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卒中

卒中

卒中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3年内共计11493篇,主要集中在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临床医学、中国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509篇、会议论文68篇、专利文献1916篇;相关期刊906种,包括河北中医、中华现代护理杂志、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等; 相关会议58种,包括中华中医药学会亚健康分会换届选举会议暨第七届“治未病”及亚健康防治论坛暨首届全国亚健康+与移动医疗融合应用学术大会、中法老年医学高峰论坛2016暨第二届中国老年医学研究机构联盟大会、2015中国心电学论坛等;卒中的相关文献由25418位作者贡献,包括王拥军、张振香、赵性泉等。

卒中—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509 占比:82.74%

会议论文>

论文:68 占比:0.59%

专利文献>

论文:1916 占比:16.67%

总计:11493篇

卒中—发文趋势图

卒中

-研究学者

  • 王拥军
  • 张振香
  • 赵性泉
  • 王春雪
  • 刘新峰
  • 曲东锋
  • 李宏建
  • 吉训明
  • 王伊龙
  • 徐格林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刘凤东; 张博强; 阎涵; 井丽; 于晓晨; 王丽; 刘云飞; 邢立莹; 田园梦
    • 摘要: 背景糖尿病是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复发、致残、致死的重要危险因素,评估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糖尿病患病现状,开展综合防控,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目的了解辽宁省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合并糖尿病现状,为有针对性的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7—2018年,通过分层抽样、整群抽样、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法,对辽宁省6个县区28个行政村/社区≥40岁的98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横断面调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糖尿病患病、知晓、治疗和控制情况的影响因素。结果辽宁省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糖尿病患病、知晓、治疗和控制率分别为29.5%(289/980)、63.3%(183/289)、56.4%(163/289)和47.2%(77/163)。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提示,居住地为城市〔OR=1.818,95%CI(1.317,2.508),P<0.001〕、有糖尿病家族史〔OR=2.790,95%CI(1.922,4.050),P<0.001〕、高血压〔OR=1.813,95%CI(1.160,2.834),P=0.009〕、高三酰甘油〔OR=2.312,95%CI(1.631,3.277),P<0.001〕、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OR=2.241,95%CI(1.300,3.865),P=0.004〕和超重或肥胖〔OR=1.562,95%CI(1.136,2.146),P=0.006〕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罹患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居住地为城市〔OR=1.865,95%CI(1.086,3.203),P=0.024〕、有糖尿病家族史〔OR=2.402,95%CI(1.306,4.416),P=0.005〕利于糖尿病的知晓,高总胆固醇〔OR=0.389,95%CI(0.215,0.705),P=0.002〕不利于糖尿病的知晓;年龄60~69岁〔OR=3.052,95%CI(1.523,6.115),P=0.002〕、居住地为城市〔OR=1.866,95%CI(1.104,3.155),P=0.020〕、有糖尿病家族史〔OR=2.303,95%CI(1.275,4.161),P=0.006〕利于糖尿病的治疗,高总胆固醇〔OR=0.387,95%CI(0.210,0.713),P=0.002〕不利于糖尿病的治疗;居住地为城市〔OR=1.916,95%CI(1.021,3.595),P=0.043〕利于缺血性脑卒中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结论辽宁省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糖尿病患病率较高,患病知晓、治疗和控制情况仍处于较低水平。居住地、有糖尿病家族史等因素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糖尿病的知晓、治疗和控制情况有关,亟待开展相关综合防控。
    • 皇甫晓娟; 李小娟; 陈敏; 刘吉红; 翟蕊; 蔡志鹏; 李俐涛
