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营养状况

营养状况

营养状况的相关文献在1980年到2023年内共计9168篇,主要集中在预防医学、卫生学、临床医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863篇、会议论文269篇、专利文献51633篇;相关期刊1846种,包括齐鲁护理杂志、中国老年学杂志、医药前沿等; 相关会议163种,包括第9届北京国际康复论坛、2014年全国儿童营养与发育健康促进研讨会暨第七届全国佝偻病防治学术交流会、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儿科学术会议等;营养状况的相关文献由18578位作者贡献,包括荫士安、王静、翟凤英等。

营养状况—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863 占比:14.59%

会议论文>

论文:269 占比:0.44%

专利文献>

论文:51633 占比:84.97%

总计:60765篇

营养状况—发文趋势图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王若冰; 王留根; 李和平; 曾西
    • 摘要: 背景脑卒中患者常发生营养不良,既往研究大多关注其入院时的营养状况,对住院期间及出院时营养状况的研究较少,若能动态观察并分析脑卒中住院患者不同时间点营养状况的影响因素,则能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营养状况及预后。目的分析脑卒中住院患者不同时间点(入院、住院7 d、出院时)营养状况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1年1—12月入住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的177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时间点的营养状况分为不同时间点的营养正常组和营养不良组。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卒中后肺炎、卒中后焦虑抑郁、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吸烟饮酒史、营养支持方式〔仅经口进食、仅鼻胃管(NGT)、仅间歇经口至食管管饲法(IOE)、合并肠外营养(PN)〕。采用洼田饮水试验(WST)评估患者的吞咽功能,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脑卒中住院患者不同时间点营养状况的影响因素。结果脑卒中患者入院、住院7 d、出院时营养不良发生率分别为11.9%(21/177)、32.2%(57/177)、19.8%(35/177),其中住院7 d时营养不良发生率高于入院及出院时营养不良发生率(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入院时营养正常组(156例)和营养不良组(21例)脑卒中患者年龄、吸烟饮酒史、营养支持方式、WST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7 d时营养正常组(120例)和营养不良组(57例)脑卒中患者年龄、卒中后肺炎、营养支持方式、WST评分、NIH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营养正常组(142例)和营养不良组(35例)脑卒中患者营养支持方式、WST评分、NIH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WST评分〔OR=2.118,95%CI(1.390,3.226),P<0.001〕为脑卒中患者入院时营养不良的影响因素;年龄〔OR=1.035,95%CI(1.001,1.070),P=0.028〕、营养支持方式中合并PN〔OR=19.206,95%CI(3.188,115.707),P=0.001〕及NIHSS评分〔OR=1.108,95%CI(1.029,1.194),P=0.007〕为脑卒中患者住院7 d时营养不良的影响因素;营养支持方式中仅NGT〔OR=13.518,95%CI(1.783,102.493),P=0.012〕、合并PN〔OR=18.445,95%CI(2.870,118.531),P=0.002〕为脑卒中患者出院时营养不良的影响因素。结论脑卒中患者入院、住院7 d、出院时营养不良发生率均较高。WST评分为脑卒中患者入院时营养不良的影响因素;年龄、营养支持方式中合并PN、NIHSS评分为脑卒中患者住院7 d时营养不良的影响因素;营养支持方式中仅NGT及合并PN为脑卒中患者出院时营养不良的影响因素。
    • 方小会; 郭联斌; 刘鑫
    • 摘要: 目的 探讨营养风险评估策略干预对肝硬化患者营养状况及肝功能的影响.方法 以100例肝硬化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营养干预策略,比较两组营养指标及肝功能指标水平.结果 两组干预后蛋白(ALB)、前白蛋白(PA)、转铁蛋白(TRF)水平均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后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凝血酶原时间(PT)水平均降低,观察组下降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00%(3/50),低于对照组20.00%(10/50)(P<0.05).结论 基于营养风险评估策略下的营养干预可有效改善肝硬化患者的营养状况及肝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张丽华; 李亚丽
    • 摘要: 目的 探讨基于奥马哈系统延续护理对腹膜透析腹膜炎致肠梗阻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生活质量、健康行为、营养状况、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6月医院治疗的98例腹膜透析腹膜炎致肠梗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基线资料匹配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给予常规延续护理干预)和观察组(给予基于奥马哈系统的延续护理干预),每组49例.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自我护理能力量表(ESCA)评分、健康状况调查量表(SF-36)评分、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Ⅱ(HPLPⅡ)评分,并对比两组干预后的营养状况、治疗依从性.结果 干预前,两组ESCA、SF-36、HPLPⅡ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ESCA、SF-36、HPLPⅡ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营养状况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腹膜透析腹膜炎致肠梗阻患者中,采用基于奥马哈系统的延续护理干预,能改善患者的健康行为、生活质量、营养状况,提高其治疗依从性和自我护理能力.
    • 薛瑾; 周金红; 倪兴梅; 陈怡雷
