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3年内共计1834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临床医学、中国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714篇、会议论文66篇、专利文献59123篇;相关期刊640种,包括中国社区医师、心血管病学进展、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等; 相关会议50种,包括第八次全国中西医结合中青年学术论坛、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十二届全国超声心动图学术会议、第14届中国南方国际心血管病学术会议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文献由4228位作者贡献,包括朱伟、陈彦、齐炼文等。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714 占比:2.81%

会议论文>

论文:66 占比:0.11%

专利文献>

论文:59123 占比:97.08%

总计:60903篇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文趋势图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研究学者

  • 朱伟
  • 陈彦
  • 齐炼文
  • 陈韵岱
  • 刘艳
  • 李伟
  • 李莉
  • 李萍
  • 范勇
  • 不公告发明人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邓毅凡; 朱米雪; 刘娟; 聂日; 何胜虎; 张晶
    • 摘要: 背景血脂代谢异常是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生、发展的重要危险因素,但在一些血脂正常的人群中,仍有AMI的发生。残粒脂蛋白胆固醇(RLP-C)、血浆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P)作为非常规血脂指标,与AMI之间的研究尚少,同时两者对青年初发AMI的预测价值有待研究。目的探讨RLP-C、AIP对青年初发AMI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于2014年11月至2021年11月拟诊冠心病入院的患者1201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为AMI将其分为AMI组(627例)和非AMI组(574例)。收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以及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指标,根据公式计算出RLP-C和AIP,并进行比较。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青年初发AMI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估RLP-C、AIP对青年初发AMI的预测价值。结果两组患者男性、吸烟史、高血压史比例,TG、TC、HDL-C、LDL-C、RLP-C、AI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i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吸烟史〔OR=2.541,95%CI(1.824,3.538)〕、TC≥5.17 mmol/L〔OR=2.787,95%CI(1.405,5.531)〕、RLP-C≥0.6 mmol/L〔OR=3.786,95%CI(2.648,5.413)〕、AIP≥0.2〔OR=3.427,95%CI(2.106,5.576)〕为青年初发AMI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HDL-C≥1.19 mmol/L〔OR=0.049,95%CI(0.025,0.093)〕为青年初发AMI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RLP-C预测青年初发AMI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51〔95%CI(0.830,0.873)〕,最佳截断值为0.535 mmol/L,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848和0.699;AIP预测青年初发AMI的AUC为0.813〔95%CI(0.789,0.837)〕,最佳截断值为0.122,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852和0.660。结论研究结果提示有吸烟史、TC≥5.17 mmol/L、RLP-C≥0.6 mmol/L、AIP≥0.2可能为青年初发AMI的独立危险因素;HDL-C≥1.19 mmol/L可能为青年初发AMI的独立保护因素。RLP-C、AIP对青年初发AMI具有一定的临床预测价值。
    • 王西; 王萍
    • 摘要: 大动脉炎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肉芽肿性血管炎,先前研究认为其参与冠状动脉狭窄的主要机制是主动脉炎症扩展至冠状动脉,导致内膜增生及中外膜纤维化挛缩。近年来,大量研究发现大动脉炎患者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及心血管疾病发生率明显升高,且传统的心血管危险因素(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和衰老等)并不能完全解释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的原因。现对大动脉炎加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的发病机制进行概述。
    • 崔国艳; 高虹; 李丽晶; 郑雯
    • 摘要: 目的探讨和肽素(CPP)和组织激肽释放酶结合蛋白(KS)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CAS)患者血清中的含量及其与冠脉狭窄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本院收治的196例CAS患者的临床资料,同时收集同期同年龄层来院体检的190例健康者的临床资料。将CAS患者作为观察组,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CPP、KS及临床资料的差异。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CAS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预测CPP和KS对重度CAS的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的CPP较对照组明显升高,KS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均P<0.05)。CPP随着CAS狭窄程度加重而增加,KS随着CAS狭窄程度加重而降低(均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PP、KS及高密度脂蛋白是影响CA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ROC曲线显示,CPP联合KS的AUC值(0.830)明显高于单一CPP或KS的AUC值(0.758或0.741),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6.54和87.97(P<0.05)。结论血清中CPP在CAS中上升,而KS在CAS中下降,两者与CAS的狭窄程度密切相关,且CPP联合KS对重度CAS狭窄具有良好的诊断效能,对指导临床早期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 谭三阳; 王绪松; 林樟萍; 陈永香; 胡松; 黄海
