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相关文献在1991年到2022年内共计383篇,主要集中在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临床医学、中国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81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1115772篇;相关期刊192种,包括医疗装备、中国民康医学、中国老年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中国卒中学会第三届学术年会暨天坛国际脑血管病会议2017、第十二届国际脑血管病高峰论坛等;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相关文献由916位作者贡献,包括张江、冯卫星、刘萍等。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81 占比:0.03%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115772 占比:99.97%

总计:1116155篇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发文趋势图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研究学者

  • 张江
  • 冯卫星
  • 刘萍
  • 李晓红
  • 丁兆日
  • 丁宇杰
  • 于敏
  • 付红
  • 刘六芝
  • 刘尊敬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尹雪
    • 摘要: 目的探究脑梗死患者血浆CD147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大庆龙南医院60例急性脑梗死(ACI)患者,根据患者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分为轻度组(15分,n=15),另随机选取同期健康志愿者6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一般资料、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胱抑素C(CysC)、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血小板α-颗粒膜糖蛋白(CD62P)、血浆CD147水平,分析血浆CD147水平与ACI患者血清Hcy、CysC、CRP、IL-6、CD62P水平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血浆CD147评估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价值。结果重度组血清Hcy、CysC、CRP、IL-6、CD62P及血浆CD147水平均高于轻度组、中度组,中度组高于轻度组,三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血浆CD147水平均与ACI患者血清Hcy、CysC、CRP、IL-6、CD62P水平呈正相关(P<0.05);血浆CD147水平与ACI患者NIHSS评分呈正相关(P<0.05);血浆CD147评估轻中度、中重度神经功能缺损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73、0.754,具有良好评估效能。结论ACI患者血浆CD147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呈正相关,且能辅助临床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估。
    • 安树旺
    • 摘要: 目的分析复合性颅脑外伤早期抢救治疗的效果。方法50例复合性颅脑外伤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治疗组与早期抢救组,每组25例。常规治疗组给予常规抢救治疗,早期抢救组采取早期抢救治疗措施。比较两组脑水肿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及抢救治疗前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结果早期抢救组脑水肿消失时间(3.52±1.23)d、住院时间(7.24±0.15)d均短于常规治疗组的(5.45±1.23)、(9.21±1.5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抢救治疗后,两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优于抢救治疗前,且早期抢救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抢救治疗措施对于复合性颅脑外伤的抢救治疗效果确切,可加速患者症状消失,改善其意识状况和神经功能,有利于缩短住院时间,值得推广。
    • 杨倩; 邓明珠
    • 摘要: 目的探讨神经保护剂辅助早期静脉溶栓治疗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纤维蛋白原(FIB)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湖南省脑科医院收治的112例ACI患者为研究对象,溶栓组和实验组各56例。溶栓组采用阿替普酶进行早期静脉溶栓治疗,实验组在溶栓组的基础上联合神经保护剂治疗。比较2组疗效,观察治疗前后2组血清Hcy和FIB水平、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血液流变学变化。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92.86%)明显高于溶栓组(78.57%,P<0.05)。实验组治疗1 d、14 d后改良爱丁堡-斯堪的维纳亚量表(MESSS)评分明显高于溶栓组(P<0.05);2组治疗后血清Hcy和FIB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实验组低于溶栓组(P<0.05)。2组治疗后血浆黏度、血液黏度、还原黏度、红细胞比积以及血栓形成系数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实验组低于溶栓组(P<0.05)。结论ACI患者采用神经保护剂辅助早期溶栓治疗能有效提高疗效,改善Hcy、FIB水平以及血液流变学变化,降低神经损伤程度。
    • 樊九菊
    • 摘要: 目的探讨中频脉冲治疗仪联合康复训练在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10月九江市中医医院收治的86例卒中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中频脉冲治疗仪干预,比较两组肢体运动功能、步行能力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结果干预前,两组上肢与下肢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评分、功能性步行量表(FAC)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个月后,两组上肢与下肢FMA评分、FAC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个月后,两组NIHS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频脉冲治疗仪联合康复训练可显著减轻卒中偏瘫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升上肢与下肢的运动功能及步行能力,从而可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的生活。
    • 贾磊华; 李国珍; 吕志坤; 赵传清; 刘强
