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柔红霉素

柔红霉素

柔红霉素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2年内共计806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药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71篇、会议论文39篇、专利文献12891篇;相关期刊333种,包括出国与就业、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实用临床医药杂志等; 相关会议27种,包括全国民族医、中医血液病学术研讨会暨青年学术论坛、第十四届中国西部实验动物管理与学术交流会、第十一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血液学学术会议暨第二届中西医结合血液学高峰论坛等;柔红霉素的相关文献由1995位作者贡献,包括陈宝安、朱宝泉、朱春宝等。

柔红霉素—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71 占比:4.93%

会议论文>

论文:39 占比:0.29%

专利文献>

论文:12891 占比:94.78%

总计:13601篇

柔红霉素—发文趋势图

柔红霉素

-研究学者

  • 陈宝安
  • 朱宝泉
  • 朱春宝
  • 程坚
  • 陈代杰
  • 惠延年
  • 王雨生
  • 胡又佳
  • 李继安
  • 王雪梅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闵杰青; 田锦润; 李霁伟; 魏骊铮; 王鹏; 曹彦洁; 何文姬; 樊茂; 张倩; 杨云娟
    • 摘要: 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STI)研究柔红霉素致滇南小耳猪急性期心肌损伤的左心室应变特点及心肌病理改变。方法选取滇南小耳猪6只,常规给予麻醉后连接心电图电极,予柔红霉素进行静脉推注,制成心脏毒性急性期动物模型,并于给药前和给药后3 d进行心脏超声数据获取、抽血进行cTnT测定,处死后进行心脏、肝脏的病理检测。超声参数获取二维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ameter,LVDd)、二尖瓣舒张期血流E峰速度、A峰速度及E/A比值、自动计算左心室整体纵向应变GLS、左心室分层纵向应变参数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急性期心肌损伤给药前后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左室收缩末内径(LVDs)、室间隔舒张末厚度(IVSd)左室后壁舒张末厚度(PWd),M型测量左心室EF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给药后血清cTnT浓度虽然逐步升高,但一直保持在正常范围内,较给药前所测值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肝脏和心肌细胞不同程度出现水肿、充血表现,心内膜出现玻璃样变和粘液样变。给药前后左心室整体和心内膜层的GLS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大剂量蒽环类药物对心肌会产生急性期的心肌损伤,病理结果支持心肌细胞的损伤。同时常规测量心腔大小以及EF不能及时反应出心肌的功能损伤,应用2D-STI技术测量左心室纵向应变以及心内膜层中心应变相较于传统心脏超声数据如EF等能够更敏感地发现应用蒽环类药物后的心脏毒性反应。
    • 李秀琴
    • 摘要: 目的:探讨阿维A胶囊与三氧化二砷联合蒽环类药物在初发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2017年1月至2020年9月来上饶市人民医院治疗的58例APL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29例,对照组采用阿维A胶囊与三氧化二砷治疗,研究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蒽环类药物。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血常规、凝血指标、症状完全缓解率、病情复发率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治疗后的白细胞(WBC)水平较低,而血小板计数(BPC)及血红蛋白(Hb)水平则较高(P0.05)。结论:对初发APL患者采用阿维A胶囊、三氧化二砷联合蒽环类药物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血常规及凝血指标,疾病缓解率较高,且病情复发率较低,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 李艳; 郭雷; 卢立慧; 常颖; 王文鹏; 李宣; 高吉照
    • 摘要: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诱导方案对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儿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9年10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84例AML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患儿采用柔红霉素+阿糖胞苷(DA)方案化疗,观察组患儿采用柔红霉素+阿糖胞苷+依托泊苷(DAE)方案化疗,28 d为1个疗程,两组患儿均连续治疗2个疗程,并均随访2年。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及中性粒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恢复正常值时间,化疗前、化疗2个疗程后血清VEGF、VEGFR、BFGF水平,以及化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临床治疗总有效率(59.52%)显著高于对照组(38.10%);观察组患儿中性粒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恢复正常值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与化疗前比,化疗2个疗程后两组患儿血清VEGF、VEGFR、BFGF水平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随访期间观察组患儿血红蛋白减少、贫血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相对于DA方案,使用DAE方案治疗AML患儿能够有效降低血管生长因子水平,改善患儿临床症状,缩短患儿骨髓造血恢复时间,且化疗期间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安全性较好。
