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心脏毒性

心脏毒性

心脏毒性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572篇,主要集中在药学、肿瘤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84篇、会议论文71篇、专利文献18524篇;相关期刊562种,包括心血管病学进展、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临床肿瘤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54种,包括第十四次乳腺病中医、中西医结合学术研讨会、2016年第六届全国药物毒理学年会、中国药理学会安全药理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四届安全药理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等;心脏毒性的相关文献由4413位作者贡献,包括刘莹、刘基巍、夏云龙等。

心脏毒性—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384 占比:6.93%

会议论文>

论文:71 占比:0.36%

专利文献>

论文:18524 占比:92.72%

总计:19979篇

心脏毒性—发文趋势图

心脏毒性

-研究学者

  • 刘莹
  • 刘基巍
  • 夏云龙
  • 汪溪洁
  • 马璟
  • 夏稻子
  • 崔洪岩
  • 张静
  • 方凤奇
  • 礼广森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林瑶; 黄静; 薛晓娟; 张欢; 冯斌
    • 摘要: 目的 分析硫酸羟氯喹的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报告,为安全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分析某三甲医院2019年5月-2021年5月报告的硫酸羟氯喹ADR报告,对其年龄、用药原因、ADR发生时间、合并用药、ADR转归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3例报告中未见严重ADR报告,60岁以上患者占报告总体53.85%,且出现ADR的时间明显早于60岁以下患者.61.54%的ADR累及多器官,且46.15%报告中出现视神经毒性.结论 在使用硫酸羟氯喹治疗口腔扁平苔藓过程中应监测药品不良反应,需高度关注60岁以上用药人群,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 李小峰; 孙新宇; 张慧
    • 摘要: 目的探讨曲妥珠单抗联合紫杉醇、卡铂治疗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乳腺癌的临床效果及其对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榆林市第一医院收治的150例HER-2阳性乳腺癌女性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87)和对照组(n=63)。对照组患者给予紫杉醇和卡铂联合化学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曲妥珠单抗、紫杉醇和卡铂联合化学治疗。化学治疗后1个月参照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评估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计算客观缓解率(ORR)和疾病控制率(DCR);采用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制定的不良反应事件通用术语标准评价2组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化学治疗前(T_(0))、化学治疗1个疗程(T_(1))、化学治疗2个疗程(T_(2))、化学治疗结束(T_(3))及化学治疗结束后1个月(T_(4))使用心脏超声检查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分别于化学治疗前、化学治疗后采用免疫发光法检测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氨基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Z=3.805,P0.05)。2组患者T_(1)、T_(2)、T_(3)、T_(4)时LVEF显著低于T_(0)时,T_(2)、T_(3)、T_(4)时LVEF显著低于T_(1)时,T_(3)、T_(4)时LVEF显著低于T_(2)时(P0.05)。化学治疗前2组患者血清cTnI、CK-MB、NT-proBN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化学治疗后血清cTnI、CK-MB、NT-proBNP水平显著高于化学治疗前(P0.05)。结论曲妥珠单抗联合紫杉醇和卡铂化学治疗方案可提高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的治疗效果,且曲妥珠单抗未增加心脏毒性事件及心脏功能损害。
