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其他>中国医师协会整合医学分会第二届学术年会
中国医师协会整合医学分会第二届学术年会

中国医师协会整合医学分会第二届学术年会

  • 召开年:2017
  • 召开地:西安
  • 出版时间: 2017-04-28

主办单位:;中国医师协会;;

会议文集:中国医师协会整合医学分会第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全选(0
  • 摘要:习近平同志指出:"纵观世界文明史,人类先后经历了农业革命、工业革命、信息革命.每一次产业技术革命,都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巨大而深刻的影响."同样,正是这三次革命引发和催生了医学发展的三个时代,即农业革命催生了经验医学(或传统医学)时代,工业革命催生了科学医学(或生物医学)时代,信息革命必将催生整合医学时代.整合医学的全称是整体整合医学(Holistic Integrative Medicine,HIM),它的诞生究竟为了什么,它究竟要做什么,它已经做了什么,这是三个必须要回答的问题.整合医学既是一种认识论,也是一种方法学。它本身不是一种医学体系,但通过它,从人的整体出发,把与之相关的知识不断加以整合,从而形成更适合、更符合人体健康呵护的新的医学知识体系。整合医学的核心是整体观、整合观和医学观,三观为一体,缺一不可,而最核心的是整体观。本文所说的整体观至少包括空间健康学、人间健康学、时间健康学。
  • 摘要:追溯医学发展的历史,医学最初是以整体医学为雏形的,由整体医学到医学分化将人们对生命的认识带入分子生物学水平,这种以分为主的发展方式确实促进了医学的飞跃式发展,但同时也带来诸多问题:哲学在医学领域的指导作用被逐渐淡化,医学各个专科承担的业务越来越单一,学科越分越细,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的裂痕加大,医学的人文精神在缺失,医生的整体观念越来越淡薄,甚至逐渐失去整体思维和综合治疗能力.现代生活方式和疾病谱的转变使重新审视医学分化的弊端.近年来,医学界越来越多的专家呼吁建立整合医学体系,以满足人们对医学和卫生保健服务的需求,应对目前面临的医疗挑战.
  • 摘要:整合医学的实践是一项系统工程,所谓工程就是通过组织和管理,将众多的人、材料、物件等不同要素结合起来,建造新的物体或新项目。例如慢性病的防控,绝不仅仅是哪一个专业或专科的事情,岂能指望心血管科就能控制高血压,内分泌科就能防治糖尿病,更不是在医院等着病人来了再治。慢性病防控工程依赖于预防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整合,还包括社会管理的整合,其关键在协作。
  • 摘要:哲学的种类多样,比如有杜威实用主义的哲学,有海德格尔和雅斯贝尔斯的存在主义的哲学,有波普尔三个世界理论的哲学,等等.按照传统的说法,哲学就是世界观、方法论.用哲学审视当代医学,说得具体一点,就是指从全局(整体)、从相互关系、从发展变化的视角看待医学;就是对医学一切问题的观察、认识和评判,要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就是从医学家主体认识与医学实践客体的相互关系认识医学.本文对当代医学发展中的几个现实问题做一哲学追问.
  • 摘要:在当今社会、经济、文化、卫生体制发生重大变化,医疗环境、医患关系出现新情况、新问题的情况下,医生在更好地钻研业务、提高技术、改善服务态度的同时,也应注重学习人文思想,树立哲学理念,建立和谐医疗.哲学是分析问题的智慧和方法,是"价值的守望者".人们总是在信奉和践行着某种哲学,可能是自觉或是不自觉的,也可能是适宜或是不适宜的.医学的哲学内涵在于其兼具自然科学和社会学两种属性,特别是现今"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建立更是如此.医生要将科学与人文整合并实践之,才能很好地完成医生神圣而艰难的使命.古希腊哲人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说:"哲学应该从医学开始,而医学最终应该归隐于哲学."因此,要重新审视自己所从事的职业,讨论医学是什么,医学是怎样的,医学应该怎么办.
  • 摘要:心理学是比较基础的,心理学和医学相比太宽泛、太不确定了,而医学更科学和严谨.但研究心理学的人常常觉得自己搞得很科学,很了不起,容不得别人的批评指正,其实,应该向研究医学的入学习.重点想讲心理是一个客观的存在,而且可以对这个客观存在进行调控.心理现象并不是虚无缥缈的,比如我们的本能、本性、基本情绪等都是客观存在的心理现象.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讲话,提出了整体健康的观点,特别是在注重身体健康的同时,还要注重心理的健康。我们心理学愿意和整个医学一起,为中国人的健康,为医护人员的健康,更为人类的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
  • 摘要:医学伦理学作为哲学伦理的一个应用分支,它要求我们对自身进行反思。医学面对的事情非常复杂,它至少要面对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人体本身,它是一个物,另一方面是生病的人。我们所面对的生病的人,是在生病后才来找医生,和医生建立医患关系,而伦理就是指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所以按照我们现实的情况,可能很多医生与病人还没有形成伦理关系时,他们之间的医患接触就结束了。因为这个医生可能只关注到“物”的层面,而没有关注到“人”的层面。
  • 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中国疾病谱发生了显著变化,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代谢性疾病等慢性疾病严重危害着中国人民的健康,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和经济负担.心脑血管疾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首要杀手,中国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的病人达370万人,其中心源性猝死多达50万人.文章提出了“整合药学”的概念,整合药学是在整合医学的基础上,综合考虑疾病发生的多因素及药物作用特点、机制等,以期在药品的研制和使用上发挥更大作用。
  • 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人类对于生物医学寄托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希望生命医学研究能够带动新兴产业的发展.我大学毕业已经30多年了.在这30多年里,中国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我们的科研投入不能说不大,发表的论文也越来越多,数量上已跃居世界第二位.但是,国内外同行都发现,中国生物医药研究成果的转化率不高,肿瘤的治疗效果依然没有多大改善.人们把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部分归于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之间的脱节,也就是说,应该在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之间架设一座桥梁,让我们的基础研究来自临床问题,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人类健康.于是,国外学者提出了转化医学的概念,国家也在全力推动这一理念.我的困惑是,如果没有强大的基础研究,拿什么转化?2015年,美国又提出精准医学的概念.时任总统奥巴马说的精准医学是针对适当的人在合适的时间给予正确的处治.其实,精准医学并不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其实质就是"个性化医疗".我理解的精准医学是一种基于对个体遗传背景、环境因素、生活方式与生活习惯差异等的认识,对人类疾病进行精确的预防与处置(诊断和治疗)的医学模式.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的生活方式、环境与西方人不一样,与西方人的遗传背景也不一样,但是中国的诊治标准和美国是一样的,因为来自自己研究结果的数据或证据只有5%,这就是我产生的第二个困惑——如果没有规范的临床研究,拿什么来精准?整合要从基础抓起,就像抓中国足球一样。做好整合还要解决人才的问题、团队的问题,以及团队协同创新不足的问题,如果没有协同创新何谈整合。但是现在的年轻人习惯以自我为中心,只知道自己,不知道除了自己还有别人。在这种状态下,整合医学是很难实现的。同时,我们需要解决临床研究人员整体不足的问题,主要是应做好临床医学研究体系与能力的建设。
  • 摘要:医学是人类文化的一个分支和产物.文化影响着医学的起源、发展,并可作为医学概念的框架和方法论的原则,对医学理论的内容和形式产生影响.东西方具有不同的文化特点,决定了中西医学在起源、发展、基本理论、思维方法等方面的差异.西方文化的本源是古希腊哲学,它认为世界是由土、气、水、火四个元素组成,强调个体性,所以西医更多的是从微观对疾病进行分析,强调对抗治疗,是一种实验解剖医学.中国古代认为金、木、水、火、土这五大要素之间的相生和相克是构成宇宙万物及各种自然现象变化的基础,更强调整体性,所以中医往往注重宏观辨证治疗,侧重整体调节,是一种临床试验医学.西医的个体化医学与中医的辨证论治是相通的,就像中医并不排斥西医一样,西医也不应该排斥中医,取长补短,共同为人类健康服务,这就是整合医学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如毛泽东所说的,把中医中药知识和西医西药的知识结合起来,创造中国统一的新医学、新药学。这个“结合”起来的新医学可能就是我们今天倡导的整合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个“结合”起来的新药学可能就是我们今天倡导的整合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 摘要:自人类基因组计划开始,精准医学便随之孕育而生.2015年美国及中国相继推出精准医学计划,更是让精准医学成为大众耳熟能详的名词.精准医学和整合医学看似两个相互矛盾的概念,其实两者是相互有机统一的关系.以外科学发展史为例,早在没有外科学概念的时期,医生在行医过程中便会对一些简单的疾病进行物理干预.随着消毒、麻醉、止血、输血等技术的产生和进步,现代外科学得以进一步发展,根据人体不同器官结构将大外科分成了泌尿外科、普通外科、心胸外科等多个专科.而人们对个体化治疗的需求不断增加,外科又朝向更加精细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如泌尿外科又分成了肾脏疾病、前列腺疾病、膀胱疾病、结石等诸多亚专业.因此当一个前列腺疾病病人在一个泌尿外科专家和前列腺疾病专家之间选择时,往往更倾向于选择后者.专业化、精准化治疗是医学发展的趋势,同时又将面临新的问题.人体的器官不是独立的,一个简简单单腹部疼痛的病人可能辗转好几个科室才能明确诊断,这就大大降低了医疗效率,增加了病人的负担.而精准化、专业化难以解决综合性问题,因此精准医学的发展离不开整合医学.
