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支架置入术

支架置入术

支架置入术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2年内共计1113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临床医学、外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07篇、会议论文91篇、专利文献350364篇;相关期刊433种,包括护理学杂志、齐鲁护理杂志、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64种,包括第一届中国卒中学会神经介入分会年会、武警部队放射专业委员会第八届放射学术会议 、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十一届全国超声医学学术大会等;支架置入术的相关文献由3077位作者贡献,包括缪中荣、刘新峰、华扬等。

支架置入术—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07 占比:0.29%

会议论文>

论文:91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350364 占比:99.69%

总计:351462篇

支架置入术—发文趋势图

支架置入术

-研究学者

  • 缪中荣
  • 刘新峰
  • 华扬
  • 乔鲁军
  • 凌锋
  • 李慎茂
  • 王大明
  • 刘传木
  • 刘加春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张丽娣; 刘海平; 吴潇芸; 黄文婷
    • 摘要: 目的比较老年与非老年肺癌患者气管支架置入术前的症状体验及围术期的护理需求。方法选择2020年9月至2021年3月在厦门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住院治疗的肺癌患者17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年龄分为老年组(≥60岁)和非老年组(<60岁),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入院时的症状体验及支架置入术围术期的护理需求情况。结果老年组患者的“我感到气短”“我感到胸闷”“我呼吸顺畅”症状得分及总分均显著低于非老年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老年组肺癌患者术前、术后、出院前护理需求各维度得分及总分均显著高于非老年组肺癌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肺癌患者感受到的胸闷、呼吸困难等肺癌相关症状更突出,护理需求更高,深入了解老年肺癌患者的症状体验,可为他们制订出科学、高效、合理的护理管理计划,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从而有效缓解他们的症状负担,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 尹涛; 李伟杰
    • 摘要: 主动脉缩窄是一种罕见疾病,介入支架术是其近些年的主流治疗手段,术后即刻疗效显著,但我国对该类患者长期随访的报道较少。本文报告1例主动脉缩窄的年轻女性,在支架置入11年后门诊复查时发现主动脉支架断裂,提示了该类患者长期影像学随访的必要性。
    • 李江科; 陈少军; 牛卫洲
    • 摘要: 目的探讨直接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联合支架置入术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及QT间期离散度(QTd)的影响。方法将100例AMI患者采取分层抽样法分为观察组(直接PTCA联合支架置入术治疗)和对照组(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治疗),每组50例。比较2组NT-proBNP、QTd、1年内心绞痛发生率、再发心肌梗死率、病死率、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NT-proBNP、QTd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年内心绞痛发生率、再发心肌梗死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LVEDd、LVESd低于对照组,LVEF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4.00%,低于对照组的1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接PTCA联合支架置入术治疗AMI患者效果显著,可降低NT-proBNP水平、QTd数值及并发症发生率。
    • 金晓昇; 陈璐茜; 李荣洲; 季婷婷; 余伟来; 杨庆
    • 摘要: 目的通过分析中晚期食管癌患者支架置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in-stent restenosis,ISR)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建立并评估个体化预测中晚期食管癌患者支架置入术后ISR发生风险的列线图模型。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9年6月在瑞安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确诊并住院行支架置入术治疗的中晚期食管癌患者160例为研究对象,并根据中晚期食管癌患者支架置入术后ISR的发生与否将研究对象分为术后ISR组(26例)和非术后ISR组(134例)。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中晚期食管癌患者支架置入术后ISR的独立危险因素。应用列线图在线网站绘制预测中晚期食管癌患者支架置入术后ISR发生风险的列线图模型。采用ROC曲线、校准曲线及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评估列线图模型进行验证。结果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年龄大、合并食管瘘、临床分期为Ⅳ期是中晚期食管癌患者支架置入术后ISR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支架置入术后接受放射治疗是中晚期食管癌患者支架置入术后ISR发生的保护因素(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预测中晚期食管癌患者支架置入术后ISR发生风险的AUC为0.869。校准曲线为斜率接近1的直线,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χ^(2)=5.661,P=0.685。结论本研究基于年龄、支架置入术后接受放射治疗、合并食管瘘、临床分期这4项独立影响因素构建的预测中晚期食管癌支架置入术后ISR风险的列线图模型,具有良好的区分度与准确度。
    • 邓美霞; 王敏; 潘政(综述); 石正洪(审校)
    • 摘要: 血管性认知障碍(VCI)指由脑血管病及其危险因素引起的认知功能障碍,范围从轻度认知障碍(MCI)到痴呆,是一种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脑动脉狭窄(CAS)是由多种血管危险因素引起的与脑供血相关的颅内外动脉狭窄,不仅是缺血性卒中的致病危险因素,也是认知功能下降的独立危险因素,是导致血管性认知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文章就脑动脉狭窄与血管性认知障碍的流行病学、病理机制、预防和治疗等方面作一综述,为今后的研究方向提供思路。
    • 陈立刚; 孙琳琳; 杨芳宇; 朱廷准; 董玉书; 王晓刚; 于春泳; 赖杰宇; 高旭; 梁国标
