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阿替普酶

阿替普酶

阿替普酶的相关文献在1993年到2022年内共计2391篇,主要集中在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内科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379篇、会议论文11篇、专利文献1篇;相关期刊433种,包括中国民康医学、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中国现代药物应用等; 相关会议11种,包括2015国际血管联盟中国大会暨第十一届中国首都血管学术论坛、第七届华北长城心脏病学会议、河北省心血管病学2014年会暨第三届经前臂(桡/尺)动脉微创化冠脉介入治疗国际论坛、中华护理学会第8届全国造口、伤口、失禁护理学术交流会议;全国外科护理学术交流会议;全国神经内、外科护理学术交流会议等;阿替普酶的相关文献由4672位作者贡献,包括李敏、李娜、曲典等。

阿替普酶—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379 占比:99.50%

会议论文>

论文:11 占比:0.46%

专利文献>

论文:1 占比:0.04%

总计:2391篇

阿替普酶—发文趋势图

阿替普酶

-研究学者

  • 李敏
  • 李娜
  • 曲典
  • 闫欣
  • 马京京
  • 李磊
  • 武娇
  • 王蕾
  • 付博
  • 常连选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陈亚绒; 屈兴汉
    • 摘要: 目的 探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疗效.方法 以126例ACI患者为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阿替普酶)与对照组(常规治疗).对比两组神经功能及凝血指标水平.结果 两组溶栓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卒中量表(NIHSS)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溶栓1 d、7 d两组NIHSS评分均降低,观察组溶栓1 d、7 d 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凝血因子VII(F VII)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阿替普酶可改善ACI患者神经缺损功能,纠正机体的凝血功能,抑制炎症反应.
    • 马娟; 常明则; 张格娟; 王雁飞
    • 摘要: 目的 探讨依达拉奉、阿替普酶对脑梗死患者凝血功能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以108例脑梗死患者为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依达拉奉+阿替普酶)与对照组(阿替普酶).比较两组疗效及凝血、神经功能.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44%(51/54),高于对照组74.07%(40/54)(P<0.05).治疗后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降低,观察组变化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bg)、全血组织因子促凝活性(TF-PCA)水平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依达拉奉与阿替普酶治疗脑梗死的疗效较好,其机制可能为调节血清神经因子及凝血功能.
    • 陈刚; 谢晓娟
    • 摘要: 目的 探究不同剂量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对脑血栓患者凝血指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月本院收治的80例脑血栓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给予常规剂量的阿替普酶(0.9 mg/kg)进行溶栓治疗,对照组给予低剂量阿替普酶(0.6 mg/kg)进行溶栓治疗,比较两组凝血指标[纤维蛋白原(Fbg)、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凝血酶原时间(PT)]和预后.结果 治疗前,两组凝血指标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aPTT、PT均明显升高(P<0.05),Fbg明显降低(P<0.05),其中观察组aPTT、PT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Fbg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预后良好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sICH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相比低剂量,常规剂量的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对改善脑血栓患者凝血功能和预后效果更佳.
    • 史娜; 原朵朵
    • 摘要: 目的 探究阿替普酶联合抗凝治疗对急性肺栓塞心电图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9月至2021年9月我院收入治疗的80例急性肺栓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阿替普酶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阿替普酶联合抗凝治疗,疗程为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电图及凝血功能相关指标.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心电图各异常情况评分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Fbg和D-D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aPTT较对照组延长(P<0.05).结论 阿替普酶联合抗凝治疗应用于治疗急性肺栓塞患者,可改善其心脏功能和凝血功能指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周媛; 叶斌; 孙静; 宫鑫
    • 摘要: 目的 探讨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1(PAI-1)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rt-PA静脉溶栓后出血性转化和血管再闭塞的相关性。方法 将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232例接受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出现血管再闭塞或出血性转化(HT),分为再闭塞率组(41例),HT组(36例)和对照组(155例)。比较2组患者血清PAI-1水平和PAI-1基因675位点多态性,并对不同基因型患者血清PAI-1水平进行分析。结果 再闭塞组患者血清PAI-I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而HT组患者血清PAI-I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因型分析结果表明,再闭塞组4G/4G型患者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而HT组患者4G/4G型患者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接受rt-PA治疗溶栓治疗后发生血管再闭塞或HT与血清PAI-1水平密切相关,而PAI-1基因675位点4G/4G是影响PAI-1水平重要因素,可能是导致患者对rt-PA溶栓治疗后出现治疗效果差异的主要原因。
    • 任章朋; 史梦婕; 熊申明