  • 摘要:医学是以诊断、治疗和预防生理和心理疾病,提高人体自身素质为目的的应用科学.在医学的发展进程中,哲学思想的发展始终引导着医学的发展,早期医学家以系统论的思想将人体作为简单整体进行医学实践.随着现代生物医学研究技术的快速发展,医学实践取得了长足进步,医学逐渐发展为由各个专科组成的学科,继而学科越分越细,医生越来越成为专科人员,系统整体思维和综合诊治能力受到影响.近年来,以系统论和整合观为主导思想的整合医学理念旨在改革医学体系,使之更符合人们对医学和卫生保健的服务需求.
  • 摘要:肿瘤是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中国每年新发恶性肿瘤超过300万例,每年因恶性肿瘤死亡病例高达210万.在致死人数最多的十大恶性肿瘤中,消化系肿瘤占了5个,发生率占人体实体肿瘤的近60%,严重危害人民健康.中国胃癌发病人数约占全球的42%.尽管近年来,中国在胃癌研究中取得了重大进展,但仍未能改变病人治疗效果不佳、死亡率始终不减的现状.究其原因,主要是病因不清、手段有限、疗效不佳,导致胃癌难以有效预警,早诊率低,晚期预后极差.而归根结底是目前胃癌仍然缺乏有效的肿瘤标志物,而且中国目前在胃癌的诊疗实践中使用的分型分级体系及绝大多数治疗方案均是建立在欧美人群的临床研究基础之上,由于国人疾病发病率、人群特征、遗传药理学等因素与欧美不同,导致中国病人接受这些治疗时在剂量耐受、药物毒副作用等方面表现出很大的异质性,难以取得良好的早诊效果,维持稳定的疗效.
  • 摘要:胰腺癌的早期诊断和病理分型对于治疗或者预后评估非常重要,这些分子水平的研究可以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但是这些分子水平涉及的东西比较多,需要临床医生给予基础研究学者一种提示,研究思路必须整合,研究方法必须整合,研究结果更要进行整合医学分析。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从里面筛出重点,哪怕筛出一两个分子并建立检测技术,才能对早期胰腺癌的诊断成为可能。
  • 摘要:中西医整合对功能性胃肠病是有帮助的,而且也需要各方面的整合。功能性疾病是一类古老的疾病,大家都很熟悉,过去的一些秘方,甚至民间的偏方对我们都很有用,甚至更有用,需要将其整合到现在的治疗方案中,因为目前的很多方案在很多病人中解决不了问题。
  • 摘要:本文探讨了从整合医学角度看急性胰腺炎的诊治,或许本文的内容还谈不上整合医学,最多是多学科诊疗,但我希望今后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向整合医学靠拢.同时,在未来推动和发展中国整合消化病学历程中不断深入认识和理解整合医学,并身体力行地践行整合医学.
  • 摘要:未来晚期胃癌的个体化治疗是这样的:给病人取活检,做基因检测,找到它的驱动基因,找到驱动基因相应的抑制药物进行治疗。目标是延长病人的生存期,而并不是治愈。预防是降低胃癌发病率和死亡率的最好策略,尽可能地发现早期胃癌是目前降低死亡率的最有效手段。规范治疗胃癌病人,提高治愈率,降低复发率,多学科诊疗;IV期胃癌病人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包括基于分子分型的靶向治疗,延长病人的生存期。上述是从发生发展的纵向来看的,横向上,可以通过多学科的努力治疗胃癌。因此,胃癌的治疗靠整合,整合才能全面发挥作用,全局发挥作用,只有整合才能实现精准,胃癌的精准治疗是整合治疗的一部分。
  • 摘要:在消化内镜学中如何形成整合医学意识,需要大家共同探讨.我觉得消化内镜医生每天的工作,可以用一副对联来形容,上联"上捅捅下捅捅,百转千回搜肠刮肚遇病去病",下联"左瞅瞅右瞅瞅,一来二往走胰寻胆石落天惊",但是要做好这些还必须有横批"眼明手快".医生治疗病人时,可以把微创技术做到“独具匠心”,但不是为了美观,而是让病人获益,这就要求内镜医生要有整合医学的意识。
  •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消化疾病介入治疗的整合医学研究,这也是我的团队这些年来一直在做的事情.在日常工作中,包括临床实践和临床研究,都要贯穿整合医学意识,即怎样整体地开展临床实践,怎样整体地推进科学研究,怎样整体地促进病人痊愈和康复.这些年做了一些工作,发表了60多篇SCI文章.参加了一系列国际多中心整合医学临床研究,并通过这一平台向国外同行学习.同时,自己也启动了十几项随机对照整合医学研究,或者是前瞻性、观察性研究.有意识地加强国际交流和合作,因为中国的医生诊治了全球最多的病人,应该把我们的数据展示给国际同行.
  • 摘要:在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的框架之下,作为成员单位,在肠病领域和兄弟单位一起做了一些工作.本文主要介绍两个方面:一是和大家一起做的整合研究工作,包括研究和推广.二是将来如何做更多更深入的整合医学研究.
  •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西京消化病医院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消化性肿瘤临床研究组的工作,使大家更好、更深入地理解整合医学的内涵.我们的团队是由樊代明院士、吴开春院长经过30多年的努力逐渐形成的.2015年,做了4个方面的工作:①建立了一个以消化道肿瘤诊断为主的临床验证平台;②建立了与肿瘤临床研究密切相关的消化道肿瘤PDX模型平台;③建立了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生物样本库平台,并进行了标准化培训;④对明星分子MG7抗原作为胃癌预警标志物的前瞻性研究进行了可行性论证.
  • 摘要:在过去的一年中,开展了不少内镜方面的临床研究,这些研究往往是从个案到回顾性研究再到前瞻性研究的过程,其中的顶层设计特别需要整合医学思维.以下主要介绍两个比较成熟的整合医学研究.
  • 摘要:目前很多临床都在搞整合医学,关节外科也不例外,正在整合.已经不是单纯地会做膝关节、髋关节手术的手术匠,关节手术正在走向快速康复,快速康复正在走向微创外科.近几年"快速康复"在临床上提得特别响亮,尤其是在泌尿外科和普通外科,快速康复已经是很多医院的"常规"用语,它的名称很多,包括快速康复外科、快速通道外科、快速恢复外科等.不管它是什么外科,只有一个目标,旨在使病人的恢复更快更好更强,这就是快速康复.这个概念是1997年丹麦学者首先提出的,美国学者2001年做了补充,这个理念很快在骨科和泌尿外科推广应用,激发了几乎所有临床科室都在进入快速康复.病人术后两三天内就能正常走路,或者不超过三天病人就能回家,不需要像过去那样在医院住半个月,还要在医院拆线.关节外科快速康复的目的是减少手术应激,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提高病人满意度,降低并发症,促进病人的功能康复,这就是所说的快速康复.实现快速康复需要很多条件,把这些都考虑进去、整合起来,或许这就是樊代明院士提出的整合医学在骨科学中的应用.
  • 摘要:随着中国城市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各类创伤的发生率明显增加.中国每年因创伤就医高达6200万人次,每年因创伤致死人数达70万~80万,创伤死亡在总体死亡中是第5位死因,是45岁以下人群的首位死因.严重创伤的发生常涉及多器官、多系统的损伤,不但需要用整合医学的理念进行正确、规范的整体性救治,还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区域性等特点.这就要求严重创伤的救治不但要有正确、严谨、高效的救治规范,还要将区域的面积、人口、交通状况及现有医疗资源整合考虑建立相应的救治模式及救治体系.近年来,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整体医疗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特别是省会、东部城市三级大医院的医疗设备及专科救治能力已经达到或者接近发达国家水平.但是,中国创伤救治整体水平仍然较低,救治效果仍然较差,不但远落后于先进国家的创伤救治,也远落后于中国临床其他专科的发展,其根本原因是缺乏整合医学的理念又缺乏全因素整合考虑的创伤救治体系.
