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医药卫生>中国营养学会妇幼营养第七次全国学术会议
中国营养学会妇幼营养第七次全国学术会议

中国营养学会妇幼营养第七次全国学术会议

  • 召开年:2010
  • 召开地:南京
  • 出版时间: 2010-10-10

主办单位:中国营养学会;江苏省营养学会

会议文集:中国营养学会妇幼营养第七次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现代医学证实,母乳是母亲给予孩子天然的最理想的食物,它不但维护了食物与营养的均衡,还是增加婴儿免疫力及抵抗疾病的最佳方法,而且还可以减少女性乳腺、卵巢肿瘤及缺铁性贫血等疾病的发生率。因此母乳喂养被公认为是婴儿最好的喂养方式,但目前我国母乳喂养状况不容乐观。卫生部资料显示,我国6个月婴儿的母乳喂养率大约是67%左右,与《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提到的85%的目标还有较大差距。为了解本区母乳喂养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为进一步探索有效的干预措施以提高母乳喂养率而提供科学依据,保护妇幼身体健康。我们于2009年4月-6月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全区103名婴儿,对其母亲进行问卷调查,并对结果录入分析。
  • 摘要:@@用IOM(BMI>26)或WHO(BMI>25)的标准,1999-2004年美国12-44岁非孕妇女约半数超重。国家卫生统计中心(NCHS)1999-2004年的数据表明,几乎2/3的育龄妇女超重(BMI≥25kg/m2),其中近1/3肥胖(BMI≥30kg/m2),肥胖率随着年龄增加而增长。曾经罕见的重度肥胖在育龄妇女中显著增加,1979-2004年期间,各年龄组Ⅰ度肥胖和Ⅱ度肥胖增加l倍,Ⅲ度肥胖增加2倍。某些种族的肥胖更加普遍,非西班牙裔黑人妇女Ⅰ度肥胖率近25%,并且Ⅱ度和Ⅲ度肥胖率分别大于10%;近1/5的西班牙裔妇女为Ⅰ度肥胖,Ⅱ、Ⅲ度肥胖率分别接近lO%;非西班牙裔白人妇女的各类肥胖率最低。
  • 摘要:@@孕期增重受诸多因素的影响,除了生理因素外还涉及到心理、行为、家庭、社会、文化及环境等方面的因素。阐明孕期增重的影响因素对于修订孕期增重指南十分必要。一些“概念模型”对确定孕期增重产生了影响。
  • 摘要:目的:了解我国婴儿出生的基本现况。方法:利用2009年8省(市)16县(市)开展的居民营养与健康监测数据,分析与评价儿童出生时的基本状况。结果:新生儿的平均出生体重为3372g,出生身长为50.5cm,营养不良率为20.1%,早产率为9.6%,低出生体重率为3.9%,巨大儿出生率为9.2%。结论:16县(市)新生儿出生体重与身长略高于WHO的平均值。与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结果相比,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身长呈增加趋势,城市新生儿营养不良率增加,农村新生儿营养不良率有所降低,农村巨大儿出生率呈增加趋势。
  • 摘要:目的:了解我国婴幼儿喂养状况。方法:利用2008年中央补助地方转移支付在我国8省(市)16县(市)开展的居民营养与健康监测数据,分析婴幼儿喂养状况。结果:出生2小时内开始母乳喂养的婴儿占18.1%。4月龄内纯母乳喂养和基本纯母乳喂养的比例合计为49.7%。4月龄内混合喂养的婴儿占43.9%。婴儿6月龄内纯母乳喂养和基本纯母乳喂养的比例合计为47.3%。婴儿6月龄内开始添加食物的主要原因与母乳不足有关,占54.8%。婴幼儿平均断奶时间为12.2月龄.结论:本次调查结果与2002年调查结果相比,7年间母乳喂养率下降了21.9%,而混合喂养率和人工喂养率分别升高了20.9%和0.9%。断奶时间平均推迟了2.1个月。
  • 摘要:目的:了解中国部分大城市婴幼儿的养育现状,为进一步开展改善婴幼儿养育方式的营养宣教提供依据。方法:在北京、天津及青岛三市的各大预防保健门诊,对前来进行预防接种的1773例6~12月龄婴幼儿的家长进行了养育状况的问卷调查,并同时对婴幼儿进行了生长发育指标的测量。结果:三市婴幼儿生长发育状况一般,6个月全母乳喂养率为33.6%;78.4%的婴幼儿食物转换不合理。结论:三市仍存在着部分要幼儿养育方法不合理的问题。
  • 摘要:目的:现察补充鱼肝油对婴幼儿乙肝疫苗再免疫效果的影响。方法:于2008年10月-2009年3月间,招募山东临沂某农村地区所有按国家计划免疫常规全程接种过乙肝疫苗的7~36月龄婴幼儿,检测其血清抗乙肝疫苗抗体(抗-HBs)浓度,对其中100名血清抗-HBs水平较低的婴幼儿进行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VA干预实验。采用市售浓缩鱼肝油作为VA补充剂,补充期3个月,每15d补充一次,每次0.5每次2.5万IU,共补充6次;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玉米油。在干预实验开始后的30d和60d后,给婴幼儿进行乙肝疫苗再免疫接种,第90天采集婴幼儿血清样本。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干预实验前后婴幼儿血清VA浓度。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ECLIA)测定血清抗-HBs水平。结果:完成全程干预实验的婴幼儿共74名,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7名,其中失访16例(实验组9例,对照组7例),剔除自行额外服用含VA营养补充剂者7例(实验组2例,对照组5例),采血失败3例(实验组2例,对照组1例)。干预后,实验组儿童的血清VA浓度、血清抗-HBs水平皆高于对照组。实验组乙肝疫苗弱、无应答率低于对照组。结论:补充鱼肝油可显著提高儿童乙肝疫苗再免疫后血清抗-HBs水平,原因可能来自VA营养状况的改善。
  • 摘要:目的:观察补充鱼肝油时婴幼儿乙肝疫苗再免疫效果的影响。方法:于2008年10月-2009年3月间,招募山东临沂某农村地区所有按国家计划免疫常规全程接种过乙肝疫苗的7~36月龄婴幼儿,检测其血清抗乙肝疫苗抗体(抗-HBs)浓度,对其中100名血清抗-HBs水平较低的婴幼儿进行随机、双盲、安慰荆对照的VA干预实验。采用市售浓缩鱼肝油作为VA补充剂,补充期3个月,每15d补充一次,每次0.5每次2.5万IU,共补充6次;时照组给予等体积玉米油。在干预实验开始后的30d和60d后,给婴幼儿进行乙肝疫苗再免疫接种,第90天采集婴幼儿血清样本。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干预实验前后婴幼儿血清VA浓度。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ECLLA)测定血清抗-HBs水平。结果:完成全程干预实验的婴幼儿共74名,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7名,其中失访16例(实验组9例,对照组7例),剔除自行额外服用含VA营养补充荆者7例(实验组2例,对照组5例),采血失败3例(实验组2例,对照组1例)。干预后,实验组儿童的血清VA浓度、血清抗-HBs水平皆高于对照组。实验组乙肝疫苗弱、无应答率低于对照组。结论:补充鱼肝油可显著提高儿童乙肝疫苗再免疫后血清抗-HBs水平,原因可能来自VA营养状况的改善。
  • 摘要:目的:了解农村地区婴幼儿血清硒水平及其与喂养状况关系,为指导婴幼儿合理喂养提供依据。方法:于2008年10月通过当地计划免疫机构,抽取了山东临沂某乡镇十个自然村的281名6-36月龄婴幼儿,采集静脉血样,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血清硒浓度,同时调查其喂养情况。结果:被调查儿童的血清硒浓度平均为110.3±27.2μg/L,血清硒水平随月龄增大而增高(P<0.001);1岁以下婴儿硒缺乏率(4.4%)高于1岁以上儿童(0.0%)(P=0.02);12月龄内的婴儿中,非母乳喂养儿的血清硒平均水平高于母乳喂养儿,但在校正辅食添加因素后,两种喂养方式间的差异消失。血清硒水平与乳制品、禽肉类和水产品添加频率呈等级正相关(P<0.01)。结论:合理的辅食添加对农村婴儿的硒营养状况有重要意义。
  • 摘要:目的:通过对永宁县婴幼儿营养状况的调查,了解该县婴幼儿的营养状况以及喂养状况,为婴幼儿合理喂养、改善婴幼儿营养状况、减少营养不良的患病率提出科学依据。方法:选择该县一个社区和一个乡镇0~3岁婴幼儿为研究对象,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婴幼儿一般喂养状况进行调查,并测量身高(身长)、体重,采用WHO推荐使用的z评分方法来评价婴幼儿的营养状况。结果:城镇婴幼儿的母乳喂养率为27.3%,农村婴幼儿的母乳喂养率为34.7%,母乳喂养率较低。城乡婴幼儿各类辅食添加率差异较显著,城镇≤6个月婴幼儿主要添加蛋类、乳类和水果,农村谷类和乳类添加较多,>6个月龄婴幼儿各类辅食添加率明显提高,但仍存在城乡差别,除谷类、蔬菜、豆类添加率农村高于城镇外,其它辅食添加率均为城镇高于农村,婴幼儿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同时存在,低体重率为3.55%,消瘦率为2.03%,发育迟缓率为15.48%,超重率为9.64%,且农村高于城镇。因为农村婴幼儿发育迟缓率较高,实际属于生长迟缓型肥胖。结论:大力宣传提倡母乳喂养,全面加强婴幼儿喂养的宣传与指导,尤其是在农村地区,婴幼儿抚养人应作为宣传教育的重点人群。
  • 摘要:目的:了解儿保门诊婴儿喂养现况及其时婴儿体格生长的影响。方法:2008年6月至2009年5月在儿保门诊非随机对健康体检的978名2~12月龄婴儿主要抚养人进行问卷调查,获得婴儿乳类和其他食物喂养资料。专业人员采用标准测量工具测量体重和卧位身长,以2006年WHO儿童生长标准计算Z评分。结果:出生时母乳喂养比例为876/975(89.8%),纯母乳喂养比例为405/975(41.5%)。部分母乳喂养比例为471/975(48.3%)。3、4、5、6月龄组婴儿母乳喂养比例分别为25/45(55.5%)、53/124(42.8%)、114/233(48.9%)、100/283(35.3%);其中纯母乳喂养比例分别为15/45(33.3%)、27/124(21.8%)、88/233(37.8%)、15/283(5.30%)。8.8%的婴儿在4月龄前添加辅食,66.O%婴儿在4~5月龄添加辅食,仅12.3%的婴儿在6月龄及以后引入其他食物。首次引入其他食物的种类为:65.5%的婴儿最早引入强化铁的谷类食物,7.4%的婴儿首先引入家制米粉,17.2%的婴儿最早引入蛋类,9.3%的婴儿最早引入蔬菜水果类、0.6%的婴儿最早引入禽肉鱼类。不同时间引入其他食物的各月龄组婴儿W12、WAZ均超过或达到WHO儿童生长标准的平均水平。结论:儿保门诊婴儿纯母乳喂养比例较低,配方奶喂养比例较较高,大部分婴儿辅食添加时间为4-6月龄。不同喂养方式未对该调查人群婴儿体格生长造成不利影响。
  • 摘要:目的:了解我国二个少少民族(鄂温克和鄂伦春族)0-3岁婴幼儿4个月内的母乳喂养情况及影响因素,为国家及地方政府制定促进少数民族发展的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定我国上述两个少少民族聚集地区(呼伦贝尔市鄂温克自治旗、鄂伦春自治旗)0-3岁婴幼儿的父母或看护人,进行母乳喂养情况问卷调查。了解其4个月内的母乳喂养情况及影响因素,同时与当地同龄段的汉族等其他民族婴幼儿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鄂温克和鄂伦春族0-3岁婴幼儿4个月内母乳喂养率分别为76.1%和63.0%。当地汉族、蒙族和迭斡尔族0-3岁婴幼儿4个月内母乳喂养率则分别为72.8%、67.4%和69.4%。结论:我国鄂温克和鄂伦春族0-3岁婴幼儿4个月内母乳喂养率接近于2002年全国平均水平(71.6%),但未达到《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年)将母乳喂养率提高到85.0%的目标。当地各民族间0-3岁婴幼儿4个月内母乳喂养率未见差异;除鄂伦春族外,鄂温克及其他民族的乳母文化程度越高,母乳喂养率越低,且家庭经济情况越好,母乳喂养率亦越低。
