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静脉造影术

静脉造影术

静脉造影术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233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特种医学、外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30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122045篇;相关期刊117种,包括中国临床保健杂志、实用医学影像杂志、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周围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第七次换届暨学术交流会、江苏省第二次血管外科学术会议等;静脉造影术的相关文献由849位作者贡献,包括姜建威、官云彪、殷允娟等。

静脉造影术—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30 占比:0.19%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22045 占比:99.81%

总计:122277篇

静脉造影术—发文趋势图

静脉造影术

-研究学者

  • 姜建威
  • 官云彪
  • 殷允娟
  • 陈幸生
  • 何春水
  • 侯海燕
  • 刘咸罗
  • 卢简言
  • 孙华宾
  • 林梃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刘奎伟; 杜纯忠; 杨玉龙; 范一峰; 李亮
    • 摘要: 目的:分析计算机断层扫描静脉成像(CTV)三维图像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下肢深静脉各段内血栓分布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61例经DSA确诊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临床资料,患者确诊前均行直接法下肢静脉CTV三维图像检查。比较CTV三维图像检查的下肢深静脉各段内血栓分布与DSA检查的差异,并分析CTV三维图像检查主观及客观图像质量[信号噪声比(SNR)及对比噪声比(CNR)],记录两种检测方法不良反应。结果:CTV三维图像检查在髂总静脉、髂外静脉、股静脉、腘静脉、胫前静脉、胫后静脉段血栓检出率均略低于DSA,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V三维图像与DSA一致性检验Kappa系数为0.913,一致性显著,且CTV三维图像还发现DSA未检出的3段髂内静脉血栓及5段股深静脉血栓。CTV三维图像主观图像质量分级及SNR、CNR的均值分别为1.15级、53.02、3.04。两种检查方法不良反应均较少,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接法下肢静脉CTV三维图像检查可明确下肢深静脉各段内血栓分布情况,图像质量良好,具有良好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程永佳; 盛玉国; 武建; 王天佑; 吴绍省
    • 摘要: 随着血管外科的微创化及精准化,可融合多幅三维图像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CT、MRI等多模态影像融合导航技术应运而生。常见影像融合导航包括神经外科术中颅内动脉三维造影导航[1]、腹主动脉瘤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DSA融合导航及介入治疗肝恶性肿瘤术中动脉三维造影导航等,其主要三维模型为动脉CTA或三维动脉造影[2],而经静脉入路造影及三维重建应用较少。本研究基于静脉造影图像三维重建,将静脉三维造影与实时透视图进行融合以实现导航[3-4],并观察其引导介入治疗髂总静脉狭窄的效果。
    • 杨广鑫; 栾景源; 贾子昌
    • 摘要: 目的:探讨联合造影和超声引导下的下肢静脉曲张射频闭合治疗技术的细节和近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于造影和超声联合引导下采用Olympus Celon RFiTT(R)行射频闭合治疗的临床资料、技术细节及近期治疗效果.结果:37例患者均在局部麻醉下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成功率100%.术中辐射剂量1.78~10.12 mGy(平均6.56 mGy),照射时间61~448 s(平均161 s).术后3个月随访,37例患者的症状均减轻,复查超声大隐静脉射频治疗段闭合率100%,无皮肤灼伤、皮下淤血、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结论:应用Olympus Celon RFiTT(R)射频治疗系统,采用两次定点射频+一次往复运动射频治疗方法的近期效果较好.联合静脉造影和超声引导下的大隐静脉射频治疗不但创伤小、恢复快,还具有定位准确、效果确切、避免并发症等优点.
    • 陈岳萍; 马小董; 王强; 顾晶; 范小明
    • 摘要: 目的 应用超声造影定性和定量分析评估颈动脉斑块新生血管稳定性,探讨其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海盐县人民医院2017年8月至2019年12月常规超声检查诊断为颈动脉斑块患者100例为观察对象,根据卒中发生情况分为缺血性脑卒中组60例,非缺血性脑卒中组40例.对两组患者颈动脉进行超声造影检查(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利用软件定量分析斑块内新生血管稳定性及其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关系.结果 全组患者常规超声检查颈动脉斑块回声为低回声或者中等回声,两组比较,缺血性脑卒中组患者增强分级中3~4级所占比例较高(P<0.05).超声造影显示相对于非缺血性脑卒中组患者,缺血性脑卒中组患者达峰时间(TTP)较短[(25.46±3.25)s 比(32.77±4.28)s,t=3.783,P=0.000]、峰值强度(PI)[(59.62±10.18)dB比(47.53±14.36)dB,t=3.263,P=0.000]和曲线下面积(AUC)[(2 365.37±346.03)cm2比(1 695.42±525.44)cm2,t=4.981,P=0.000]较高,两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应用超声造影增强强度视觉评分结合超声造影量化技术可判断颈动脉斑块稳定性及可能的发展过程,为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治疗选择合适的时机及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切实可靠的依据.