  • 摘要:股骨颈骨折是常见多发病,但骨折后判断股骨头是否坏死是一个难题.股骨头坏死的概念是1890年提出来的,后来人们不断研究其病理过程,并提出了相应的理论.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开始大家更多关注是否存在血管改变,因为血管损伤可能造成供血不好最终导致坏死.所以有的研究对股骨颈骨折后的周围血管进行造影,发现存在缺血,可能是骨折后的移位造成血管损伤;再者移位后股骨头血运减少,造成坏死.但有学者发现坏死区域和缺血区域并不一致,所以又提出生物力学因素可能也是造成坏死的重要原因.还有学者发现坏死中心部位的变化,超过生理负荷后可能造成骨质疲劳断裂导致坏死.此外有学者发现,骨质弹性的下降也可引发坏死.在两足动物模型中做实验发现机械应力可能也在股骨头坏死中发挥重要作用.
  • 摘要:多发伤是指在全身超过2个部位以上的严重损伤,是十分危急的状况,死亡率非常高.多发伤有很多细化量化指标,死亡的发生有3个高峰期,第1个高峰期是受伤后立刻死亡,因为损伤太重.第2个高峰期是损伤早期,早期阶段是抢救的黄金时间,如果处置不当,病人在这个阶段会死亡.在这个阶段,需要使用高级创伤生命支持系统.第3个高峰期是在后期,因为感染、败血症及多器官功能衰竭造成死亡.如果要获得较高的抢救成功率,需要综合性的知识,需要了解病人的病理生理及相应的处理原则,这就是整合医学的思维。开展整合医学的救治,说到底就是要综合考虑病人的全身状态及局部表现,权衡利弊,分清轻重缓急,才能获得最佳效果。
  • 摘要:随着外科技术的发展,手术在疾病治疗中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然而,疼痛、器官功能障碍、恶心、呕吐、低氧血症、睡眠障碍、运动障碍、半饥饿状态等因素可以单独或共同引起应激反应,严重影响术后康复,延长病人住院时间.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从病人的整体考虑,需要用整合医学的理念,全面分析上述各因素的内在联系、因果转换,妥当处理术前、术中、术后的各种问题.在外科,有一种加速术后康复理念(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是1997年丹麦医生Kehlet提出的,其在很多方面与国内倡导的整合医学理念相似,即采用有循证医学证据的一系列围术期优化处理措施,减少手术病人的生理及心理的创伤应激,加速康复.其病理生理学的核心是减少创伤及应激反应,最终达到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病人康复、缩短住院时间和节省医疗费用的目的.
  • 摘要:对于脊柱肿瘤的外科治疗,以前有一定的模式和策略,但经过十多年临床实践分析后,会发现有很多东西是需要再认识、再提炼的。总之,病人情况不同,不同的病例应选择不同治疗,同一类病例也要选择不同治疗,这就是整合医学。规范化选择非常重要,这种规范化除了多学科整合外,当然外科基础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但仅有外科不够,还需把病人的各种情况分析清楚,进行认真评估,权衡利弊,从中找到最适合病人的治疗方案,这就是整合医学。
  • 摘要:中国当前糖尿病病人血糖的达标率仅约30%,也就是说七成以上的病人没有达标.虽然现代医学得到了快速发展,但对于解决当前的常见病、多发病、非传染性疾病,还不是很有效,或者说不是很成功.所以,需要换一种思维考虑如何防治这些慢性病.我想这就是现在为什么要提出整合医学,为什么要成立整合内分泌糖尿病专业委员会的原因.进入医学院,从解剖学起,各个专业各个系统分得很清楚,各个专科设置很细,很熟悉自己的专科,不过这些慢性疾病常常不是完全按照各个系统或各个专科发病和发展的.现在认为动脉粥样硬化、2型糖尿病、肥胖、脂肪肝实际上是互相联系的,将这些疾病看作是"一根藤上的四个瓜",提出异病同防、异病同治的概念,希望能提高防治慢性病的效率,提升病人的健康水平.
  • 摘要:代谢性炎症综合征到底是什么概念?有几个相关的名字必须提及:第一个叫代谢性炎症(Metabolic Inflammation或者Metainflammation),第二个叫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第三个是整合医学,也称HIM(Holistic Integrative Medicine).那么,给出的代谢性炎症综合征(Metabolic Inflammatory Syndrome,MIS)的定义就是由于代谢紊乱产生的慢性低度炎症,后者损伤了组织器官,而且产生了2种以上和代谢性炎症密切相关的代谢性疾病,这些与慢性低度炎症密切相关的疾病包括动脉粥样硬化、脂肪肝、肥胖及2型糖尿病.
  • 摘要: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发病率高,年轻化趋势显著,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本文重点阐述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在降低ASCVD风险中的作用及相关研究.
  • 摘要:糖尿病主要分为四大类型: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特殊类型糖尿病和妊娠糖尿病.1型糖尿病有时候可以导致糖原累积性肝脏肿大,2型糖尿病与肥胖、高脂血症可共同作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作为一名消化内科医生,本文重点从整合医学角度,与内分泌科医生讨论肝病并发的糖尿病,或者说肝病相关糖尿病,重点放在两者间的相互关系和诊疗对策.
  • 摘要:目前,糖尿病医生对大血管病变的认识越来越深入,因为大血管病变是糖尿病死亡的最主要原因.糖尿病医生在临床实践中非常重视降糖的同时能给病人带来心血管的获益,从根本上降低糖尿病的大血管病变风险和死亡风险.但不可否认,糖尿病死亡并非全部归因于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微血管病变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而且对微血管和大血管病变的防治也是需要整合的重要内容.说见肾知心,当看到微量白蛋白尿的时候,就知道这个病人的心血管风险也是增加的.本文将从整合医学角度重点解读中国2014年《糖尿病肾病防治专家共识》.
  • 摘要:2016年8月,接到樊代明院士的建议,将在中国整合医学会大会上,筹备成立中国医师协会整合医学分会的呼吸病学专业委员会.中国整合医大会是由中国医师协会整合医学分会组织召开的,整合医学分会下面将会相继成立各专业委员会,如整合呼吸病学专业委员会、整合消化病学专业委员会等.今后整合医学分会通过不断发展,会成为中国整合医学会,相关工作正在进行.能否成为一级学会,取决于整合医学整体的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及发展前景,相信这一目标能够实现.
  • 摘要:怎样才能对肺癌进行精准的早期诊断,这无疑对做肺癌的医生提出了一个挑战。整合医学恰恰给我们了一种全新的思路。整合医学不仅要求把已知的各生物因素进行整合,而且要将新的因素、社会因素和环境因素加以整合,不仅需要将现存与生命相关各领域最先进的医学发展发现加以整合,而且要求将现存与医疗相关各专科最有效的临床经验加以整合。
  • 摘要:介入肺脏医学是整合医学的具体体现,也就是整合医学的一部分,要正确领会、灵活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对于一个胸部疾病的诊断,要根据症状、体征、影像学、辅助检查等,综合判断得出一个准确结论,这就是一个整合医学的诊断过程。胸部疾病的治疗也是整合医学的具体体现,不仅要有传统的治疗,如手术、物理治疗、化学治疗等,还要有其他现代的治疗,以及心理治疗、中医药等。
  • 摘要:本文将以一个需要多学科参与或者需要整合医学思维才能完成的病例为例,提高对整合医学的认识及参与性.在出现症状、体征与实验室检查不相符时,应扩展思维,要进行学科的整合,只有用整合医学的理念和思维,才能全面分析思考病人的真正病因及其后来随时间、随病程的变化,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不耽误病人的诊断和治疗。基于此,呼吸科必须要与临床所有学科进行学术上的整合,从而形成整合呼吸病学。
  • 摘要:生发中心来源的淋巴瘤包括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滤泡性淋巴瘤等.滤泡性淋巴瘤在中国的年发病率较低(3%~4%),在欧美较高(20%以上).滤泡性淋巴瘤临床特征非常明显,从病理学上看,是多发结节,结节不只分布在边缘区,在淋巴结内部也能看到大量结节状结构.在临床诊断上,t(14;18)转位造成BCL2高表达,这是免疫组化鉴别滤泡性淋巴瘤非常重要的证据.目前在治疗上和其他淋巴瘤没有太大差别,可用美罗华(利妥昔单抗)加化疗方案.实际上滤泡性淋巴瘤是一个惰性淋巴瘤,生存时间可以很长,但在晚期会有30%向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转化.滤泡性淋巴瘤目前认为是不可治愈的淋巴瘤,主要是由于对其发病机制不是特别清楚.