  • 摘要:目的:调查了解成都市0~24月龄婴幼儿喂养现状及问题,为婴幼儿营养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成都市794名0~24月龄婴幼儿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婴幼儿基本情况、母乳喂养和辅食添加等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开奶时问平均54.8h,1h内开奶率8.4%,自然分娩婴幼儿开奶时间明显早于剖宫产婴幼儿(P<0.05);4个月内纯母乳喂养率33.6%,纯母乳喂养时间平均3.4个月,断奶时间平均5.5个月,4月龄、6月龄和12月龄继续母乳喂养率分别为75.8%、53.3%和10.0%。首添辅食品种主要是:米粉(43.3%),蛋黄(19.7%);首添辅食时间平均4.1个月(17 10个月);4个月前和4~5个月添加辅食的比例分别为17.8%和71.2%;各类辅食添加时问分剐为:蛋类4~5个月,蔬菜、水果4~8个月,大豆及制品、鱼虾、禽肉类、坚果、食用油6~8个月。0~、4~、6~、9~24月龄段辅食添加率分别为6.4%、73.7%、98.5%和100%。配方奶添加率为92.2%,4月龄前占73.6%。奶瓶使用率为93.6%。结论:目前成都市0~24月龄婴幼儿喂养行为存在诸多问题,亟待改善。
  • 摘要:@@研究显示,当今育龄妇女的数量比以往任何时刻都要多,且其中大部分妇女没有制定完善计划来保证孕前健康体重、孕期增重控制以及产后体重恢复。同时,高能量低营养密度的食物消耗量不断增加、运动量不足的事实导致了大部分妇女孕期增重达标。大量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参照新的指南,除了孕前低体重妇女的孕期增重达标外,孕前正常体重以及超重、肥胖的妇女的孕期增重水平都超出了指南标准,尤为突出的是超重及肥胖妇女的增重超过标准几千克。
  • 摘要:@@母乳是婴儿的最好食品,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许多婴儿不能用母乳喂养,早期仅以米糊、麦糊和牛奶等代替,而以这些食品喂养的婴儿死亡率极高。早在十九世纪初,欧洲和美国就开始了研究婴幼儿配方食品的研究工作,1915年提出了具有现代模式的第一个婴儿配方食品。而我国关于婴幼儿配方食品的研究工作起步很晚。
  • 摘要:目的:了解南京地区计划妊娠的妇女血铅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和驱铅效果分析。方法: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前来南京市妇妇幼保健院孕前门诊健康体检的307例孕前妇女血铅水平,并时其个人生活习惯及饮食习惯等相关因素进行问卷调查,同时对部分铅超标孕前妇女进行营养干预驱铅治疗。结果:研究发现孕前妇女铅中毒发生率为18.9%,经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孕前妇女文化水平是妇女铅中毒的保护因素,经常食用皮蛋、经常食用膨化食品是妇女铅中毒的危险因素;复合营养干预方法对于铅超标妇女干预效果前后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目前我市孕前妇女铅中毒流行率较高。对危险因素的预防以及复合营养干预方法驱铅治疗能降低铅值,从而降低孕前妇女铅暴露水平。此干预方法有利于促进健全婴儿出生,有益社会发展,真正达到优生优育,可以在营养门诊及孕前门诊中推广使用。
  • 摘要:@@为了解北京市母婴营养和健康情况、母婴饮食行为以及海淀妇幼保健院前期膳食营养干预活动效果,于2010年4-5月首次对2009年8月在北京海淀妇幼保健院分娩的部分母婴进行了追踪。
  • 摘要:目的:了解农村婴幼儿母亲喂养知识、态度、行为及对婴幼儿体格发育的影响。方法:整群抽取山东省临沂市某乡镇6月~36月龄的婴幼儿进行体格发育的测量,并对其母亲进行喂养KAP的问卷调查。结果:母亲喂养KAP的及格率为48.2%;大部分母亲对营养素的主要食物来源等问题认识不足;喂养态度普遍较好;母亲K、A、P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文化程度低、年龄大及子女多的母亲喂养知识、行为得分及KAP总分低(t=2.72~8.29,P<0.01);经Logistic回归分析,母亲文化程度低是喂养KAP不及格的危险因素之一;喂养行为得分与年龄别体重Z评分(WAZ)、身高别体重Z评分(WHZ)呈正相关,与年龄别身高z评分(HAZ)无显著相关性。结论:农村母亲缺乏科学喂养知识,应加强科学喂养知识的宣教与普及。
  • 摘要:膳食模式关注食物之间、营养素之间存在的交互作用,而非单个食物或营养素的作用。妊娠期膳食模式的研究从孕期的营养调查开始,采用食物频率法收集孕妇食物摄入情况,借由主成分分析法获得妊娠期的膳食模式,膳食模式与营养素、人口因素和妊娠结局存在相关性。
  • 摘要:目的:研究包头市妇女产褥期的饮食与行为状况。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 ,抽取包头市475名一周岁内婴儿的母亲作为研究对象入户调查。结果:包头市产妇在产褥期存在一些饮食禁忌与行为禁忌,在产褥期不吃蔬菜的占4.3%,不吃水果的占24.7%,不喝豆浆的占76.0%,不吃豆类的占54.8%,“坐月子”期间不洗澡的占84.3%,不看书和电视的占56.9%,92.8%的产妇不洗衣服,92.1%的产妇不做饭。结论:包头市产褥期妇女在饮食结构中水果和蔬菜的摄入量不足,某些行为禁忌会影响产后的保健康复。
  • 摘要:目的:了解包头市妇女对产褥期营养知识与卫生知识知晓情况。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式,选取包头市东河区504例分娩后六个月之内的产妇,根据调查目的制定统一的调查表,经由培训的调查员进行面对面的问卷调查方式进行。结果:通过调查,产褥期妇女对牛奶补钙最佳、新鲜水果蔬菜补充维生素C、蛋白质的理想来源以及肝脏瘦肉舍铁丰富这几项营养知识的知晓率相对其他项较高,知晓率分别为94.7%,93.9%,90.7%和82.9%,其他几项营养知识则在60%-75%之间。对于母乳喂养的限制、母乳喂养的婴儿的抗病优势这两项卫生知识的知晓情况较低,分别为77.0%和70.3%。而其对于其他几项卫生知识的知晓情况则较好,均高于85%。结论:包头市妇女对于微量营养素的摄取、母乳喂养相关知识知晓率较低,对于其他几项产褥期营养与卫生知识知晓情况较好。
  • 摘要:@@孕期妇女各种营养索需要量增加,而能量营养素需要量的增加幅度低于各种微量营养素的增加幅度,因此,孕期妇女的膳食需要给予更精心的安排。在膳食食谱的制订和管理过程中,食物交换份法简单易行,易于被非专业人员掌握使用。食物交换份是将常用食物按照营养特点分为若干类别,并基于某个或者某些指标作为交换基础,建立交换单位,计算出符合该交换单位的各种食物的量,从而可以实现同类别内不同食物(甚至不同类别食物)等单位交换,以此在实现食物品种调整的同时,又对一日食谱的能量或者营养素供给量等指标造成尽可能小的影响。食物交换份最早产生并应用于医院膳食管理,尤其足糖尿病人的食谱制订和食谱更新。近年来,食物交换份法也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一般正常人群。
  • 摘要:目的:了解我国孕妇营养与健康基本状况。方法:利用2009年8省(市)16县(市)开展的居民营养与健康监测数据,分析孕妇的营养与健康状况。结果:孕妇平均年龄27.1岁,超过35岁的占6.6%。城市和农村孕妇服用过营养补充剂的比例分别占81.8%和57.8%(P<0.01),城市孕妇服用各种营养补充剂的比例均显著高于农村孕妇(p<0.01)。怀孕期间贫血患病率平均为14.0%,城市显著高于农村(P<0.05),主要为轻度贫血。孕期出现腓肠肌痉挛的比例平均为39.3%。城市和农村孕妇均存在蛋白质、维生素A、钙、铁等摄入量未达到推荐摄入量的问题,以钙缺乏的程度最大。孕妇孕期自我保健知识主要来源于亲属、朋友、医疗机构、书报和电视,对城市孕妇而言,网络也是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结论:蛋白质和多种微量营养素不足是孕妇营养问题的重要方面,通过不同途径的宣传教育,增加孕妇的营养与健康知识,是改善孕妇营养的重要措施。
  • 摘要:目的:了解父母亲出生体重与巨大儿发生的关系,并探讨巨大儿的发生是否具有遗传倾向。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 ,将237例巨大儿和257例正常体重几(出生体重2500-3999g)父母的出生体重,及孕期的情况等资料作一回顾性分析。结果:巨大儿组父母亲出生体重,成年后身高、体重、BMI均高于对照组,并有统计学差异。经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随着母亲出生体重增加,巨大儿发生的风险为(OR=1.707,95%C11.145~2.545),父亲出生体重增加,巨大儿发生的风险为(OR:1.979,95%CI 1.306~2.998),巨大儿发生的遗传度为74.48%。结论:巨大儿是胎儿期的肥胖,属多基因遗传。母亲对巨大儿的影响可能一方面通过携带的肥胖基因,另一方面通过宫内的环境。父亲对巨大儿的影响可能主要通过携带的肥胖基因。
  • 摘要:目的:了解天津市婴幼儿添加辅食的能量及营养密度。方法:从全市区、郊、县分别抽取2个市区、3个郊区、2个县共7个试点地区,每个试点地区用分层随机抽样法抽出6~24月婴幼儿家庭10个进行研究,共70个家庭入选,进行入户直接观察,对一天(白天)所有食物的种类、数量(精确到克)进行测量,另有26个家庭采用问卷方式进行调查。结果:本调查显示婴幼儿大多有正确的辅食添加时间,但是添加的种类和质量不能满足婴幼儿生长发育的需要,6~8月、9~11月、12~24月三个年龄组分别有62%、92%和87%的婴幼儿全天的能量摄入和营养密度均低于WHO标准。结论:在我国大城市,婴幼儿辅食添加不合理导致能量摄入不足,这种情况仍十分严重,应加强健康教育,使更多的家长了解如何正确添加辅食是提高婴幼儿营养的关键。
  • 摘要:@@不恰当的喂养导致婴儿一种或多种营养素缺乏,是造成婴幼儿生长发育不良的重要因素。但Solomons等经研究认为,在发展中国家,生活环境不卫生而导致的慢性或反复肠道隐性炎症也是影响婴幼儿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粪钙卫蛋白(fecal calprotectin,FC)是目前监测成人和儿童肠道炎症最有效的生化指标之一。当肠道发生炎症时,FC水平显著升高。成人FC正常水平在50ug/g以下,而儿童,尤其是婴幼儿的正常FC水平还没有确定,且婴儿中存在随年龄增长而下降的趋势。
  • 摘要:@@婴幼儿喂养指数(Infant and Child Feeding Index,ICFI)可用于评估婴幼儿喂养习惯,但其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贫困地区和发展中国家,并大多以横断面研究数据分析ICFI与婴儿体格生长的相关性。在前期研究中,已经证实在我国发达地区上海和贫困地区云南,ICFI与5-6月龄婴儿按年龄身长的Z评分(Length-for-age Z score,LAZ)存在显著意义正相关。ICFI可以评估和比较不同地区、不同生活环境婴儿的喂养习惯。本研究将继续探讨ICFI是否能用于评估和比较18月龄发达城市及贫困农村幼儿的喂养习惯,及其与婴幼儿长期营养状况的相关性。
  • 摘要:锌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近二十年来,国内外学者对人体内微量元素锌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结果证明缺锌与人体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改善人体锌营养状况可达到治愈或者改善这些疾病的目的。育龄妇女是人群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对锌缺乏尤为敏感,本文综述了锌对育龄妇女营养与健康状况的影响。
  • 摘要:叶酸缺乏可导致胚胎神经管畸形(neural tube defects,NTDs)等出生缺陷。育龄妇女在怀孕期间由于需要量增加以及生理机能出现很大变化等原因,容易发生叶酸缺乏。对育龄妇女孕前或孕早期补充叶酸,可有效降低NTDs的发生率,提高出生人口健康水平。许多专业组织和政府机构建议育龄妇女增加叶酸摄入量,主要方式包括增加富含叶酸食物的摄入量、使用叶酸补充剂和叶酸强化食品等。
  • 摘要:目的:了解广州城郊妇女在产褥期的饮食行为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抽样和整群抽样相结合的方法,抽取广州城、郊经历过产褥期的妇女共2040人作为研究对象,逐一进行回顾性问卷调查,获有效问卷2013份。结果:产褥期存在多种传统的饮食禁忌及膳食结构不合理现象,鸡蛋每日摄入超过150g的占31.7%,肉禽类摄入超过300g的占56.0%;大多数妇女产褥期不吃虾蟹、坚果、大豆及豆制品(分别占84.7%、73.1%和62.8%),而不吃奶类和水果的分别占40.0%和30.4%。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妇女产褥期传统的饮食观念是影响虾蟹类、水果类食物摄取的主要负面因素;妇女及其丈夫的文化程度高、接受过营养指导、知晓相关的营养知识是以上各类食物摄取的主要促进因素;另外,虾蟹类、奶类、大豆及其制品的摄取还受地域影响。结论:广州妇女产褥期饮食仍然存在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建议有针对性的对产妇及其家人开展营养保健知识宣教活动。
