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导管溶栓

导管溶栓

导管溶栓的相关文献在1996年到2022年内共计248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临床医学、外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32篇、会议论文12篇、专利文献68738篇;相关期刊143种,包括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护理与康复、中国民康医学等; 相关会议12种,包括2014年台丽温三地外科学术研讨会、第十二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医学影像学术研讨会、中华护理学会全国肿瘤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等;导管溶栓的相关文献由726位作者贡献,包括李晓强、张纪蔚、桑宏飞等。

导管溶栓—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32 占比:0.34%

会议论文>

论文:12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68738 占比:99.65%

总计:68982篇

导管溶栓—发文趋势图

导管溶栓

-研究学者

  • 李晓强
  • 张纪蔚
  • 桑宏飞
  • 梁卫
  • 钱爱民
  • 李承龙
  • 薛冠华
  • 黄晓钟
  • 何秀芳
  • 卢冉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孙冰; 郭蕊; 陈蕊蕊; 薛凯
    • 摘要: 肺栓塞是一种死亡率高且会引起远期不良预后的心血管疾病。长期以来,抗凝和全身溶栓是治疗肺栓塞的主要手段。近年来,导管溶栓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到了肺栓塞的治疗当中。与单独抗凝相比,导管溶栓可以更快、更有效地降低肺动脉压力、改善右心室功能;与全身溶栓相比,导管溶栓可以减少出血发生率,应用更安全,使用范围更广。然而由于相关临床试验数据的缺乏,相关指南对导管溶栓都只是Ⅱ类推荐。本文将对导管溶栓治疗肺栓塞的最新研究进行回顾,以期找出最合理的治疗使用方案。
    • 张明照; 卢冉; 向军益; 李博; 秦荣清; 张宇博; 周兵
    • 摘要: 目的探讨在全程透视下经皮穿刺患侧小腿段胫后静脉,并经此入路行导管接触性溶栓治疗急性混合型单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2017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60例急性混合型单侧下肢DVT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透视下经皮穿刺患侧小腿段胫后静脉入路留置导管溶栓治疗。对比治疗前后健、侧大腿的周径差以及小腿的周径差、肢体消肿率、静脉通畅评分、置管消耗时间、并发症及血栓后综合症(PTS)的发生情况,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健、患侧大腿的周径差为(0.98±0.86)cm、小腿的周径差为(0.85±0.57)cm,优于治疗前的(4.56±1.37)cm、(3.51±0.98)cm(均P<0.01)。大腿消肿率为(78.53±17.72)%、小腿消肿率为(75.79±17.08)%。溶栓后静脉通畅评分[1.0(0.0,2.0)分]优于溶栓前[5.0(5.0,6.0)分,P<0.01]。置管消耗时间为(37.02±9.72)min。2例为腹股沟穿刺点附近皮下广泛淤血,1例为小腿置鞘部位渗血。未发生重要脏器出血等严重并发症。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为10~14个月,7例有活动后轻度肿胀,1例在术后约10个月复发。结论透视下经皮穿刺患侧小腿段胫后静脉入路导管溶栓治疗急性混合型单侧下肢DVT,具有疗效确切、操作简单、并发症少、患者舒适度高,护理方便,PTS发生率低等优点,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 杨静; 王峰; 王植荣; 马洪皓; 马静; 王书伟; 于巧亚
    • 摘要: 目的观察芪箭消栓通组方联合导管溶栓治疗老年急性中央型下肢深静脉血栓(气虚血瘀型)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在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住院治疗的老年急性中央型下肢深静脉血栓中医辨证为气虚血瘀证的病人7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5例,对照组35例。对照组单纯给予导管溶栓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芪箭消栓通组方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指标[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与炎症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CRP)、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情况以及治疗后血栓清除率、患肢肿胀缓解情况与治疗期并发症,对比随访6个月后的后遗症发生率、复发率以及髂股静脉通畅率。结果两组治疗前后APT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14 d后,两组D-D、FIB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随访6个月后,治疗组后遗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髂股静脉通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芪箭消栓通组方联合导管溶栓治疗老年急性中央型下肢深静脉血栓(气虚血瘀型)疗效确切,能明显改善凝血功能,抑制炎性反应,且预后良好,安全性高,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 陈安琪; 宋于生
    • 摘要: 目的探究介入护士参与的“一病一品”护理在进行导管溶栓治疗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12月于本院接受导管溶栓治疗的9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将2020年1月—6月收治的45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将2020年7月—12月收治的45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下肢深静脉血栓常规溶栓护理,观察组实施介入护士参与的“一病一品”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复发情况及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术后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并发症发生率、术后6个月内再栓塞入院率及遗栓症入院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介入护士参与的“一病一品”护理应用于进行导管溶栓治疗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中,可促进其术后恢复、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风险、提高护理满意度。
