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2年内共计2548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特种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389篇、会议论文94篇、专利文献200113篇;相关期刊614种,包括医疗装备、医学影像学杂志、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等; 相关会议60种,包括2015临床急重症经验交流高峰论坛、全国第十三次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第八次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术研讨会、第六届中国西部卒中介入会议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的相关文献由6975位作者贡献,包括凌锋、李慎茂、王金龙等。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389 占比:1.18%

会议论文>

论文:94 占比:0.05%

专利文献>

论文:200113 占比:98.77%

总计:202596篇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发文趋势图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研究学者

  • 凌锋
  • 李慎茂
  • 王金龙
  • 马廉亭
  • 史跃
  • 张晓磷
  • 李天晓
  • 刘作勤
  • 李明华
  • 吉训明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黄海明; 温小葱; 吴杰楠; 陈林
    • 摘要: 目的研究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下实施腔内球囊扩张术治疗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狭窄的疗效。方法选择2020年7月—11月兴国县人民医院收治的46例食管癌术后吻合口良性狭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行内镜下扩张棒扩张治疗的23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将行DSA下腔内球囊扩张术的23例患者纳入观察组。对比分析2组患者治疗前后狭窄部位直径、吞咽功能改善情况,以及2组患者的住院时间、生存质量、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住院时间显著长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SA下腔内球囊扩张术治疗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狭窄能够有效增加吻合口狭窄部直径,改善吞咽功能及生存质量,利于预后提高。
    • 高转转; 张良西
    • 摘要: 目的:探讨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Subclavian steal syndrome,SSS)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征象及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8月至2020年12月在我院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提示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并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确诊的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两种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研究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彩色多普勒超声的征象及临床价值。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对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一制性,Kappa值为0.814。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敏感性,是临床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 黎耀文
    • 摘要: 目的探究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引导下改良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对急性肠梗阻患者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容县中西医结合骨科医院收治的60例诊断为急性肠梗阻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给予对照组30例患者DSA引导下常规肠梗阻导管置入术治疗,给予观察组30例患者DSA引导下改良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置管过程中X线辐射时间、置管时间及置管成功率,治疗后各项临床指标,治疗前与治疗后7 d胃肠激素指标,以及治疗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3.33%;观察组患者X线辐射时间、置管时间、治疗后临床症状缓解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X线气液平面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置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24 h引流量多于对照组;治疗后7 d两组患者胃泌素(GAS)、胃动素(MOT)均低于治疗前,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血管活性肠肽(VIP)均高于治疗前,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相较于常规肠梗阻导管置入术,DSA引导下改良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治疗急性肠梗阻,有利于缩短X线照射及置管时间,更有利于患者症状的缓解,此外,其对患者胃肠功能影响较小,能够加快胃肠功能的恢复,安全性较高。
    • 范晓华; 陈存国; 管建民; 陆文明; 邹涛
    • 摘要: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对原发性肝癌(HCC)患者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引导下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后疗效评估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和浙江省台州医院2020年1月-2021年4月收治的HCC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均行DSA引导下TACE治疗,治疗前后均采用超声造影进行疗效评估。结果(1)所有患者治疗后始增时间、达峰时间、峰值加速时间显著增加(t=11.701、10.383、10.119,均P<0.05),始增速度、增强速率显著降低(t=9.636、11.318,均P<0.05);(2)有效组治疗后始增时间、达峰时间、峰值加速时间显著大于治疗前(均P<0.05),始增速度、增强速率显著小于治疗前(均P<0.05);治疗后有效组始增时间、达峰时间、峰值加速时间显著大于无效组(t=7.867、12.407、16.127,均P<0.05),始增速度、增强速率显著小于无效组(t=12.134、23.613,均P<0.05);(3)始增时间、达峰时间、峰值加速时间、始增速度及增强速率AUC分别为0.657、0.718、0.642、0.669、0.714。结论超声造影中达峰时间和增强速率预测HCC患者行TACE治疗疗效价值高。
    • 王梦祥; 黑欢欢