  • 摘要:目的:研究湖北省武汉市产褥期妇女的饮食行为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随机抽取472名于湖北省妇幼保健院住院分娩的武汉市产后一年内的妇女作为研究对象,逐一进行调查。结果:妇女在产褥期间肉禽鱼蛋类食品摄取较丰富,而水果、蔬菜和牛奶摄取较少,有39.9%的妇女从不吃水果,分别有52.0%和26.0%的妇女减少了水果和蔬菜的摄入,从不喝牛奶者占16.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对于妇女产褥期水果、蔬菜和牛奶的摄取,其配偶文化程度是促进因素,且与配偶文化程度为大学及以上的相比,初中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OR值分别为0.328、0.376和0.314。结论:妇女在产褥期的饮食方面依然存在着许多禁忌,而这些禁忌可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妇女产褥期的健康甚至生活质量,开展行之有效的健康教育,帮助产妇走出误区,树立科学的产褥期饮食观念与习惯是十分必要的。
  • 摘要:目的:探讨雌激素和大豆异黄酮对去势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及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28只去势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给予基础膳食,基础膳食中添加低、高剂量异黄酮(0.4、1.6g/kg)和雌激素(0.15g/kg)。12周后,以水迷宫法检测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并检测海马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和TrkB(tyrosine kinase receptors B)的表达。结果:低、高剂量异黄酮组和雌激素组大鼠的平均逃避潜伏期分别为(21.20±4.41)s、(19.61±4.90)s、(10.51±1.92)s,游泳总路程分别为(3.62±0.69)m、(3.76±0.60)m、(2.43±0.57)m,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7.77±8.25)s和(5.87±1.05)m;雌激素和高剂量大豆异黄酮明显提高海马区BDNF水平及其受体TrkB的mRNA表达。未发现异黄酮对大鼠子宫和阴道涂片的雌激素样作用。结论:大豆异黄酮改善去势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其作用可能与大鼠海马区BDNF及其受体表达有关。
  • 摘要:目的:探讨生后早期肠道双歧杆菌定植对机体免疫系统发育的影响,为在儿童中科学合理应用益生菌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方法:新生大鼠从出生起每天给予大剂量抗生素肠道灭菌(双歧杆菌减灭组)或经口补充长双歧杆菌1×1010 CFU/d(双歧杆菌添加组),于生后1W、3W和6W观察相关免疫发育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肠道双歧杆菌减灭延缓了PP结中DC成熟以及T细胞在胸腺中的分化发育,增加了血浆IL-4分泌、下调了肠粘膜IL-12、IL-10 mRNA以及IFN-/IL-4 mRNA比值,降低了PBMCs对IFN-的表达、时抗体IgM的合成;双歧杆菌添加则促进了PP结中DC成熟,上调了肠粘膜IL-12、IFN-、IL-10 mRNA以及IFN-/IL-4比值,增加了PBMCs的IFN-表达及对IgM的分泌。结论:生后早期,肠道定植的双歧杆菌能够:促进PP结中DC的成熟及对IL-12的表达;影响T细胞在胸腺中的分化发育;诱导局部和全身的辅助性T细胞应答向Th1方向偏倚,有助于机体Th1/Th2平衡的实现,并促进局部肠道调节性T细胞免疫应答的发育;增强PBMCs合成抗体的能力,进而促进全身性的体液免疫应答。
  • 摘要:目的:分析营养教育对家长喂养儿童的知识、行为的作用,探索在农村现有经济条件下有效开展营养干预的途径和方法。方法:于2007年3月在天津市津南区整群抽取515例4~6月龄农村婴儿家长进行婴儿喂养状况的调查,同时采用随机对照试验的方法将婴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进行不同方式的喂养指导,并进行跟踪调查。结果:(1)婴儿家长目前获得婴儿喂养知识的主要途径为亲朋长辈,占45.4%,家长希望获得婴儿喂齐知识的主要途径为广播电视,占41.0%。(2)婴儿辅食中谷类和肉类添加率讲课组高于自学组。(3)干预后讲课组婴儿的贫血患病率低于自学组。结论:采用多种途径,因地制宜实施健康教育干预,对婴儿的母亲及其他看护人进行科学的营养与喂养指导是促进儿童正常发育的根本措施。在农村地区,有针对性地咨询可获得更好的干预效果。
  • 摘要:目的:了解一般膳食回顾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采用食物图谱进行辅助食物估量并研究和评估食物图谱法的辅助作用及有效性。方法:1.选取大小不同重量的苹果、香蕉、猕猴桃及蕃茄分别制作图谱并随机选取图谱水果重量范围间的不同水果各两个作为调查工具。随机抽取社区人居民及在校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对不同的人群采取不同的调查方法,然后计算参考图谱前后的估计重量与实际重量的差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2.选取大小不同的馒头制作图谱并到医院食堂对食用馒头进行称量,随机抽取在医院食堂订馒头的病人200名,对馒头编号发放到固定病人,24h后对病人进行回顾调查,分别记录参照图谱前后的重量估计值。计算参考图谱前后的估计重量与实际重量的差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街头人群在参照图谱前后分别对小苹果、大苹果、小香蕉、大香蕉的估量的相对差值均有显著性差异,其绝对差值均有显著性差异,且参考图谱后的估量结果优于参考前(p≤0.01)。2.在校大学生在参考图谱前后对小苹果、大苹果、小香蕉、大香蕉、小猕猴桃、大猕猴桃的估量的相对差值有显著性差异,且参考图谱后优于参考图谱前(p≤0.01)。小蕃茄的相对差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大蕃茄的相对差值有显著性差异,但参考图谱前优于参考图谱后(p≤0.01)。其绝对差值结果亦同。3.医院病人在参照图谱前后对馒头估计相对差值均有显著性差异,其绝对差值均有显著性差异,且参考图谱后的估量结果优于参考前(p≤0.01)。结论:单一食物的食物图谱法在辅助食物估量时起到了非常有效的作用,下面我们的工作是对混舍食物进行评价,如果效果也很好可以考虑推广使用。
  • 摘要:谷类作为中国人的传统饮食,在我国的膳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我国的膳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精米、白面一直占据着膳食的主导地位,精密白面口感好,容易消化,但是营养并不是最佳的,反而是那些不起眼的谷物蕴藏了巨大的能量。较多谷物具有的功能性成分在养颜、抗癌、疏通血管、降压降脂、改善血糖水平,提高免疫力等方面能发挥重要作用。时下提倡的粗粮理念也因为发现了谷物粗粮的潜在价值而越来越被人们重视。谷类主要是指禾本科植物的种子,包括稻米、小麦等及其他杂粮,比如黑(紫)米、红米等有色米种,糙米、养麦、燕麦、玉米、小米以及菰米等农作物。国内近几年对谷类的研究增多,本文就关于谷物的营养功效做一综述。
  • 摘要:@@自20世纪30年代发现维生素D并阐明其生理作用以来,维生素D在预防和治疗儿童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方面起了决定性的作用。然而与此同时,因过量使用维生素D而造成不良反应、中毒、甚至死亡者也有发生。
  • 摘要:目的:探讨壳聚糖调节血糖及其作用机理。方法:将四氧嘧啶导致的糖尿病小鼠随机分成4组,另设一个正常对照组,每天分别灌胃给予蒸馏水、壳聚糖0.25、0.50、1.00 g/kg体重,连续6周,每周称重一次;在实验2周末、4周末、6周末各测空腹血糖一次;实验末期进行糖耐量实验,并取股动脉血测糖化血清蛋白、血清胰岛素含量。结果:壳聚糖能明显缓解糖尿病小鼠症状;三个剂量组小鼠血糖值和糖化血清蛋白均明显降低(P<0.001);低、高剂量组小鼠血糖曲线下面积明显降低(P<0.05或P<0.01);高剂量组小鼠血清胰岛素含量明显增高(P<0.01);低剂量组小鼠体重增长明显(P<0.05或P<0.01);低、中剂量组小鼠肝体比明显降低(P<0.05或P<0.01);低剂量组小鼠肾脏重和肾体比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结论:壳聚糖可通过促进胰岛素的分泌等作用,达到调节血糖,改善糖尿病症状的作用。
  • 摘要: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种植物次级代谢产物,由光合作用产生,已被研究证实具有抗氧化、降血脂、清除自由基、抑菌、消炎、抗癌、抗HIV等多重生物活性,其对某些疾病的预防、缓解和治疗作用已引起广泛关注。本文着重综述黄酮类化合物的降脂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面的研究进展。
  • 摘要:@@发酵乳作为我国乳品市场的宠儿发展迅猛,尤其益生菌的添加更是增加了发酵乳的营养和保健价值。益生菌是一类添加到食品或药品中通过调节肠道微生态平衡对人或动物产生有利影响的微生物(Fuller,1989)。大量的研究发现,嗜酸乳杆菌、双岐杆菌、乳酸乳球菌等益生菌株具有调整肠道菌群、增强免疫力、克服乳糖不耐症、抑制肿瘤等生理保健功能(何、2002)。然而在针对乳酸菌众多的生理功能及功效中,最重要的功能仍然是它对人体肠道环境以及肠道功能的影响,即“整肠”作用。通过选择饮用功能性乳酸菌以及由这些功能性乳酸菌制作的发酵乳,可以改善肠道微生物组成,减少肠道内腐败物质、增加肠道蠕动,使排便处于理想状态,有助于减少由于便秘等引起的各种不良影响、促进及维护肠道的健康。
  • 摘要:维生素K(VK)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主要的天然存在形式是叶绿醌(VK1)和甲基萘醌类(VK2)。VK不仅与凝血功能有关,而且与骨代谢有关.还被用于治疗恶性肿瘤、支气管哮喘等疾病,近年研究发现,VK缺乏的共同危险因素包括膳食摄入量不足,吸收不良综合征(尤其是由于胆汁淤积性肝疾病),抗生素治疗和肾功能不全。改善人体VK的营养状况,将有助于治疗和预防这些疾病。本文综述了近年来人体维生素K需要量和安全摄入量及其相关研究进展。
  • 摘要:维生素A(VA)是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微量营养素,它参与机体多种生理过程。近些年来,国内外的结果证明,维生素A缺乏(VAD)与儿童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改善儿童VA的营养状况可能有助于预防和治疗某些感染性疾病的发生与发展。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学龄前儿童VA营养状况与常见感染性疾病的关系。
  • 摘要:目的:了解齐齐哈尔市和平小学1~3年级学生的尿铅含量,探讨其尿铅含量的影响因素。方法:通过分层整群随机抽样从齐齐哈尔市和平小学1~3年级中,每个年级抽取一个班的学生组成研究对象,收集学生晨尿,采用微分电位溶出法测定尿铅含量,同时利用自制的“儿童尿铅水平及其危险因素调查表”收集学生及其家长的基本信息和影响尿铅水平的相关因素,通过X2检验和Logistic回归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齐齐哈尔市和平小学1~3年级学生尿铅含量的中位数为2.212μg/L,四分位数间距为10.999μg/L。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学生饭前不洗手、啃指甲以及母亲怀孕或哺乳时在汽车密集的街道旁长时间停留的OR估计值分别为2.298、4.487、1.804,OR95%置信区间的上下限均大于1。结论:齐齐哈尔市和平小学1~3年级学生尿铅含量整体水平较低;儿童饭前不洗手、啃指甲、母亲怀孕或哺乳时在汽车密集的街道旁长时间停留是影响儿童尿铅水平的主要危险因素。
