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的相关文献在2002年到2022年内共计1917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临床医学、外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899篇、会议论文7篇、专利文献52850篇;相关期刊469种,包括现代生物医学进展、实用临床医药杂志、中国老年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2010全国中西医结合危重病、急救医学学术会议、第十次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病暨第五次江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病学术大会、2008第四届海河之滨心脏病学会议等;经皮冠状动脉介入的相关文献由5225位作者贡献,包括韩雅玲、荆全民、李志忠等。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899 占比:3.47%

会议论文>

论文:7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52850 占比:96.52%

总计:54756篇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发文趋势图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研究学者

  • 韩雅玲
  • 荆全民
  • 李志忠
  • 周玉杰
  • 王效增
  • 刘海伟
  • 李毅
  • 马颖艳
  • A.
  • 王勇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李艳萍; 李晓芳; 宋惠
    • 摘要: de Winter综合征属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一种极凶险的类型,提示左冠状动脉前降支近段急性闭塞,没有典型的ST段抬高,但有前降支次全闭塞,占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的2%;因而须尽早识别并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尽快完成血运重建,防止严重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本文回顾性分析1例de Winter综合征患者的治疗及预后,旨在强调及早行冠状动脉血运重建的重要性。
    • 丁涛; 白静; 樊明强; 杨向向; 彭正飞; 杜丽; 曹煜
    • 摘要: 目的:研究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患者采用血流储备分数(FFR)指导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的效果。方法:数据遴选甘肃医学院附属医院2019年6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80例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患者,所有对象均接受PCI,经“硬币分组法”分为参照组[冠状动脉造影(CAG)指导下行PCI,n=40]、研究组(FFR指导下行PCI,n=40)。比较分析两组PCI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支架植入数量、造影剂使用剂量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PCI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参照组比较,研究组支架植入数量、造影剂使用剂量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FR指导下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患者行PCI可减少支架植入数量及造影剂剂量,避免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
    • 高占义; 魏月娟; 张玲慧
    • 摘要: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论治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心肌细胞损伤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20年4月收治的诊断为不稳定型心绞痛行PCI术者180例,按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医辨证论治。比较两组中医证候改善及术后3个月心脏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手术前后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钙蛋白T(cTnT)、血栓烷A_(2)(TXA_(2))、前列环素(PGI_(2))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变化情况。结果两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7 d心肌cTnI、cTnT、血清TXA_(2)水平均低于术后1 d,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7 d血清PGI_(2)高于术后1 d,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心脏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中医辨证论治可减轻不稳定型心绞痛PCI术后患者的心肌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及降低炎性因子水平有关。
    • 柴华; 王培利; 张国强; 金惠玲; 王飞燕; 王欣; 王电烨; 杨丽敏; 庞菁; 史大卓; 胡志耕
    • 摘要: 介入术后冠心病是慢性冠脉综合征中的一种常见类型。现代医学治疗极大地改善了该类病人的预后,但仍面临围术期心肌损伤、支架内再狭窄、抗血小板药物抵抗、远期预后有待进一步改善等挑战。近年来,按照国际临床试验研究规范,中医药领域也涌现出很多较高质量的临床研究,通过中医药疗法的应用为介入术后病人的预后提供了较为可靠的循证医学理论支持,对提高中医药干预介入后病人的疗效和制定相关临床共识、促进转化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 郭晓童
    • 摘要: 目的 观察血清白细胞介素-12(IL-12)、淀粉样蛋白A(SAA)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中的表达,并分析其对STEMI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5月~2021年5月河南省商丘市中医院院收治的62例STEMI患者为研究对象,均于该院行PCI治疗,且术后获得1个月随访结果。随访1个月时,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评估患者冠状动脉管腔狭窄情况作为短期预后观察指标,并将其分为预后不良组与预后良好组;于患者入院时检测血清IL-12、SAA水平,询问并记录患者基线资料,分析血清IL-12、SAA水平对STEMI患者PCI治疗预后的影响。结果 预后不良组术前血清IL-12、SAA水平均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血清IL-12、SAA过表达对STEMI患者PCI治疗预后不良存在一定影响(P<0.05)。结论 血清IL-12、SAA过表达对STEMI患者PCI治疗预后不良存在一定影响。
    • 吴伟; 高鹃
