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腹主动脉瘤

腹主动脉瘤

腹主动脉瘤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2030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外科学、肿瘤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805篇、会议论文109篇、专利文献58304篇;相关期刊560种,包括心肺血管病杂志、国际外科学杂志、中国实用外科杂志等; 相关会议65种,包括2013中国生理学会心血管生理学术会议、第七届北京五洲心血管病研讨会、第六届中国武汉国际微创外科学术研讨会暨第五届中国药师协会微创外科医师学术交流会暨湖北省腹腔镜外科年会等;腹主动脉瘤的相关文献由3957位作者贡献,包括景在平、符伟国、郑月宏等。

腹主动脉瘤—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805 占比:3.00%

会议论文>

论文:109 占比:0.18%

专利文献>

论文:58304 占比:96.82%

总计:60218篇

腹主动脉瘤—发文趋势图

腹主动脉瘤

-研究学者

  • 景在平
  • 符伟国
  • 郑月宏
  • 陈忠
  • 郭伟
  • 王玉琦
  • 赵纪春
  • 冯翔
  • 陆清声
  • 包俊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龚皇博; 卢辉俊
    • 摘要: 髂内动脉主要供应盆腔肌肉及部分盆腔脏器的血供。栓塞一侧髂内动脉可能导致盆肌缺血,进而引起跛行;如栓塞双侧髂内动脉,发生盆肌缺血坏死及骶骨坏死等严重并发症的可能性将增大。因此,对于双侧髂动脉瘤患者,应尽量保留一侧髂内动脉。2020年8月,我科对1例腹主动脉瘤累及双侧髂内动脉患者采用自制髂动脉分支支架(iliac branched device,IBD)成功重建一侧髂内动脉,随访3个月未见明显内漏,报道如下。
    • 刘懿; 田康利; 夏聪聪; 刘浩乐; 付维来; 许杨威; 白亮; 刘恩岐; 赵四海
    • 摘要: 目的分析正常饮食情况下,术前体重对猪胰弹性蛋白酶(PPE)诱导的小鼠腹主动脉瘤进展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本实验室最近半年44例PPE诱导的小鼠腹主动脉瘤模型中,术前不同体重对后期腹主动脉直径和腹主动脉瘤进展的影响,分析两者的相关性。对术前体重低于25 g的8例入选小鼠(模型组1)和术前体重高于30 g的8例入选小鼠(模型组2)进行体重、脂肪分布、腹主动脉直径、腹主动脉直径变化、腹主动脉瘤病变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比较。正常阴性对照小鼠未给与任何处理。结果44例小鼠腹主动脉瘤血管直径和术前体重的相关系数为0.005,未发现体重对腹主动脉瘤进展有显著影响。进一步分析发现,模型1组和模型2组在术后14 d血管直径(1.35 mm vs 1.27 mm)和血管直径变化上(0.85 mm vs 0.72 mm)差异没有显著性。相比正常血管,模型组1和模型组2小鼠在术后14 d,腹主动脉肾下灌注段直径显著增加,全部形成动脉瘤。组织学呈弹性纤维断裂、平滑肌细胞耗竭、炎症反应增加和血管新生异常等典型的腹主动脉瘤病变特征。结论在正常饮食小鼠,体重未见影响腹主动脉瘤的进展。
    • 马君; 周建华; 李梅; 尹文俊; 李勇; 段旭娟
    • 摘要: 目的探讨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endovascular aortic aneurysm repair,EVAR)并发症的预防措施和再次手术的处理方法。方法对2006年8月至2019年9月大理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完成的170例EVAR手术患者进行定期电话随访,观察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对再次手术干预的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70例中136例得到随访,失访34例,随访率为80%。136例患者中发生并发症15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1.0%(15/136)。其中再次干预了9例,干预率6.6%(9/136)。再次手术干预的患者中近端内漏3例,行cuff支架2例和弹簧圈栓塞1例,远端内漏1例行支架延长;肠系膜下动脉返血1例行腹腔镜下肠系膜下动脉结扎;左髂支回缩入瘤腔1例行支架延长;髂支血栓2例,行取栓1例,1例行股股转流;髂支狭窄1例行支架延长。近端内漏行cuff支架中的1例,2年后因左侧髂支血栓阻塞,主体支架内血栓再次行人工血管置换;近端内漏弹簧圈栓塞术后5月动脉瘤破裂死亡。结论对EVAR病例术后定期进行随访及时发现问题,对需要再次干预的病例大部分可以通过腔内修复及时处理,EVAR也能够取得较好的中远期治疗效果。