  • 摘要:本文探讨了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相关问题.医学的发展从最初的经验医学到现代的循证医学再到精准医学,更多强调的是一些形形色色的个体化治疗,强调的是局部,比如腔镜治疗、放疗、微创治疗等.也更多强调微观治疗,即基于分子生物学的分子靶的靶向治疗等.医学发展至今已分得太久,到今天终于迎来而且必将进入整合医学的时代.
  • 摘要:CAR是一个人为编辑的嵌合抗原受体,它分为3个部分,主要是胞外抗肿瘤抗原的受体、跨膜区域及胞内信号传导区域.根据胞内传导区域结构的不同可分为三代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CART治疗流程分为4步:①从病人或供者体内通过单采的方法提取T细胞;②通过病毒转染的方式,T细胞表达CART基因;③经过体外大量扩增,回输给病人;④细胞回输后监测毒副反应和疗效.CART治疗技术的出现,可谓是血液肿瘤领域的重大突破。最初接受CART治疗的病人获得了良好的无病生存。在美国MCI中心半数以上病人得到了完全缓解或部分缓解。很多中心的淋巴瘤病人也能达到较高的总缓解率。尽管存在一些不同的因素,但总的缓解率能达到66%-90%,甚至更高。
  •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的发生部位与病理生物学之间的关联性.MALT淋巴瘤的概念于1983年提出,2008年世界卫生组织分类中把MALT淋巴瘤定义为"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黏膜相关淋巴组织"这样的类型.该型淋巴瘤的发病年龄跟其他惰性淋巴瘤相似,均是中老年发病,50~70岁是发病高峰,但在其他阶段都有可能发病.MALT属于低度恶性淋巴瘤的范畴,但其发病特点又和低度恶性淋巴瘤不同,因为低度恶性淋巴瘤常常是全身广泛性发病,甚至累及骨髓,但MALT淋巴瘤常常是以局部发病为主要表现,且进展相对比较缓慢,是最常见的结外淋巴瘤,占到惰性淋巴瘤的30%~50%.在MALT淋巴瘤中,各部位的发病比例不一样,胃是最常见的MALT淋巴瘤发病部位,占到50%左右.
  • 摘要:整合医学不仅是心血管内科整合,就搞冠状动脉疾病的,现在的内科医生很不全面,越来越专,只能看一两个疾病,甚至有的科室一个小专科都要科内会诊.遇到一个复杂的病人,一个病人好几种疾病怎么办?一个医生搞不定,只有靠会诊,这常常是医疗纠纷的成因.不搞整合医学,医学的发展要出大问题,医生的成长也要出大问题.本文就室性心律失常中的整合医学诊治谈谈想法.
  • 摘要:说到心血管病的整合医学,觉得在目前的医疗环境下比较困难,因为大家看重的是放了几个支架,装了几个起搏器,做了几个视频,这就是现状.其实,我们的老祖宗早就反对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早就有了整体的意识.只是在口头上认可,但在实践中逐渐忘记了.整合医学可能给强调一种理念,就是要以病人为中心.这个口号叫了很多年,哪天不是以病人为中心,而是以自己为中心了?但实际上没有做到以病人为中心.记得我的两位导师,一位是著名的郑道声教授,他能够用听诊听出心脏各区室的大小和冠状动脉梗塞的面积,也能听出室间隔缺损的大小.他说病人,一半是病,一半是人,要把病人当人,这也是我行医的准则.另外一位导师是林延龄教授,他一直讲一句话:要治病人,不是治病变.我想这是整合医学重要的理念.
  • 摘要:医学在不断地精细化,走到现在,的确遇到了很多的问题,必须要有一种反思和回归,回归到整体的理念上来.结合整合医学,我主要就心脏团队的建设谈一下自己的体会.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各家医院出现了大内科、大外科,那个时候是什么病都看.随着专业化培训的加强,慢慢形成了专科医生的模式,例如心内科医生.随后,又不断衍生出亚专业,像心内科就出现了冠心病中心、心律失常中心、高血压中心、心力衰竭中心等,越来越细.医学发展方向是向精细化发展,把学科分得非常细,每个人都在自己的那个小分支里研究,使得很多疾病得不到最优化的治疗.一个临床病人不是疾病的节段,而是很多疾病的综合.现在各个专业又在向整合医学靠拢,但什么是整合医学,我个人体会归根到底是让整个的医疗最优化.
  • 摘要:整合医学理念的提出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就心血管专业而言,如何让整合医学在心血管专业落地是很重要的问题.记得樊代明院士第一次在学校给讲整合医学的时候,我当时就站出来反对他,我说心血管专业越分越细,大家还觉得做得不够专,要用十几年才能培养一个专业人才,现在又要整合,得需要多少年才能培养出一个整合医学人才?如果已经成为非常专业的医生再回头变成一个整合医生很难.曹教授讲的室性心律失常专家共识,此前国家从来没有过,令人耳目一新.何教授讲述的关于冠心病医生过分依赖支架的问题已经体现了整合医学的理念.而吴永健教授曾经来科做过临床交流,他带来的团队其实就是一支整合医学的团队,其中还包括护士,看了他们的工作,我充分体会到他们这支团队的默契,这才是整合的团队.
  • 摘要:整合医学从理念上要理清楚,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分开太久太细怎么合回来是更高层面的问题,需求也更高,也就是要以病人的需求进行整体的思维。在整合医学理念的实施中存在不同层面的问题,包括医院和医院、科室和科室、地域和地域的问题,以及经济利益的问题,还有行政权力的分配等,所以是一个系统工程,很大的一个工程。
  • 摘要:说起发展整合心脏病学,可能很多人首先会想到要不要成立学会.大部分专家说要成立,关键是怎么把学会做好.首先应该成立一个心血管整合医学的学术组织,要在学术上有一定的影响力,具体的载体可以做心血管整合研究所、心血管整合医学病房等.还应该举办整合医学相关的学术会议或者专题研讨,或者是在国内外一些大会上设立整合病例的专场,用这样的方式形成学术的驱动力.另外,还需要编辑整合医学的专业杂志、专著、丛书等.同时,我认为还需要开展整合医学人才的培养,整合医学人才不一定是专科人才,可能是一个分诊的人才,一个看花的不一定需要绣花.需要一些看花的人,然后把这个工作分配到各个相关的亚专业,我觉得这也很重要,这也是人才,整合医学的人才.需要整合国内多学科的优质资源,成立一个医生团队,推广医学整合模式,在具体实践中不存在谁听谁的问题,因为随着知识的发展,最后发现自然而然就分到了应该分的科室,而其他科室都是配合,尤其是当有整合医学人才分诊时.另外,还可以撰写共识和指南,关于整合医学的某些疾病,一定有一些疾病是需要跨学科整合的.
  • 摘要:宫颈癌是中国常见的肿瘤,每年约有15万的新发病例,有两三万女性因此死亡,患病和死亡人数约占全世界的1/3.宫颈癌是病毒感染所致,在90%~95%甚至更多的病例中都可以找到病毒感染的证据.目前,国际上将宫颈癌视为常见疾病,建议用疫苗进行防治.前不久中国刚刚批准了两个疫苗上市使用,一个是葛兰素史克的疫苗,另一个是默克公司的.先看一下人乳头瘤病毒(HPV)16/18型疫苗,该疫苗的产生是以白人的研究为背景,中国感染情况与白人人群类似,这个疫苗对白人的保护程度超过80%.中国有一个神经内分泌肿瘤较常见,它的18型感染率也很高.在中国33型也比较多,因此,应用太多国外的疫苗对中国病人的保护作用有限,需要应用中国自己的疫苗.在中国香港,不但要求女孩子要接种疫苗,男孩子也要接种.需要在整合医学的思维下,充分考虑个体差异,才能获得个体化诊断和治疗的良好效果。
  • 摘要:当医生面临一个妇科肿瘤病人,有腹水,需要进行临床评估,这时需要考虑:①指南的适用范围;②体能状态评估基于哪些准则;③临床评估的手段有哪些;④评估的流程如何制订。如果在指南选择上错了,停止就是进步。如何甄别和选择指南非常重要,必须采用整合医学的方法,全面分析思考问题,因为治疗的目的是把病人的总体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尽量与我们的理想拉近,不要因为我们走得太远而忘记为什么出发。
  • 摘要:本文主要谈谈中国近10年宫颈癌手术治疗的现状及对未来手术发展方向的思考.中国宫颈癌过去10年的发病高峰年龄是40~49岁,但也有小于30岁甚至更年轻的病人.对宫颈癌的手术治疗,经腹的手术比较多,2014年经腹比例达到59.3%,这个数据可能不够全面,总的趋势是还在增加.做宫颈癌手术第一是在综合医院,第二是在肿瘤专科医院,第三是在妇幼专科医院.经阴道手术各地的实施情况有所差异,重庆做得比较多,其他地方少一些,尤其是安徽,这个手术在安徽已经彻底消失了.在手术类型方面,广泛性子宫切除(RH)应用比较广泛,改良广泛性切除术(mRH)越来越少.