    • 摘要: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联合华法林治疗急性肺栓塞患者的有效性。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20年1月新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08例急性肺栓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54例,研究组54例。对照组应用华法林治疗,研究组应用阿替普酶联合华法林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应用不同方法治疗后对氧分压(PO_(2))、二氧化碳分压(PCO_(2))、超敏肌钙蛋白(cTnI),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bg)水平、有效性及出血发生率的影响,并就结果分析两种方法分别对急性肺栓塞治疗的有效性。结果:研究组患者应用阿替普酶联合华法林治疗后,PO_(2)水平高于对照组,PCO_(2)、cTnI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153、20.895、21.131,P0.05)。结论:急性肺栓塞的治疗过程中,阿替普酶联合华法林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能够更好地改善患者的动脉血气指标及凝血功能,且出血的发生也较少,具有较高的用药安全性,整体治疗效果理想,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 杨江苹
    • 摘要: 目的:比较在不同时间窗使用阿替普酶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溶栓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选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玉溪市人民医院接诊的122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61例/组)。在参照组患者发病后3~4.5 h使用阿替普酶对其进行溶栓治疗,在研究组患者发病后3 h内使用阿替普酶对其进行溶栓治疗。然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治疗后不同时间其神经功能的改善情况和治疗前后其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的变化情况。结果:1)研究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93.44%)高于参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78.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4 h、治疗后7 d,研究组患者的NIHSS评分均低于参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后,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9.84%)低于参照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32.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后3~4.5 h使用阿替普酶对其进行溶栓治疗相比,在其发病后3 h内使用阿替普酶对其进行溶栓治疗的效果较好,可显著减轻其神经功能的缺损,改善其运动功能,且安全性较高。
    • 周跃; 高永超
    • 摘要: 目的研究阿替普酶(rt-PA)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ACI)对其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21年5月泗洪县分金亭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68例ACI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治疗方案进行分组,将采用常规治疗的患者34例设为对照组,采用rt-PA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患者34例则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氧化炎症反应[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丙二醛(MDA)]、神经功能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PT、APTT、TT指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rt-PA静脉溶栓可有效改善ACI患者凝血功能,同时减轻其氧化炎症反应,促进机体神经功能的恢复,且不增加不良反应风险。
    • 严从阳
    • 摘要: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以为临床治疗及改善患者预后提供有效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21年6月涟水县人民医院收治的24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给予rt-PA静脉溶栓治疗,同时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氯吡格雷片口服,均治疗14 d,并定期随访3个月。分析所有患者治疗14 d后的临床疗效,并根据患者治疗后3个月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结果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148例,0~2分)和预后不良组(98例,3~6分),对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患者一般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24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经rt-PA静脉溶栓治疗后显效141例,有效98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97.15%(239/246);预后不良组患者有卒中史、有心房颤动史、有责任大动脉病变患者占比及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血清空腹血糖(FB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入院时NIHSS评分高、血清FBG、LDL-C水平高及有责任大动脉病变是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OR=3.370、3.766、4.289、4.545,P<0.05)。结论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显著,但整体预后情况尚不理想,且入院时NIHSS评分高、血清FBG、LDL-C水平高及有责任大动脉病变均是影响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临床可据此给予行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针对性的干预对策,以改善患者预后。
    • 王慧娟; 霍会永; 刘运平; 李军涛; 王超慧; 赵萍
    • 摘要: 目的研究依达拉奉联合阿替普酶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后抑郁伴睡眠障碍患者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20年7月确诊并接受治疗的64例AIS后抑郁伴睡眠障碍患者纳入研究范围,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每组32例。对照组接受注射用阿替普酶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治疗。疗程均为2周。观察2组抑郁情绪、睡眠障碍、生活质量及血清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5-羟色胺(5-HT)]、炎性因子[白介素1β(IL-1β)、IL-18]、性激素[催乳素(PRL)、孕酮(P)、雌二醇(E2)]变化。结果治疗前,2组HAMD评分、SDS评分、PSQI评分、SS-QOL评分、NE、DA、5-HT、IL-1β、IL-18、PRL、P、E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HAMD评分、SDS评分、PSQI评分、NE、DA、5-HT、IL-1β、IL-18、PRL、P、E2显著低于治疗前,SS-QOL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联合组治疗后HAMD评分、SDS评分、PSQI评分、NE、DA、5-HT、IL-1β、IL-18、PRL、P、E2显著降低,SS-QOL评分显著升高(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阿替普酶治疗AIS后抑郁伴睡眠障碍患者,能够改善患者抑郁情绪、睡眠障碍和生活质量,并调控神经递质、炎性因子和性激素分泌。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