    • 摘要: 目的分析脑出血(ICH)患者术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21年8月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收治的184例ICH患者,所有患者行微创穿刺清除术或小骨窗开颅手术。于术后3个月采用改良爱丁堡-斯堪的纳维亚卒中量表(MESSS)评估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将术后3个月MESSS评分≤15分患者纳入轻度组,>15分患者纳入中重度组。比较两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病情信息〔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入院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出血部位、出血量、出血是否破入脑室〕、治疗情况(手术时机、手术方式、有无二次手术、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是否接受早期康复治疗)、生化指标〔入院时白细胞计数、血糖、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ICH患者术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影响因素。结果术后3个月184例患者中,轻度神经功能缺损103例(56.0%),中重度神经功能缺损81例(44.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入院时GCS评分〔9~11分:OR=2.061,95%CI(1.131,3.754);≤8分:OR=2.312,95%CI(1.312,4.074)〕、入院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OR=2.427,95%CI(1.492,3.946)〕、出血量〔OR=2.317,95%CI(1.341,4.003)〕、出血破入脑室〔OR=1.860,95%CI(1.031,3.355)〕、手术时机〔早期:OR=1.879,95%CI(1.007,3.504);延期:OR=2.029,95%CI(1.147,3.589)〕、术后并发脑梗死〔OR=1.941,95%CI(1.087,3.467)〕、术后接受早期康复治疗〔OR=1.961,95%CI(1.074,3.579)〕、入院时白细胞计数〔OR=2.160,95%CI(1.209,3.858)〕、入院时血清hs-CRP〔OR=2.097,95%CI(1.160,3.790)〕为ICH患者术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ICH患者术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影响因素包括入院时GCS评分、入院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出血量、出血破入脑室、手术时机、术后并发脑梗死、术后接受早期康复治疗、入院时白细胞计数、入院时血清hs-CRP,故应针对上述一些可控因素进行干预,以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
    • 朱丽丽
    • 摘要: 目的探究头皮针法联合言语康复治疗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2月于本院神经内科诊治的104例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5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言语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头皮针法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国康复研究中心汉语标准失语症检查量表(CRRCAE)评分、日常生活交流能力量表(CADL)评分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15%,高于对照组的80.77%(P<0.05)。治疗后,两组CRRCAE、CADL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皮针法联合言语康复治疗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有助于促进患者语言功能恢复,改善患者的语言交流能力,促进神经功能修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郭艳丰
    • 摘要: 目的探究他汀类药物联合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110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依据随机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观察组采用他汀类药物联合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缺血性脑梗阻发生率、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治疗前后血脂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7%高于对照组的7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70.7±7.6)分、斯堪地那维亚卒中量表(SSS)评分(41.7±3.2)分均高于对照组的(50.2±7.8)、(32.3±2.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缺血性脑梗阻发生率为3.6%(2/55),低于对照组的14.5%(8/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优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他汀类药物联合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不仅可以调节血脂水平,还能够降低缺血性脑梗阻的发生率,有利于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神经功能,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刘威
    • 摘要: 目的研究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联合尿激酶溶栓治疗,观察组给予常规治疗联合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出血性事件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24 h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71%,高于对照组的82.8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 h、24 h、7 d后,观察组NIHSS评分分别为(10.3±1.0)、(7.5±0.7)、(5.4±0.5)分,均低于对照组的(12.0±1.3)、(9.6±1.0)、(7.8±0.7)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且较安全,HT发生率及其他出血事件发生风险均较低,更有助于促进患者神经功能修复,值得临床推广。
    • 梁发俊; 胡徽星; 张静波; 尹苗苗; 章显宝; 郑之俊; 肖伟; 王震
    • 摘要: 目的 观察运用“开喑利咽”针刺法配合语言功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失语(PSA)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4月—2021年1月在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PSA病人4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每组22例。两组均给予脑卒中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常规针刺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开喑利咽”针刺法,即点刺咽后壁和金津、玉液,并配合规范的语言功能训练。针刺每日1次,连续治疗12 d。两组分别于治疗前后行失语症、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ADL)测评,并观察针刺治疗的安全性。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失语症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治疗组治疗后失语症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但治疗组治疗后UNSS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点刺咽后壁和金津、玉液,并配合规范的语言功能训练,可有效改善脑卒中病人的失语症状。
    • 陈洁; 田慧娟; 张维; 张绒
    • 摘要: 目的分析血塞通注射液对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我院收治的50例脑梗塞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血塞通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能力、血液流变学指标、C反应蛋白(CRP)、氧化应激指标和神经功能指标,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及血小板最大聚集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CRP、MDA、NSE和S-100β水平低于对照组,SOD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塞通注射液应用于脑梗塞患者中效果显著,有利于调节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日常生活能力,减轻炎性反应,值得推广。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