    • 李双; 苏兰君; 于贵阳; 陈晓峰
    • 摘要: 目的 探讨精细化手术配合方案对腹主动脉瘤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收治的178例腹主动脉瘤合并下肢DVT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配合方案不同将其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各89例。统计并比较术后1 d两组患者股静脉血流动力学指标[平均速度(Vm)、收缩峰血流速度(Vp)]、心理状态[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围手术期指标(手术时间和下床活动时间)、手术医师和麻醉医师对术中配合的满意度,以及术后患者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Vm和Vp快于常规组患者,SAS和SDS评分均低于常规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均短于常规组患者,手术医师和麻醉医师对术中配合的满意度及术后患者满意度均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行介入治疗的腹主动脉瘤合并下肢DVT患者,精细化手术配合方案能够提高手术效率,加快患者下肢股静脉血流速度,提高医患满意度,缓解患者心理压力。
    • 刘辉来; 文自祥; 张健
    • 摘要: 目的 探究CT血管成像(CTA)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融合图像在腹主动脉瘤(AAA)腔内修复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9月-2021年5月中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疑似AAA患者100例,所有患者均行CTA及新型DSA三维技术(DYNA-CT)检查。比较CTA及DSA测量结果,并分析CTA与DSA融合图像检查结果。结果 经介入手术最终明确AAA患者82例,CTA测量瘤体最大直径大于DSA,瘤颈与瘤体夹角大于DS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A在AAA诊断中灵敏度为92.68%、特异度为83.33%、准确度为91.00%、阳性预测值为96.20%、阴性预测值为71.43%,DSA融合图像在AAA诊断中灵敏度为97.56%、特异度为94.44%、准确度为97.00%、阳性预测值为98.77%、阴性预测值为89.47%,两种检查方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appa检验显示:CTA与手术结果的一致性尚可(Kappa值=0.714,P<0.001);DSA融合图像与手术结果的一致性良好(Kappa值=0.901,P<0.001)。结论 CTA与DYNA-CT联合在AAA腔内修复术中应用价值较高,可多角度观察导丝及支架与周围血管的位置关系,联合使用可作为大血管DSA三维血管路径图,为手术的顺利进行提供指导,保证手术安全性。
    • 明东东; 徐在品; 李思南; 王瑶; 李胤霆; 杨芸芸; 李芳芳
    • 摘要: 用弹力蛋白酶直接破坏犬腹主动脉管壁中膜的弹力板结构,快速构建一种适用于腔内治疗研究的犬腹主动脉瘤疾病模型。手术分离犬腹主动脉2 cm左右,将5 mL弹力蛋白酶(100 U/mL)注射到犬腹主动脉管壁中膜,导致犬腹主动脉管壁中膜结构和负荷失衡,不能抵抗管腔内血流压力而发生阶段性扩张。超声每天观察并记录犬腹主动脉瘤样扩张情况。血常规分析记录术后每天犬炎性细胞变化,病理组织学观察犬腹主动脉壁的组织结构、炎性细胞浸润及弹力纤维的损伤程度。结果显示,腹主动脉管壁中膜灌注蛋白酶的犬均在术后8 d形成瘤样扩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超声检查发现犬腹主动脉扩张存在快速扩张期(1 d~3 d)和逐渐扩张期(4 d~8 d);术后1 d~2 d各组白细胞总数显著上升、淋巴细胞数量无明显变化,术后3 d~8 d对照组各项指标均恢复至术前水平,试验组中性粒细胞数量升高,与术前差异不显著;病理组织学观察表明,主动脉管壁中膜和外膜炎性细胞浸润,弹力纤维断裂、降解,细胞外基质受损。结果表明通过此方法制作的犬腹主动脉瘤疾病模型具有成瘤时间短、操作简单、病理学特征相似和渐进性扩张的特点,适用于腔内治疗研究。
