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相关文献在2003年到2022年内共计151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特种医学、外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1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21487篇;相关期刊83种,包括岭南心血管病杂志、心血管病学进展、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2015临床急重症经验交流高峰论坛、第七届华北长城心脏病学会议、河北省心血管病学2014年会暨第三届经前臂(桡/尺)动脉微创化冠脉介入治疗国际论坛、天津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第三十一届学术年会等;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相关文献由452位作者贡献,包括张冬、窦克非、乔翠峰等。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41 占比:0.65%

会议论文>

论文:5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21487 占比:99.33%

总计:21633篇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发文趋势图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

-研究学者

  • 张冬
  • 窦克非
  • 乔翠峰
  • 刘静
  • 吕树铮
  • 尹栋
  • 晋辉
  • 曾辉
  • 柴志强
  • 蔡炜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文献; 祝远芝; 赵胜彪
    • 摘要: 目的采用西罗莫司药物洗脱支架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本院收治的100例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常规组与实验组,每组50例。常规组进行药物涂层球囊扩张术,实验组进行西罗莫司药物洗脱支架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造影情况、术后情况、再狭窄率及不良心血管事件。结果两组病变部位、术前狭窄程度、病变长度、造影时及术后即刻管腔直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常规组再狭窄率低于实验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随访,两组均无死亡情况,常规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实验组,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为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使用西罗莫司药物洗脱支架进行治疗,造影情况和术后管腔情况均较良好,且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较低,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吴宇波; 苏伟江
    • 摘要: 目的:探讨药物球囊在冠状动脉分叉病变(CBL)患者药物洗脱支架植入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12月期间在茂名市电白区人民医院进行药物洗脱支架植入术的30例CBL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n=15)和对照组(n=15)。术中用普通球囊为对照组患者扩张病变冠状动脉分支,用药物球囊为研究组患者扩张病变冠状动脉分支,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病变冠状动脉分支的直径、病变冠状动脉分支的直径狭窄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的评分及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术后6个月,研究组患者病变冠状动脉分支的直径大于对照组患者,其病变冠状动脉分支的直径狭窄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研究组患者的VAS评分和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CBL患者进行药物洗脱支架植入术时,用药物球囊为其扩张病变冠状动脉分支的效果显著,能延缓术后病变冠状动脉分支直径的缩小,减轻其术后心绞痛的症状,降低其术后病变冠状动脉分支再狭窄的发生风险及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 贾玉虎; 王悦喜
    • 摘要: 无保护左主干病变(UPLMD)属于冠心病高危类型之一,及时有效的血运重建能够改善患者预后。长期以来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是左主干病变的首选治疗方案,但是随着介入诊疗技术的日渐成熟,越来越多的临床证据支持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如何选择安全有效的血运重建策略是目前研究热点。复杂分叉病变概念的出现,改变了既往左主干分叉病变介入治疗策略选择理念,对于符合复杂分叉病变定义的左主干分叉病变患者,计划内双支架策略能带来更好的结果。腔内影像学相对于传统的冠脉造影有着明显的优势,能进一步明确血管结构,优化左主干病变患者的介入治疗。本文围绕左主干病变血运重建策略选择、左主干分叉病变PCI策略选择及左主干病变腔内影像学临床应用的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杨斌; 马娟; 田倪妮
    • 摘要: 目的 探讨DK Crush技术与经典Crush技术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该院2019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6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数表法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3例。研究组行DK Crush技术治疗,对照组行经典Crush技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手术中造影剂总量少于对照组,PCI耗时高于对照组,球囊数量少于对照组,FKBI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166、7.385、10.667,χ^(2)=16.189,P0.05)。手术后,研究组主支血管各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26、0.135、0.994、0.401,P>0.05);研究组分支血管中除最终对吻扩张失败率外,其余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058、3.922、4.585、4.927,P0.05);研究组分支血管中最小管腔直径大于对照组,直径狭窄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88、23.418,P<0.05)。结论 改良后的DK Crush技术可有效提高对吻扩张的成功率,且手术后并发症少,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王海涛; 马翠; 王彬
    • 摘要: 目的探讨利伐沙班联合双导丝边支保护技术对冠状动脉分叉病变(CBL)患者边支狭窄、心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1年5月保定市第二医院收治的180例CBL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每组90例。常规组患者于支架植入术中采取双导丝边支保护技术,研究组患者在常规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利伐沙班治疗,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边支狭窄率和边支闭塞发生率,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血小板活化相关因子〔包括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和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和心功能指标〔包括脑钠肽(BNP)、心肌肌钙蛋白T(cTnT)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6个月后,研究组患者边支狭窄率、边支闭塞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利伐沙班联合双导丝边支保护技术可有效降低CBL患者支架植入术后边支狭窄率及边支闭塞发生风险,减轻血管内皮损伤,降低血栓形成风险,改善患者心功能及生活质量,且未增加药物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 刘建花; 李世勋; 周凡; 雷大洲