    • 闻武; 蔡方刚; 郭平凡
    • 摘要: 目的 探讨下肢深静脉顺行造影在下肢慢性静脉疾病(CVD)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4月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850例(1300条患病下肢)以下肢静脉曲张为首发症状的就诊患者,患者入院后均常规行下肢深静脉顺行造影,根据影像学表现对静脉曲张的病因进行分析和分类,并根据不同病因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结果 1300条患病下肢的造影成功率为100%,其中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870条(66.9%),单纯浅静脉曲张98条(7.5%),髂静脉压迫综合征227条(17.5%),血栓后综合征93条(7.2%),其他疾病(原发性下肢深静脉无瓣膜症、先天性静脉畸形骨肥大综合征、布加综合征)12条(0.9%).结论 下肢深静脉顺行造影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准确率高的优势,有助于明确CVD的病因,对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指导意义.
    • 马蜜; 黄理金; 陈锦华; 马跃; 穆瑞超; 王宗平
    • 摘要: 目的 探讨脑静脉血栓形成(CVT)患者不同分级静脉侧支循环与症状、脑实质损伤、预后等临床资料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2月至2018年8月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确诊的CVT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共纳入32例CVT患者,男19例,女13例,年龄20~60(39±12)岁.所有患者均行全脑血管造影、个性化延迟旋转造影,将静脉侧支循环分为4类,根据侧支循环的数量、直径以及对比剂的流空延迟的现象,制定脑静脉侧支循环量表(CVCS),并分为3级.CVCS0级9例,CVCS 1级13例,CVCS 2级10例,记录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危险因素、病程、临床症状)、影像资料(脑实质损伤、血栓部位)、治疗(血管内治疗、去骨瓣减压手术)和预后.比较不同CVCS分级患者临床资料、影像表现、脑实质损伤、预后之间的差异,并采用Gamma法或Spearman相关分析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与CVCS分级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32例CVT患者中,出现神经功能缺损19例,脑实质损伤17例.不同CVCS分级患者比较,病程、神经功能缺损、局灶性运动障碍、语言功能障碍、意识障碍、孤立性头痛、深静脉血栓、皮层静脉血栓、预后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CVCS分级与病程、孤立性头痛呈正相关(r=0.724、0.637,P<0.001),与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局灶性运动障碍、意识障碍、脑实质损伤、深静脉血栓呈负相关(r=-0.797、-0.451、-0.782、-0.697、-0.427,P<0.05).第90天随访结果显示mRS 0分18例,mRS 1分6例,mRS 2~4分各2例,mRS 5~6分各1例,CVCS分级与第90天的mRS评分呈负相关(r=-0.732,P<0.001).结论 CVT患者脑静脉侧支循环越差,脑实质损伤及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的发生率越高,临床预后越差.
    • 侯瑞鸿; 母建奎; 孙梦月; 井淑艳; 李姿健; 李淑静
    • 摘要: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直接法静脉造影(multi-slice computed tomography venography,MSCTV)对下肢静脉血栓性疾病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临床高度怀疑为下肢静脉血栓性疾病患者48例行 MSCTV检查,将原始数据传送到工作站做多种图像后处理,寻找病变的特征性影像学表现,并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ithy,DSA)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48例患者中,下肢深静脉血栓 36例,双下肢同时受累 3例,左下肢受累21例,右下肢受累 12例;发现髂静脉压迫综合征27例,伴有深静脉血栓 18例.以DSA结果做为金标准,MSCTV对下肢深静脉血栓诊断的敏感度为97.2%,特异度为100.0%.结论 MSCTV 可以作为临床诊断静脉血栓性病变的首选方法.
    • 李敏; 李海文; 陶运亮; 王琼妹
    • 摘要: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CEUS)定量参数在肺部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10月该院就诊的98例肺部病变患者(98个病灶)为研究对象,依据病理结果分为良性组41例(41个病灶)和恶性组57例(57个病灶),行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和CEUS检查,比较两组二维超声表现(病灶位置、最大直径、形态、边缘、内部回声、空气支气管气相)、血流信号、CEUS时间-强度曲线(TIC)定量参数(上升时间、平均渡越时间、达峰时间、峰值强度、上升支斜率)、造影剂到达病灶和肺组织时间、病灶-肺组织时间差.结果 两组形态、边缘、内部回声、空气支气管气相、血流信号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组上升时间、达峰时间均低于恶性组(P0.05).良性组造影剂到达病灶时间及病灶-肺组织时间差均低于恶性组(P0.05).结论 CEUS定量参数可用于鉴别肺部良恶性病变.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