  • 摘要:目的:了解福建省7岁以下儿童单纯性肥胖症患病率五年变化情况,为卫生行政部门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于2003年和2008年二次在全省抽样9个县市儿童,整群分层抽样方法,对儿童常规体检、病史的询问。根据wHo/NCHs推荐的身高别体重值,超过20%~29%为轻度,30%~49%为中度,超过50%为重度。结果:7岁以下儿童单纯性肥胖症患病率2003年为4.9%,2008年为6.4%。五年上升幅度达30.6%,不同县市上升幅度有差异,城市上升幅度小,沿海、山区上升幅度大,在60%-263%之间;各年龄组都有不同程度上升,0-6个月上升幅度小,只有7.38%,6个月-、2岁-、3岁~上升幅度大,在56.72%~90.9%之间,4~7岁中等,在11.7%~29.0%之间。结论:福建省7岁以下儿童单纯性肥胖症患病率五年上升幅度高,有效防治单纯肥胖症是当今儿童保健工作的重要任务。
  • 摘要:目的:了解南京市7岁以下儿童单纯性肥胖流行情况、变化趋势。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按WHO的身高标准体重值进行肥胖儿的诊断及分度。采用X2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南京市7岁以下儿童单纯性肥胖症检出率为4.83%,超重儿童总检出率为8.40%,均高于中国九市调查平均水平,位列首位。2006年的肥胖检出率是1996年的1.74倍,是1986年的15.58倍。年龄、性别有显著性差异,男童高于女童。结论:南京市7岁以下儿童单纯性肥胖症和超重检出率的迅速增长态势已使肥胖成为威胁我市儿童健康的主要问题。
  • 摘要:目的:了解5岁以下流动儿童营养与健康状况。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的方法对通过整群抽样方法获得的朝阳区490名5岁以下流动儿童进行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结果:低出生体重儿和巨大儿各占2.45%和10.61%,均高于北京市城区平均水平。4个月和6个月内纯母乳喂养率分别为67.11%和49.78%,前者高于北京市4月龄儿童纯母乳喂养率。2岁以下儿童的辅食添加率为85.12%。结论:流动儿童喂养存在不合适之处,同时流动儿童存在营养不均衡问题。建议相关部门重视流动儿童的卫生保健服务,指导婴幼儿合理喂养,提高流动儿童营养状况和健康水平。
  • 摘要:目的:通过分析儿童肥胖的影响因素,为儿童肥胖的预防和治疗提出依据。方法:采用维普、PubMed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了解儿童肥胖的相关知识并对影响因素及防治措施归纳整理。结果:儿童肥胖是由遗传因素、膳食因素、行为因素及家庭环境等多方面影响造成的。结论:儿童肥胖应引起社会的重视,预防和治疗儿童肥胖需针对各种影响因素综合进行,改善膳食习惯、坚持体育锻炼、开展健康教育,并以预防为主,持之以恒,为儿童的健康成长打好基础。
  • 摘要:目的:横断面调查学龄前儿童维生素A营养状况与铁代谢动态平衡及机体总铁含量之间的关系,评估不同维生素A营养状况对儿童储铁不足患病风险的影响。rn 方法:利用整群抽样和分层抽样相结合的方法从巴南区鱼洞镇幼儿园随机抽取其中4所进行调查,同时问卷调查其人口学资料、社会经济状况以及饮食习惯等。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清维生素A浓度,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铁蛋白(serum ferritin,SF)水平、微粒子增强透射免疫法检测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serum transferrin receptor,sTfR)水平、透射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以及高铁氰化法测定血红蛋白(hemoglobin,HB)浓度,并计算sTfR-SF指数(TFR-F指数)以及机体总铁含量。rn 结果:共471名学龄前儿童纳入研究,其中男童236名,女童235名,年龄范围为2~7岁,平均年龄为(4.0±0.85)(均数±标准差)岁。HB水平为(115.8 4±9.2)g/L,贫血患病率为23.5%;SF水平为(24.75 4±14.71)μg/L,sTfR水平为(1.28 ±0.33)mg/L,储铁不足发生率为45.1%。血清维生素A水平为(1.21±0.36)μmoL/L,维生素A缺乏(vitamin A deficiency,VAD)患病率为6.5%,可疑亚临床维生素A缺乏(suspect sub-clinic vitamin A deficiency,SSVAD)患病率为26.0%。TFR-F指数0.9595(0.7257,1.2226)[中位数(P25,P75)],机体铁含量8.868(6.986,10.470)mg/kg。校正儿童年龄、性别、不同幼儿园来源、家庭经济状况以及膳食模式等因素后,血清维生素A与HB、SF对数浓度、sTfR水平、TFR-F指数以及机体铁含量的偏相关系数(radjust)分别是0.16(P<0.001),-0.13(P=0.037),0.17(P=0.0011),-0.013(P=0.7935)以及-0.05(P=0.3652)。Logitic回归分析显示,VAD是导致储铁不足(以SF水平作为判断标准)的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odds ratio,OR)(95%C1):1.SS(1.01,2.97)。若以TFR-F为判断指标,YAD则不是储铁不足患病危险因素[OR(95%CI):1.365(0.286,6.513)]。rn 结论:1学龄前儿童血清维生素A水平与反映机体铁储备和铁利用的生化指标密切相关,而与铁吸收及机体总铁含量无明显关系。
  • 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重庆市城区儿童肥胖的代谢状况,分析儿童肥胖与代谢综合征(MS)各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重庆市城区6所小学1941名7~11岁学龄儿童为研究时象,对研究对象进行代谢综合征等相关指标的检测,包括身高、体重、腰围、血压等体格测量和血生化指标测定,比较不同营养状况儿童各代谢指标水平和异常率,并统计儿童MS的检出率。结果:在7~11岁各年龄段,男生的超重和肥胖发生率均高于女生。超重组和肥胖组儿童的TG、TC、LDL-C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体重组儿童(P<0.05),HDL-C水平显著低于正常体重组儿童(P<0.05)。超重组和肥胖组的WC、TG、HDL-C、BP异常率均高于对照组儿童(P<0.05),三组问MS发生率有显著性的差异(P<0.05)。结论:肥胖儿童出现代谢水平异常,MS在儿童期就可以出现;儿童肥胖是成年后慢性疾病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只有有效地预防和治疗儿童肥胖,才能减少成人慢性疾病的发生。
  • 摘要:目的:了解呼伦贝尔市莫力达瓦达斡尔自治旗(以下简称莫旗)达斡尔族(以下简称达族)与汉族6-16岁学生血红蛋白水平状况,掌握学生体质健康情况,为防治低血红蛋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分层抽样法,随机抽取莫旗城乡不同年龄中小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氰化高铁法测定血红蛋白含量.结果:检测莫旗达族学生1663名,低血红蛋白学生322名,低血红蛋白率19.36%,检测汉族学生4784名,低血红蛋白学生827名,低血红蛋白率17.29%,差异无显著意义(X2=3.63,p>0.05);达族与汉族各年龄组低血红蛋白率各年龄组差异有极显著意义(达族X2=58.884 p<0.005),(汉族X2=198.935,P<0.005),在8岁以前与13岁后呈明显的升高,即整个监测时间段内,呈现先下降、再上升的趋势;达族男生与汉族男生低血红蛋白率分别为15.92%和17.25%,差异无显著意义(X2=0.7709 p>0.05);达族女生与汉族女生低血红蛋白率为别为22.58%和17.32%,差异有极显著意叉(X2=11.29 p<0.005)。结论:达族学生与汉族学生低血红蛋白率总体水平相近,低血红蛋白对中小学生生长发育有严重影响,应采取综合防治措施,降低贫血的发生,使中小学生健康成长。
  • 摘要:目的:筛选影响儿童行为问题的家庭环境及饮食危险因素,为预防和减少儿童行为问题提供参考。rn 方法:采用自制的食物频率调查表和父母填写的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对齐齐哈尔市702名4~6岁儿童进行问卷调查。rn 结果:702名4~6岁儿童中,检出有行为问题者117人,检出率16.67%(男童18.56%、女童14.66%),男女童的行为问题检出率无显著差异。单因素分析显示家庭经济收入、居住面积、家庭类型、父母受教育程度及教养方式等家庭环境因素均与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率有关。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非独生子女,红肉类、高能量零食、舍糖饮料摄入频次多是行为问题的危险因素;动物内脏摄入频次多、母亲受教育程度高则为保护因素。rn 结论:齐齐哈尔市4~6岁儿童行为问题栓出率较高。母亲受教育程度可通过多种家庭环境因素影响儿童行为。饮食对儿童行为的影响可能与能量、相关营养素及铅的毒性作用有关,有待于进一步研究。rn 儿童行为问题不仅直接影响其学习、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更为重要的是儿童期的行为会伴随其终生,可导致成人期的社会适应不良、情绪障碍、药物滥用、违法犯罪和精神疾病等。预防和干预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是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本项研究采用儿童行为问题与膳食调查相结合的方法,通过现况研究和多因素分析筛选影响儿童行为问题的家庭环境及饮食危险因素,为预防和减少儿童行为问题提供参考。
  • 摘要:目的:了解长期饮用学生奶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于2加9年7月至8月,在湖南省长沙市整群抽取435名10-12岁学生进行学生奶饮用情况调查,根据学生饮用学生奶的时间长短和每周饮奶频率,把受调查的学生分为长期饮奶组和饮奶较少组,分剔测定其血液指标、身高、体重、坐高和体脂。结果:长期饮奶组男女孩的平均血红蛋白浓度(t=-2.621,p=0.009)、红细胞计数(t=-2.238,p:0.026)、身高(t=-2.124,p=0.034)显著高于饮奶较少组;长期饮奶组贫血发生率也显著低于饮奶较少组(x2=4.418,p=0.036)。结论:长期饮用学生奶能改善学生的生长发育状况。
  • 摘要:目的:了解长期饮用学生奶对儿童骨密度的影响。方法:于2009年7月份,在湖南省长沙市整群抽取435名10-12岁学生(其中男生188名,女生247名),调查学生奶饮用情况,根据学生饮奶频率和连续饮奶的时间,将被调查的学生分为长期饮奶组(连续1年以上和坚持每周饮奶4次以上或连续3年以上每周饮奶1-3次者为长期饮奶组,220人)和较少饮奶组,测定其右前臂长度、桡尺骨远端1/3处骨宽度(BW)、骨矿物质含量(BMC)和骨密度(BMD)、血磷和钙含量。结果:长期饮奶组男孩右前臂长(22.53±1.63cm)显著高于饮奶较少组(21.95±1.75cm),P<0.05;桡骨BW(1.370±0.237cm)显著高于饮奶较少组(1.300±0.176cm),P<0.05;桡骨BMC(0.690±0.270)显著高于饮奶较少组(0.599±0.090),P<0.01;桡骨BMD(0.498±0.135)显著高于饮奶较少组(0.462±0.055),P<0.05;女孩桡骨BMD(0.489±0.076)显著高于饮奶较少组(0.469±0.081),P<0.05;尺骨BMC(0.564±0.176)显著高于饮奶较少组(0.521±0.100),P<0.01;尺骨BMD(0.470±0.129)明显高于饮奶较少组(0.439±0.059)。P<0.05)。儿童饮用学生奶与奶制品的种类和性状密切相关。结论:长期饮用学生奶可增加儿童骨密度,奶制品的种类及性状影响学生奶计划的实施与推广。
  • 摘要:@@突发事件无处不在,每年影响着数以百万计的人口。我国人口众多幅员辽阔,也足突发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每年由此对人民生命和财产及国民经济造成的损失相当严重。破坏性的突发事件可使人们丧失类以生存的环境,使受灾人群发生营养不良的风险明显增加,其中脆弱群体(如5岁以下儿童、孕产妇和乳母等)比一般人群更易发生营养缺乏或不平衡,导致病死率成倍增加。因此,为这些脆弱人群提供及时有效的营养支持与保障,将有助于预防营养缺乏病、降低死亡率。