    • 摘要: 目的:评价改良拘禁球囊技术(m-JBT)对冠状动脉分叉病变边支血管(SB)保护及血清高敏肌钙蛋白I(hs-cTnI)和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共127例,接受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照组(63例)采用传统法,观察组(64例)采用m-JBT,所有患者均康复出院,常规随访1 a。比较2组患者手术指标、血清hs-cTnI和LP-PLA2水平、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前向血流3级显示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2组患者性别、年龄、冠心病类型、分叉病变类型和位置、靶血管直径狭窄程度、主支血管(MV)和SB直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手术时间、使用球囊和导丝数量、造影剂用量和射线剂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前术后血清hs-cTnI和LP-PLA2水平差值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SB的TIMI前向血流3级显示率在MV球囊预扩张、MV支架置入和术后1 a随访时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院内PCI相关心肌梗死、术后1 a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和SB闭塞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m-JBT治疗后患者血清hs-cTnI和LP-PLA2水平降低,近远期血流灌注改善,心源性并发症发生率降低。
    • 陈伟; 伍于斌; 胡玉宝; 潘迪光; 李斌; 陈兴财; 路华
    • 摘要: 目的 探讨单支架及双支架植入对急诊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血浆髓过氧化物酶(MPO)水平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5月发病在24h内于桂林市人民医院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的急诊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161例,采用随机数字表随机接受PCI单支架植入(单支架组81例)和PCI双支架植入(双支架组80例)。比较两组的PCI术的相关指标[手术成功率、住院天数、PCI操作时间、X线透视时间和对比剂用量],术后即刻及术后6个月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术后1周心功能情况[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术后血清肌酸激酶(CK)及其同工酶(CK-MB)的峰值;酶联免疫法检测入院时、术后24h、1周和6个月两组患者的血清MPO水平,随访术后6个月发生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s)。结果 单支架组与双支架组患者入院时的血清MPO水平分别为(121.9±19.1)ng/ml和(126.6±16.4)ng/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h分别为(82.7±6.4)ng/ml和(62.9±5.4)ng/ml,术后1周分别为(48.2±5.7)ng/ml和(31.5±4.2)ng/ml,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支架组的术后6个月分支血管血流TIMI 3级比例高于单支架组(83.8%vs.71.6%),而分支血管残余狭窄>50%的比例低于单支架组(5.0%vs.1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诊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PCI术双支架植入可降低MPO水平且改善术后远期的分支血流灌注和分支狭窄情况并降低MACEs发生率,这可能与降低血清MPO的表达进而减少心肌损伤并改善心功能相关。
    • 王建林
    • 摘要: 目的研究改良Y型支架植入术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56例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Excel函数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8例。对照组实施reverse crush支架植入术治疗,实验组实施改良Y型支架植入术治疗。比较两组各项指标(手术时间、X射线曝光时间、球囊用量、造影剂用量、边支直径再狭窄率、主支直径再狭窄率),术中、术后各项指标(心脏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球囊对吻成功率、主支再狭窄率、边支再狭窄率)。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60.49±19.56)min、X射线曝光时间(41.32±11.25)min均短于对照组的(81.56±20.23)、(59.67±15.72)min,球囊用量(1.41±0.43)个、造影剂用量(184.32±20.63)ml均少于对照组的(2.68±0.55)个、(223.56±27.19)ml,边支直径再狭窄率(25.53±8.41)%低于对照组的(31.49±10.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3.57%、边支再狭窄率10.71%、主支再狭窄率0均低于对照组的25.00%、42.86%、21.43%,球囊对吻成功率100.00%高于对照组的8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Y型支架植入术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临床价值显著,可提升治疗质量、治疗效率、治疗安全性。
    • 刘文; 魏芳晶
    • 摘要: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在临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中占比高(15%~20%),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为其主要治疗方式。分叉病变解剖结构复杂,手术操作难度高,术后再狭窄及支架内血栓的发生率高,属于复杂冠状动脉病变,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的难点。药物涂层球囊因操作简便,长期抑制血管内膜增生,无植入物残留,且可保留再次治疗机会,被广泛用于小血管病变及支架内再狭窄,药物涂层球囊探索性治疗已延伸至分叉病变,为分叉病变的治疗带来更多选择。药物洗脱支架与药物涂层球囊的联合应用、单纯应用药物涂层球囊以及药物涂层球囊与其他技术的联合应用(可降解支架、冠脉粥样硬化切除术)已经展现出良好的临床效益。尽管药物涂层球囊治疗分叉病变存在价格昂贵、无明确的手术策略、缺乏更多优质试验验证临床效果、对特殊情况的分叉病变研究较少等问题,但药物涂层球囊在治疗分叉病变中仍然有着巨大潜力。
    • 高超; 李丰田
    • 摘要: 目的:探究在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治疗中球囊与支架对吻技术的应用效果。方法:主支血管置入导丝保护分支血管用于对 照组,主支血管置入球囊低压力扩张对吻保护分支血管用于观察组。结果:并发症发生率、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观察组比对照组低 (P < 0.05)。结论:在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治疗中球囊与支架对吻技术应用效果显著,降低了患者并发症及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疾 病临床治疗效果显著。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