    • 摘要: 目的观察静脉窦支架置入术治疗颅内静脉窦狭窄(CVSS)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北部战区总医院自2015年7月至2020年7月收治的31例行支架置入术的CVSS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病程、主要临床症状等。在术前和术后24、48、72 h行腰椎穿刺检查,测定脑脊液压力变化。观察术后1周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急性血栓形成、颅内出血等。对患者进行门诊或电话随访。术后6个月复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CT静脉造影、磁共振静脉造影,评估静脉窦支架置入术对CVSS的治疗作用。结果31例患者中,视力障碍27例,头痛21例。共置入33条Precise支架和1条Solitaire支架,所有支架在术中均顺利置入。患者支架置入术后24、48、72 h的脑脊液压力均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支架置入术后脑脊液压力差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围术期无患者发生急性血栓形成或颅内出血等严重并发症。28例患者完成了1年的临床随访。27例视力障碍患者中,20例明显好转,7例无明显变化;21例头痛患者中,19例头痛减轻或消失。24例患者接受CT静脉造影检查,其中,2例支架后再狭窄。结论静脉窦支架置入术是治疗CVSS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式。
    • 赵芳; 周畅; 李广文; 孙玉杰; 刘彤辉; 张勇
    • 摘要: 目的探讨非急性症状性颅内前循环大动脉闭塞性疾病血管内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青岛大学附属医院2016年7月至2021年2月收治的非急性颅内前循环大动脉闭塞患者的一般资料、手术资料及随访资料,包括再通成功率、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影像随访资料及临床随访资料。采用脑梗死溶栓试验(TICI)分级评估是否再通成功,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术后神经功能恢复程度。结果30例颅内前循环大动脉血管内治疗病例中有28例成功开通(技术成功率为93.3%),术前mTICI分级较术后mTICI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6例手术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20.0%),包括夹层2例、高灌注综合征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3例。术后NIHSS评分较术前NIHS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8例影像随访,示3人发生责任血管再狭窄,其中1例发生责任血管供血区TIA并表现为发作性对侧肢体无力,另外2例为无症状狭窄;30例临床随访,28例开通成功病例示随访mRS评分明显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例术中并发症且未开通成功病例示临床随访mRS评分较术前无显著变化。结论对于非急性症状性颅内前循环大动脉闭塞病例,血管内治疗在高度选择的病例安全且有效。
    • 王海涛; 马翠; 王彬
    • 摘要: 目的探讨利伐沙班联合双导丝边支保护技术对冠状动脉分叉病变(CBL)患者边支狭窄、心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1年5月保定市第二医院收治的180例CBL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每组90例。常规组患者于支架植入术中采取双导丝边支保护技术,研究组患者在常规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利伐沙班治疗,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边支狭窄率和边支闭塞发生率,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血小板活化相关因子〔包括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和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和心功能指标〔包括脑钠肽(BNP)、心肌肌钙蛋白T(cTnT)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6个月后,研究组患者边支狭窄率、边支闭塞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利伐沙班联合双导丝边支保护技术可有效降低CBL患者支架植入术后边支狭窄率及边支闭塞发生风险,减轻血管内皮损伤,降低血栓形成风险,改善患者心功能及生活质量,且未增加药物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 索翠
    • 摘要: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桡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9月在泰安市中医医院进行治疗的6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情绪评分、心功能相关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临床相关指标、心脏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出院前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均低于对照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1年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穿刺时间、心脏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可有效缓解经桡动脉支架置入术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负性情绪,降低术后并发症及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有助于患者心功能的恢复和加快术后康复速度。
    • 陈中华; 张广智
    • 摘要: 目的 探讨高分辨率核磁共振(HRMRI)在颅内动脉狭窄患者支架置入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60例颅内动脉重度狭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接受全脑DSA检查及颅内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其中观察组术前采用HRMRI检查评估血管壁结构。术后行HRMRI检查,比较两组的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高于对照组的83.33%(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33%,低于对照组的20.00%(P<0.05)。结论 HRMRI能协助提高颅内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患者的临床疗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