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髂静脉压迫综合征

髂静脉压迫综合征

髂静脉压迫综合征的相关文献在2001年到2022年内共计152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内科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5篇、会议论文7篇、专利文献122805篇;相关期刊85种,包括解剖与临床、中国超声医学杂志、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2014年台丽温三地外科学术研讨会、全国第十三次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第八次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术研讨会、首都医科大学超声科学系第一届超声医学学术大会等;髂静脉压迫综合征的相关文献由518位作者贡献,包括张智辉、林少芒、艾文佳等。

髂静脉压迫综合征—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45 占比:0.12%

会议论文>

论文:7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22805 占比:99.88%

总计:122957篇

髂静脉压迫综合征—发文趋势图

髂静脉压迫综合征

-研究学者

  • 张智辉
  • 林少芒
  • 艾文佳
  • 萧剑彬
  • 周为民
  • 李晓强
  • 官云彪
  • 李强
  • 蒋米尔
  • 赵渝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学科

年份

    • 黄渌; 李文文; 崔佳森
    • 摘要: 目的探讨髂静脉压迫综合征(IVCS)继发下肢静脉溃疡的愈合情况及诊治体会。方法收集2018年4月至2021年9月就诊于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的54例IVCS合并下肢静脉溃疡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的病变长度、溃疡愈合情况、凝血功能指标[D-二聚体、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等,分析腔内治疗IVCS后的溃疡愈合情况。结果所有患者中,单纯左侧髂静脉受压患者的影像学表现主要为左侧髂总静脉被前方的右髂总动脉及后方腰椎压迫引起狭窄,术中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下可见管腔狭窄、血液流速缓慢或大量侧支循环;部分患者左侧髂静脉完全狭窄,可见血流通过侧支循环至右侧髂静脉回流至下腔静脉。所有患者中,左侧髂静脉共植入支架89枚,平均病变长度为115.56 mm;右侧髂静脉共植入支架19枚,平均病变长度为62.63 mm。髂静脉开通成功率为100%,结合介入术后创面处理,仅有1例患者创面未愈合,主要与患者溃疡面积过大、病程过久有关,其余患者的创面均已愈合。术后复查凝血功能及下肢静脉超声,无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围手术期无死亡患者,无肾功能不全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当天,患者的D-二聚体、Fib水平均较术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IVCS继发下肢静脉性溃疡患者,早期解除髂静脉压迫,可缩短愈合周期,减少溃疡复发,增加患者获益。
    • 余薇; 梁高; 谢明国; 杨阳; 邬颖华
    • 摘要: 1病例简介男,53岁,主诉:睾丸炎治疗后双下肢水肿,乏力、头晕,逐渐加重。体格检查:双下肢水肿明显,呈凹陷性,伴皮肤瘙痒,右下腹部可扪及强烈搏动,听诊器闻及震颤明显。腹主动脉CT血管成像见图1A,腹部血管超声见图1D。右髂静脉频谱多普勒见图1E。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图1F)诊断明确后,使用分叉型腹主动脉覆膜支架(上海微创,主体100 mm,分腿40 mm)行一体式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经血管造影显示瘘口和破口成功隔绝(图1G),术后第2天双下肢水肿明显缓解;术后第5天,下腔静脉造影显示下行下腔静脉滤器(贝朗临时滤器)植入术,摄片显示滤器位置满意(图1H)。
    • 陈陈准; 陈秋文; 林裕辉; 陈剑洪; 蔡梓凯
    • 摘要: 目的探讨一期治疗髂静脉狭窄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合并髂静脉压迫综合征诊疗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合并髂静脉压迫综合征的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56例。其中一期治疗组患者在接受介入下机械血栓清除或手动吸栓治疗后,同期行髂静脉狭窄球囊扩张或支架置入术,共21例。二期治疗组在首次手术时仅接受机械血栓清除或手动吸栓,行导管溶栓治疗后二期再行髂静脉腔内成形或支架置入术,共计35例。两组患者在首次手术时均先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比较一期和二期开通髂静脉梗阻治疗效果的区别。结果与二期治疗组比较,一期治疗组患者的溶栓导管留置时间短(P0.05)。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围手术期出血事件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两组患者静脉通畅率与Villalt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合并髂静脉压迫综合征的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一期解除髂静脉狭窄有利于迅速改善急性血栓性髂静脉狭窄患者临床症状,减少溶栓时间和住院时间,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巩海文; 马媛媛; 田博文; 康小明; 高锋利