    • 摘要: 背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在全球范围蔓延,严重影响人类健康和生活。有研究报道COVID-19可导致血栓性疾病,而脑卒中与血栓事件密切相关。目的评估COVID-19对脑卒中患者病死率的影响,并对其可能机制进行探讨,从而为合并COVID-19的脑卒中患者的科学防治提供可靠的临床理论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及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等数据库,收集关于COVID-19对脑卒中患者病死率影响的队列研究或病例对照研究,检索时间为2019年12月至2022年1月。2名研究人员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采用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NOS)对文献质量进行评估。采用Meta分析评价COVID-19对脑卒中患者病死率的影响,采用漏斗图评价文献发表偏倚。结果共纳入18篇文献,12篇文献质量为高质量,6篇文献质量为中等质量。Meta分析结果显示,合并COVID-19的脑卒中患者病死率、凝血酶原时间(PT)、D-二聚体水平、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高于未合并COVID-19的脑卒中患者〔RR=4.16,95%CI(2.82,6.13),P<0.00001;MD=0.78,95%CI(0.35,1.20),P=0.0003;MD=1.34,95%CI(0.83,1.84),P<0.00001;MD=6.66,95%CI(4.54,8.79),P<0.00001〕,年龄低于未合并COVID-19的脑卒中患者〔MD=-2.04,95%CI(-3.48,-0.61),P=0.005〕。合并COVID-19的脑卒中患者和未合并COVID-19的脑卒中患者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2.51,95%CI(-2.69,7.71),P=0.34〕。对合并COVID-19脑卒中患者的病死率绘制漏斗图,结果显示两侧基本对称分布。结论COVID-19可增加脑卒中患者病死率,PT、D-二聚体等凝血系统指标的改变可能在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其预后与年龄、入院时NIHSS评分等相关。
    • 王芬; 张绮珊; 孙兴兰; 秦凤银; 黄奕敏; 韩郭茵; 赖锦佳; 张小培; 谭益冰
    • 摘要: 背景 信息框架(收益框架和损失框架)理论在健康教育中起着重要作用,但目前其在公众脑卒中认知教育中的应用效果尚不明确。目的 探讨基于“中风120”的收益与损失框架信息对居民脑卒中院前延迟行为意向影响的差异。方法 2021年1—9月,通过脚本撰写、视频制作、视频评价3个步骤,形成基于“中风120”的收益框架视频和损失框架视频。于2021年10—11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81例广东省广州市35~80岁的居民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按照1∶1的比例,将其随机分为收益框架视频干预组(n=40)和损失框架视频干预组(n=41),邀请收益框架视频干预组居民观看收益框架视频,邀请损失框架视频干预组居民观看损失框架视频。在观看视频前后,采用脑卒中先兆症状识别和应对调查问卷、脑卒中院前延迟行为意向量表(SPDBI)对居民进行调查。比较两组居民干预前后对各脑卒中先兆症状的正确识别与应对情况,以及SPDBI总得分及各维度得分。结果 最终共纳入75例居民,其中收益框架视频干预组37例,损失框架视频干预组38例。干预前,两组居民对各脑卒中先兆症状的正确识别率、应对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居民SPDBI总得分及各维度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收益框架视频干预组居民对各脑卒中先兆症状的正确识别率、应对率较干预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DBI总得分及除不就医行为合理化维度外的其他维度得分较干预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损失框架视频干预组居民对各脑卒中先兆症状的正确识别率较干预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除口角歪斜外的其他脑卒中先兆症状的正确应对率较干预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DBI总得分及各维度得分较干预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损失框架视频干预组居民的SPDBI总得分及不就医行为合理化、症状归因、习惯反应样式维度得分低于收益框架视频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倡导居民出现卒中先兆症状后及时就医方面,损失框架的信息比收益框架的信息更具有说服力,更有助于降低其脑卒中院前延迟行为意向水平。由此,可重点采用损失框架作为脑卒中院前延迟健康教育信息的表达方式,重点突出脑卒中先兆症状与触发急救系统的关系,着重阐述快速就医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 王若冰; 王留根; 李和平; 曾西
    • 摘要: 背景脑卒中患者常发生营养不良,既往研究大多关注其入院时的营养状况,对住院期间及出院时营养状况的研究较少,若能动态观察并分析脑卒中住院患者不同时间点营养状况的影响因素,则能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营养状况及预后。目的分析脑卒中住院患者不同时间点(入院、住院7 d、出院时)营养状况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1年1—12月入住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的177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时间点的营养状况分为不同时间点的营养正常组和营养不良组。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卒中后肺炎、卒中后焦虑抑郁、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吸烟饮酒史、营养支持方式〔仅经口进食、仅鼻胃管(NGT)、仅间歇经口至食管管饲法(IOE)、合并肠外营养(PN)〕。采用洼田饮水试验(WST)评估患者的吞咽功能,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脑卒中住院患者不同时间点营养状况的影响因素。