    • 林佩璜; 王梅爱; 庄树铨; 蔡志明
    • 摘要: 目的:研究BIM基因在IK6亚型(IK6)及非IK6亚型(IK6)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耐化疗药物中的调控机制。方法:利用巢式PCR鉴定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Nalm6和RS4;11的IKZF1亚型;通过Alamarblue法、流式细胞术等检测适当浓度的柔红霉素下对两种细胞的活性和凋亡的影响;利用甲基化检测和实时荧光定量PCR对促凋亡基因BIM的甲基化程度和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柔紅霉素对IK6^(-)Nalm6和IK6^(+)RS4;11细胞增殖均有浓度依赖的抑制作用,且对二者均有显著的致凋亡作用,相较于Nalm6,RS4;11对柔红霉素显示出更高的耐药性。柔红霉素处理后,Nalm6中的BIM甲基化水平显著性降低,BIM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IK6的存在可能会诱导BIM基因甲基化水平增加以抵御柔红霉素引起的BIM甲基化水平的降低从而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对柔红霉素耐药。
    • 任荣香; 魏秀丽; 王继芳; 郭莉
    • 摘要: 目的探讨阿糖胞苷、柔红霉素联合沙利度胺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76例老年AML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给予对照组患者阿糖胞苷、柔红霉素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阿糖胞苷、柔红霉素联合沙利度胺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3周。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治疗前后血清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和血红蛋白水平、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3周后的治疗总有效率(89.47%)高于对照组(65.79%)(均P0.05);治疗3周后,两组患者的血清bFGF、VEGF水平均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3周后,两组患者的血清血红蛋白水平、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均下降,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阿糖胞苷、柔红霉素联合沙利度胺治疗老年AML患者的效果显著,能降低患者血清bFGF、VEGF水平,血液学毒性低,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 宋通微; 杜新; 陈晓冰; 李雄根; 曹轶璇
    • 摘要: 目的:探讨米托蒽醌联合阿糖胞苷(MA方案)与柔红霉素联合阿糖胞苷(DA方案)对老年急性髄系白血病(AML)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及复发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深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AML患者129例,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患者分为DA组(n=64,DA方案治疗)和MA组(n=65,MA方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炎症因子、不良反应及复发情况.结果:MA组治疗后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DA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干扰素γ诱导蛋白-10(IP-10)、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α(MIP-1α)及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水平均降低,且MA组低于DA组(P<0.05).MA组完全缓解患者中累计复发率低于DA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与DA诱导方案相比,MA诱导方案治疗老年AML患者,可有效改善炎症因子水平,减少复发,且用药安全性较好.
    • 丁行成; 夏琴; 谢健; 赵震宇; 宋霞
    • 摘要: 目的 探讨去甲氧柔红霉素联合阿糖胞苷巩固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AML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柔红霉素联合阿糖胞苷巩固治疗,观察组给予去甲氧柔红霉素联合阿糖胞苷巩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铁蛋白(FER)、促红细胞生成素(EPO)、肝细胞生长因子(H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免疫功能指标(外周血CD3+、CD4+、CD8+、CD4+/CD8+水平)、卡氏功能状态评分量表(KPS)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总缓解率高于对照组[86.00%(43/50)比54.00%(27/50)](P<0.01).两组血清sICAM-1、sVCAM-1水平的组间与时点间存在交互作用(P<0.01),治疗后两组的血清sICAM-1、sVCAM-1水平均呈降低趋势,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血清FER、EPO、HGF及VEGF水平的组间与时点间存在交互作用(P<0.01),治疗后两组的血清FER、EPO、HGF及VEGF水平均呈降低趋势,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外周血CD3+、CD4+、CD8+、CD4+/CD8+水平的组间与时点间存在交互作用(P<0.01),观察组的外周血CD3+、CD4+、CD4+/CD8+水平高于对照组,CD8+水平低于对照组.两组KPS评分的组间与时点间存在交互作用(P<0.01),治疗后观察组的KPS评分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30.00%(15/50)比64.00%(32/50)](P<0.01).结论 去甲氧柔红霉素联合阿糖胞苷(或标准剂量阿糖胞苷)巩固治疗AML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可降低血清sICAM-1、sVCAM-1、FER、EPO、HGF及VEGF水平,提高免疫功能,改善患者生存质量,且安全性较高.
