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文献在1995年到2022年内共计154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外科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8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144715篇;相关期刊116种,包括双足与保健、中国农村卫生、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贵州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分会第二次学术交流会议、全国中西医结合防治心脑血管疾病学术大会、2010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周围血管疾病学术交流会等;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文献由380位作者贡献,包括杨植、蒋米尔、于永山等。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48 占比:0.10%

会议论文>

论文:6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44715 占比:99.89%

总计:144869篇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文趋势图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研究学者

  • 杨植
  • 蒋米尔
  • 于永山
  • 何志强
  • 何菊
  • 侯培勇
  • 吕洪梅
  • 吴永杰
  • 宋光耀
  • 张华一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海生; 彭喜涛; 梁冰; 袁启东
    • 摘要: 目的:探讨Angiojet机械性血栓清除术(PMT)联合导管接触性溶栓(CDT)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EDVT)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1月至2020年11月该院收治的90例LEDVT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单独CDT治疗,观察组在CDT基础上联合PMT治疗。比较两组治疗3 d后溶栓效果、治疗7 d后患肢消肿率、溶栓时间、尿激酶用量、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3 d后,观察组溶栓有效率(88.89%)和Ⅲ级占比(84.44%)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溶栓有效率(62.22%)和Ⅲ级占比(4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MT联合CDT治疗LEDVT患者能提高溶栓效果,缩短溶栓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尿激酶用量,加快下肢消肿,效果优于单用CDT治疗。
    • 王淑珍; 陈菲; 祝志敏; 邱少东; 曾碧丹
    • 摘要: 目的比较导管接触性溶栓(CDT)与AngioJet机械血栓清除术与在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43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0例接受CDT治疗(CDT组),23例患者接受AngioJet机械血栓清除术治疗(AngioJet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手术前后D-二聚体峰值、纤维蛋白原值、尿激酶用量、术后下肢消肿率及术后1月复查下肢静脉彩超所示髂股静脉通畅情况。结果AngioJet组的住院时间较CDT组短,术后消肿率较CDT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CDT组的D-二聚体峰值及尿激酶用量均高于AngioJe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ngioJet机械血栓清除术的临床应用效果可观,在改善下肢凝血功能、减少尿激酶用量,缩小下肢周径、缩短住院时间方面更具优势,能在一定程度上指导临床应用。
    • 张明照; 卢冉; 向军益; 李博; 秦荣清; 张宇博; 周兵
    • 摘要: 目的探讨在全程透视下经皮穿刺患侧小腿段胫后静脉,并经此入路行导管接触性溶栓治疗急性混合型单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2017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60例急性混合型单侧下肢DVT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透视下经皮穿刺患侧小腿段胫后静脉入路留置导管溶栓治疗。对比治疗前后健、侧大腿的周径差以及小腿的周径差、肢体消肿率、静脉通畅评分、置管消耗时间、并发症及血栓后综合症(PTS)的发生情况,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健、患侧大腿的周径差为(0.98±0.86)cm、小腿的周径差为(0.85±0.57)cm,优于治疗前的(4.56±1.37)cm、(3.51±0.98)cm(均P<0.01)。大腿消肿率为(78.53±17.72)%、小腿消肿率为(75.79±17.08)%。溶栓后静脉通畅评分[1.0(0.0,2.0)分]优于溶栓前[5.0(5.0,6.0)分,P<0.01]。置管消耗时间为(37.02±9.72)min。2例为腹股沟穿刺点附近皮下广泛淤血,1例为小腿置鞘部位渗血。未发生重要脏器出血等严重并发症。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为10~14个月,7例有活动后轻度肿胀,1例在术后约10个月复发。结论透视下经皮穿刺患侧小腿段胫后静脉入路导管溶栓治疗急性混合型单侧下肢DVT,具有疗效确切、操作简单、并发症少、患者舒适度高,护理方便,PTS发生率低等优点,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 山长星; 陈志丹; 龚斌; 张超; 陈德杰; 谷涌泉
    • 摘要: 目的:分析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EDVT)的腔内治疗过程,并探索适合于基层医院的治疗模式。方法:回顾性分析襄阳市中心医院血管外科2018年4月—2020年7月收治的31例LEDVT的腔内治疗过程,患者先后行下腔静脉滤器(IVCF)植入术、经皮血栓抽吸术(PAT)、导管接触溶栓(CDT)、髂静脉球囊扩张及支架植入术(必要时)、下腔静脉滤器转换术,比较治疗前、溶栓后及转换滤器时健患肢周径差及静脉通畅度评分,并进行随访。结果:31例患者均植入贝朗可转换滤器,并于2个月后成功转换。所有患者均经腘静脉置管,盲穿成功26例,路图引导下穿刺成功5例。总溶栓时间为50~110 h,平均(75.74±15.52)h。尿激酶用量为215~465万U,平均(320.06±64.75)万U。3例(9.68%)行髂静脉球囊扩张并支架植入术,共植入Wallstent支架4枚。患肢肿胀程度均明显好转,溶栓后及转换滤器时健患肢周径差及静脉通畅度评分明显改善(P<0.05)。随访期间有7例(22.58%)患者出现血栓后综合征,其中2例(6.45%)复查彩色多普勒超声可见血栓部分残留;其余24例(77.42%)患者恢复良好。3例髂静脉支架植入患者下肢无肿胀,复查彩色多普勒超声提示支架通畅。治疗及随访期间无症状性肺栓塞、大出血、死亡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在基层医院中,IVCF+PAT+CDT联合治疗急性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不失为一种较好的腔内治疗措施。