结果脑卒中患者入院、住院7 d、出院时营养不良发生率分别为11.9%(21/177)、32.2%(57/177)、19.8%(35/177),其中住院7 d时营养不良发生率高于入院及出院时营养不良发生率(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入院时营养正常组(156例)和营养不良组(21例)脑卒中患者年龄、吸烟饮酒史、营养支持方式、WST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7 d时营养正常组(120例)和营养不良组(57例)脑卒中患者年龄、卒中后肺炎、营养支持方式、WST评分、NIH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营养正常组(142例)和营养不良组(35例)脑卒中患者营养支持方式、WST评分、NIH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WST评分〔OR=2.118,95%CI(1.390,3.226),P<0.001〕为脑卒中患者入院时营养不良的影响因素;年龄〔OR=1.035,95%CI(1.001,1.070),P=0.028〕、营养支持方式中合并PN〔OR=19.206,95%CI(3.188,115.707),P=0.001〕及NIHSS评分〔OR=1.108,95%CI(1.029,1.194),P=0.007〕为脑卒中患者住院7 d时营养不良的影响因素;营养支持方式中仅NGT〔OR=13.518,95%CI(1.783,102.493),P=0.012〕、合并PN〔OR=18.445,95%CI(2.870,118.531),P=0.002〕为脑卒中患者出院时营养不良的影响因素。结论脑卒中患者入院、住院7 d、出院时营养不良发生率均较高。WST评分为脑卒中患者入院时营养不良的影响因素;年龄、营养支持方式中合并PN、NIHSS评分为脑卒中患者住院7 d时营养不良的影响因素;营养支持方式中仅NGT及合并PN为脑卒中患者出院时营养不良的影响因素。
    • 王华; 孙树乾; 黄哲; 张源源
    • 摘要: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刺联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卒中后肩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卒中后肩痛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康复训练,1天训练2次,1次30分钟,1周训练6天,共两周;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增加醒脑开窍针刺,1天1次,1周针刺6天,共两周。两组患者均在治疗前后用VAS视觉模拟评分评价肩痛缓解情况,FMA-UE运动功能评分量表上肢部分评分评价患侧上肢活动改善情况以及评价患肩关节的前屈、外展主动活动度。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肩关节疼痛程度均较前显著降低(P<0.01),治疗组患者较对照组患者肩痛程度缓解更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患侧上肢运动功能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提高(P<0.01),治疗组患者较对照组患者肩痛程度缓解更明显(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肩关节的主动前屈、外展活动度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提高(P<0.01),治疗组患者较对照组患者肩关节的主动前屈、外展活动度提升更明显(P<0.05)。结论:与常规康复相比,醒脑开窍针刺联合常规康复治疗可以明显减轻PSSP疼痛程度、提高患肩关节主动活动范围,提升患侧上肢运动功能,值得临床进一步推荐使用。
    • 罗政云; 陈轲; 付航
    • 摘要: 背景 脑卒中具有致死风险高、神经功能损伤严重的特点,支架取栓、导管抽吸取栓治疗均是快速消除患者血栓、降低病死率以及改善患者神经功能与预后的重要治疗方案,明确支架取栓、导管抽吸取栓治疗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效果对提高临床疗效以及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具有重要意义.目的 比较导管抽吸取栓与支架取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法选取清镇市第一人民医院2018年9月—2021年5月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住院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常规组、研究组,每组40例.常规组采用支架取栓治疗,研究组采用导管抽吸取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血管再通率及血管再通时间,术前及术后24 h、7 d、30 d、90 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术前及术后90 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90 d存活率.结果 两组患者血管再通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血管再通时间短于常规组(P0.05).结论 导管抽吸取栓治疗与支架取栓治疗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均具有良好的血管再通效果,而导管抽吸取栓治疗可明显缩短患者血管再通时间,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且有效降低患者症状性血栓逃逸等并发症发生风险.
    • 章金蓉; 包凤岐; 费惠慧; 潘洁; 陈兰; 何俊