    • 田原; 陈伟志; 牛玉军
    • 摘要: 目的:检测腹主动脉瘤(AAA)患者D-二聚体水平,并分析其与腹主动脉瘤最大直径、腔内血栓厚度的相关性。方法:收集确诊为AAA并接受住院治疗的患者50例为AAA组。选取同期入院、年龄和性别与AAA组基本匹配且经影像学检查排除AAA的患者5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D-二聚体、C-反应蛋白(CRP)、白蛋白(ALB)及C反应蛋白与白蛋白比值(CAR),分析D-二聚体水平与AAA存在的关系。依据AAA最大直径将50例AAA患者分为大瘤体组(直径≥5.0 cm,26例)和小瘤体组(直径<5.0 cm,24例),比较两组患者上述指标以及AAA最大直径、腔内血栓厚度,分析D-二聚体水平与AAA最大直径和腔内血栓厚度间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AA组D-二聚体、CRP、CAR显著增高,ALB显著降低(均P<0.01)。D-二聚体是AAA存在的独立预测因子(P<0.01)。大瘤体组AAA最大直径、D-二聚体水平和腔内血栓厚度明显高于小瘤体组(均P<0.01)。AAA患者D-二聚体水平与AAA最大直径、腔内血栓厚度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r=0.506、0.418,均P<0.01)。AAA患者AAA最大直径与腔内血栓厚度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r=0.701,P<0.01)。结论:AAA患者D-二聚体水平明显升高,且与AAA最大直径和腔内血栓厚度呈正相关,有望成为预测AAA发生与发展的生物学指标。
    • 朱君星; 唐全巧; 石星驰; 易思怡; 周灿; 杨颖
    • 摘要: 腹主动脉瘤是常见的动脉扩张性疾病,其起病隐匿且发病机制复杂,由于缺乏早期诊断和有效的干预措施,动脉瘤一旦破裂致死率高。因此,进一步探索其发病机制及寻找有效的治疗措施迫在眉睫。由于在人体试验存在诸多局限,复制动物模型进行腹主动脉瘤的研究非常必要。本文将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分类介绍一些经典的和具有创新性的动物模型,以及它们各自的特点、应用价值,为研究者选择合适的动物模型提供帮助。
    • 白桃
    •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式对腹主动脉瘤(AAA)患者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82例AA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差异将其分为2组。研究组患者40例,采用腔内修复术治疗;对照组患者42例,采用常规开放手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围术期相关指标均比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0.05);研究组的生活质量比对照组提高显著(P<0.05)。结论腔内修复术对腹主动脉瘤患者的疗效更佳,同时还可加快患者康复,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最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陈冰宜; 李延; 蔡惠; 梅亦凡; 刘爽; 张力维; 王晓艳; 禄韶英
    • 摘要: 目前,腔内修复术(EVAR)是治疗腹主动脉瘤(AAA)的成熟腔内治疗方法,但是,在缺乏足够的髂动脉着陆区时,通常需要栓塞一侧或两侧髂内动脉,然而这一操作具有造成髂内动脉分支供血区域发生缺血性并发症的风险。因此,术前对髂内动脉进行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关于栓塞策略及在特定情况下保留髂内动脉策略的选择,目前均尚无统一的标准。本文对EVAR术中髂内动脉的供血评估、栓塞及保留策略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