桡动脉径路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导致前臂张力性血肿,人工压迫与弹力绷带效果相当,但在弹力绷带压迫基础上,同时积极进行脱水等综合处理,方法简便,疗效确切、可靠、安全.
  • 摘要:丹参乙酸镁是中药丹参的水溶性提取物中的主要成分,具有广泛的药理学活性,包括保护血管内皮、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与迁移、减轻心肌和脑缺血损伤等,对动脉粥样硬化、心肌缺血和脑缺血等心脑血管疾病具有良好的疗效.丹参乙酸镁的心脑血管保护作用与其抗氧化、抗炎症等药理学作用密切相关.与传统中药丹参相比,丹参多酚酸盐具有成分明确、质量易控、疗效稳定、毒副作用小等优点。丹参多酚酸盐现阶段主要用于治疗心肌缺血。
  • 摘要: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与多发病,易损斑块形成与破裂是造成As病变晚期临床急性症状的主要原因,而巨噬细胞泡沫化和凋亡是导致斑块形成和破裂的重要因素.干预巨噬细胞泡沫化和凋亡可能对阻止As进展、降低心脑血管病事件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提示:通过改善ERS来转换巨噬细胞表型可能有利于减轻细胞泡沫化,甚至使粥样斑块消退。既往研究和文献报道证实,轻度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和重度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可诱导巨噬细胞发生ERS反应,并上调CHOP表达,增加细胞凋亡率,降低As斑块稳定性,黄酮类化合物料皮素可通过下调CHOP表达降低巨噬细胞调亡率,而他汀类药物可通过抑制巨噬细胞ERS反应减轻小鼠As病变,提示ERS凋亡途径介导的巨噬细胞调亡可影响As斑块稳定性,并可能是As治疗的新靶点。
  • 摘要:已经证实高血压机械力影响血管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对血管稳态和重构的调控起到了至关紧要的作用.研究的着力点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膜上跨膜蛋白激活机制、胞内信号关键节点作用探讨、机械力信号网点建立以及干预靶点的发现等;同时,关注高血压机械力与其它重大心血管疾病如糖尿病高血糖-AGE、神经精神性交感兴奋性儿茶酚胺、高血脂ox-LDL等相互交融对血管稳态和重构的影响。
  • 摘要:心脑血管疾病是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其发病机制十分复杂,各种危险因素作用于血管壁,导致血管平滑肌细胞过度增殖,血管管壁增厚,管腔狭窄,特别是血管平滑肌收缩增强,甚至痉挛,是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重要环节之一.内皮素(ET)是迄今所知作用最强、持续最久的收缩血管活性多肽。ETA和ET磁受体是收缩型受体,介导血管平滑肌细胞收缩和增殖。相反,ETB,受体是舒张型受体,介导血管平滑肌细胞舒张,并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我们的研究证明: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缺血性脑卒中和蛛网膜下腔出血大鼠动物模型中,血管平滑肌ETB2受体表达上调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高血压、低密度脂蛋白和香烟尘粒)能够导致血管平滑肌细胞ETA和ETB2受体表达上调;危险因素通过激活MAPK/NF- KB信号转导通路,使血管平滑肌细胞ET:和ETB2受体mRNA和蛋白表达上调,导致血管敏感性显著增加,收缩明显增强;抑制MAPK/NF-KB信号转导通路,可有效逆转危险因素诱导的ET,和ETB2受体表达上调,改善血管敏感性,使血管对ET+和ETB2受体介导的收缩反应降到正常水平在MAPK/NF-KB信号转导通路的不同水平进行阻断,可以纠正ETA和ETB2受体上调,改善血管敏感性增高,达到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目的。从理论上讲,这一治疗策略是“治本”,要优于采用ET受体阻滞剂的治疗。
  • 摘要:血管钙化是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糖尿病血管病变、血管损伤、慢性肾病和衰老等普遍存在的病理表现.研究发现血管局部旁/自分泌的活性因子在血管钙化的发生和发展中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前期工作发现Intermedin(IMD)可通过上调MGP的表达并增加羧基化MGP水平抑制BMP2信号通路,从而下调Cbfα-1的基因表达,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向成骨样细胞表型转化从而抑制血管钙化[Cardiovasc Res,2010];IMD还可通过抑制内质网应激反应抑制血管钙化的发生发展[Exp Biol Med,Revised paper]。