  • 摘要:目的:了解汶川大地震对受灾地区儿童营养和生长发育状况的影响,以及灾后1年灾区儿童的维生素A、D缺乏及营养性贫血的流行状况及原因。rn 方法:于2009年4月中旬调查了466名灾区农村60月龄以下儿童(其中0~月龄儿童162名,24~59月龄儿童304名)的生长发育状况、贫血发生率。以及24~59月龄儿童的铁缺乏发生率、维生素A、D、B12和叶酸的营养状况,并与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中农村相应年龄儿童的结果进行比较。rn 结果:灾区6月龄以下婴儿的基本纯母乳喂养率仅为58.8%(30/51)。在0~23月龄儿童中,1 h内开奶率仅为10.7%(16/150),有92.0%(149/162)的儿童从未使用过营养素补充剂。灾区24~59月龄儿童的谷薯类平均摄入量为(267.2±154.3)g/d,高于2002年全国农村儿童水平178.75 g/d(u=9.995,P<0.01);蔬菜、水产和禽肉类的摄入量分别为(63.6±56.7)g/d、(2.6±7.9)g/d和(19.4±24.0)g/d,低于2002年全国农村儿童水平135.05g/d、8.82 g/d和32.23g/d(u=21.971、13.728和9.321,P值均<0.01);水果、乳制品和豆类食品的摄入量分另q为(102.2±110.8)g/d、(65.2±123.8)g/d和(20.5±29.0)g/d,高于2002年的调查结果 (分别为32.81g/d、2.87 g/d和6.50g/d;u=10.919、8.778和8.417,P值均<0.01)。维生素A缺乏和边缘缺乏率分别为15.4%(29/188)和30.3%(57/188),维生素D缺乏和不足合计为92.0%(183/199),0~月龄儿童和24~59月龄儿童的贫血发生率分别为47.5%(77/162)和21.5%(60/279),24~59月龄儿童铁缺乏率为45.7%(86/188),锌缺乏率为65.5%(129/197)。儿童的身高发育迟缓,24~59月龄儿童的生长迟缓率为13.6%(38/279)。rn 结论:地震影响地区儿童的膳食结构不舍理,供热食物和供蛋白质(植物来源)食物的摄入量基本能满足要求,但是存在肉、豆、奶、水产和蔬菜类食物摄入不足。维生素A、D、铁、锌缺乏较为普遍。
  • 摘要:目的:了解广东高校学生的饮食行为与营养状况,并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广州某高校441名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大学生整体营养状况欠理想,营养良好者占48.3%;营养不良者占49.4%,营养过剩者占2.3%,近视、蛀牙现象严重。膳食结构欠合理,部分学生存在不良饮食行为:不吃早餐或早餐不规律;谷类、蛋奶制品、蔬菜、粗粮摄入不足;含糖类零食摄取频率较高等。44.9%的学生月饮食消费水平在300~400元之间,27.4%的学生超过400元,饮食消费水平与其营养状况无关。结论:大学生膳食结构欠合理,其营养状况与饮食行为、营养知识关系密切,在高校开展有针对性的营养教育十分必要。
  • 摘要:为了解学生长期饮用学生奶对儿童生长发育、骨质积累的影响,对学生奶饮用过程中的效果评价以及长期饮学生奶对儿童发生乳糖不耐受情况的影响等可能对“学生奶”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影响的因素进行探讨,于2006年在北京三元食品有限公司、杭州新希望乳品公司和上海光明食品有限公司的大力协助下,2006年起分别在北京市怀柔区(205名儿童)、浙江省临安市于潜镇(247名儿童)和浙江省平湖市(204名儿童)干预进行了为期1年的饮奶干预和饮奶对小学生生长发育、骨骼发育和健康状况的观察。
  • 摘要:@@地震、海啸、火山喷发等破坏性自然灾害,具有突发性、社会性、紧急性、危险性等特点,大多数情况下这些突发事件使人们丧失了赖以生存的条件,使受灾人群发生营养不良和营养相关性死亡的风险急剧上升,尤其是处于特殊生理阶段的孕妇和乳母,以及生长发育快速时期的儿童。笔者综述了突发事件状态下关注妇女儿童营养状况改善的重要性。
  • 摘要:目的:了解山东丘陵地区农村6~24月龄婴幼儿的营养状况。方法:对山东临沂梅埠农村194名6~24月龄儿的生长发育和营养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该婴幼儿群体的年龄别身高z评分、年龄别体重Z评分、身高别体重z评分、年龄别BMIz评分和身高别头围Z评分分别为-0.014±1.048、0.461±1.040、0.633±1.084、0.653±1.090、0.236±0.927,说明该群婴幼儿生长发育状况尚好,低体重率为0,生长迟缓率为2.58%,超重率为5.15%;但是这些婴幼儿贫血患病率为51.55%,血清铁蛋白判断的铁缺乏率为52.06%,维生素A缺乏率为41.75%,维生素A边缘缺乏率为23.71%。各月龄组间、各月龄组男女孩之间,体格状况及血红蛋白、血清铁蛋白、血清视黄醇浓度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贫血患病率、铁缺乏率、维生素A缺乏率与边缘缺乏率在各年龄组间及各年龄组男女间也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所调查的儿童生长发育状况一般,低体重、生长迟缓及超重问题不严重。铁、维生素A的缺乏较为严重,这提示我们,在农村仍需要大力地普及要幼儿科学喂养知识、努力地引导家长形成正确的喂养理念及行为,以保证农村婴幼儿的健康成长。
  • 摘要:背景:早期营养状况是影响儿童远期认知发育的重要因素之一,认知功能障碍与机体氧化-抗氧化平衡状态亦紧密相关。rn 目的:检测新生儿脐带血中抗氧化维生素A,E,C的含量,分析孕期抗氧化维生素水平与婴幼儿以及儿童远期智力发育的相关性。rn 方法:共150对成对母亲-新生儿参与该研究,收集母亲分娩后静脉血和新生儿脐带血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测定血清维生素A,E,C浓度。儿童2岁和5岁时分别利用Gesell发育诊断量表以及韦克斯勒学龄前儿童智力量表(WPPSI)对儿童进行智力发育的评估。rn 结果:新生儿脐血维生素A、E、C浓度分别是(0.73±0.171)μmol/L、(16.9±12.08)μmol/L和(99.4±38.57)μmol/L。高脐带血维生素A/C水平组和低脐带血维生素A/C水平组儿童2岁时Gresell各能区发育商数均无显著性差异;而高脐带血维生素E组儿童运动发育商、适应性发育商以及平均发育商,均显著高于低脐血维生素E儿童水平(P<0.05)。但儿童5岁时不同维生素水平的WPPSI各能区发育商数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校正性别、文化程度、经济收入、环境烟草暴露以及分娩方式等与智力发育密切相关因素的影响后,脐血维生素A水平与幼儿2岁时的运动发育商存在明显正相关(P<0.05),并且脐血维生素A每变动1μmol/l,则Gesell运动发育商相应变化约14分;脐血维生素E水平与幼儿2岁时的运动发育商、适应性发育商具有明显正相关(P<0.05),2岁时语言发育、个人-社交行为发育以及5岁时的操作智商与母胎维生素E转运率存在明显的相关性;而脐血维生素C水平与儿童后期主要发育商之间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rn 结论:孕期充足的抗氧化维生素水平的维持,可能对儿童远期智力发育具有良好的影响。脐血维生素A、E水平以及母胎维生素E转运率与儿童智力发育可能存在多方面的联系。
  • 摘要:目的:了解呼伦贝尔市莫力达瓦地区婴儿4个月内喂养方式及影响母乳喂养的因素。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定莫力达瓦达斡尔自治旗的三个地区,对选定地区婴幼儿的父母或看护人,进行喂养方式问卷调查。结果:该地区婴儿4个月内的纯母乳喂养率为70.5%,城乡分别为65.4%和80.2%;混合喂养率15.0%,城乡分别为19.2%和7.2%;人工喂养率14.5%,城乡分别为15.4%和12.6%;乡村的母乳喂养率高于城镇;母亲文化程度低者,母乳喂养率较高。结论:调查地区婴儿4个月内的母乳喂养率为70.5%,尚未达到《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年)将母乳喂养率提高到85.0%的目标;喂养方式与民族分布无统计学关联,而母亲的文化程度及居住区域(城乡)对喂养方式有一定影响。该地区应加强对乳母及其家庭的宣教工作,普及母乳喂养知识,进一步提高母乳喂养率。
  • 摘要:目的:了解莫力迭瓦地区达斡尔族及其他民族O-3岁婴幼儿断奶时间及影响因素,以提出合理的改进措施和制定有关的健康教育计划。方法:采取整群随机抽样原则,对居住在莫力迭瓦达斡尔族自冶旗3个城镇、乡村的189名0-3岁婴幼儿的父母或其看护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0-3岁婴幼儿平均断奶时间为12.8个月,城镇、乡村分别为12.7和12.9个月;断奶时间小于6个月的占10.6%,6-12个月的占43.4%,13-24个月的占46.0%,无24个月以上者;按乳母文化程度分析,各文化程度组平均断奶时间最短的10.2个月(小学组),最长的13.4个月(初中组);按城乡分析,城镇、乡村平均断奶时问分别为12.7和12.9个月:按民族分析,平均断奶时间,其他民族(13.5个月)>达斡尔族(12.6个月)>汉族(12.5个月)。结论:莫力达瓦地区有89.4%的婴幼儿进食母乳时间可以达到6个月以上,46%的可以达到1岁以上。民族、城乡及母亲的文化程度对当地婴幼儿断奶时间均无明显影响。
  • 摘要:目的:了解成都市6~24月龄婴幼儿膳食能量营养质量。方法:单纯随机抽取成都市443名已断乳6~24月龄婴幼儿为研究对象,采用24h膳食回顾法收集食物摄入信息,计算膳食能量摄入量及其来源分布,并分别以WHO和中国DRIs能量推荐标准进行评价。结果:婴幼儿配方奶摄入量为86.8g/d;辅食摄入量分别为水果(88.5g/d)、谷薯类(66.4g/d)、蔬菜(65.0g/d)、肉/鱼(46.9g/d)、蛋类(43.5异/d)。膳食总能量平均为757.7Kcal/d,且随月龄增加而增加;6~月龄组为610.1Kcal/d,9~月龄组为727.0KcaL/d,12~24月龄组为837.01Kcal/d。奶类平均供能量为383.7Kcal/d,辅食平均供能量374.0Kcal,辅食供能比分别为6~月龄组33.4%,9~月龄组46.6%,12~24月龄组55.6%。膳食总能量达到中国和WHO推荐标准80%AI者分别占33.2%和71.6%;辅食供能量达到WHO标准者占39.1%。结论:成都市6~24月龄婴幼儿膳食能量摄入尚不足应给予重视,尤其加强辅食喂养指导。
  • 摘要:目的:调查分析四川省北川、理县两个地震重灾区6~23月龄婴幼儿的营养状况。方法:测量了北川县擂鼓镇、曲山镇和理县杂谷脑镇、薛城镇和朴头乡475名6~23月龄婴幼儿的身长、体重和血红蛋白水平;分别计算年龄别体重(WAZ)、年龄别身长(HAZ)、身长别体重(WHZ);分析不同月龄(分为6~11、12~17、18~23月3个月龄段)、性别间低体重率、生长迟缓率、消瘦率、贫血率的差异。结果:北川、理县6~23月龄男童和女童WAZ分别为-0.97~-0.13、-0.67~-0.23,HAZ分别为-1.23~-0.31、-1.25~-0.38。两县18-23月龄WAZ和HAZ与其他年龄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县低体重率分别为15.6%(12/77)和9.1%(6/66),分别达到2005年全国农村的平均值2倍和1.5倍,婴幼儿生长迟缓率分别为26%(20/77)和24.2%(16/66)。北川18~23月龄婴幼儿的消瘦率达到了9.1%(7/77)。北川、理县婴幼儿总贫血率分别高达49.6%(123/248)和78.8%(178/226),比2005年全国农村婴幼儿总贫血率高出60%和160%。中度贫血率达到7.7%(19/248)和19.9%(45/226),是2005年全国农村儿童贫血率平均值的2.6倍和6.6倍。两县6~11月龄血红蛋白与其他年龄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叉(P<0.05)。结论:震后北川、理县6~23月龄婴幼儿生长发育状况远低于2005年全国农村平均水平,贫血率高于2005年全国农村平均水平,应采用有针对性的营养干预。
  • 摘要:@@许多动物模型表明,改变宫内环境会产生终生影响。在孕期干扰母体的膳食会对子代出生后的一些代谢和行为特征产生影响。啮齿类和其他哺乳动物,包括灵长类动物都可以诱导出这种效应。多数的动物模型研究最初集中于对子代低出生体重的干预措施的远期影响,而不仅是早期影响。这些工作很好地配合了近二十年来的一系列的流行病学观察研究:由胎儿生长速度减慢和妊娠期缩短引起的出生低体重,与今后生活中中心性肥胖、胰岛素抵抗、代谢综合征、2型糖尿病、高血压和冠心病的发病风险增高有联系。这些联系可能被儿童时期的快速体重增长而加剧。