  • 摘要:互联网影响到每个人,到底它可以做什么,未来怎样改变生活,这是都在思考的问题.医学加上互联网,会带来哪些变化呢?本文从以下四个方面谈一谈:一是互联网和信息获取,二是医疗模式,三是大数据和医疗,四是人工智能和医疗.
  • 摘要:整合医学包含了所有医学人文的内涵,医学中涉及的宗教问题实际上也属于医学人文的内容.在整个西北地区,少数民族比较多,对医生而言,对宗教有所了解,学习一点宗教知识,对自己和我们的服务对象都有积极的意义.虽然大家都认为医学和宗教属于不同的社会领域,医学是科学,宗教有的人说是迷信,迷信和科学怎么混在一起?很多医学院士讲过,现在的医学越来越不让人喜欢,尤其是大众对医学越来越不能理解了.虽然原来不能治的病现在能治了,平均寿命比原来高了,健康水平达到了历史上最好的水平,但医生却越来越不被尊重,甚至被杀,这可能和医学的走向与模式的偏差有关系.医学的本原是什么?是人文.如果单纯学技术,单纯懂得医疗技术,懂得医学科学,而不懂得医学人文,那永远不是一个好医生.
  • 摘要:在中国传统医学领域,存在许多不够准确的观念与认识,影响其发展,至今还面临这样的困惑,比如什么是"中医",什么是"中国传统医学",什么是"传统医学",什么是"民族传统医学",什么是"现代医学",什么是"西医",以及如何正确认识传统医学,等等.这些困惑造成的问题显而易见,大到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中到学科的界定,小到病人的诊治.因此,有责任逐渐认识和消除这些困惑.众所周知,传统医学往往是古典哲学、临床经验和区域性文化的混合体,有些传统医学带有一些宗教色彩,而各民族的古典哲学常常是构建其传统医学理论框架的基础.因此,深入思考中国传统医学的哲学基础及基本框架具有重要意义.
  • 摘要:整合医学充分强调医患关系的重要性,重视人的整体性,最大限度利用适宜的治疗手段、医疗专业人员和医疗原则,从而达到预期治疗目的和最佳医疗状态.天天讲循证,怎么又出来讲整合?所谓整合,它的核心还是人,以人为本,不是过去的光治疗症状.过去很多年一直在强调,我们的医疗理念要从对一个疾病的治疗过渡到对整体的人进行关注,这就叫整合.整合什么呢?是循证医学,还是补充替代医疗?这些名词是新的,实际上东西都是老的,就是在循证治疗的同时,要关注、补充一些新的理念,甚至是替代.
  • 摘要:早在1543年,就有人描述大脑是有血液循环的.1681年,学者提出了大脑动脉环(威利斯环)的概念,这个环对大脑的血供非常必要和重要,它贯通了大脑的前后左右.1658年,有人专门提出了卒中(中风)的概念,当时的英文叫apoplexia.回溯脑血管病的历史,16~18世纪主要是对大脑的血液循环有了初步的解剖学了解,以及生理学和病理学的描述.到19世纪,对卒中的认识逐渐形成了系统的临床实践.20世纪60年代,脑血管病的检查和治疗技术开始出现,显著地推动了临床实践.20世纪70年代已经有大量的随机对照、前瞻性的多中心研究,这些研究对后续的循证医学及指南制订以指导临床工作都非常有益.卒中是一个综合征,影像学的进步带来了分型的细化,并可能逐步电子化。就像前面所说的,我们把一些数据输进去,分型自动就出来了。卒中单元模式符合发展中国家的诊治特点。溶栓治疗的广泛开展,急救系统的服务提升,高危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防治,卒中二级预防的质量控制,病人依从性的提高,缩小指南与实践的差距,等等,这都是今后需要用整合医学才能解决的重要问题。
  • 摘要:神经科一位著名的专家说神经科有两类疾病:一类是脑血管病,一类是非脑血管病.本文讲的就是非脑血管病,探讨脑炎、脑膜炎病因诊断中的整合医学。
  • 摘要:缺血性卒中的二级预防所防的是卒中复发.二级预防策略中重要的一点是,针对不同的病人、不同的疾病,二级预防治疗强度肯定是不一样的,这种分层概念也是我们一直在倡导的。对于卒中的二级预防,或者卒中复发风险相关的分层评估可以基于以下几个方面:最好操作的是基于危险因素的分层,不同的危险因素,具有危险因素的多少,决定了这个病人未来复发的风险病因,对于不同因素治疗的强度也有差别。
  • 摘要:最近几年,国内外兴起一股热,就是急性缺血性卒中预后评估的模型或者预后评估的评分,主要是利用一些相关的因子来评估疾病的可能预后.现代医学走向了循证医学、转化医学、精准医学,直至整合医学时代,这要求在预后评估上要有合理性.合理地评估预后,至少有三方面的益处:①帮助临床医生有效地制订临床治疗决策.如果明知病人溶栓后效果不好就可以不溶了,估计效果好才溶,溶栓有适应证、禁忌证,很严格.②可有效缓解医患矛盾,给病人和家属一个非常合理的预期.③很多医学院校都是药物和器械的临床研究中心,对于筛选病例有好处.
  • 摘要:脑血流动力学用于脑梗死等脑血管病的临床评估的时间并不长.曾经有很多年诊断脑梗死都是一个方法,后来根据管腔狭窄来分类,又根据斑块性质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随着影像学的进展,大家进一步探讨脑梗死的病因,但发现仅靠影像又不够了,因为意识到了血流的问题.脑血管病就是脑血流的疾病,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储备功能,来看看以储备功能为主的脑血流的变化.
  • 摘要:儿科医学应从单纯的医学模式向整合医学模式转变,充分体现对人的尊重与关怀。加强儿科的人文建设与职业道德、学术道德建设。加强内涵建设,真正以病人为中心。要加快优质儿科医疗资源集群发展,大学附属医院儿科与附属儿童医院、省级儿童医院应成为国家的区域性高水平临床诊治、高质量医疗服务的重要基地,以及高水平医学研究与培养儿科专科人才的重要基地,进一步增强儿童医院的优质资源向基层辐射。应坚持政府主导、全社会参与,加快儿科多元化办医格局。中国的]L童健康问题将来一定要通过发挥民营医疗机构的作用来解决。要加强出生缺陷的三级预防体系建设。
  • 摘要:由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儿童医院牵头的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研究中心,是目前全国的三个呼吸系统中心之一,中心应用整合医学的理念,整合了全国呼吸相关(尤其是呼吸学组)的学术力量,开展了一系列整合医学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实践,取得了明显的进展.呼吸系统有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呼吸道感染。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病原确诊率低,广泛存在抗生素滥用的现象。我国过敏性鼻炎和支气管哮喘居儿童呼吸道疾病之首。另外儿童睡眠呼吸疾病的特点不同于成人,越来越多的呼吸系统疑难病、少见病都缺乏诊断标准和治疗原则。因此,必须用整合医学的思想来全面认识这些问题。建立儿童呼吸系统疾病临床研究中心应在以下六个方面做好工作,也可以概括为“六需要”:需要开展临床多中心研究,需要开展基础临床密切结合的转化医学研究,需要开展新产品、新技术评价研究,需要培养多层次领军人才、学科带头人和技术骨干,需要开展基层卫生人员的技术培训及适宜技术的推广,需要探索临床研究的方法、机制及管理模式。总结起来,就是要用整合医学思维开展整合医学研究。
  • 摘要:有关儿科医生培养的问题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习近平总书记对此也高度重视,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最高领导人对儿科工作专门做出指示这还是第一次.应该说现在已经形成了重视儿科的社会氛围,但如何能真正落地,让儿科医生有尊严地行医,确实还有很大的难度.目前儿科医生的培养困难很多,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首先,在第二次教育改革中把儿科学系取消了;其次,随着医疗市场化,不少综合医院和大的三甲医院把儿科基地去掉了;再者,现实的经济状况使儿科医生流失严重.