    • 王会敏
    • 摘要: 目的:观察七叶皂苷钠在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导管溶栓术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2月~2019年12月收治的7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在溶栓术后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七叶皂苷钠,持续治疗10d.比较两组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血浆纤维蛋白原、白介素-6、C-反应蛋白,肢体消肿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治疗6个月后随访复发率.结果:两组治疗后凝血酶原时间和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高于治疗前,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血浆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水平低于对照组,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大腿和小腿消肿率高于对照组,血清白介素-6和C-反应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两组患者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叶皂苷钠可以有效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术后炎症介质水平,改善血液高凝状态,缓解下肢肿胀.
    • 邢越; 徐国建; 朱峥嵘; 邹岚; 徐一丁; 梁笑霞; 张惠萍; 谭雁红; 罗灿华
    • 摘要: 目的 对比手术溶栓联合髂静脉支架置入与抗凝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方法 收集我科2016年6月~2019年1月期间治疗的下肢深静脉血栓79例患者,根据治疗方式分为手术组与抗凝组,对比分析近期治疗效果、远期治疗效果与支架通畅情况等.结果 手术组31例,抗凝组48例;手术组患肢髌骨下10 cm周径下降值平均为4.83±1.26 cm,抗凝组为2.75±0.82 cm,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随访18个月,手术组PTS发生率为25.8%,抗凝组发生率为57.8%;支架1期通畅率为80.6%,手术组平均发病时间为5.2天,随访后villalta平均评分为6.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发病时间与villalta评分的呈正相关,说明血栓越早治疗效果较好.结论 采用导管溶栓联合支架手术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确切、血栓后综合征发生率较低,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 冯洪涛
    • 摘要: 目的:观察球囊扩张辅助治疗老年急性髂股静脉血栓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84例老年急性髂股静脉血栓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导管溶栓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球囊扩张辅助治疗.比较两组下肢膝下周径差、Villalta评分、静脉通畅度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结果:两组治疗后下肢膝下周径差、Villalta评分和静脉通畅度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导管溶栓治疗基础上采用球囊扩张辅助治疗可降低老年急性髂股静脉血栓患者下肢膝下周径差、Villalta评分和静脉通畅度评分,优于单纯导管溶栓治疗效果.
    • 何甲婕
    • 摘要: 目的 探讨导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医院接收的128例急性下肢DVT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64例.对照组给予静脉溶栓抗凝治疗,试验组给予导管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患肢与健肢的周径差值及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前,两组膝上20 cm处与膝下20 cm处患肢与健肢的周径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膝上20 cm处与膝下20 cm处患肢与健肢的周径差值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急性下肢DVT患者给予导管溶栓治疗,能够有效减小患肢与健肢的周径差值,提高溶栓效果.
    • 徐金夫; 胡建森; 屠敏民; 杨志新
    • 摘要: 目的 探讨导管溶栓联合滤器置入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0月至2019年12月该院收治的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8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滤器置入溶栓治疗,研究组应用导管溶栓联合滤器置入治疗.比较两组尿激酶用量、住院时间、不同时间点患侧与健侧肢体周径差、疗效及并发症.结果 研究组治疗第3、7及14天的患侧与健侧肢体周径差均小于对照组,尿激酶用量和并发症发生率(12.5%)低于对照组(31.3%),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导管溶栓联合滤器置入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患肢肿胀,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尿激酶用量和并发症.
    • 田广健; 杨佩; 赵鑫; 许铮
    • 摘要: 目的 探讨导管溶栓术在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收集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普外科收治的71例行静脉导管溶栓术下肢DVT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5例行髂静脉球囊扩张支架置入术,52例于术中行长鞘管负压吸栓术.术后通过观察下肢周径变化、患肢消肿率及静脉通畅率,探讨导管溶栓术的疗效.结果 71例患者中,65例(91.5%)术后造影提示静脉通畅改善,5例髂静脉重度狭窄于溶栓后行球囊扩张及支架置入术,1例静脉闭塞未能开通.71例患者下肢周径均有所改善.71条患肢溶栓后膝上、膝下15 cm周径均较治疗前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51.6±0.8)cm 比(54.4±1.3)cm、(37.0±0.8)cm 比(39.1±0.9)cm](t=8.190,P=0.029;t=7.580,P=0.038).患肢消肿率为(74±9)%,静脉通畅率为(73±8)%.结论 导管溶栓术在下肢DVT治疗方面疗效肯定.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