  • 摘要:目的:收集和评估四川和甘肃四个区县灾区居民的营养健康信息,发现灾区特殊人群(婴幼儿、学龄前儿童、小学生、孕妇乳母)存在的主要营养问题,为国家有关部门制定灾区应急政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体格测量和测定血红蛋白含量的方法 ,分别收集四川和甘肃四个严重灾区五个特殊人群的营养与健康状况信息,评价其营养状况。结果:36月龄以下的婴幼儿营养不良状况严重,生长迟缓率为14%,贫血患病率达40%,均明显高于同类农村婴幼儿的平均营养不良患病率;婴幼儿两周内上呼吸道疾病、腹泻惠病率分别高达40.4%和30.2%。学龄前儿童营养不良率和贫血患病率也较高,其中低体重率为14.0%,生长迟缓率为15.0%,贫血患病率达40.0%。孕妇与乳母贫血状况比较严重,分别为54.0%和24.0%,而且钙缺乏、维生素C和B族维生素的缺乏比较普遍。地震发生3个月后,在本次调查的特殊人群中,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舌炎、口角炎、牙龈出血及腿抽筋等微量营养素缺乏的症状。结论:震后的灾区,婴幼儿、学龄前儿童、小学生、孕妇乳母等特殊人群的膳食结构是以植物性食物为主,肉类、蛋类和奶类的消费相对不足,食物种类单一和膳食结构极不合理,这些是导致灾区这些人群出现营养不良和营养缺乏的主要原因,说明这些特殊人群应该是营养改善的重点。
  • 摘要:目的:调查5-6儿童近视影响因素的相关性分析,为防治学龄前儿童视力不良提供依据。方法:在本区随机整群抽取11所幼儿园,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统一进行视力检测,同时发放家庭健康视力调查问卷,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调查儿童共633例,视力正常达标者476例,总达标率75.2%。分成视力正常组和视力异常组,结果显示:进食浅色蔬菜较食用绿色和根茎者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74,P=0.034);在用眼卫生习惯、户外锻炼、家中以及阅读书写采光条件、家长对儿童视力低常的重视程度等因素方面两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学龄前儿童视力不良与进食绿色蔬菜少、采光环境差、不良用眼卫生习惯、缺乏户外锻炼、家长对儿童视力不良重视不够相关,加强对家长、幼儿的健康教育,采取综合干预措施,家园联手,有望降低学龄前儿童视力低常的发生。
  • 摘要:目的:家庭、幼儿园共同探讨对学龄前单纯性肥胖、超重儿童早期干预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将2003~2006年参加“六一”体检的2~6岁1360名儿童体格检查结果进行相关数字的汇总,并对本国05、06年超重、肥胖儿童进行为期2年的家园同步干预,而对照组则是本园03、04年的超重、肥胖儿童。干预前时所有儿童均进行过体格测试和体脂测定,并运用健康教育、饮食指导、行为疗法、运动训练时干预组儿童综合性干预。结果:经过2年的家园同步干预,干预组儿童肥胖、超重的比率明显下降,结论:与肥胖相关的不良饮食、行为习惯、运动行为都得到有效纠正,家长的观念得以转变,达到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学龄前儿童肥胖的目的。
  • 摘要:目的:为了解我省五岁以下儿童维生素A缺乏现状以时今后防治措施提出依据。方法:根据我省地理位置、经济状况采取整群分层抽样方法,共分三个层,每层抽2-4个县市,共有福州等9个县市。对儿童常规体检、病史的询问和血清维生素A的检测。结果:本次5岁以下儿童5973人,亚临床维生素A缺乏患病率为3.2%;亚临床维生素A可疑缺乏患病率为23%;没有发现有临床表现的维生素A缺乏。显示了我省五岁以下儿童维生素A在不同县市、不同年龄所存在的的差异。预防增加与多食胡萝卜、肝脏等维生素A含量高的食物,才是预防维生素A缺乏的根本方法。婴儿早期开始服用鱼肝油,预防和治疗维生素A缺乏的最有效、最迅速、经济的手段。
  • 摘要:目的:通过对尿碘的测定了解齐齐哈尔市小学生碘营养状况,同时对小学生的家长进行问卷调查,查找出影响碘摄入水平的因素。材料与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在齐齐哈尔市小学抽取163名小学生,用恒温消解法测定尿碘含量;对163名小学生的家长进行问卷调查,以获得可能影响小学生碘摄入水平因素的资料,结合实验数据分析影响小学生碘摄入水平的因素。结果:齐齐哈尔市小学生尿碘中位数为191.4μg/L,碘摄入不足的比例为9.20%,碘摄入充足的比例为90.80%,碘摄入超出适量范围的比例为47.24%。讨论齐齐哈尔市小学生总体碘摄入状况良好;碘缺乏在性别、年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碘摄入过量在性别间无显著性差异、在年龄间有显著性差异;家长的文化知识水平较高、碘相关知识了解较多、较妥善储存食盐、采用合理的烹调方式、孩子较少腹泻,孩子吃零食频率较高、数量较多是碘摄入过量的影响因素。
  • 摘要:目的:了解儿童胆结石患者的营养状况并进行营养干预,为患儿的营养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18倒儿童胆结石患者进行回顾性的营养调查和人体测量、生化检查,B超随访患者并进行针对性的营养干预治疗。结果:在营养调查申发现,患者存在着饮水少、薯片食用多、饮食不规律、喜静少动等不良饮食习惯,进行饮食干预后有明显改善;疾病的预后较好。结论:对儿童胆结石患者进行营养干预,能够有效改变患者的不良饮食习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有利于患者的疾病预后。
  • 摘要:目的:研究小学生头发中锌、铜、铁、钙四种元素含量水平与近视的关系。方法:随机抽取新乡市某小学三、四年级小学生64人,其中近视者34人,视力正常者30人。取其枕后距发根lcm处发样0.200Og,消化处理后用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头发中Zn、Cu、Fe、Ca含量。数据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t检验,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小学生头发中Fe、Cu含量近视组高于对照组(Fe:t=2.123,p<0.05;Cu:t=9.506,p<0.001),Ca、Zn含量则无差异(Ca:t=1.513,p=0.135;Zn:t=0.689,p=0.494)。小学生头发中Fe、Cu含量与其近视相关(相关系数:右侧眼rFe=-0.240,p<0.05;右侧眼rCu=-0.601,p<0.001,左侧眼rCu=-0.567,p<0.001)。结论:小学生铁、铜的营养状况与其近视有一定的关联性,因此要教育学生合理膳食,积极预防近视。
  • 摘要:目的:了解目前金坛市小学生营养相关知识、态度、行为(KAP)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为在小学生中开展营养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选取金坛市三所学校共462名五年级小学生,采用自填问卷方式进行调查。结果:调查对象营养K分、A分、P分的及格率分别为44.5%、84.6%、86.9%,主要缺乏时中国居民膳食指南、营养与健康相关知识等方面的了解。母亲文化程度、学生性别和学校是被访者营养知识、态度及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此外,营养知识、态度及行为三者间存在相关性。调查对象营养知识的实际来源主要是老师、家长和广播电视。结论:金坛市小学生的营养知识水平普遍较低,营养行为存在不舍理现象,但改变不合理膳食结构的态度良好。应加强小学生的营养健康教育,提高学龄儿童的营养知识,改善其饮食行为。
  • 摘要:目的:了解出生时母血和脐血抗氧化维生素的营养状况及重金属水平,分析其与儿童2岁时智力发育的关系,探讨抗氧化维生素对重金属损害智力发育的保护作用。rn 方法:采取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随机选取重庆远郊铜梁县150对产妇及其新生儿,收集母血和脐血血清,测定维生素A、E、C水平以及铅、镉和汞水平,对产妇进行问卷调查,幼儿2岁时用Gesell发育量表进行智力发育评估。rn 结果:共111对有完整资料的母婴数据纳入统计分析。校正了母亲年龄、文化程度、新生儿性别、胎龄、孕期被动吸烟等因素后,将母血和脐血重金属、抗氧化维生素水平与Gesell各发育商(DQ)分别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发现:脐血汞水平与Gesell各能区DQ均成显著负相关(p<0.05);脐血VE水平与运动DQ、适应性DQ、语言DQ和平均DQ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个人-社会DQ呈边缘正相关(p=0.0557)。将母血和脐血的重金属和抗氧化维生素水平同时纳入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结果显示:脐血VE水平与运动DQ、适应DQ和平均DQ仍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语言DQ呈边缘正相关(p=0.0567),而脐血汞水平与适应DQ、语言DQ、个人一社会DQ及平均DQ均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运动DQ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0.0890)。分别将脐血抗氧化维生素和重金属水平按其中位数分为高水平组和低水平组,比较两组Gesell各能区OQ及维生素、重金属的差异,结果显示:高VE水平组的运动、适应、语言和平均DQ均明显高于低VE水平组;高VC水平组的脐血镉水平显著低于低VC水平组;高脐血铅水平组的适应DQ明显低于低铅水平组;高脐血镉水平组的脐血VC水平明显低于低镉水平组;高脐血汞水平组的个人-社会DQ低于低汞水平组(p=0.069);高脐血汞水平组的母血VA水平显著高于低汞水平组,而母血VE水平和VA胎盘转运率明显低于低汞水平组(p<0.05)。rn 结论:抗氧化维生素A、E、C与重金属(铅、镉、汞)之间可能有交互作用,出生时抗氧化维生素水平在重金属对儿童早期智力发育的影响中可能具有保护作用。
  • 摘要:目的:分析长期饮用学生奶对儿童注意力及记忆商的影响。方法:于2009年7-8月在长沙市整群抽取435名10~12岁学龄儿童,其中男生188名,女生247名,调查学生奶的饮用情况,根据儿童饮用奶的情况将儿童分为长期饮奶组(饮奶频率每周4次以上,连续饮奶时间1年以上;或饮奶频率每周1~3次,连续饮奶时间3年以上。共220名)及较少饮奶组(其他则为较少饮奶组。共215名),评价儿童的生长发育和贫血状况,用安非莫夫检字表评价脑力工作能力指数(IMC)及临床记忆量表评价两组儿童的注意力及记忆商。结果:长期饮奶组身高、血红蛋白含量(Hb)、贫血率分别为(147.6±8.1)cm、(40.1±9.0)g/L、7.1%(15/212),较少饮奶组分别为(145.9±8.3)cm、(38.7±10.0)g/L、13.3%(27/2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124、2.621;X2=4.418,P值均<0.05)。长期饮奶组儿童的第3次IMC评分[(233.6±44.1)分]高于较少饮奶组[(222.8±42.3)分](t=2.505,P<0.05),长期饮奶组图像自由回忆[(14.7±5.0)分]及记忆商[(86.7±17.2)分]均高于较少饮奶组比较[分别为[(13.4±4.8)分]、[(82.7±16.1)分]](t值分别为2.539、2.433,P值均<0.05)。结论:长期饮用学生奶有助于提高儿童的注意力及记忆商。
  • 摘要:目的:了解目前广州市城区和郊区婴儿出生及喂养情况,发现存在的问题,为制定相关政策和干预措施提供准确信息和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广州市越秀区和广州市白云区郊区共2040名42天以上、1岁以内婴儿及其母亲作为调查对象,逐一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结果:广州城郊低出生体重儿、巨大儿和早产儿发生率分别为3.75%、4.20%和6.13%,城区均明显高于郊区(P<0.01);平均开奶时间为37.4h,城区为55.0h,郊区为19.1h,城区也显著高于郊区(P<0.001),婴儿4个月内母乳喂养率为41.99%,郊区显著高于城市(P<0.05);出生后4个月内添加辅食的比例是28.39%,4-6个月为54.1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喂养行为的主要因素有乳汁分泌量、分娩方式、母亲年龄、地域、母亲文化程度和家庭年收入等。结论:广州城郊婴儿喂养方式仍存在很多不合理现象,应根据人群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普及营养知识和科学育儿观念,提高母乳喂养率,并适时合理地给婴儿添加辅食,以促进婴儿生长发育。