    • 何甲婕
    • 摘要: 目的 探讨导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医院接收的128例急性下肢DVT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64例.对照组给予静脉溶栓抗凝治疗,试验组给予导管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患肢与健肢的周径差值及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前,两组膝上20 cm处与膝下20 cm处患肢与健肢的周径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膝上20 cm处与膝下20 cm处患肢与健肢的周径差值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急性下肢DVT患者给予导管溶栓治疗,能够有效减小患肢与健肢的周径差值,提高溶栓效果.
    • 徐金夫; 胡建森; 屠敏民; 杨志新
    • 摘要: 目的 探讨导管溶栓联合滤器置入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0月至2019年12月该院收治的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8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滤器置入溶栓治疗,研究组应用导管溶栓联合滤器置入治疗.比较两组尿激酶用量、住院时间、不同时间点患侧与健侧肢体周径差、疗效及并发症.结果 研究组治疗第3、7及14天的患侧与健侧肢体周径差均小于对照组,尿激酶用量和并发症发生率(12.5%)低于对照组(31.3%),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导管溶栓联合滤器置入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患肢肿胀,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尿激酶用量和并发症.
    • 张青云; 丁萌; 景阳; 高建国; 杨植
    •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溶栓技术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的疗效及对大小腿患健肢周径差、血浆D-二聚体(D-D)、蛋白C(PC)、蛋白S(PS)水平的影响.方法:按照1:1配对原则回顾性收集2017年6月至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128例采用不同手术方案治疗的急性DVT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设为A组(n=32,行腘静脉顺行溶栓)、B组(n=32,行经大隐静脉顺行溶栓)、C组(n=32,行逆行溶栓)、D组(n=32,行全身溶栓).统计四组围手术期情况、并发症发生率、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TS)发生率及术前、术后7d大小腿患健侧周径差、血浆D-D、PC、PS水平、下肢深静脉血流动力学.结果:A组溶栓时间、症状消退时间短于B组、C组、D组,且B组、C组短于D组,静脉通畅率高于B组、C组、D组,且B组、C组高于D组(P0.05).结论:导管接触溶栓(CDT)治疗急性DVT,在症状消退时间、溶栓时间、静脉通畅率、小腿患健肢周径差、下肢深静脉血流动力学、血浆D-D、PC、PS水平等方面较全身溶栓更具优势,其中又以腘静脉顺行溶栓效果最好.
    • 宋日平; 程恭甫; 林逢源; 张龙
    • 摘要: 目的 研究Angiojet机械血栓清除术治疗急性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6月期间我院就诊的43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进行研究,采用回顾性进行研究分析.所有患者均进行Angiojet机械血栓清除术,术后给予患者连续6个月的抗凝药物.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大腿、小腿周径差及D-二聚体水平改善情况,并使用Villalta对患者病情发生情况进行分级.结果 治疗前,大腿、小腿周径差及明显大于治疗前,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所有患者中均无病情复发情况.经Villalta评估,有3例患者评估为轻度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结论 Angiojet机械血栓清除术用于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临床效果显著,能明显缩短大腿、小腿周径差,改善D-二聚体水平,且术后复发性较低,预后性较高.
    • 全未勤
    • 摘要: 目的:分析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采用可回收下腔静脉滤器联合导管持续溶栓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择取我院2019年1月—12月就诊68例急性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为评估样本,全部患者均行可回收下腔静脉滤器联合导管持续溶栓治疗,统计分析治疗效果.结果:68例患者术后下肢皮肤颜色恢复正常,肿胀消退,多项临床症状有效缓解,术后不同时间段患侧与健侧肢体周径差均低于术前患侧与健侧肢体周径差(P<0.05);术后6个月随访患者,色素沉着及髂股静脉闭塞各2例,患肢皮肤组织无溃疡,无肺栓塞.结论: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采用可回收下腔静脉滤器联合导管持续溶栓治疗效果显著,可在各级医疗机构中应用.
    • 赵玺
    • 摘要: 目的:研究腔内介入治疗对于髂静脉压迫综合征并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2019年8月-2020年8月接收的20例髂静脉压迫综合征并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接受腔内介入治疗作为试验组.观察髂静脉压迫综合征并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效果情况.结果:腔内介入治疗对于本病的临床效果能够达到理想效果.结论:患者接受腔内介入治疗后能够促进髂静脉压迫综合征并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下肢功能恢复,同时有助于大幅度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