    • 摘要: 目的 探讨肠内营养耐受性评估管理方案应用于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腹腔高压患者中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12月—2020年12月医院收治的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腹腔高压患者94例,按照组间基本特征具有可比性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行常规早期肠内营养方案,观察组实施肠内营养耐受性评估管理方案.对比两组肠内营养前后营养状况、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早期肠内营养不耐受症状发生率、达到预期目标喂养量时间、ICU住院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结果 观察组肠内营养1周后血清白蛋白、总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肠内营养1周后CD3+、CD4+、CD4+/CD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早期肠内营养不耐受症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达到预期目标喂养量时间、ICU住院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肠内营养耐受性评估管理方案应用于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腹腔高压患者中可改善营养状况,增强免疫功能,减少不耐受症状发生,从而改善预后.
    • 时芳; 陆晓燕; 韦瑶
    • 摘要: 目的 探讨早期适时肠内营养干预对重症胰腺炎患者机体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1月—2021年1月医院收治的重症胰腺炎患者60例,按照组间基本特征具有可比性的原则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以延迟肠内营养干预,观察组予以早期适时肠内营养干预,护理干预14 d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机体营养状况、免疫功能、肠黏膜功能及康复指标.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的机体血红蛋白(Hb)、前白蛋白(PA)、白蛋白(ALB)、转铁蛋白(TRF)及总蛋白(T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清CD3+、CD4+、免疫球蛋白A(IgA)及免疫球蛋白G(IgG)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D-乳酸(DLA)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腹胀、腹痛、发热症状消失时间及肠鸣音、尿淀粉酶、血淀粉酶恢复至正常水平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早期适时肠内营养干预用于重症胰腺炎患者效果显著,有助于改善机体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促进肠黏膜功能恢复,提升康复质量.
    • 孙平; 李航宇; 陈德山; 杨淑秀; 张彦坤; 杨兵坤; 徐世晓
    • 摘要: 针对雌性剑尾鱼对雄性剑尾鱼尾剑长度与营养状况偏好的问题,设计了本试验,配偶选择试验采用析因设计法,考虑尾剑长度(长尾剑和短尾剑)和营养状况(饥饿14 d和正常饲喂)两个因素时雌鱼的配偶选择标准,采用行为选择箱记录试验鱼的偏好时间和交流行为等.研究结果显示:雌性剑尾鱼在面对营养状况一致的雄性时,会倾向于选择长尾剑雄性;而面对尾剑长度一致的雄性时,则倾向于选择饥饿处理的雄性;当面对长尾饥饿雄性与短尾正常雄性时,会倾向于选择长尾饥饿雄性作为配偶;但对短尾饥饿雄性和长尾正常雄性无明显偏好.饥饿增加了雄鱼与雌鱼的交流时间与交流次数,降低了雄鱼的运动速度以及胸鳍、尾鳍的摆动频率.雌性剑尾鱼偏好于长尾剑、饥饿处理的个体作为配偶.饥饿并没有增加雄鱼的活动性.雌鱼对饥饿雄鱼的偏好可能与饥饿使其表现出更强烈的交配偏好有关.
    • 汪正婷; 丁少成; 朱兴瑶
    • 摘要: 目的探讨老年髋部股骨颈骨折髋关节置换术(THA)术后功能与营养状况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到2020年10月接治的113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明确患者一般资料,借助MoCA认知功能量表、Sanders髋关节创伤后的功能评分、MNA营养评估量表对纳入患者营养及术后认知功能、关节功能及营养状况之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113例患者中出现轻度认知障碍患者为54例,占样本的47.79%。未出现认知障碍患者59例,54例认知障碍患者的语言能力、记忆能力、注意力、执行能力、命名能力、定向能力、抽象思维能力等评分均低于未出现认知障碍患者(P<0.05)。50例患者出现关节功能障碍,63例未出现关节功能障碍,50例关节功能障碍患者的Sanders髋关节创伤后的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54例认知功能和50例关节功能障碍患者MNA营养评分低于功能正常患者(P<0.05),老年髋部股骨颈骨折THA术后认知功能(记忆能力、注意力、执行能力、命名能力、定向能力)、关节功能与营养状况存呈正相关(P<0.05)。结论老年髋部股骨颈骨折THA术患者认知功能越好,则关节功能恢复越好,营养状况越好。
    • 马玮萍; 冯丽萍
    • 摘要: 目的探讨针对乳腺癌术后放疗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7月至2019年12月于某院行术后放疗的78例乳腺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集束化护理模式,对比两组疾病不确定感、营养状况及皮肤损伤情况。结果两组干预前疾病不确定感、营养状况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疾病不确定感评分为(73.66±11.07)分,低于对照组的(84.15±10.2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营养状况评分为(2.45±0.52)分,低于对照组的(3.23±0.6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皮肤损伤程度轻于对照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集束化护理模式能够减轻乳腺癌术后放疗患者疾病不确定感与皮肤损伤程度,改善其营养情况,利于病情控制,值得推广。
    • 杨苗苗; 李白存; 王立霞; 任彩霞; 王静
    • 摘要: 儿童时期的营养状况是人一生健康的重要基石,0-6岁是儿童生长发育的敏感期,国际上已将5岁以下儿童的营养状况作为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指标。可以说,儿童时期的营养状况不仅关乎个人的生长发育,而且关乎民族的兴旺和国家的长远发展,重要性不言而喻。现如今,儿童的营养问题十分突出,已经严重影响到儿童的正常生长发育,为身体埋下安全隐患,因此,在学前教育中亟待培养一批具有扎实学前儿童营养知识的高素质人才。
    • 杨玲玲
    • 摘要: 目的:研究早期肠内营养(EEN)支持的实施方法及其在重症颅脑损伤患儿干预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某院收治的60例重症颅脑损伤患儿随机分为C组和EEN组各30例,C组实施常规肠外营养干预,EEN组于术后48h内实施EEN干预。于两组患儿干预前后,检测血清营养指标(ALB、Hb、TP)、BUN、淋巴细胞水平,并采用GCS评分评价患儿意识状态。结果:干预后,EEN组患儿血清ALB、Hb、TP均高于C组(P0.05),而在干预后,EEN组患儿BUN明显更低,淋巴细胞更高,对比统计学差异明显(P<0.05)。结论:予以重症颅脑损伤患儿早期EEN支持可有效改善患儿营养状况,促进意识状态的恢复。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