  • 摘要:目的:建立了富硒酵母类保健食品中有机硒测定方法。方法:将保健食品中有机硒和无机硒分离,应用湿法消化,使有机硒成为无机硒,用双道原子荧光光度计检测。结果:方法最低检出限为4ng,检测范围0~50μg/L,总平均回收率为98.9%。结论:本法具有操作简便,抗干扰性强的特点,其技术指标符合方法学要求,适合富硒酵母类保健食品中有机硒测定。
  • 摘要:目的:综合评价铁剂+维生素A与单纯补充铁剂对于改善铁营养状况的作用。方法:计算机检索历年来发表在PubMed、万方数据库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的有关维生素A与铁营养状况的相关随机对照研究,并采用Stata10.0进行Meta分析。结果:截至2010年3月,共纳入10个研究,680例参与者,其中维生素A联合铁剂治疗334例,单纯铁剂治疗346例。Meta分析中,5项研究显示维生素A联合铁刑治疗血清视黄醇升高高于单纯铁剂治疗(WMD=0.14,95%CI:0.04~0.23,P=0.006)。10项研究显示维生素A联合铁剂治疗血红蛋白含量的升高高于单纯铁剂治疗(WMD=4.18,95%CI:2.88~5.48,P=0.000)。5项研究显示维生素A联合铁刺治疗血清铁升高高于单纯铁刺治疗(WMD=1.33,95%CI:0.29~2.38,P=0.01)。5项研究显示维生素A联合铁剂治疗与单纯铁剂治疗血清铁蛋白改变的差值问无显著差异(WMD=-0.73,95%CI:-4.82~3.35,P=0.72)。5项研究显示维生素A联合铁剂治疗与单纯铁荆治疗转铁蛋白饱和度改变的差值间无显著差异(WMD=2.51,95%CI:-0.22~5.256,P=0.07)。结论:现有的Meta分析显示维生素A联舍铁剂改善铁营养状况优于单纯铁剂治疗,其各指标结果可能为维生素A促进铁剂吸收利用的作用机制提供一定的依据。
  • 摘要:目的:探讨大鼠下丘脑IL-1信号系统表达与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易感性差异的关系,比较低脂饮食干预对不同肥胖易感性大鼠IL-1信号系统表达的影响。方法:55只雄性SD大鼠,分别给予高脂饲料和基础饲料12周,根据体重将高脂组大鼠分为饮食诱导肥胖(DIO)和饮食诱导肥胖抵抗(DIO-R)大鼠,分别将DIO和DIO-R再随机分为两组,一组继续高脂饲料喂养(DIO/HF,DIO-R/HF),另一组改用基础饲料喂养(DIO/LF,DIO-R/LF),对照组继续普通饲料喂养(CF)。第20周末隔夜禁食后断头处死,取血样和组织样。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中IL-IB和IL-IRa的含量,Real-time PCR检测下丘脑IL-1β、IL-1Ra和IL-1RI的mRNA表达。结果:DIO/HF组大鼠的体重、体脂和能量摄入显著高于DIO-R/HF和CF组大鼠,DIO/LF的体重明显高于DIO-R/LF和CF组,能量摄入在DIO/LF、DIO-R/LF和CF间没有差异。血清中IL-1β和IL-1Ra的含量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DIO/HF组下丘脑IL-1β和IL-1Ra 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DIO-R/HF和DIO-R/LF组,但DIO/HF、DIO-R/LF和CF组IL-1RI mRNA表达显著低于DIO-R/HF组,DIO/LF、DIO-R/LF和CF组下丘脑IL-1β、IL-1Ra和IL-1RI mRNA表达水平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下丘脑IL-1信号系统表达的差异降低与高脂饮食诱导的大鼠肥胖易感性差异密切相关。
  • 摘要:目的:评价蜂胶紫苏软胶囊辅助降血脂的功能。方法:建立大鼠高脂模型,试验前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含量。根据TC和TG水平将大鼠随机分为高脂对照组及蜂胶紫苏低、中、高剂量组,给予软胶囊内容物30天,实验末再次检测TC、TG和HDL-C水平。结果:与高脂对照组比较,中、高剂量组中。TC、TG水平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蜂胶紫苏软胶囊对高脂模型大鼠有良好的辅助降血脂作用。
  • 摘要:目的:本研究探讨饥荒年出生人群营养不良对成年后糖尿病患病危险的影响,为预防慢性疾病提供数据。材料与方法:利用重庆某医院体检中心2009年体检资料,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1956~1964年出生的10426例成人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调查。其中将1959~1960年出生人群作为研究组(饥荒年组),1956~1958年和1962~1964年出生人群作为对照组,分别为饥荒年前组和饥荒年后组。比较三组人群血糖水平和血糖异常比例。结果:本次调查的结果显示饥荒年出生人群血糖水平和血糖异常比例明显高于饥荒年前、后出生人群,其中以1960年出生人群最明显,且男性明显高于女性。结论:生命早期经历了食物短缺和营养不良等灾害可能会增加成年后患糖尿病的危险性。
  • 摘要:目的:询问法是回顾性膳食调查中常用的调查方法,但需要依赖被调查者依据记忆,对过去一段时间内所摄取食物量的做出估计。而一般普通人思维概念中缺少对各类食物外观视觉印象与对应食物重量的联系,因而难以准确估计食物重量。为解决这一实际工作中的难题,本课题组借助食物自身形体或者份量对比、背景刻度坐标和日常生活中熟知的物品三个视觉参照体系,研究制作了一套专门用于回顾性膳食调查的、可帮助被调查者和调查者能更好地依据记忆中的食物视觉信息,来估计各种食物的摄取量。rn 方法:1、选择某种食物,在其天然形体基础上或者最常见食用量范围内。根据其形体大小或者其分量多少,设置为若干数量等级的食物份;不同的食物可设置4-10个不同数量等级的食物份;对于某种单体或单株较大的食物,选择整个单体或单株作为某一数量等级的食物份;也可以选择部分单体或单株作为某一数量等级的食物份;对于某种经过加工、烹调的或者部分加工的食物,选择一定量的加工后状态的食物作为某一数量等级的食物份。2、将食物样本进行必要的分解、初步烹调加工和称量。将称量了相应重量的各个等级的食物份,按照不同的形体大小或者分量多少,有规律地分布摆放在以长度单位为刻度的纵横坐标背景上,在食物份的旁边或者中间,分别放置一个标准的容量355ml铝质易拉罐和一片纸质包装的口香糖,作为一般人日常生活中均熟知的形状、尺寸固定的视觉参照物。食物份的陈列顺序按照少多到从,或者形体从小到大(重量从轻到重)的顺序;或者其他的便于比较形体大小关系的顺序。3、将上述步骤中的这些要素(规律摆放的食物份、背景坐标和参照物)的视觉关系.用摄影的方式记录,并将食物份的重量信息标注在获得的影像图画中,制作成食物图片。rn 结果:经过对每一种食物展示的设计、食物采购、解析和称重、加工处理、图片拍摄、后期图片加工制作和数据处理,共完成了195种食物659张具备三个视觉参照体系的食物图片,同时完成了与展示食物配套的食物状态、形态的系列数据。将全部食物图片按13个类剔分类编辑,其中谷类薯类及杂豆64张,蔬菜267张,水果83张,畜禽肉类65张,鱼虾贝类69张,蛋类6张,乳和乳制品5张,大豆和大豆制品13张,坚果类28张,烹调油脂类1张,糕点糖果调味品34张,复合加工食品19张,以及餐具容器5张。食物图片以上述分类编辑汇总,配合相关食物的对应数据,形成《回顾性膳食调查辅助参照食物图谱》。rn 结论:研发了一套包含195种食物659张图片的询问法回顾性膳食调查的辅助性估量食物图谱,可用于帮助使用者准确、轻松地判断各种食物的消费量和摄入量。
  • 摘要:为了更好地宣传和普及《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改编为三字经,便于营养专家学者、营养工作者、营养宣教者和广大师生学习和宣教使用。
  • 摘要:@@自美国医学研究院(IMO)发布孕期增重指南至今已有将近20年的时间。在那个年代,多数的研究都是探讨孕期体重增加对母亲及婴儿健康的影响。如今怀孕妇女人群已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现在的美国妇女是一个更具多样性的群体,她们当中双胎或三胎妊娠比以前增多了,且怀孕时候的年龄也比以前有所增大。同时,当今妇女的体重更重,孕期超重或肥胖的妇女比例有所增加,很多人在怀孕期间体重增加过多。这些变化增加了一些慢性病的隐患,而这些慢性病可能会给母亲和婴儿的健康带来威胁。
  • 摘要:@@孕期增重(Gestational weight gain,GWG)是一个特殊而复杂的生物学现象,它维持着胎儿的生长与发育功能。孕期增重不仅受母体生理和代谢改变的影响,也受胎盘代谢的影响。胎盘充当着内分泌器官、屏障及母体和胎儿之间物质循环的传输者的角色。母体内稳态的改变可以调整胎盘的结构和功能,并因此而影响胎儿的生长速度。反过来,胎盘的功能也可以通过改变胰岛素敏感性及机体炎性反应而影响母体代谢,从而影响孕期的体重增加。
  • 摘要:@@妊娠期妇女体重增加值超过推荐范围,可能产生各种不利于母体的影响,如增加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分娩过程中的并发症,产后体重滞留或母体肥胖的风险,也会增加产后母乳喂养失败的风险。有很多潜在的因素,包括环境因素,是影响孕期体重增加及其造成的后果的决定因素,还有一些通过其他途径引起此后果的因素。这些不利于母体健康的结果,可以出现在产前及/或产后。
  • 摘要:目的:观察低血糖指数食物模式对妊娠糖代谢异常母儿结局的影响。方法:葡萄糖负荷或糖耐量试验筛查出糖代谢异常、孕24-28周孕妇92名,来营养科就诊46名孕妇为膳食管理组,对其进行筛查前3个月食物摄入频度调查。根据其营养评价的信息、孕前BMI、个体具体情况,为其制订个性化的营养处方,给予低血糖指教食物模式;没来营养科就诊另外46名孕妇为膳食非管理组,只列行常规的产科检查。观察二组孕妇孕期体重增长速度、巨大儿发生率及母儿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膳食管理组孕妇体重增长(孕前~分娩)13.04±4.12kg;(孕29~分娩)3.04±3.77kg;巨大儿发生率6.5%,明显低于膳食非管理组孕妇体重增长分别为16.52±4.47kg;7.06±3.13kg;巨大儿发生率30.4%(p<0.01);膳食管理组仅出现2名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膳食非管理组中有2名孕妇发生妊高症,早产儿1名,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5名。结论:低血糖指教食物模式可以改善糖代谢异常孕妇体重增长速度及胎儿出生体重及母儿结局。
  • 摘要:目的:提高对GDM的认识,早期诊断和治疗,适时终止妊娠,对降低围产期并发症是十分重要的。rn 方法:07年-09年在我院住院分娩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共70例,随机抽取同期非GMD的孕妇160例为对照组。确诊妊娠期糖尿病后均给予单纯饮食控制加适量运动,或饮食控制、适量运动加胰岛素治疗,使空腹血糖保持在5.6 mmol/L以下,餐后2 h血糖在6.7 mmol/L以下为正常标准[1]。rn 结果:妊娠期糖尿病病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膜早破、羊水过多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剖宫产、酮症酸中毒、感染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的增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叉(P>0.05)。妊娠期糖尿病组巨大儿、早产儿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胎儿生长受限、畸形、死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增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叉(P>0.05)。rn 结论:为了降低母儿并发症,应该加强对妊娠期糖尿病的筛查及围产期监护,将GDM孕妇的空腹血糖控制于5.6mmol/l,三餐后2 h血糖均6.7 mmol/l以下,尽量改善GDM的母婴结局。对妊娠期糖尿病(GDM)的孕妇进行了科学管理,早期诊断,合理饮食,严格控制血糖等措施。