    • 摘要: 目的研究CT静脉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venography,CTV)和DSA对髂静脉压迫综合征(iliac vein compression syndrome,IVCS)评估中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心脑血管病医院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68例下肢静脉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CTV和DSA相关指标在IVCS评估中的差异。结果DSA测量结果显示,46例(67.64%)患者直径狭窄率≥50%;CTV检测结果显示,44例(64.7%)患者面积狭窄率≥50%。CTV与DSA在诊断IVCS方面无显著差异(P=0.589)。Villalta评分与CTV面积狭窄率及DSA直径狭窄率呈正相关(PDSA=0.010,PCTV=0.046);CTV面积狭窄率测量结果和患者Villalta评分结果相关(P=0.033),而DSA直径狭窄率和Villalta评分无关(P=0.240)。结论CTV与DSA在诊断IVCS方面无显著差异,但CTV面积狭窄率评估IVCS更接近患者临床症状,对临床确诊有重要指导作用。
    • 郭宏波; 秦婴逸; 尹任其; 邱裕; 谭梓仪; 职康康
    • 摘要: 目的探讨下肢静脉造影检查在下肢静脉曲张中应用的临床意义,并分析阻塞性下肢静脉曲张可能相关的预测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因下肢静脉曲张于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诊治的74例患者(111条患肢)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肢行下肢静脉造影检查,采用病例报告表形式记录患者相关信息,根据有无深静脉阻塞表现分为逆流性下肢静脉曲张和阻塞性下肢静脉曲张,分析阻塞性下肢静脉曲张可能相关的预测因素。结果74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均顺利完成下肢静脉顺行造影检查,检查过程中未出现碘造影剂过敏等不良反应。检查结果显示,111条患肢中,逆流性下肢静脉曲张86条,包括原发性下肢浅静脉曲张35条,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关闭不全51条;继发性下肢静脉曲张25条,包括髂静脉压迫综合征7条,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18条。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临床表现-病因学-解剖学-病理生理学(CEAP)分级为C4级及以上的下肢静脉曲张患肢较C3级及以下的下肢静脉曲张患肢被诊断为阻塞性下肢静脉曲张的风险低(OR=0.071,95%CI:0.011~0.460,P=0.006),有凹陷性水肿的下肢静脉曲张患肢较无凹陷性水肿的下肢静脉曲张患肢被诊断为阻塞性下肢静脉曲张的风险高(OR=256.989,95%CI:27.223~2425.981,P<0.01),凝血酶原时间异常的下肢静脉曲张患肢较凝血酶原时间正常的下肢静脉曲张患肢被诊断为阻塞性下肢静脉曲张的风险高(OR=11.608,95%CI:1.565~86.099,P=0.017)。结论下肢静脉造影检查在下肢静脉曲张疾病诊断、鉴别上具有指导意义。推荐下肢静脉曲张C4级及以上患者、合并凹陷性水肿患者及凝血酶原时间异常的患者术前行下肢静脉造影检查,排除阻塞性下肢静脉曲张的可能。
    • 陶黎; 朱嵬; 张晓宇; 左子钰; 张志伟; 王哲; 赵渝
    • 摘要: 目的探讨盆腔无对比剂增强的磁共振血管成像(NCE-MRA)在评价髂静脉受压分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20年5月至2021年9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盆腔NCE-MRA检查的126例患者临床资料,通过多平面重组及容积再现技术分析髂静脉压迫的特征。结果126例患者共244处受压部位,最常见的髂静脉受压部位为左髂总静脉(77.46%),其中左髂总静脉与腔静脉交界处受压患者比例为47.13%。根据髂静脉受压部位的特征确定了4种压迫类型,Ⅰ型为左髂总静脉与腔静脉交界处受压(30.16%),Ⅱ型为左髂总静脉与腔静脉交界处和左髂总静脉两处受压(27.78%),Ⅲ型为左髂总静脉与腔静脉交界处、左髂总静脉和右髂总静脉三处受压(17.46%),Ⅳ型为其他类型(24.60%)。结论NCE-MRA有助于对髂静脉根据受压部位进行分型,4种分型的建议可能有助于临床医师预测髂静脉压迫综合征患者是否受益于腔内介入治疗。
    • 魏露; 陈伟; 熊智巍; 赵晨阳; 肖衡; 谢世伟; 李庚午; 唐相君