  • 摘要: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是全球范围内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慢性炎症性疾病,而保护内皮系统则是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策略之一.上世纪90年代人们试图使用雌激素替代治疗遏制女性心血管病,10多年后发现并未出现预期效果.其原因可能与人们在实验中所发现的雌激素抗动脉粥样硬化分子机制存在重要缺陷有关.采用雌激素的主要内源性存在形式雌二醇处理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A.hy926),并用液相串联质谱法测定细胞内和培养基中SIP的水平。结果显示,EA.hy926细胞内及其培养基中S1P水平分别升高了9倍和3倍;鞘氨醇激酶2的mRNA和蛋白水平也分别升高了10倍和3倍,而鞘氨醇激酶l的mRNA和蛋白水平无显著变化;S1P转运子ABCG2和Spns2的mR-NA表达分别升高了2倍和3倍;EA.hy926细胞膜上S1PR1、S1PR2和S1PR3的表达分别上调了4倍、3倍和2倍,其中与心血管保护功能密切相关的S1PR1的mRNA表达上调最为显著。本研究结果表明:雌激素可通过激活鞘氨醇教酶2上调内皮细胞S1P的合成,并通过激活S1P转运子ABCG2和Spns2促进S1P外排。上述发现为雌激素保护内皮系统提供了新的分子机制和研究思路,为雌激素治疗心血管疾病提供了可能的新策略。
  • 摘要: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发展,急性心脑血管疾病的致死率明显下降,但发病率仍在持续上升,而且大部分人没有前驱症状,基于传统的心血管风险因素来判定个人风险较困难.约25%~50%心肌梗死患者没有任何传统Framingham风险因素,难以在心脑血管事件前发现.研究发现,急性心脑血管事件的主要死因是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易损斑块破裂及随后发生的血栓形成与心肌坏死.发生急性心脑血管事件的危险主要取决于易损斑块的组成成分而不是取决于管腔狭窄的严重程度.因此,As易损斑块是急性心脑血管事件的主要病理基础.本文就近年来As易损斑块早期标记物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未来标志物的研究策略进行展望。rn 血清学检测弥补了影像学检测的缺陷,患者易于接受,适合用于早期大规模筛选。应用最多、证据最充分的是炎症标志,物,如高敏c反应蛋白、S100A4、基质金属蛋白酶系列、新蝶呤、白细胞介素和肿瘤坏死因子等细胞因子系列及血清淀粉样蛋白A等。但炎症标记物特异性差,还常见于感染、自身免疫疾病、肿瘤等疾病,宜与其他标志物联合使用,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另外,miRNA通过发挥多种功能参与到As发病的过程,且其分子稳定性较高,血清中可长期放置,适宜作为生物标志物应用于临床。As是由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复杂病理变化过程。随着各种“组学”技术的日益完善,相应分析软件及系统生物信息学技术的不断成熟,网络信息资源的日益丰富和共享,为寻找和确证更为充分和准确的As易损斑块早期标记物群提供了便利。利用基因组学技术在全基因组范围内测定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可确定冠心病相关基因、易感区域的遗传标记物。大量SNP发现与验证研究已在世界范围内展开并取得一定进展。代谢组学对内源性代谢物的整体及其动态变化规律进行研究,可寻找新的内源性小分子标志物作为易损斑块的诊断依据。因其获得的信息量大,可通过建模法或借用右关专业软件来实现对生物标志物的筛选和分类,从而提高生物标志物的检测效率。
  • 摘要:鞘氨醇-1-磷酸受体(S1PR)是鞘氨醇-1-磷酸(S1P)发挥细胞内作用的重要中转站,它包括5种亚型(S1PR1-5),广泛存在于包括心血管系统在内的各系统,在心血管系统发育、血管生成、血管舒张、血管屏障完整性、缺血再灌注损伤和动脉粥样硬化等过程中具有重要的生物学作用.SIPR对血管内皮的保护作用S1PR对血管舒缩功能的影响主要发生在血管内皮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S1P的前体鞘氡醇和鞘氨醇类似物具有保护心脏的作用,心脏缺血时(预适应)和再灌注时(后适应)均有保护作用;S1P的这一效应,可能是通过与其受体相互作用,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来实现的。S1PR基因缺陷往往会导致血管发育障碍,从而导致胚胎死亡。S1PR通过PI3K/Akt/eNOS信号通路抑制白细胞黏附聚集到内皮,进而抑制血管炎症反应、平滑肌细胞增殖以及脂质斑块的生成等,提示S1PR,可能具有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S1PR3可以调节S1P对巨噬细胞的趋化活性和S1P对平滑肌细胞迁移能力的抑制作用,并通过促进巨噬细胞在动脉粥样斑块处的募集和改变平滑肌细胞的行为影响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