    • 摘要: 目的探究双心护理模式对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和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20年4月在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64例冠心病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各32例。常规实施常规护理,而研究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实施双心护理,就2组护理前后的心理健康状况、睡眠质量与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护理后,研究组的焦虑(SAS)、抑郁(SDS)评分分别为(42.33±3.07)分、(40.35±3.01)分,常规组分别为(60.19±3.74)分、(53.64±3.34)分,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93.75%)明显高于常规组(75.00%)(P<0.05);研究组护理后PSQI中的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在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中实施双心护理模式,能有效消除负性情绪,并提高护理满意度及其睡眠质量。
    • 宋萌; 吴楠; 余旻虹
    • 摘要: 目的:探讨早期新型心脏康复护理模式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8月1日~2019年8月31日收治的93例冠心病PCI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6例和观察组4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心脏康复干预,观察组给予早期新型心脏康复护理模式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心功能指标、血脂水平[包括血清中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运动耐量及生活质量[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结果:干预后,两组左心室射血分数、HDL-C水平均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6 min内最大步行距离长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长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后壁厚度、TC、TG、LDL-C及最大心率均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SF-36中躯体功能、情绪功能、角色功能、生活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新型心脏康复干预能有效提高冠心病PCI术后患者的心功能、运动耐量及生活质量,改善其血脂水平。
    • 王蔚蔚; 刘博雷; 肖普; 王顺
    • 摘要: 目的探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心肌灌注效果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STEMI患者212例,采用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100例给予常规PCI治疗,观察组112例在此基础上给予小剂量尿激酶溶栓,观察并分析两组PCI术后心肌灌注效果及影响因素。结果观察组心肌灌注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心肌灌注不良患者发病至球囊开通时间、Killip分级Ⅲ级明显高于心肌灌注良好患者(P<0.05),而梗死前心绞痛、术中尿激酶溶栓明显低于心肌灌注良好患者(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发病至球囊开通时间是术后心肌灌注的危险因素(OR=5.063,P<0.05),尿激酶溶栓和梗死前心绞痛是术后心肌灌注的保护因素(OR=0.696和0.662,P<0.05)。结论STEMI患者直接PCI术后心肌灌注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术中尿激酶溶栓有助于改善心肌灌注效果。
    • 郑宇娟; 赵华; 王晓云; 郭明媚; 侯永超; 邢雁芬
    • 摘要: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运动恐惧现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31例PCI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自我报告形式调查患者社会人口学、心脏病运动恐惧、运动自我效能、自我感受负担等信息。结果PCI术后患者运动恐惧总得分为(38.1±6.1)分,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患者对PCI术了解程度、支架个数、运动自我效能、自我感受负担是影响运动恐惧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可解释运动恐惧水平38.7%的变异量。结论PCI术后患者运动恐惧处于较高水平,可通过构建个性化的心理干预和知识培训,以激发患者的运动自我效能,提高其疾病知识及心理调适水平,从而促进患者的运动康复。
    • 廖占玲; 安国印; 吴晶晶; 陈润祥
    • 摘要: 目的:研究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及血小板相关参数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1年10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苏州九龙医院就诊并行PCI治疗的STEMI患者80例,收集整理患者临床资料、PCI术前实验室及超声检查指标,包括性别、年龄、既往病史、病变血管、发病至PCI时间、药物治疗情况、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计数、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平均血小板体积与淋巴细胞比值(MPVLR)、血小板计数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截止随访结束以发生不良事件患者为不良组,未发生不良事件患者为良好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影响STEMI患者PCI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共20例(25.00%)患者发生不良事件,其中再发心肌梗死2例(10.00%),复发心绞痛4例(20.00%),死亡5例(25.00%),恶性心律失常2例(10.00%),急性心力衰竭6例(30.00%),卒中1例(5.00%)。不良组年龄大于良好组(P0.05)。两组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NLR、MPV、MPVLR、PLR及LVEF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NLR、MPV、MPVLR、PLR及LVEF均为STEMI患者PCI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除LVEF外,PCI术前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NLR、MPV、MPVLR及PLR亦为STEMI患者PCI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对存在危险因素的患者应加强随访监测及干预。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