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血管内超声

血管内超声

血管内超声的相关文献在1992年到2022年内共计1246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临床医学、特种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04篇、会议论文40篇、专利文献163339篇;相关期刊368种,包括中国超声医学杂志、岭南心血管病杂志、心血管病学进展等; 相关会议26种,包括第六届国际心血管热点论坛暨心脏交叉学科论坛、第七届北京五洲心血管病研讨会、中华医学会第十五次全国心血管病学大会等;血管内超声的相关文献由2852位作者贡献,包括汪友生、葛均波、杨希立等。

血管内超声—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04 占比:0.61%

会议论文>

论文:40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163339 占比:99.36%

总计:164383篇

血管内超声—发文趋势图

血管内超声

-研究学者

  • 汪友生
  • 葛均波
  • 杨希立
  • 王伟民
  • 孙正
  • 宋亮
  • 韩雅玲
  • 梁国庆
  • 陈绍良
  • 刘健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鲁硕; 侯凤霞; 娄冬梅; 李冬梅; 曹文静; 靳朝辉; 毛艺潼
    • 摘要: 目的评价在血管内超声指导下应用药物涂层球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冠状动脉原位病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长春市中心医院心内科2015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老年原位病变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和治疗组(38例),对照组接受药物洗脱支架治疗,治疗组接受药物涂层球囊治疗,术后6个月复查冠状动脉造影,比较两组术后即刻靶病变最小管腔直径、术后6个月的晚期管腔丢失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术后即刻最小管腔直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治疗组26例、对照组24例接受冠状动脉造影复查,治疗组晚期管腔丢失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血管内超声指导下,应用药物涂层球囊的PCI术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老年冠状动脉原位病变患者是安全、有效的。
    • 黄健雄; 张茗茗; 励波; 郑林; 张珠丽; 刘晓凯
    • 摘要: 目的探讨血管内超声(IVUS)在冠状动脉临界病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冠状动脉造影(CAG)定量测定为临界病变(40%~70%)患者120例,60例接受血管内超声的患者纳入IVUS组,60例仅接受CAG的患者纳入CAG组,比较两组在斑块检出率和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的差异.结果IVUS组钙化斑块与偏心斑块检出率高于CAG组,MACE事件发生率低于CAG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CAG显示的冠状动脉临界病变行IVUS检查能全面评估病变,对指导其介入治疗方面有较高的价值.
    • 张颖倩; 高磊; 陈韵岱; 荆晶; 何柏; 蒋继国
    • 摘要: 碘对比剂过敏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冠心病介入治疗的难点之一。如何安全、高效、无对比剂或极低剂量对比剂完成冠状动脉病变介入治疗是对术者的挑战。本文报道1例对碘对比剂过敏患者采用CT血管造影(CTA)结合血管内超声(IVUS)引导无对比剂PCI。术前冠状动脉CTA和X线采集的患者气管、脊柱解剖位置信息与冠状动脉造影信息匹配、融合,在CTA图像实时指导下,指导指引导管、导丝的放置,并从不同角度判断导丝在管腔内的位置。采用IVUS明确血管真腔、病变位置、病变长度、参考管腔直径及落脚点,成功行左回旋支支架置入术。以此探讨CTA融合IVUS引导无对比剂介入治疗技术,分析其适应证、术前准备、术中操作技巧、并发症预防及处理等,为临床处理此类病变提供一定的参考。
    • 马云通; 马慧慧; 赵欣; 赵中庆; 张翔; 李光香
    • 摘要: 目的分析定量血流分数(QFR)在多支冠状动脉临界病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2020年10月至2021年4月患有多支冠状动脉临界病变的患者270例,随机分为3组:QFR指导组90例,由QFR分析优化PCI;血管内超声(IVUS)指导组90例,由IVUS分析优化PCI;冠状动脉造影(CAG)指导组90例,均不行QFR分析和IVUS分析,由CAG指导PCI。比较3组患者支架植入数量、手术费用及术后12月复发心绞痛、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QFR指导组支架植入数量91枚,平均花费(22255.66±10908.68)元,复发心绞痛1例(1.1%),3项指标均优于CAG指导组和IVUS指导组(P<0.05)。结论QFR应用于多支冠状动脉临界病变的PCI优化,可显著降低支架植入数量,降低医疗成本,在血运重建率明显降低的同时减少术后心绞痛的发生。
    • 吕萍; 潘杭雨; 胡可欣; 林立龙; 郭志刚
    • 摘要: 斑块侵蚀是急性冠脉综合征的重要发病机制之一。针对斑块侵蚀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抗栓治疗而非支架治疗是其更为安全有效的治疗选择,因此临床上斑块侵蚀的准确识别至关重要。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推进了斑块侵蚀的诊断进展,本文从人体尸检研究的重要发现、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内超声、近红外光谱、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生物标志物几个方面展开,就上述诊断手段进行回顾与总结。