  • 摘要:正如传奇的物理学家WilliamOsler爵士所说:"一个人有多老取决于他的动脉."血管衰老的典型表现是老年人动脉硬度的增加.年龄相关的动脉改变包括两个独立的病理过程:中膜的退化和硬化;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的内膜改变.动脉粥样硬化主要累及大动脉和中动脉,导致动脉扩张或阻塞.本综述概括了以下几点:血管衰老的形态学改变,包括平滑肌细胞、弹性纤维、微纤维、胶原纤维、粘多糖、微钙化以及淀粉样沉淀等变化.血管衰老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包括氧化应激和内皮功能障碍、血管炎症反应、动脉硬化程度增高、内皮复制性衰老、内皮凋亡和微血管疏松以及内皮祖细胞功能受损与衰老.血管衰老的生物学标志物,包括循环型生物学标志物或组织型生物学标志物、端粒生理学以及外周血内皮祖细胞等.
  • 摘要:长期以来对动脉外膜与血管病灶、血管重塑形成关系的研究较少.外膜由结缔组织胶原纤维、神经末梢、少量静态白细胞和外膜滋养血管组成,除对血管起支撑作用外,血管外膜是释放血管功能调节因子的生物信号处理中心,是集神经-内分泌-免疫反应功能于一体的、细胞成分复杂于内膜和中膜组织的血管结构.研究发现,血管外膜是动脉成形术后最先出现细胞增殖的血管层.动脉外膜炎性细胞聚集是诱发动脉内膜粥样硬化病灶形成的早期事件(早期以巨噬细胞为主),血管外膜细胞的增殖迁移可能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病灶的形成和进展(进展期以中性拉细胞为主,晚期以淋巴细胞为主),血管外膜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MCP-1等,通过滋养血管“沟通”外膜与内膜,从而对内膜产生影响。在类似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移植性血管病模型中,发现激活了外膜中的MAPK、miRNA等一系列信号通路,促使外膜成纤维细胞增殖先于内膜增生。血管腔狭窄和血管重塑的发病原因一直不很明确,深入研究和阐明血管外膜早期参与病灶形成和血管重塑的机制,是对传统的动脉粥样硬化“损伤—反应假说”和“炎症说”内涵的一个重要扩展,也为从血管外膜对此类血管增生性疾病进行预防和治疗提供有效途径。
  • 摘要:血管钙化常见于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及慢性肾功能不全等疾病,是导致临床心血管事件的重要危险因素.麝香保心丸对冠心病的治疗效果得到许多临床试验验证,探讨麝香保心丸抑制血管钙化的可能相关分子机制对临床具有指导意义.血管钙化是指血管壁上钙离子的过量沉积,是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和慢性肾病等疾病普遍存在的病理表现,并随年龄的增长而加重.血管钙化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密切相关,利用血管内超声检查发现急性斑块破裂与慢性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管钙化的范围与类型有所不同,提示血管钙化在急性冠状动脉事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并且用电子束计算机断层摄影术亦观察到血管钙化是导致缺血性心血管事件发生及死亡的重要危险因子.因此,阐明血管钙化机制,为今后防治血管钙化提供新的策略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是目前心血管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麝香保心丸源于宋代经典名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的苏合香丸,是芳香温通类的代表药物。最近研究发现,麝香保心丸具有保护血管内皮、稳定逆转斑块、抗炎、促进治疗性血管新生及预防PCI后再狭窄等作用。据此推断,麝香保心丸可抑制血管钙化的发生与发展,相关机制可能是通过改善内皮功能、抗炎及稳定斑块等起作用。在血管钙化过程中以及血管平滑肌细胞由收缩表型向钙化表型转变过程中,麝香保心丸可抑制血管钙化的相关过程,为揭示麝香保心丸的生物学效应提供一种新的认识,可为临床防治血管钙化提供一种新的策略与靶点。