    • 王帅; 高志刚; 李晓瑞; 曲玥阳; 丛烨; 张索楠; 罗勇
    • 摘要: 为确定中药安全性,有必要对中药中各成分的量效毒关系进行研究.心脏毒性是新药研究中需要格外注意的器官毒性,为了解决孔板试验中缺少细胞间相互作用以及微环境与体内差异大的问题,构建了一种在体外模拟心肌细胞与毛细血管相互作用的心脏芯片,并使用该芯片检测了雷公藤甲素、氯化两面针碱、莨菪碱3种中药成分的毒性.通过对比加药前后芯片和孔板里心肌细胞的搏动状态变化,以及细胞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和肌钙蛋白的含量变化,发现3种中药化学成分有剂量依赖的心脏毒性,同时发现芯片内的心肌细胞比孔板内的对于药物的耐受性更强,显示了本芯片用于检测药物心脏毒性的潜力.
    • 朱小丽; 吕琛; 杜雪亭; 焦甲勋; 高玲娜; 孙霞; 马红芳
    • 摘要: 目的:探讨蒽环类药物序贯曲妥珠单抗治疗导致乳腺癌患者心脏毒性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7年4月至2020年1月该院采用蒽环类药物序贯曲妥珠单抗治疗的乳腺癌患者169例,观察其心脏毒性发生情况,分为心脏毒性组与非心脏毒性组。记录并分析两组患者的年龄、体重指数、肿瘤分期、高血压史、糖尿病史、高脂血症史、联合放疗和蒽环类药物种类等因素的差异。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蒽环类药物序贯曲妥珠单抗治疗后乳腺癌患者出现心脏毒性的危险因素。结果:169例采用蒽环类药物序贯曲妥珠单抗治疗的乳腺癌患者中,发生心脏毒性患者57例,心脏毒性发生率为33.73%。心脏毒性组与非心脏毒性组患者在高脂血症史、联合放疗和蒽环类药物种类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分析发现,相对于无高脂血症的患者,高脂血症患者发生心脏毒性的风险增加(OR=5.068,95%CI=2.209~11.628);相对于无联合放疗的患者,左胸放疗患者发生心脏毒性的风险增加(OR=3.734,95%CI=1.448~9.628);相对于使用表柔比星治疗的患者,使用吡柔比星治疗的患者发生心脏毒性的风险更小(OR=0.407,95%CI=0.182~0.911)。结论:采用蒽环类药物序贯曲妥珠单抗治疗的乳腺癌患者心脏毒性发生率较高。表柔比星治疗、高脂血症史和左胸放疗史是蒽环类药物序贯曲妥珠单抗治疗导致乳腺癌患者心脏毒性的独立危险因素。
    • 安硕研; 郑金刚
    • 摘要: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通过阻断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逸,调动自身免疫反应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ICI可导致多种免疫相关不良反应,其中心脏毒性是少见但致命的不良反应。随着ICI在临床中使用的增加,其导致的心脏毒性逐渐引起更多关注。本文就ICI相关心脏毒性临床表现、机制、诊治及预后进行综述。
    • 秦烨; 丁欣; 张雅
    • 摘要: 目的应用血清代谢组学技术,研究参附汤对阿霉素心脏毒性的逆转作用,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建立阿霉素致心肌病BALB/c小鼠模型,给予相应的干预,测定血清乳酸脱氢酶(LDH)、肌酸磷化酶-同功酶MB(CK-MB);超声心动图测定射血分数(EF)和缩短分数(FS)。采集小鼠血清进行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所得数据经多变量和单变量统计分析,比较正常组、模型组和参附汤治疗组小鼠血清中内源性代谢物的变化,寻找参附汤逆转阿霉素心脏毒性潜在的生物标志物,采用代谢通路分析探讨参附汤靶向代谢通路。结果模型组血清LDH、CK-MB水平明显升高,EF、FS值明显下降,表明造模成功,经参附汤治疗后上述指标显著改善。代谢组学分析鉴定出13种阿霉素对心脏毒性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参附汤对其中11种代谢物具有显著的逆转作用。代谢通路分析表明,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的合成、花生四烯酸代谢、苯丙氨酸代谢、三羧酸循环和二羧酸代谢是参附汤主要的靶向代谢通路。结论参附汤能通过调节失衡的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的合成,以及花生四烯酸、苯丙氨酸、二羧酸代谢和三羧酸循环发挥逆转阿霉素心脏毒性的作用。
    • 李艳阳; 王云姣; 韩德军; 吕仕超
