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溶栓

溶栓

溶栓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6223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488篇、会议论文30篇、专利文献33436篇;相关期刊910种,包括全科护理、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中国现代药物应用等; 相关会议18种,包括2011北京协和急诊医学国际高峰论坛、第六届北京五洲心血管病研讨会、全国中西医结合防治心脑血管疾病学术大会等;溶栓的相关文献由12924位作者贡献,包括王拥军、王伊龙、戴向荣等。

溶栓—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488 占比:14.09%

会议论文>

论文:30 占比:0.08%

专利文献>

论文:33436 占比:85.83%

总计:38954篇

溶栓—发文趋势图

溶栓

-研究学者

  • 王拥军
  • 王伊龙
  • 戴向荣
  • 余蓉
  • 刘颖
  • 李小羿
  • 李静
  • 吉训明
  • 王丽
  • 祖茂衡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卢生芳; 胡骏
    • 摘要: 目的 观察抗凝溶栓联合方案治疗肺血栓栓塞(PTE)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4月~2020年9月收治的60例PTE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抗凝法治疗,观察组采用抗凝联合溶栓法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6.67%(29/30)高于对照组70.0%(21/30)(P0.05).结论 PTE采用溶栓联合抗凝法治疗后效果显著,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 王兴凤
    • 摘要: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及评估治疗的价值.方法 以120例疑似DVT患者为对象,患者均接受静脉造影及超声检查,静脉造影检查确诊115例为DVT,其余5例为假阳性.检测患者凝血指标,分析超声诊断DVT的价值及凝血指标与治疗效果的关系.结果 超声诊断DVT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度分别为98.26%、80.00%、99.12%、66.67%、97.50%.本文中115例患者中经过治疗后73例(63.47%)有效.有效组纤维蛋白原(Fbg)水平低于无效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水平高于无效组(P<0.05).结论 超声诊断LDVT的价值较高,凝血指标aPTT、PT、Fbg与DVT患者的治疗效果关系密切.
    • 田云霞
    • 摘要: 目的 探讨责任制护理在下肢深静脉血栓溶栓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4月至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7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9例.两组患者均行溶栓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责任制护理,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护理满意度及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5.13%)低于对照组(28.21%),差异有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2.31%)高于对照组(74.36%),差异有意义(P<0.05);观察组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角色、总体健康评分分别为(72.76±3.37)分、(76.23±3.25)分、(75.58±3.14)分、(74.78±3.61)分,均低于对照组的(65.69±3.72)分、(63.38±3.33)分、(66.68±3.21)分、(64.64±3.3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责任制护理在下肢深静脉血栓溶栓患者治疗的护理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利于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改善生活质量.
    • 张莹英; 王雯
    • 摘要: 目的 探讨责任制护理干预在急性肺栓塞(APE)溶栓治疗护理中的应用及对血小板等指标的影响.方法 以85例APE患者为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责任制护理)与对照组(常规护理).比较两组干预效果及血小板指标.结果 干预后两组SDS、SAS评分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沟通能力、护理书写规范、护理责任心、基础护理质量、应急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血小板计数(PLT)升高,纤维蛋白原(Fbg)降低,观察组PLT、Fbg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责任制护理可缓解接受溶栓治疗的APE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护理质量,改善血小板参数.
    • 余梦觉
    • 摘要: 目的探讨超早期溶栓治疗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20年10月于急诊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选用低分子肝素钠进行治疗,研究组采用尿激酶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NIHS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及BI(日常生活能力量表)指数以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分别为70.0%(对照组)和96.7%(研究组),研究组整体治疗效果较对照组优(P0.05),出院时研究组上述指标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出院时均出现下降,研究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值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超早期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整体效果良好,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升日常生活水平,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 杨江苹