  • 摘要:目的:了解乌鲁木齐市维、汉族妇女孕期体重增加现况,并探讨英对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影响。方法:以乌鲁木齐市维、汉族产妇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714例孕产妇进行既往生育史、孕前体重、孕期增重、新生儿体重的调查,比较分析不同民族孕期增重及新生儿出生体重。结果:乌鲁木齐市产妇孕前BMI指数为(21.63±3.69)kg/m2;孕期增重(16.89±5.82)kg;新生儿出生体重(3.28±0.58)kg;维、汉族之间的孕前BMI、孕期增重、新生儿体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维族低体重儿和巨大儿发生率高于汉族(P<0.05);汉族新生儿体重分组不同,产妇的孕期增重及孕前BM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erson相关分析显示新生儿出生体重与孕期增重有关。结论:孕期增重对新生儿出生体重有影响,孕前控制体重、孕期控制适宜的体重增长有利于母婴的健康。
  • 摘要:目的:调查不同孕期的孕妇碘营养状况;方法:丰定量目测法;结果对2497例孕妇进行尿碘检测,发现轻度碘缺乏者为1113例;轻度碘过量者为:35例;讨论我所根据国务院制定的《2001-2010年中国妇女发展纲要和儿童发展纲要》的精神,结合江苏省内的要求(江苏省内一般不建议药物补碘),对尿碘检测异常者,通过碘营养健康处方的指导,检测、指导、监测已见成效。从而不断完善孕期保健,保证胎儿宫内期发育良好。
  • 摘要:目的:了解不同碘营养地区妊娠晚期孕妇甲状腺功能及甲状腺自身免疫功能状态,探讨饮水型高碘对孕妇健康的可能危害。方法:分别选取高碘地区和适碘地区临产住院孕妇210例和174例,采集入院时血样和尿样,分别采用化学发光法和放射免疫法测定其血清中甲状腺激素及抗体水平,并采用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法测定尿碘水平。结果:①高碘地区和适碘地区孕妇尿碘中位数分剐为1240.70μg/L和217.06μg/L,分别属于碘摄入过量和碘摄入适宜;②高碘地区孕妇TSH中位数为2.89μIU/ml(1.85~4.3lμIU/ml),高于适碘地区2.19μIU/ml(1.54~3.26μIU/ml);甲状腺自身抗体TPOAb阳性率(16.2%)低于适碘地区(34.5%)③高碘地区孕妇甲状腺疾病惠病率为19.5%,为适碘地区(1.1%)的17.7倍;并且高碘地区孕妇甲状腺疾病谱内部构成不同于适碘地区,亚甲减的患病率最高,为16.2%;④甲状腺功能异常率随着碘摄入量的不同而不同,碘过量时甲状腺疾病患病率最高。结论:高碘可导致孕妇甲状腺功能和甲状腺自身免疫功能异常,需采取有效措施降低饮水中的碘含量,从而保障孕妇及其子代健康,提高中华民族人口素质。
  • 摘要:目的:了解高碘和适碘地区妊娠晚期孕妇的碘营养状况,探讨高剂量碘摄入对新生儿甲状腺功能和甲状腺自身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分别选取高碘地区和适碘地区临产住院孕妇210例和174例,采集入院时静脉血、尿样及新生儿脐带血,分别采用化学发光法和放射免疫法测定其血清中甲状腺激素及抗体水平,并采用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法测定尿碘水平。结果:①高碘地区和适碘地区孕妇尿碘中位数分别为1240.70μg/L和217.06μg/L,分别属于碘过量和碘充足;②高碘地区新生儿TSH中位数为7.33μIU/ml(5.47~11.06μIU/ml),高于适碘地区4.71μIU/ml(3.96~6.04μIU/ml)(P<0.05);③高碘地区新生儿TSH>10μIU/ml所占的比例(28.6%)高于适碘地区(2.2%)(P<0.05);④新生儿TSH>5μIU/ml比例随着孕妇尿碘水平的增加而增加(r=0.236,P<0.05);高碘地区新生儿TGAb的阳性率与孕妇尿碘水平成正相关(r=0.148,P<0.05)。结论:孕妇高碘摄入可引起新生儿TSH水平升高和甲状腺自身免疫增强。因此加强孕期碘营养监测,降低孕妇高碘摄入,对改善新生儿的甲状腺功能和甲状腺自身免疫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 摘要:目的:了解孕妇高碘摄入时对新生儿甲状腺功能,甲状腺自身免疫功能及生长发育的影响,为全面掌握高碘对新生儿的影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河北省沧州市海兴县医院临产住院的210名孕产妇及其分娩的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记录新生儿出生的基本情况,采集入院时孕妇随机尿样及新生儿脐带血,采用化学发光法和放射免疫法测定其血清中甲状腺激素及抗体水平,并采用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法测定尿碘水平。结果:①海兴县地区孕妇尿碘中位数为1240.70μg/L,84.3%孕妇属于碘摄入过量;②新生儿TSH中位数为7.33μIU/ml(5.47~11.06μIU/m1),高于参考值标准;TSH>20μIU/ml占7.6%。孕妇碘不足组新生儿FT4水平低于孕妇碘过量组(P<0.05)。新生儿TPOAb阳性率为17.1%,TGAb阳性率为4.8%,双阳性率为3.8%;③新生儿TPOAb阳性率、TGAb阳性率和双阳性率在不同TSH水平问差异无统计学意叉(P>0.05),甲状腺自身抗体TPOAb阳性、TGAb阳性和双阳性时FT3、FT4和TSH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④新生儿体重为(3.42±0.45)kg,双顶径为(9.33±0.35)cm,股骨径为(7.15±0.32)cm,生长发育指标在孕妇不同碘摄入量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⑤新生儿FT3、FT4水平与体重成正相关(rl=0.197,r2=0.150,P<0.05),TSH水平与股骨径成正相关(r=0.155,P<0.05)。结论:海兴县孕妇碘营养过量导致新生儿TSH升高,对该地区新生儿生长发育有影响。
  • 摘要:目的:制订适用于对黑龙江省绥化地区青春期女性人群进行膳食营养概况分析的半定量食物频率问卷(SQFFQ)。材料与方法:采用称重记录法对绥化地区12-18周岁青春期女性人群进行膳食调查,建立该人群的膳食资料数据库;采用累积百分贡献率(CA)和多元回归(MRA)两种方法分析22种营养素与食物之间关系,逐步选出累积百分贡献率达90%以上或累计决定系数(R2)达0.90以上的食物进入SQFFQ;对分类过于精细的食物进行合并,制订涵盖绥化城乡青春期女性人群的SQFFQ。结果:最终选定88种食物作为调查表项目,SQFFQ的营养素平均覆盖率达到了90%以上。结论:所制订的SQFFQ能较好地覆盖绥化地区青春期女性人群的营养谱,但需进一步进行效度和信度研究。
  • 摘要:目的:探讨青岛市市区妇女产褥期的饮食情况现状。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原则方法,抽取了青岛市市区部分产后1年以内的妇女做为调查对象进行回顾性问卷调查,调查资料采用SPSS软件进行分析。结果:产褥期存在多种饮食行为不合理的现象:部分妇女动物性食品及红糖的的摄入量过高,其中有23.4%的妇女内类的平均每日摄入量高于200g,10.4%的妇女禽类的平均每日摄入量高于200g,45.7%的妇女蛋类的平均每日摄入量高于150g,47.8%的妇女红糖的每日摄入量超过20g;奶类、水果、动物内脏等的摄入量过低,其中有33.7%的妇女从不喝牛奶,25.8%从不吃水果,72.6%从不吃动物内脏。结论:妇女产褥期存在饮食结构不合理、某些食物的摄取量过多或过少的现象,可能直接或间接影响产妇的健康,应引起足够重视。因此,有针对性地在产妇及其家人中开展多种形式的营养宣教,以纠正错误的传统饮食行为习惯是非常必要的。
  • 摘要:目的:分析与GDM发生有关的影响因素,试图建立GDM的危险度评价模型。方法:采用1:2病例对照研究,通过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GDM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得到GDM危险度评价模型,并用接受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模型。结果:血压高、不良孕产史、孕前肥胖、过量摄入水果、糖尿病家族史及喜欢吃甜食是GDM的危险因素,保护因素为进食白肉频率较高;当判定阈值为4.4分时,约登指数最大,该模型的特异度和灵敏度分别为72.7%和70.7%;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7。结论:多种因素与GDM的发生有关;该评价模型简便易行,且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可用于筛查GDM的高危人群。
  • 摘要:目的:了解农村妇女产褥期饮食习惯的现状。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于2008年10月对山东莘县农村1200名1岁以内儿童的母亲进行回顾性问卷调查,调查资料采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产褥期存在膳食结构和膳食量不合理的现象:大多数妇女存在鸡蛋和红糖摄入量过多,平均每日摄入量分别为534.56g和153.01g;畜禽肉类、奶类和水果撮入过少,其中只有27.73%的调查对象在产褥期内食用奶类,平均每日摄入量为158.47g;还存在着产褥期保健知识认识错误的局面,77.24%的调查对象认为排骨汤是补钙的最佳食物,80.60%的调查对象认为鸡汤比鸡肉有营养,普遍认为冷食、冷饭以及冰糕为凉性食物等。结论:农村妇女产褥期饮食膳食结构和膳食量摄入不合理,寻找合适有效的方法来改善农村妇女的营养保健知识以达到改善产褥期营养的目的将是我们今后工作的重点。
  • 摘要:国内外依据体重指数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进行营养与孕期保健指导,近年来体重指数与妊娠期糖尿病关系的深入研究受到关注,研究结果尚没有明确定论,体重指数与妊娠期糖尿病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就体重指教与妊娠期糖尿病的关系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摘要:目的:通过调查了解孕妇膳食营养素的摄入水平和不同孕期的营养素和热量及血红蛋白水平的变化情况,探讨各种营养素对孕妇和新生儿健康的影响和规律。方法:采用问卷和人体测量法进行膳食营养状况调查。结果:(1)汉、维族孕妇蛋白质、脂肪、碳水化舍物的供热比分别为18.53%,14.91%,48.73%和38.83%,33.72%,57.55%,(2)汉族和维族孕妇钙的摄入量分别占供给量标准的93.83%和63.66%。(3)汉族孕妇维生素A,硫胺素,核黄素,尼克酸,维生素C,维生素E的摄入量百分比为209.7%,116.66%,127.06%,247.27%,218.09%,464.85%:维族孕妇维生素A,硫胺素,核黄素,尼克酸,维生素C,维生素E的摄入量百分比为145.28%,155.13%,93.53%,165.2%,212.45%,408.21%。(4)汉族、维族孕妇孕血红蛋白水平分别为,早期:115 g/dl,107.33g/dl;中期:117.82 g/dl,115.93g/dl;晚期:112.67 g/dl,109.47 g/dl。结论:孕妇膳食中三大营养素分配比例不合理,钙摄入量偏低,维族孕妇偏食现象严重,建议加强孕妇营养健康教育,改善不合理的饮食习惯。
  • 摘要:目的:研究妊娠期糖尿病(GDM)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整群抽取成都市某三甲医院246例GDM孕妇和249例正常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妊娠结局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并探讨可能的影响因素。结果:GDM孕妇组早产、胎膜早破、胎盘前置、羊水过多、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胆汁淤积综合症、巨大儿、产后出血及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正常孕妇组(P<0.05);病例组中,GDM诊断时间≤28孕周者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明显低于>28孕周者。结论:妊娠期糖尿病严重影响母婴健康,应重视其早期诊断和治疗。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