    • 摘要: 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抗肿瘤药物心脏毒性的用药特点和配伍规律。方法:检索1979年1月至2020年8月中国知网发表的中医药治疗抗肿瘤药物心脏毒性的文献,建立中药复方治疗抗肿瘤药物心脏毒性的数据库,采用频次统计分析高频中药和种类及频次,运用SPSS Modeler 18.0软件进行高频药物关联规则分析,运用SPSS Statistics 23.0软件进行高频药物系统聚类分析,运用Liquorice软件分析核心复方的配伍规律。结果:前5位的高频中药分别为黄芪(31次、56.36%),麦冬(29次、52.73%),丹参(26次、47.27%),人参(25次、45.45%),甘草(23次、41.82%)。支持度>25%的药对组合有3个:“麦冬→五味子”“丹参→甘草、麦冬”“麦冬→甘草、丹参”,置信度>90%的药对组合有2个:“麦冬→五味子、人参”“麦冬→五味子、甘草”。高频药物可以系统聚类为3类:“党参、太子参-栝楼、苦参”“人参-地黄-甘草、麦冬-五味子、女贞子-川芎、当归、丹参-桂枝”“茯苓-白术、黄芪、西洋参、陈皮”。复杂网络分析的核心药物组合以人参、黄芪、甘草、麦冬、五味子、当归、丹参、桂枝为主,药物配伍以益气养阴、活血通络为特点。结论:抗肿瘤药物心脏毒性的基本病机是气阴两虚,关键病机是瘀阻心络;益气养阴是治疗抗肿瘤药物心脏毒性的核心治法,活血通络是治疗抗肿瘤药物心脏毒性的关键治法。
    • 古力尼尕尔·麦麦提吐尔孙; 付真彦
    • 摘要: 靶向药物治疗的问世极大地改变了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格局,但靶向药物抗癌治疗的心脏毒性副作用严重影响非小细胞肺癌的预后,甚至成为了癌症患者第二大死亡原因。因此,早期识别靶向药物心脏毒性副作用,对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及治疗至关重要。现探讨新型靶向药物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可能引起的心脏毒性副作用,包括血栓栓塞事件、心力衰竭、心肌病、心律失常及高血压等,并总结其各自的心血管不良反应机制,对晚期肺癌患者的心脏管理提供有益的建议,最大限度地提高肺癌幸存者的治疗效果。
    • 李少将; 苏文灵; 徐磊; 李治建; 刘砥威; 郑瑞芳; 邢建国
    • 摘要: 目的探究香青兰总黄酮(total flavonoids of Dracocephalum moldavica L.,TFDM)对阿霉素诱导的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显微镜法观察细胞形态;试剂盒法检测LDH、SOD和线粒体膜电位变化;Transwell法检测细胞迁移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内皮功能障碍和VEGF-B/AMPKα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模型组相比,TFDM可明显提高细胞活力,改善阿霉素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细胞形态学变化,降低LDH漏出量,升高SOD活力,升高线粒体膜电位,促进内皮细胞迁移,抑制内皮细胞损伤。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TFDM升高非受体酪氨酸激酶(Src)和黏着斑激酶(FAK)表达水平,升高舒血管因子eNOS磷酸化水平,降低内皮素-1(ET-1)蛋白表达水平,从而抑制内皮功能障碍。TFDM明显上调VEGF-B、NRP1、VEGFR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明显升高p-AMPKα/AMPKα比例。结论TFDM抑制阿霉素诱导的内皮细胞损伤的机制可能与激活VEGF-B/AMPKα通路有关。
    • 朱小丽; 吕琛; 杜雪亭; 焦甲勋; 高玲娜; 孙霞; 马红芳
    • 摘要: 目的 分析曲妥珠单抗联合化疗致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心脏毒性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在我院2017年4月-2021年1月接受吡柔比星+环磷酰胺序贯紫杉醇+曲妥珠单抗治疗的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200例,根据有无发生心脏毒性分为发生心脏毒性组和未发生心脏毒性组。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分析患者发生心脏毒性的影响因素。结果 200例乳腺癌患者中,发生心脏毒性的有43例,发生率为21.5%。其中,吡柔比星+环磷酰胺治疗期间出现心脏毒性的患者占5.5%(11/200),序贯紫杉醇+曲妥珠单抗治疗期间出现心脏毒性的患者占20.5%(41/200),后者显著高于前者(P<0.01)。同时,序贯紫杉醇+曲妥珠单抗治疗期间患者左室射血分数降低幅度显著高于吡柔比星+环磷酰胺治疗期间[14%(12%,17%)vs. 7%(3%,10%),P<0.001]。与未发生心脏毒性的患者相比,发生心脏毒性患者中有高脂血症史的占比显著升高(P<0.01),而使用右雷佐生的占比显著降低(P<0.01)。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高脂血症史[OR=3.672,95%CI(1.499,8.992),P=0.004]、右雷佐生使用情况[OR=0.154,95%CI(0.072,0.330),P<0.001]与心脏毒性的发生相关。结论 高脂血症史是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接受吡柔比星+环磷酰胺序贯紫杉醇+曲妥珠单抗致心脏毒性的独立危险因素,而使用右雷佐生则是保护因素。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