  • 摘要:目的: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 ,As)是一种炎症疾病,多种炎症因子参与了As的发生发展川。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 LDL)是促进As进展的主要危险因素。观察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对THP-1巨噬细胞植物同源结构域指蛋白2(PHF-2)表达的影响,探讨表观遗传调节在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诱导巨噬细胞炎症反应中的作用.rn 方法:用不同浓度(0、50、100、150mg/L)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处理THP-1巨噬细胞4h,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和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β的表达;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PHF-2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采用免疫共沉淀法检测PHF-2和p65核因子κB的结合.rn 结果:100~150mg/L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处理THP-1巨噬细胞4h后,肿瘤坏死因子α和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β的表达明显上调;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呈浓度依赖性上调THP-1巨噬细胞PHF-2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并促进PHF-2和p65核因子κB的结合.rn 结论:PHF-2参与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诱导THP-1巨噬细胞核因子κB激活和炎症因子表达.
  • 摘要:目的: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 , As)也是血管壁对各种损伤过度应答引起的慢性炎症过程。探讨亲环素A在单核细胞参与氧化应激炎症反应中的作用.rn 方法:人类单核细胞系THP-1细胞常规体外培养,以亲环素A作为氧化应激炎症反应的主要活性氧诱导刺激因子,Transwell法检测亲环素A对单核细胞迁移趋化的影响;ELISA检测单核细胞培养液中主要炎症反应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变化;明胶酶谱法测定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活性变化;Western blot检测核因子κB(NF-κB)炎症信号通路、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炎症信号通路的激活。rn 结果:亲环素A可以诱导单核细胞迁移趋化,促进单核细胞分泌炎症反应因子IL-6;亲环素A通过MAPK-NF-κB炎症信号通路增强MMP-9活性。rn 结论:亲环素A诱导单核细胞迁移趋化,促进单核细胞分泌炎症因子,显示了其启动单核细胞炎症性募集的作用。
  • 摘要: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同型半胱氨酸(Hcy)损伤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rn 方法:原代培养HUVEC,2~3代进行实验,用一定浓度Hcy损伤HUVEC建立细胞损伤模型,然后瑞舒伐他汀干预研究,采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SOD的活性,硝酸还原酶法检测细胞上清的一氧化氮(NO)含量,硫代巴比妥酸法检测MDA的水平;Real-time PCR检测SOD1mRNA表达的变化.rn 结果:Hcy刺激24h SOD1mRNA表达量、NO、SOD浓度较空白对照组显著降低,MDA含量较空白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瑞舒伐他汀预处理2h后再加入等浓度Hcy,刺激24h后SOD1mRNA表达量、NO、SOD浓度显著升高,MDA含量显著下降(P<0.05).rn 结论:瑞舒伐他汀可通过改善SOD活性和减低MDA水平发挥抗氧化作用,且这种作用独立于它的降脂作用.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