    • 邹开源; 朱勇; 孟帅; 贾若飞; 陈威; 胡宏宇; 金泽宁
    • 摘要: 目的探讨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冠状动脉正性重构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于我院行血管内超声指导(intra vascular ultrasound,IVUS)下血运重建的ACS患者。通过稳态模型评估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 insulin resistance index,HOMA-IR)并定义HOMA-IR值>2.5为IR阳性。通过IVUS评估病变部位、病变近端及病变远端外弹力膜(external elastic membrane,EEM),并计算重构指数。定义重构指数大于1.05为正性重构;重构指数<0.95为负性重构;0.95≤重构指数≤1.05为中间状态。根据HOMA-IR值将患者分为胰岛素抵抗阳性组(n=46)和胰岛素抵抗阴性组(n=52)。结果共纳入98例ACS患者,共包括111根行IVUS检查评估的靶病变。初步分析发现IR阳性组的重构指数明显高于胰岛素抵抗阴性组[(1.02±0.32)比(0.88±0.28),P=0.018]。进一步分析发现,IR阳性组正性重构比率相对较高(43.4%比15.5%),而负性重构(47.2%比58.6%)及中间状态(9.4%比25.9)比率相对较低。单因素回归分析发现,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 A1c,HbA1c)(OR=0.694,95%CI 0.508~0.946,P=0.021)与IR(OR=4.174,95%CI 1.706~10.211,P=0.002)和冠状动脉正性重构紧密相关。进一步通过多因素回归分析校正年龄、性别、HbA1c等混杂因素后,IR仍是冠状动脉正性重构的独立危险因素(OR=3.611,95%CI 1.431~9.111,P=0.007)。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发现,HOMA-IR预测冠状动脉正性重构力度中等(曲线下面积0.656,95%CI 0.542~0.771,P=0.0074)。通过计算约登指数发现以HOMA-IR为2.44时预测力度最佳,其灵敏度与特异度分别为63.3%及71.9%。结论通过HOMA-IR评估的IR阳性与ACS患者冠状动脉正性重构独立相关。然而其预测ACS患者冠状动脉正性重构的力度相对较低。
    • 贾玉虎; 王悦喜
    • 摘要: 无保护左主干病变(UPLMD)属于冠心病高危类型之一,及时有效的血运重建能够改善患者预后。长期以来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是左主干病变的首选治疗方案,但是随着介入诊疗技术的日渐成熟,越来越多的临床证据支持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如何选择安全有效的血运重建策略是目前研究热点。复杂分叉病变概念的出现,改变了既往左主干分叉病变介入治疗策略选择理念,对于符合复杂分叉病变定义的左主干分叉病变患者,计划内双支架策略能带来更好的结果。腔内影像学相对于传统的冠脉造影有着明显的优势,能进一步明确血管结构,优化左主干病变患者的介入治疗。本文围绕左主干病变血运重建策略选择、左主干分叉病变PCI策略选择及左主干病变腔内影像学临床应用的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楚建辉; 张宏涛
    • 摘要: 透析血管通路对于透析患者至关重要,其相关并发症的发病率相对较高。目前,常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透析血管通路进行检查、治疗及干预。DSA检查所呈现的图像是传统的二维图像,对三维血管结构的暴露有限。血管内超声(IVUS)检查可弥补DSA在透析血管通路检查方面的不足,不仅能够精确检查透析血管通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还能够提高术者的操作准确性,减少术者及患者的射线暴露。对于对造影剂过敏的透析患者,也可单独使用IVUS检查进行干预。另外,IVUS检查有助于对透析血管通路狭窄机制的研究。通过IVUS辅助治疗可进一步延长透析血管通路的使用寿命,从而提高透析患者的透析质量。
    • 谭家力; 冯辉; 段洋; 谢丽响; 宋淼; 徐晤; 王志荣
    • 摘要: 目的以血管内超声(IVUS)为“金标准”,评估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ISR)的检测准确性。方法回顾性收集同时期(4周内)行CCTA和IVUS检查的PCI术后患者的基本资料和影像学资料,共纳入60例患者的80处目标血管(血管内置入支架)。根据患者置入支架内径将纳入病变分为A组(内径>3.0 mm)和B组(内径≤3.0 mm),并根据病变所在节段(支架内部或支架边缘5 mm内)将A组/B组分为A1组/B1组(支架内部病变)和A2组/B2组(边缘病变),A1组加B1组为1组,A2组加B2组为2组。以IVUS判读结果为“金标准”,评估CCTA对支架内病变的定量检测结果和对不同内径、不同节段ISR的诊断准确性。结果CCTA对支架内病变的定量检测结果(最小管腔内径、平均血管内径、最小管腔面积、斑块面积、斑块长度、外弹力膜面积、斑块负荷和斑块体积)与IVUS定量检测结果呈显著正相关(P3.0 mm的支架内部ISR和不同内径支架边缘ISR的结果可信度较高,但对内径≤3.0 mm的内部支架ISR的诊断结果不准确。
    • 曹园园; 罗小岚; 刘启明; 周胜华
    • 摘要: 冠状动脉起源异常是中青年患者胸痛、晕厥甚至猝死的罕见但重要原因。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心血管内科于2021年2月18日收治1例右冠状动脉起源异常的患者,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发生痉挛引起严重狭窄导致胸痛。该患者反复自发胸痛伴前壁ST段和T波改变,通过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左冠状动脉痉挛,应用地尔硫卓及单硝酸异山梨酯联合治疗后患者胸痛得到控制。出院后随访3个月,患者胸痛未再发作。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