  • 摘要:干细胞技术大家都不陌生,在儿科领域虽然研究得不是特别多,应用不是特别广泛,但也已开展多年,比如造血干细胞移植就是开展得最早、最好的临床实例,还有肺动脉高压、各种遗传性疾病,以及脑瘫的干细胞治疗等.本文聚焦在心血管领域的干细胞治疗及其未来的动向.据2015年的全国统计,心血管病的死亡率排在第一位,其中也涉及很多儿科相关的心血管疾病,占比非常高.但是目前有关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好的办法不是太多,心力衰竭、扩张型心肌病主要靠药物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可以采用介入治疗.但还有很多问题无法解决,比如心力衰竭,儿科比较常见的是左向右分流后引起肺动脉高压导致的心力衰竭,在治疗中确实需要一些新的技术和方法.
  • 摘要:人体的菌群是与生俱来的,主要包括附着在人体体表的皮肤黏膜、消化道、呼吸道及泌尿生殖道等部位的细菌.人体的细菌大约有1014个,体积相当于一个肝脏的大小.传统的细菌培养方法有400多种,通过这些方法研究菌群跟人类的关系,就叫微生态群.传统的微生物学着力点在于诸如伤寒、痢疾等疾病的治疗,与之不同的微生态群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共生的菌群.微生物组也叫宏基因组,指的是所有人体菌群的基因组的组合,一些学者认为微生物组的概念应该扩大,既包括菌群,也包括它的基因.为什么会出现微生物组呢?当研究一个细菌时,经典的研究方法是通过单个细菌的分离培养进而做形态、生化鉴定.微生物跟儿童的一些疾病如新生儿感染、哮喘、过敏性疾病、感染性疾病等都有关联,当前关注较多的与菌群失调相关的主要包括肥胖、糖尿病和冠心病,以及孤独症和抑郁症等。研究人体菌群及其与疾病的关系,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整合医学思维来指引。
  • 摘要:很早以前大家就知道一种疾病通常会伴随多个系统的器官发生异常,临床上称之为并发症、合并症,现在被称为共患病.一种药物针对一种疾病的治疗,也不是一对一的,它会对多个系统的器官改变和异常发挥作用,可能是正性作用也可能是负性作用.因此,整合医学应该是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类健康的新模式,是全方位改善医疗服务质量的一种新的认识论和方法学.维生素的应用涉及多方面,目前我国还没有建立一个大的数据库,因此,为了儿童的健康成长,在临床过程中有必要监测儿童的各种维生素水平,建立国人自己的数据库,尤其是对于一些肥胖、发育迟缓的高危人群。要把这些事情搞清楚绝非易事,我们要依靠整合医学的思维和实践,“单打独斗”成不了大器,未来的医学赢在整合,维生素在人体中的作用及其应用的研究也一样。
  • 摘要:近年来,整合医学的理念引起了医务界的广泛关注.但整合医学是什么,整合医学怎么做,并不是所有人都十分清楚.《三国演义》开篇的一句话值得思考:"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整合医学从医院来说是三个层面:医院整合、学科整合、医务人员整合.本文重点谈一下医生团队的整合.1977年恩格尔提出,医学模式应尽快从纯生物医学模式走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但是40年过去了,似乎并没有重大突破.1996年我参加了世界卫生组织举办的"非精神科医生精神心理培训班",培训时我发现自己只会看躯体疾病,不会识别和干预临床常见的精神心理疾病,所以,从内心深处认为自己是一名不合格的临床医生,于是,就开始了这一领域的实践.
  • 摘要:本文主要分享一下应用整合医学后对中国眼科学发展的促进,以及对自身科研工作的启迪.整合医学是个大概念,樊代明院士曾经多次讲述了整合医学的概念,在眼科中运用的时候为其做了一个眼科化的诠释,即把长期被细分的眼科疾病的发病机制、治疗和具体问题放到系统里、整体中去进行考察、分析,并根据社会环境、心理、现实进行调整,使之成为更加符合、更加适合眼病治疗的新体系.在樊院士的带领下,在3年前出版了《整合眼科学》第1版,该书在结构和内容上与以往的眼科学完全不同.
  • 摘要:所谓整合微创外科包括概念的整合、技术的整合、学科的整合、培训的整合以及学术交流的整合。在概念上,微创外科至少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镜微创外科、腔镜微创外科、介入微创外科、物理微创外科、化学微创外科等。树干是微创外科,在腔镜分支上又分为腹腔镜、胸腔镜等。
  • 摘要:西京医院是第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前身是延安中央医院.1954年原第四、第五军医大学合并,其附属医院也相应合并为第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984年对外称"西京医院".现有医疗设备总价值15.7亿元,展开床位3000多张,2015年门急诊量380多万人次,日均1万多人次.现在的医学分科越来越细,尤其是亚专业分得越来越细,使临床医生的视野比较局限,把病人当成了脏器,从而导致了临床诊疗、服务、安全等诸多问题的出现.人们常说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医学上现在需要的"合"与"分"应该是更高层次的,也是螺旋式的.在精准、精细的医学分科基础上的再"合"已显迫切,而且显示出重大的意义.我们试着探索院中院的模式,这种模式主要是内外科的整合。我们成立了6个院中院,有骨科医院、皮肤科医院等,均是以疾病系统进行内外科整合。心血管医院把心血管内外科进行整合,脑科医院是3个学科的整合,消化病医院是一个比较完整的院中院,是其中做得最出色、最有成效,而且是在国内外影响最大的院中院。樊代明院士是这个院中院的院长,整合医学的理念也是从这里提出的。
  • 摘要: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始建于1956年,经过60余年的发展,现已达到2970张床位的规模,并有两个医联体.新疆最稀缺的是人才,尤其是顶层人才.我当院长后启动了医院的第二次创业发展战略,其中重要的抓手就是人才发展计划.目前,医院拥有柔性人才、领军人物、海内外知名教授、学会主委等;同时,构建由学科带头人、学科骨干和优秀青年医生组成的"人才金字塔",以有效支撑打造品质医院、辐射"一带一路"的发展定位.基于新疆与8个中亚国家相邻,医疗资源若要辐射中亚,就必须办成相互了解的、标准的、国际化的医院,因此,按照国际医院标准建设并持续改进,国内外商业医保可支付.本院在学术型医院、信息化、临床检验及动物实验中心建设方面都做了国际标准资质认证.上述这一系列的做法及成果都与实施整合医学有关.
  • 摘要:在女性健康管理方面,要针对女性的身体和心理两方面进行健康管理,才能实现女性社会适应能力的调整。在健康管理的策略上,可以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健康四大基石来进行,即合理饮食、适当运动、戒烟限酒和心理调试。如果出现健康问题,应进行适当的医疗干预。同时在女性特殊时期如孕产期、更年期,应对女性进行特殊关怀。总之,女性要关心自己的健康,爱护自己的健康,这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女性健康既有属于人体健康的共性问题,更有其特点,涉及因素很多,需要用整合医学的思维开展研究。研究的成果应该是整合健康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 摘要:京津冀心理健康促进项目,即基于健康人群的心理体检大数据项目.该项目是健康体检中心、健康管理中心向整合医学发展的最实际的落地项目.为了促进京津冀健康体检机构向健康管理机构转型、从生理体检向心理体检的服务延伸,进一步了解京津冀地区健康人群的心理健康状况,为促进民众心理健康工作提供依据,开展了此次京津冀地区心理健康促进项目.