    •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甘油三酯-血糖(TG-G)指数、糖化血清蛋白(GSP)和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月海南省海口市妇幼保健院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患者共146例,根据术中目视直径法判断冠脉无狭窄(狭窄直径90%)患者35例。比较4组患者血清TG-G指数、GSP和RBP4水平,采用Pearson检验分析血清TG-G指数、GSP和RBP4水平与冠脉病变Gensini积分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TG-G指数、GSP和RBP4水平预测冠心病的准确性。结果:随着冠脉狭窄程度的升高,血清TG-G指数、GSP和RBP4水平也逐渐增加(P均<0.05)。血清TG-G指数、GSP和RBP4水平与冠脉病变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性(r=0.803、0.823、0.915,P=0.027、0.016、0.004)。血清TG-G指数、GSP和RBP4水平预测冠心病的准确性分别为0.824、0.833和0.854。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TG-G指数、GSP和RBP4水平升高,与冠心病严重程度相关,可能成为预测冠心病的无创敏感指标。
    • 陈昌贵
    • 摘要: 目的:探究320排CT血管造影检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与心肌桥影像特点的相关性。方法:对142例实施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检查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其左前降支发生心肌桥与该支血管发生动脉硬化的相关性。结果:142例患者检出左前降支心肌桥的有105例,检出率为73.9%;左前降支检出硬化斑块95例,检出率为66.9%;CT检出左前降支心肌桥的患者发生硬化斑块和未检出心肌桥的患者相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心肌桥且发生硬化斑块的病例有73例;心肌桥的厚度与发生硬化斑块的管腔狭窄程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20排CT可以较好地检出心肌桥,但心肌桥的形成和冠状动脉硬化没有直接的联系,对于同时有心肌桥、动脉硬化的病例,心肌桥的厚度可以影响发生硬化血管的管腔狭窄程度。
    • 付璇; 乔丽丽; 赵兴胜
    • 摘要: 目的分析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与冠心病及冠脉病变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就诊的16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均拟行冠脉造影,同时给予24 h动态血压监测,按照结果将入选患者分为A组:杓型组23例,B组:反杓型组68例,C组:非杓型组60例,D组:超杓型组9例,并分别计算Gensini积分,分析血压昼夜节律与冠脉病变的关系。结果D组以日均收缩压升高为主(P<0.05)。B组以夜均收缩压升高为主,同时,其夜均舒张压高于A组及C组(P<0.05)。B组(98.5%)、C组(90%)冠心病检出率高于A组(56.5%)及D组(55.6%)(P<0.05)。D组、A组、C组、B组Gensini积分逐渐增大(P<0.05)。A组、D组以单支病变为主,C组以双支病变为主,B组以多支病变为主(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不同的血压昼夜节律对冠脉病变具有不同水平的影响。
    • 孙兆男; 王霄英
    • 摘要: 冠状动脉CTA在冠状动脉疾病的诊断及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多个临床及影像学术机构联合提出的冠状动脉疾病报告和数据系统(CAD-RADS^(TM))对冠状动脉CTA影像报告及临床决策提出了规范化指导建议。本单位基于CAD-RADS^(TM)及实际临床经验,构建了冠状动脉CTA结构式报告,本文旨在解读该结构式报告。
    • 郑金美
    • 摘要: 很多冠心病患者在选择硝酸甘油和速效救心丸这两种药时经常犯难。心绞痛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导致的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暂时缺血缺氧。硝酸甘油中的有效成分可扩张血管,缓解疼痛。所以,硝酸甘油是缓解心绞痛的经典药物。除了心绞痛应急之外,硝酸甘油还能降低血压和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速效救心丸是中成药,该药中有一味川芎,其中所含川芎碱对动脉血管有较强扩张和解痉挛作用。另一种成分冰片有一定止痛作用。除心绞痛应急外,速效救心丸在治疗偏头痛方面也有疗效。
    • 周绮平; 郭晓东; 何桂端; 曾侃; 王良玉
    • 摘要: 目的利用实时心肌声学造影(MCE)结合小剂量多巴酚丁胺负荷(LDDSE)评价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前后的心肌灌注情况。方法对37例临床诊断为冠心病的患者,在PCI术前及术后3个月,分别在基础状态下和小剂量多巴酚丁胺负荷试验时进行实时心肌声学造影,保存、记录心肌摄取造影剂的程度,比较其术前、术后3个月心肌节段的局部所有毛细血管横截面积之和(A)、心肌血流速度(β)、心肌血流量(A×β)、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与室壁运动评分指数(WMSI)的变化。结果37例患者中有5例患者因出现并发症而终止试验,32例完成全部试验。32例患者经PCI术治疗后,相关心肌节段的A、β、A×β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的提高(P<0.05);PCI术后,异常心肌节段组的A、β、A×β与正常心肌节段组比较,仍显著减低(P<0.05);PCI术后3个月患者的A、β、A×β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LVEF与WMSI与术前相比明显升高(P<0.05)。结论多巴酚丁胺负荷结合心肌声学造影能够有效的评估心肌微循环,可进一步评价PCI术后冠心病患者的心肌组织缺血再灌注的改善程度,为尚未进行心肌再灌注的患者尽早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 陈建华; 刘艳影
    • 摘要: 目的分析冠心病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及淀粉样蛋白A(SAA)与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20年6月至2021年3月接收的200例冠心病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冠脉病变评分(Gensini)对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进行评估,依据其硬化情况分为轻度组63例(轻度冠脉粥样硬化)、中度组58例(中度冠脉粥样硬化)及重度组79例(重度冠脉粥样硬化),并结合其血清CRP、PCT及SAA检测结果,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方法来分析以上血清学指标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相关性。同时,根据其动脉造影结果,对比冠脉病变支数为1支或>1支的患者血清CRP、PCT及SAA水平差异。结果中度组血清CRP、PCT及SAA水平高于轻度组,重度组的血清CRP、PCT及SAA水平高于中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1支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CRP、PCT及SAA水平与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呈正相关。结论冠心病患者的血清CRP、PCT及SAA水平随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冠脉病变支数的增加而不断上升,以上各项血清学指标与患者冠脉粥样硬化呈正相关关系。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