    • 丁洁; 程辉; 高磊; 倪雄; 陈洁; 杨建民; 章卫平; 王健民; 陈莉
    • 摘要: 目的 探讨阿糖胞苷联合柔红霉素与伊达比星治疗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07年1月至2019年1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00例初治AML成人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柔红霉素联合阿糖胞苷(简称DA方案)组(DA组,n=121)和伊达比星联合阿糖胞苷(简称IA方案)组(IA组,n=79).DA组患者给予柔红霉素45~60 mg·m-2·d-1静脉滴注,第1~3天;阿糖胞苷100~200 mg·m-2·d-1分2次静脉滴注3~5 h,第1~7天.IA组患者给予伊达比星10~12 mg·m-2·d-1静脉滴注,第1~3天;阿糖胞苷100~200 mg·m-2·d-1分2次静脉滴注3~5 h,第1~7天.1个诱导治疗疗程后获得部分缓解(PR)或原始细胞下降≥60%的患者再重复原方案1个疗程,如果第2个诱导治疗疗程结束后仍未获得完全缓解(CR),换用其他化学治疗方案;获得CR的患者继续应用原方案再巩固治疗1个疗程.对2组患者临床疗效、生存状况及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 第1个诱导治疗疗程后,IA组患者CR率显著高于DA组(P0.05).根据细胞遗传学危险度分层,2组低危、中危、高危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综合预后分层,IA组预后良好患者的CR率、ORR显著高于DA组(P0.05).2组≥60岁患者的CR率、PR率、未缓解(NR)率及OR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IA组0.05).IA组患者中枢神经浸润发生率低于DA组(P0.05).IA组患者的中位总体生存期(OS)、无疾病进展期(PFS)分别为29.30、19.16个月,DA组患者的中位OS、PFS分别为18.68、11.82个月,IA组患者的中位OS、PFS均显著长于DA组(P<0.05).第1个诱导治疗疗程获得CR的IA组患者的中位OS、PFS分别为33.05、21.87个月,DA组患者的中位OS、PFS分别为20.12、12.79个月;IA组第1个诱导治疗疗程获得CR的患者的中位OS、PFS均显著长于DA组(P<0.05).第2个诱导治疗疗程获得CR的IA组患者的中位OS、PFS分别为27.97、17.27个月,DA组患者中位OS、PFS分别为17.92、10.78个月;第2个诱导治疗疗程后达到CR的IA组患者的中位OS、PFS均显著长于DA组(P<0.05).2组第2个诱导治疗疗程后达到CR的患者的中位OS、PFS均短于第1个诱导治疗疗程获得CR的患者(P<0.05).结论 与DA方案相比,IA方案治疗AML见效快,尤其对较年轻患者疗效更显著,且中枢神经毒性较小,安全性更好,可一定程度延长AML患者的生存期.
    • 吴枝娟; 陈世珍; 徐丽霞; 何瑞岚; 焦海霞; 林默君
    • 摘要: 目的 研究环孢素A(cyclosporin A,CsA)对柔红霉素(daunorubicin,DNR)损伤大鼠H9c2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 CsA预处理2 h,1μmol·L-1 DNR共处理24 h.MTS法检测细胞生存率;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细胞形态,生化试剂盒分析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活性,细胞免疫化学检测心房利尿钠肽;DCF-DA测定细胞内活性氧;Hoechst 33342分析细胞凋亡,GreenNuc测定caspase-3活性,蛋白免疫印迹测定Bax、Bcl-2蛋白;VIVIT分析与钙调蛋白磷酸酶(calci-neurin,CaN)/T细胞核因子(nuclear factor of activated T cells,NFATs)的关系.结果 CsA提高细胞生存率;减少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和心房利尿钠肽含量,改善细胞形态;降低活性氧含量,增加Bcl-2表达,抑制caspase-3和细胞凋亡率.抑制NFAT,CsA不能进一步增加细胞生存率.结论 CsA抑制DNR处理H9c2细胞氧化应激,减少凋亡,减轻损伤,提高生存率,可能与抑制CaN及NFAT有关.
    • 朱会丽
    • 摘要: 目的 探讨柔红霉素、阿糖胞苷联合治疗方案在小儿急性白血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2月~2021年2月河北燕达陆道培医院收治的50例急性白血病患儿,按照随机抽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疗法,观察组患者给予柔红霉素+阿糖胞苷联合用药方案,对比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后外周细胞免疫功能指标水平.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CD3+、CD4+、NK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CD8+、CD4+CD25+CD127-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小儿急性白血病患儿采用柔红霉素、阿糖胞苷联合用药方案进行治疗,可以有效提高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提高患者免疫能力,安全性较高.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