  • 摘要:21世纪医学进入从生物医学模式向现代医学模式、从科学医学向整合医学转变的历史时期.整合医学包括基础整合医学、临床整合医学以及整合医学的相关技术方法。临床整合医学需要整合那些已经在临床验证有效的、经过时间考验的,并且具备自己独立的理论体系、诊断方法及治疗措施的医学体系。
  • 摘要:本文主要从统计学的角度回顾肿瘤风险评估的方法.恶性肿瘤现在是威胁人类生命的主要疾病,治愈率很低,5年生存率只有30%左右.所以,预防的意义重大.如何预防,重要的途径之一就是准确的风险评估和预警.所谓风险评估就是研究危险因素与肿瘤发病之间的数量依存关系和规律,预测评估对象未来发生肿瘤的可能性,提供自我健康管理的建议,并且通过必要的干预防止肿瘤的发生和发展.风险评估的主要工具是建立风险评估模型,从统计学角度来讲,风险评估模型非常多.有文献回顾1999-2009年的10年间,公开报道的评估模型超过了100种,其中有二三十种针对恶性肿瘤.不管是什么样的肿瘤风险评估模型,最终都是要获得两个指标,反映危险因素和疾病发生之间的定量关系,其中一个指标叫相对危险度(RR),一个叫比值比或者叫优势比(OR).RR指暴露于某一个危险因素的人群的发病概率和非暴露组发病概率的比值,说明暴露于该危险因素者发病概率是未暴露于该危险因素者的多少倍,这个指标可以直接说明危险因素对于疾病的发生有多大的贡献.OR是病例组的暴露比值与对照组的暴露比值之比,这个指标不能直接说明危险因素和疾病发生之间的数量关系,但是它可以间接地说明,某一个危险因素对疾病的发生有多大贡献.
  •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本院3D整合医学失眠治疗中心的建设与发展情况.整合医学是解决当前临床医学发展所面临问题的重要方法,主要目的就是解决临床专业细化和专科细划造成的弊端,提升广大医学工作者对疾病认识和诊疗的服务能力。我国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的观念,坚持防猫结合、联防联控、群防群控,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卫生与健康服务。大健康理念的提出主要是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它与整合医学的作用是一致的,大健康主要是围绕人们期望的核心,让人民群众生得优、活得长、不得病、少得病、病得晚,最终提高生命质量。整合医学的发展将引领医学走向新时代,是实现从生物医学模式向现代医学模式转变,推进医疗供给侧改革,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破解当前医改难题的重要抓手,也是我们全面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路径。
  • 摘要:作为一名肿瘤内科医生,每天面对的大多是晚期肿瘤病人;也有一些偏早期的病人手术后到肿瘤内科,为了降低复发和转移风险而进行术后辅助治疗.肿瘤早期筛查和防治是肿瘤内科医生与病人的共同愿望.早诊早治,甚至防患于未然,让健康人不得肿瘤,是医生努力的方向.2016年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的临床四大工程之一就是用整合医学的理念实现"肿瘤早诊早治".
  • 摘要:对整合医学内涵的界定,有几个关键点,其中一个是从人的整体出发,要具备一定的知识理论和临床各专科的实践经验,进行整合的同时要关注社会、环境、心理与疾病的关系,进行修正、调整,然后形成一个适合人的健康与疾病治疗的新的医学体系.由此可以看到核心词,如人的整体性、临床经验、知识理论,以及社会、环境、心理等.中医护理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中医理论体系指导下利用整体的理念、辩证的方法、传统的护理技术来指导临床护理、预防保健和康复的一门学科。
  • 摘要:整合医学概念的提出,就是将医学各领域最先进的知识理论和临床各专科最有效的实践经验分别加以有机整合,并根据社会、环境、心理的现实,以人体全身状况为根本,进行修正、调整,使之成为更加符合、更加适合人体健康和疾病治疗的新的医学体系.中医护理的概念,经过徐桂华老师30年从事中医护理的研究、教学及亲身的体验,提出了一个初步的概念.这个概念的提出是基于各学科相关的护理知识及最佳的护理实践经验.面对心身整体的病人或者健康服务对象,需要把方方面面的知识与经验加以整合,形成新的医学和护理体系.
  •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华西医院整合护理中医护一体化的做法和经验.当今,全球都面临着一个难题——有限的医疗卫生资源与无限的医护需求之间的矛盾,而中国还存在医疗资源不足与浪费并存的现象.如何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成本-效益,是中国医改的核心问题.护理是一个非常大的团队,但护理的定位和作用常常被忽略.如何挖掘护理资源及其巨大的潜力,是优化医疗资源的重要内容.有证据显示,在取得相似的服务产出效果的前提下,护士参与疾病的管理可以降低一半的医生人力成本投入.因此,要整合资源、提升效率.
  • 摘要:心身医学是临床医学的有机整体.中医学很早就有了整体医学的理念和整合医学的实践,从几千年前的《黄帝内经》中就能找到心身合一的证据;其实不仅是《黄帝内经》,还有众多中医学专著均强调了七情六欲等心理因素对躯体健康的影响.西方医学从哲学到宗教神学,最后形成心身整合医学.在这个问题上,中医学和西医学找到了结合点.心身医学是研究生物学、心理学和社会学因素在人类疾病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相互作用和相互关系的一门学问.所谓医学模式的转变,即从纯生物医学模式走向“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针对这三大要素我们更多地研究了生物学因素对疾病发生发展的影响,但忽略了社会学因素和心理学因素,这正是现代医学的短板。心身整合的最终目的就是把生物学、心理和社会学因素这三大致病因素整合起来看待每一个疾病的成因。应该说心身整合是所有学科都要研究的问题,心身医学是临床医学的基础,而不是精神医学的分支,如果把心身医学归到精神医学门下会带来很多麻烦。我国已经颁布了《精神卫生法》,如果把心身疾病归到精神疾病领域,那么非精神科医生处理心身疾病就会有非法执业之嫌。在广东,我们正在推动出台《非精神科医生心身疾病诊疗管理办法》,目的就是让医生合法执业。
  • 摘要:在新的形势下精神科医生需要转变思维,与心身医学更好地整合发展.对此,综合医院中的精神卫生工作者需要好好思考.其实精神卫生工作者所服务的对象是非常弱势的群体,而要提高精神科医生的地位,就需要拓展我们的服务群体,即对非精神科的病人提供服务,这可能会给我们的职业生涯带来一些新的机遇.此外,还需要对综合医院非精神科住院病人的服务模式进行探索.精神障碍和心理障碍患病率高,在综合医院这种情况非常突出,但相应的是识别率和治疗率很低,因此常常会引发一些未预知的严重事件,如自杀等。随着社会的消费升级,公众对医疗服务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我们需要提升病人的就医体验,缓解紧张的医患关系,总之有待完善的地方很多。
  • 摘要:本文探讨了心理学发展中的整合医学思维,说起心理学的医疗价值和医学定位,即整合、心身、护理.中医是最具有包容性的,而且是整体性的学科,如果在现代医学中定位的话,心理学应该定位在什么样的层面,这非常关键.
  • 摘要:如果问现在的心脏科中哪种疾病是最多的,很多人认为是冠心病,其实不然,应该是心理疾病.所以说到整合,心脏科医生一定要学习心理学,这就是一种整合.已经从传染病的时代到了精神疾病的时代,面临的一个最大问题,是在心理上承受了前所未有的压力,所以心理疾病成为了这个时代疾病的主旋律.心内科整合心理障碍的诊治流程非常简单,简单得超乎你的想象。过去我们针对病史、病因,给予心脏方面的药物,如果无效,我们很难再走下去。现在用量表做一下,就可以知道病人是否是由心理障碍造成的,再给他用相应的药物,问题就解决了,这个流程将来应该是我们心脏科整合心理学的一个必经之路。通过上述的流程可以基本分清楚病人的症状,究竟有多少是心理性的,有多少是心脏性的。心理障碍成为心内科最重要的疾病,传统的心内科推荐给精神心理科会诊的方式已不再适合心内科的诊治。心内科医生要有整合治疗心理障碍的能力,整合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 摘要:自上世纪70年代提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以来,可以说整合医学就在发展.心理学在整合医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在十几年前,心理学并未受到应有的重视.钟南山院士说过,健康一半是心理健康,疾病一半是心理疾病.实际上门诊病人中,80%左右是有心理问题的.2016年到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做访问,去那里的心理医学中心交流,中心里面有一个接待室,里面有很多病人。病人可以从另一个小门进去,进去后就像迷宫一样,有很多小房子,里面有精神科医生和心理医生。实际上这其中就有身、心和社会医学的整合。美国的这种模式非常好,一个病人如果是以精神疾病为主,在治疗过程中,他可以得到心理上甚至得到社会医学整合的治疗,这是一个特别好的整合医学方式。
  • 摘要:整合医学永远离不开心身医学,更离不开精神医学.我经常和心脏科的毛家亮教授争论怎样让病人得到最佳的治疗.应该让病人到精神科来治疗,而他认为不能到精神科去,在他们那里就可以解决.其实,毛教授的观点我非常赞同,因为毛教授是整合医学真正的实践者,我特别敬佩他.为什么毛教授说病人不愿意到精神科,因为现在存在一个严峻的现实,即综合医院中设置精神科的非常少.以上海为例,除一家专科医院——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外,在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有一个精神科门诊.西安的情况也是这样,只有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和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设置有精神科,而其他医院都没有.因此,从心身医学的角度来看,综合医院中精神医学的发展非常紧迫.