    • 摘要: 背景 脑卒中后非特异性腰背痛(NLBP)发病率较高,极大影响患者功能恢复和生活质量;当前脑卒中后NLBP的治疗手段单一,以口服镇痛类药物为主,长期服用不良反应明显.脑卒中后NLBP与肢体平衡和运动障碍密切相关,而心肺运动试验(CPET)指导下四肢联动训练正是改善肢体平衡和运动障碍的有效方法.目的 探讨CPET指导下四肢联动训练治疗脑卒中后NLBP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12月在常州市德安医院康复中心就诊的脑卒中后NLBP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0例、观察组30例.对照组有2例患者、观察组有1例患者中途自行退出本研究,最终纳入患者57例,其中对照组28例、观察组2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增加CPET指导下四肢联动训练,持续训练6周.比较两组患者训练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两侧腹直肌与腰段腰段竖脊肌平均功率频率(MPF)、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S)评分以及步态参数.结果 训练后两组患者静息、步行状态下VAS评分分别低于本组训练前,且观察组患者静息、步行状态下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训练后两组患者患侧及健侧腹直肌、腰段竖脊肌MPF分别高于本组训练前,且观察组患者患侧及健侧腹直肌、腰段竖脊肌MPF高于对照组(P<0.05).训练后两组患者BBS及FMAS上肢部分、下肢部分评分分别高于本组训练前,且观察组患者FMAS上肢部分、下肢部分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训练后两组患者步幅、步频、步速、健侧摆动相/患侧摆动相分别高于本组训练前,步长偏差、健侧支撑相/患侧支撑相分别低于本组训练前,且观察组患者步幅、步频、步速、健侧摆动相/患侧摆动相高于对照组,步长偏差、健侧支撑相/患侧支撑相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增加CPET指导下四肢联动训练,能有效缓解脑卒中后NLBP患者的腰背痛,这可能与CPET指导下四肢联动训练更有助于改善患者上肢、下肢运动功能以及步态对称性,从而减少躯干代偿、减轻腰背部肌群疲劳有关.
    • 赵琴; 费世早; 方芬; 曹克勇
    • 摘要: 背景 30% 的脑卒中患者遗留偏瘫,严重影响其正常生活,因此促进患者肢体功能康复十分重要.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作为一种新型无创技术逐渐应用于各类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目前临床针对高频rTMS联合任务导向性训练在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中应用效果的研究较少.目的 探讨高频rTMS联合任务导向性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华东师范大学附属芜湖医院康复医学科2016年8月至2020年8月收治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87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康复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42例和研究组45例.患者入院后均予以脑卒中二级预防药物治疗及物理疗法,对照组患者采用任务导向性训练,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高频rTMS治疗,均连续治疗6周,随访1年.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6周及出院后3、6、12个月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上肢部分(FMA-UE)、Wolf运动功能测试(WMFT)、改良Barthel指数(MBI)量表评分.结果 时间与治疗方法在FMA-UE、WMFT、MBI量表评分上存在交互作用(P<0.05);时间、治疗方法在FMA-UE、WMFT、MBI量表评分上主效应均显著(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6周及出院后3、6、12个月FMA-UE、WMFT、MBI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6周及出院后3、6、12个月FMA-UE、WMFT、MBI量表评分分别高于本组治疗前(P<0.05).结论 高频rTMS联合任务导向性训练能够有效提高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功能性训练效果,促进上肢运动功能恢复,进而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 雷洋; 苟梦秋; 边原; 韩丽珠; 尹琪楠; 童荣生
    • 摘要: 2021年5月24日,美国心脏协会和美国卒中协会(AHA/ASA)发布《2021AHA/ASA指南: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卒中预防》.该指南内容涉及继发性卒中预防的诊断评估、血栓风险因素的管理、病因学管理以及继发性卒中的系统护理等.该文拟对指南中药物治疗相关部分进行解读,并对抗栓药物与既往版本指南进行比较,以期为我国缺血性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生存者卒中的二级预防提供参考.
    • 李国旺; 喻明
    • 摘要: 脑微出血(CMBs)是脑小血管病的重要影像学表现,常在缺血性脑卒中、颅内出血、痴呆等患者经颅MRI检查时被检出.近年来,随着医学影像学技术的进步,CMBs的检出率呈逐渐上升趋势.有研究发现,CMBs的存在会增加脑卒中发生率及恶化风险,对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及病情进展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因此,本文详细阐述了CMBs的流行病学、危险因素、可能发生机制、临床表现,并进一步总结CMBs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及其并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方案,旨在为科研工作者更深入地研究CMBs提供思路,最终将研究成果运用于临床,进而指导CMBs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个体化防治.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