    • 摘要: 目的:比较在不同时间窗使用阿替普酶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溶栓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选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玉溪市人民医院接诊的122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61例/组)。在参照组患者发病后3~4.5 h使用阿替普酶对其进行溶栓治疗,在研究组患者发病后3 h内使用阿替普酶对其进行溶栓治疗。然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治疗后不同时间其神经功能的改善情况和治疗前后其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的变化情况。结果:1)研究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93.44%)高于参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78.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4 h、治疗后7 d,研究组患者的NIHSS评分均低于参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后,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9.84%)低于参照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32.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后3~4.5 h使用阿替普酶对其进行溶栓治疗相比,在其发病后3 h内使用阿替普酶对其进行溶栓治疗的效果较好,可显著减轻其神经功能的缺损,改善其运动功能,且安全性较高。
    • 陈芳; 郭欣; 仇俊玲
    • 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在非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医院溶栓后区域转运PCI模式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纳入陕西省第四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胸痛中心由基层非PCI医院转来且发病时间<24 h的STEMI患者,根据再灌注治疗策略将患者分为溶栓后区域转运PCI组(n=96)和直接PCI组(n=206),收集患者基线资料,比较两组患者介入治疗资料相关指标、主要出血事件以及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发生率。结果溶栓后区域转运PCI组术前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0级比例较低,症状发作至球囊扩张时间和基层转运至PCI医院时间有所延长,但症状发作至再灌注治疗时间和患者支架置入比例显著下降,且患者术后LVEF改善显著优于直接PCI组患者[(53.50±7.24)vs.(57.65±8.50),P=0.032];两组住院期间MACCE[9(4.37%)vs.8(8.69%),P=0.175]和主要出血事件发生率[2(0.98%)vs.4(4.35%),P=0.076]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首诊于非PCI医院的STEMI患者,溶栓后区域转运PCI模式在一定程度上缩短心肌缺血再灌注时间,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且未增加主要出血事件和院内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
    • 李娜; 孟少轲; 朱一凡; 刘超生; 王俊杰
    • 摘要: 本文报告1例以急性脑梗死为首发表现的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为40岁男性,以“左侧肢体活动不灵4 h”为主诉就诊。既往高血压病史5年。入院前4 h无诱因出现左侧肢体活动不灵,伴胸前区闷痛。神经系统查体:神志清楚,言语流利;四肢肌张力正常;肌力左侧0级,右侧4级;左侧Babinski征(+)。结合病史、影像学及血生化检查,初步诊断急性脑梗死。予阿替普酶行溶栓治疗后胸闷加重,主动脉及头颈部血管CT成像提示主动脉夹层,遂行升主动脉替换+主动脉弓成形术。术后脑出血,行开颅去骨瓣减压术。后恢复良好,随访期间,院外曾数次癫痫发作。本病例强调了以脑梗死为首发症状的主动脉夹层可能出现的特殊临床表现,为类似病例的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价值。
    • 闫保娟; 陈羽佳; 张静; 刘潺
    • 摘要: 目的 探讨血栓弹力图(TEG)参数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溶栓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研究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AIS患者100例。根据溶栓后3个月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mRS≤2分,n=59)和预后不良组(mRS≥3分,n=41)。比较两组一般临床资料、常规凝血指标[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和纤维蛋白原(Fib)]和TEG参数[凝血反应时间(R)、凝血形成时间(K)、凝块形成速率(α)、最大振幅(MA)]。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AIS患者溶栓后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并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TEG参数对AIS溶栓后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两组常规凝血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而TEG参数方面:相比预后良好组,预后不良组R和K均显著缩短,α和MA均显著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EG参数R(OR=1.527,95%CI:1.144~2.036)、K(OR=2.036,95%CI:1.295~3.202)、α(OR=1.675,95%CI:1.263~2.222)、MA(OR=1.634,95%CI:1.189~2.245)是AIS患者溶栓后预后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P <0.05)。ROC曲线分析显示,R、K、α、MA均对AIS患者溶栓后3个月预后有一定预测价值,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565、0.597、0.637、0.827,其中MA的预测效能较高(敏感度为68.3%,特异度为88.1%)。结论 TEG中R、K、α、MA变化与AIS患者溶栓后3个月预后相关,尤其是MA值对溶栓后神经功能预后不良具有较高预测价值。
    • 刘静; 王菲
    • 摘要: 孤立性小腿肌间静脉血栓(IMCVT)是指发生于小腿部位的周围型下肢深静脉血栓,通常原发并局限于小腿腓肠肌与比目鱼肌静脉丛,具有发病率较高、起病隐匿、患者症状轻微、体征不明显的特点。这导致此病易被误诊漏诊。随着病情的进展,此病患者可出现血栓向近心端蔓延、肺栓塞等情况,从而可危及其生命安全。目前,临床上对此病的治疗主要以抗凝、溶栓治疗为主。部分研究人员认为,对于存在肺栓塞发生风险的患者,可考虑通过安置下腔静脉滤器达到预防其发生肺栓塞的目的。但对于上述预防方法,相关诊疗指南均未给予明确的指导意见。但由于IMCVT的进一步进展将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临床医生应对此病患者病情的变化给予高度重视,以帮助其安全度过整个治疗阶段。本文现就IMCVT的临床治疗进展进行综述与分析,以期为日后临床上更好地对此病进行治疗与预防提供参考依据。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