  • 摘要:医学发展到现在,对于精神疾病来说还是处于生物医学模式占有重要话语权的状态.在生物医学模式中,对精神疾病逐渐形成了一种共识,即精神疾病不是某一个脑区或者某一种神经意志出现问题,而是整个脑网络出现问题,是整个神经环路出现了问题.对于精神疾病的治疗,除了心理、药物,还有大家不太重视的物理治疗.重点说一下重复经颅磁刺激在精神科的应用,大量的循证医学研究证实重复经颅磁刺激对很多疾病的治疗非常有效,包括抑郁症、焦虑症、分裂症、癫痫、神经性耳鸣等,都有较好的效果。
  • 摘要:医学走到现在,遇到了很大问题,大家天天茶余饭后都在谈论怎么解决问题,所以整合医学顺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在首届中国整合医学大会中,有三个论坛是一般的会议中看不到的,即心理论坛、护理论坛、营养论坛,将来的医生一定是要医学加护理、医学加心理、医学加营养,这些加起来才能叫医生,否则只能叫医病或者叫“医死”,不懂心理、护理和营养,医生只知医病,早晚会把病人医死啊,所以希望大家要踊跃投入整合医学的大潮中。
  • 摘要:在中国整合医学大会的整合营养学分论坛上,很多人关心会有多少人来参加.对此我并不很在意,我更看重的是整合营养学的星星之火能在未来点亮什么.或许这次我们的规模显得较小,但下一次就会很大了.因为是整合营养,营养是和各学科都相关的.我认为,整合营养学要发展,最现实的举措是筹备成立中国整合营养医联体。我本人对做好整合营养学满怀信心。为什么营养是最有信心做好的呢?樊代明院士谈的所有整合医学计划和项目,现时只有整合营养学能最好、最快地落地,因为营养可以贯穿临床各个专业、各个学科,因为营养可以从医院到社区到家庭,因为营养是老百姓的生活常态。
  • 摘要:营养学是真正的整合典范.因为在营养中发挥作用的不是某一种物质,而是包括糖类、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等在内的多种物质.肿瘤营养疗法同样是一个整合的疗法,肿瘤营养是一个非常有机的整体,是一个完美的组合.包括3个阶段——诊断、干预和疗效评价.我虽然是一名外科医生,但外科医生也不能仅仅靠一把手术刀,外科医生离不开输血、麻醉、抗感染、护理等,任何一个临床疗法都是整合的方法.
  • 摘要:整合营养学应该是对最先进的营养知识、理论,最佳有效的实践、经验加以整合。根据社会、环境、心理的现实,以人体全身状况为根本,医疗团队为主导,营养医师为核心,营养护理为纽带,将营养学渗透到医疗活动中,使病人的营养状况达到最佳,使营养学在专科层面得到发展。
  • 摘要:本文结合笔者的工作实践,从临床营养师和临床医生的双重角度谈一下有关肾脏病的整合营养问题.关于整合医学的概念,从工作常态这个层面来理解,整合医学就是用最先进的理念把最优秀的人才,或者最适合的人才组合在一起,做一件最有意义的事情.我觉得整合医学不在乎人有多少,关键是你愿意做这个事情,这个团队就可以把整合医学的理念真正发挥好.樊代明院士说,世界医学已经走向整合医学时代,因此应该有这种使命感.
  • 摘要:现在大家觉得营养走入了困境,特别是临床与营养的整合很困难.临床医生需要重视营养,但通常他们重视的方法比较简单,好像是缺什么补什么,没有从整体医学的观念来解决问题.我曾问临床医生为什么不去找营养科医生帮忙解决,他们说营养科医生还不如,解决不了.这就给营养科医生提出了很大挑战.而营养科医生说,每种疾病是不一样的,让把内科、外科、骨科、脑科等都掌握了很难.每种营养都有自己的特点,怎样找到一种既先进又适用的普适的理论和技术,使之用到临床各科,提高病人的救治质量,这就是整合营养学.
  • 摘要:营养科自己做不好,临床各学科就自己做;医院不做营养,门口的药店就在做,这是一种不该出现的现象。靠院长控制不让医生开营养科的处方,这做得到吗?关于整合营养学,从效应、效果、效率、效能、效益几个角度谈一些想法。
  • 摘要:整合医学理念的提出已有好几年了,积累了一定的实践,但目前各项工作还不十分令人满意.都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征得相关学者同意后,将五个国家创新团队开展整合医学的经验收录在此.这五个团队都是2012-2016年获得过国家科技进步奖创新团队奖的团队,他们对整合医学的思考不仅先人一步,而且取得了一系列让世人瞩目的成绩.
  • 摘要:第二军医大学肝癌临床与基础创新研究团队,历时50余年,围绕肝癌预防诊治的重大医学问题,通过临床与基础紧密整合,以第二军医大学为基地,充分整合国内外优质研究技术和平台资源,集成攻关,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研究成果.解决了肝癌诊治的系列关键理论和技术问题,形成了一批肝癌诊疗的新策略和新方法,显著提升了肝癌诊疗效果,降低了发病率和死亡率,奠定了中国在肝癌研究领域的国际领先地位,为国家乃至人类健康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
  • 摘要:军事医学科学院蛋白质组学创新团队创立了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蛋白质组学理论和技术体系及学术组织,领衔了人类第一个器官(肝脏)蛋白质组学计划(HLPP),开中国引领国际大型科技整合计划之先河,是本领域国际公认的先锋团队.团队开展的是多学科整合医学研究,是针对人类肝脏的重要生理功能和肝病的重要临床表现,将分子生物学技术、分析化学技术及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进行有机整合,建成高灵敏、高通量、高效率的整合医学研究平台。各个研究组既有分工,又有合作,不仅研究肝脏蛋白质的种类和结构,还研究其功能及其在生理与病理过程中的作用,得到了一石二鸟,甚至一石多鸟的结果。团队研究需要整合医学的思想,不仅要整合资源、整合人才,而且要整合学术,由此才能得到可用于人类疾病诊疗的整合医学成果。
  • 摘要:器官损伤修复是决定危重病人存活或者死亡的关键.解放军总医院器官损伤与修复综合救治创新团队,以提高器官损伤修复机制研究水平及危重病人临床救治成功率为目标,通过协同创新和集成攻关,引领本领域的临床和转化研究.团队提出关键理论,创新诊疗技术并推广应用,解决了器官损伤修复救治的国际难题,是国内外公认的领先团队.
  • 摘要:终末期肝病因复杂的发病机制和有限的治疗方法导致其临床预后极差.浙江大学郑树森、李兰娟两位院士领导的终末期肝病综合诊治创新团队,自20世纪80年代起,围绕中国终末期肝病综合诊治的重大理论和医学难题开展整合研究.于1992年组建了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胆胰外科,2001年建成卫生部多器官联合移植重点实验室,2007年被批准成为国家重点学科,2011年成为国家重点实验室,2014年获批感染性疾病诊治协同创新中心.2007年以郑树森院士、李兰娟院士领衔的"终末期肝病的综合治疗"研究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2011年郑树森院士和李兰娟院士的团队荣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创新研究群体.
  • 摘要:消化系肿瘤是中国最高发的肿瘤,约占全部实体肿瘤的60%.中国胃癌的发病和死亡人数几乎占全球一半以上,但早期发现率不足17%,晚期疗效极差,5年生存率不足20%.大肠癌呈持续增长趋势.消化系肿瘤给中国带来了沉重的社会和经济负担.第四军医大学的樊代明院士和香港中文大学的沈祖尧两位院士领导的消化系肿瘤基础与临床研究创新团队从1985年率先利用单克隆抗体技术开展胃癌新靶标的发现研究,并随之拓展到消化系肿瘤的分子机制和应用基础研究。自2000年起两校紧密合作,共同针对消化系肿瘤关键靶标分子的机制和应用研发,展开了长期深入的整合医学研究。
  • 摘要:本文是对西京消化病医院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血管介入组2015-2016年开展的整合医学工作的总结,包括门脉高压的整合医学临床研究工作以及原发性肝癌的整合医学临床研究工作。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