    • 摘要: 目的:探讨颅内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3D TOF-MRA)技术在脑梗死患者出血性转化(HT)中的应用价值,从而为患者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60例脑梗死HT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CTA)以及3D TOF-MRA影像学检查。①比较CTA和3D TOF-MRA成像技术最终图像质量评分;②比较CTA和3D TOF-MRA对患者脑侧支循环情况的评估结果以及诊断效能;③比较CTA和3D TOF-MRA对患者血管狭窄程度的评估结果以及诊断效能。结果:①两名医师最终对CTA、3D TOF-MRA影像学图像质量评分中,3D TOF-MRA技术的血管可视化评分以及血管饱和伪影评分均显著优于CTA(均P<0.05);②以DSA为参考标准,对脑侧支循环的诊断中,3D TOF-MRA对一级侧支循环评估的准确度(88.33%)要高于CTA(85.00%),两种检测方法对二级侧支循环以及三级侧支循环评估的准确度无统计学差异,且CTA、3D TOF-MRA与DSA检查的一致性均良好(Kappa_(CTA)=0.613,Kappa_(3D TOF-MRA)=0.412,P=0.000);③以DSA为参考标准,对患者血管狭窄程度的诊断中,CTA、3D TOF-MRA诊断轻度狭窄、中度狭窄、重度狭窄以及闭塞的准确度均无统计学差异,且CTA、3D TOF-MRA与DSA检查的一致性均良好(Kappa_(CTA)=0.687,Kappa_(3D TOF-MRA)=0.588,P=0.000)。结论:采用3D TOF-MRA成像技术对脑梗死出血性转化患者进行检查,能够得到更加优质的图像,而且对患者部分脑侧支循环以及血管狭窄情况评估效果良好,可作为诊疗脑梗死HT患者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 钟才; 韦英海; 欧阳强; 庞霖霖; 闫灵婉
    • 摘要: 目的探讨ABCD^(3)评分联合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结果预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近期发生脑卒中的价值。方法纳入220例TIA患者,收集其临床资料,并对其进行ABCD^(3)评分和DSA检查。观察TIA患者入院后7 d内脑卒中的发生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ABCD^(3)评分分级、DSA结果与TIA患者近期发生脑卒中的相关性,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ABCD^(3)评分分级、DSA结果单独及二者联合预测TIA患者近期发生脑卒中的效果。结果220例患者中,有28例患者于入院后7 d内发生脑卒中,发生率为12.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BCD^(3)评分分级、DSA结果均与TIA患者近期发生脑卒中具有相关性(均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ABCD^(3)评分分级、DSA结果及二者联合预测TIA患者近期发生脑卒中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79、0.782、0.854。结论ABCD^(3)评分联合DSA结果对TIA患者近期发生脑卒中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 张小喜; 是明启; 成红学; 孙军
    • 摘要: 目的探讨以认知障碍为主要表现的颈内动脉狭窄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减少误诊,漏诊。方法收集2018-01—2020-06在焦煤集团中心医院神经内科接受治疗的13例以认知障碍为主要表现的颈内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3例患者中临床表现为记忆力下降13例(100%),精神症状5例(38.5%),定向障碍7例(53.8%),计算力下降9例(69.2%),社交能力下降11例(84.6%)。13例颈部彩超显示颈动脉狭窄;10例头颈CTA显示单侧颈内动脉狭窄,3例头颈CTA显示双侧颈内动脉狭窄;10例DSA显示单侧颈内动脉狭窄,3例DSA显示双侧颈内动脉狭窄,其中1例DSA显示双侧颈内动脉狭窄合并同侧大脑中动脉狭窄。6例行保护伞下颈内动脉狭窄球囊扩张+支架成形术,7例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氯吡格雷片双抗治疗。13例中6例基本痊愈,2例明显好转,4例遗留不同程度认知障碍,1例进展性脑梗死死亡。结论以认知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颈内动脉狭窄发生率低,容易误诊,漏诊,颈部彩超、CTA、DSA确诊率高。一旦确诊及时给予双抗治疗或支架植入可显著改善预后。
    • 葛新然
    • 摘要: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与多层螺旋CT(MSCT)检查对脑血管疾病(CVD)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2月至2020年12月医院收治的116例疑似CVD患者,均接受MRI、MSCT检查,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MRI、MSCT单一检查及联合检查对不同CVD类型的检出率,分析MRI、MSCT单一检查及联合检查对CVD的诊断价值,同时比较MRI、MSCT检查所需时间和费用。结果DSA检查结果显示,116例疑似CVD患者中,确诊为CVD 85例(73.28%),其中脑梗死49例,脑出血24例,颅内动脉瘤12例;MRI单一检查及MRI、MSCT联合检查对脑梗死、颅内动脉瘤和CVD的检出率均高于MSCT单一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单一检查及MRI、MSCT联合检查对CVD的诊断灵敏度、准确度及特异度均高于MSCT单一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SCT检查所需时间短于MRI检查,所需费用低于MRI检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检查对CVD的诊断效能高于MSCT检查,但MSCT检查所需时间短且所需费用低,建议临床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查方式,必要时可联合应用两种检查方式。
    • 刘辉来; 文自祥; 张健
    • 摘要: 目的 探究CT血管成像(CTA)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融合图像在腹主动脉瘤(AAA)腔内修复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9月-2021年5月中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疑似AAA患者100例,所有患者均行CTA及新型DSA三维技术(DYNA-CT)检查。比较CTA及DSA测量结果,并分析CTA与DSA融合图像检查结果。结果 经介入手术最终明确AAA患者82例,CTA测量瘤体最大直径大于DSA,瘤颈与瘤体夹角大于DS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A在AAA诊断中灵敏度为92.68%、特异度为83.33%、准确度为91.00%、阳性预测值为96.20%、阴性预测值为71.43%,DSA融合图像在AAA诊断中灵敏度为97.56%、特异度为94.44%、准确度为97.00%、阳性预测值为98.77%、阴性预测值为89.47%,两种检查方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appa检验显示:CTA与手术结果的一致性尚可(Kappa值=0.714,P<0.001);DSA融合图像与手术结果的一致性良好(Kappa值=0.901,P<0.001)。结论 CTA与DYNA-CT联合在AAA腔内修复术中应用价值较高,可多角度观察导丝及支架与周围血管的位置关系,联合使用可作为大血管DSA三维血管路径图,为手术的顺利进行提供指导,保证手术安全性。
    • 曹春晖; 王蓉; 王小芳; 张娟丽; 朱钰; 关颖; 高登峰
    • 摘要: 目的探讨CTA与DSA诊断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内部再狭窄的意义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本院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65例(116枚支架)疑似支架内部再狭窄就诊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护理方法将其划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33例,对照组患者32例。65例患者均行CTA检查,之后行DSA检查。DSA检查期间,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综合围术期护理措施。比较DSA与CTA对65例患者内部再狭窄的阳性诊断率,以及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诊断率。同时,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与抑郁自评分量(SDS)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DSA对65例患者内部再狭窄的阳性诊断率70.77%高于CTA的52.31%(P<0.01),对于轻度狭窄的诊断率高于CTA(P<0.05),无狭窄的诊断率低于CTA(P<0.05)。干预后观察组SAS与SDS分值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06%低于对照组28.13%(P<0.05)。结论DSA在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内部再狭窄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应用意义,而辅以综合围术期护理措施可以有效保障检查质量。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