    • 摘要: 目的探讨置管溶栓联合髂静脉腔内治疗时机对髂静脉压迫综合征(IVCS)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溶栓效果的影响。方法收集2015年8月至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IVCS伴DVT患者97例,按照髂静脉狭窄程度分为甲组(n=38)先行髂静脉球囊扩张成形术(PTA)合并支架植入术,再行导管接触性溶栓(CDT)治疗;乙组(n=59)CDT治疗后再行PTA合并支架植入术。比较两组术治疗后血栓消除情况、溶栓时间、健患肢周径差值、患肢消肿率;所有患者均随访3年后比较髂静脉通畅情况、Villalta评分及并发症。结果两组血栓评级、血栓消除率、健患肢周径差值及患肢消肿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溶栓时间短于乙组,术后3年髂静脉通畅率低于乙组,Villalta评分高于乙组,发生支架受压例数多于乙组(P<0.05)。结论对于IVCS伴下肢DVT患者,若静脉重度狭窄可选择先行PTA合并支架植入术再经CDT治疗,能缩短溶栓时长,提高溶栓效率而不影响近期治疗效果。
    • 李勤; 朱俊龙; 何延政; 刘勇; 何虎强
    • 摘要: 目的探讨机械性血栓清除术(PMT)与单纯经皮导管接触性溶栓术(CDT)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合并髂静脉压迫综合征(IVCS)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9年3月至2020年8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80例急性下肢DVT合并IVC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PMT组(n=42,给予机械性血栓清除术)和CDT组(n=38,给予单纯经皮导管接触性溶栓术)。比较两组患者血栓清除率,手术前后大、小腿周径差,D-二聚体水平、Villalta评分。结果PMT组患者尿激酶用量少于CDT组患者,溶栓治疗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CDT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MT组患者D-二聚体高峰持续时间短,下降时间早于CDT组,且下降趋势快。结论PMT治疗急性下肢DVT合并IVCS患者的血栓清除率较高,尿激酶用量少,溶栓治疗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短,可减少大、小腿周径差,短中期疗效确切,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 朱威; 卢冉; 孙浩博; 章良
    • 摘要: 目的 探讨一期或分期行腔内治疗对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合并髂静脉压迫综合征(IVCS)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63例下肢DVT合并IVC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36例与对照组27例。观察组患者采用一期腔内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分期腔内治疗,术后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近中期支架通畅率、血栓复发率、Villalta评分、静脉临床严重程度评分(VCSS)、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PTS)发生率、住院费用、住院时间。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住院时间更短、住院费用更少、术后即刻Villalta评分与VCSS下降幅度更大,术后12个月的Villalta评分更低(均P0.05)。结论 采用一期或分期行腔内治疗均可改善下肢DVT合并IVCS患者的近中期支架通畅率,安全性均较高,但行一期腔内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术后即刻的Villalta评分与支架通畅情况,减少住院时间与住院费用,长期疗效更好。
    • 姜广伟; 丁殿柱; 张晓宇; 牛帅; 吕柏楠
    • 摘要: 目的:探讨一站式腔内介入治疗髂静脉压迫综合征(IVCS)继发下肢深静脉血栓(DVT)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河北省人民医院血管外科因左侧IVCS继发DVT入院治疗的26例患者的资料,均采用超声引导下膝下深静脉穿刺、Angiojet导管吸栓、髂静脉球囊扩张及支架植入、同期滤器取出的一站式腔内介入治疗,记录手术时间和导管吸栓时间;观察手术前后左下肢深静脉通畅度评分、健患肢膝上15 cm和膝下10 cm周径差,以及手术前后1 d血红蛋白量、肌酐、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水平变化。通过随访,评价血栓后综合征发生率及髂静脉支架通畅情况。结果:26例患者均成功实施一站式腔内介入治疗,手术时间为(171±35)min,吸栓时间为(263±89)s。与手术治疗前相比,手术治疗后静脉通畅度评分、健患肢膝上及膝下周径差均减小(均P<0.01);血红蛋白量减少,肌酐、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总胆红素及间接胆红素水平均上升(均P<0.01)。患者随访时间为1~12个月,其中1例患者7个月后出现支架内血栓形成,经保守治疗后症状改善;1例患者存在支架内附壁血栓形成,支架内血流无影响;其余患者均支架通畅。所有患者随访期间未见血栓后综合征。结论:一站式腔内介入治疗IVCS合并左下肢DVT安全可行,治疗过程中须关注导管吸栓所致的肝肾功能指标的变化,及时给予相应干预,避免相关并发症发生。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