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影像学特征

影像学特征

影像学特征的相关文献在1991年到2022年内共计1753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内科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30篇、会议论文420篇、专利文献109733篇;相关期刊466种,包括医疗装备、基层医学论坛、现代医用影像学等; 相关会议148种,包括第十四次中国中西医结合医学影像学术研讨会、全国第十三次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第八次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术研讨会、2014成人脊柱畸形研讨会等;影像学特征的相关文献由4453位作者贡献,包括王勇、吴涛、张伟等。

影像学特征—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330 占比:1.19%

会议论文>

论文:420 占比:0.38%

专利文献>

论文:109733 占比:98.43%

总计:111483篇

影像学特征—发文趋势图

影像学特征

-研究学者

  • 王勇
  • 吴涛
  • 张伟
  • 张杰
  • 王丽
  • 高剑波
  • 张世科
  • 张丹
  • 张继红
  • 李强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王志强
    • 摘要: 目的探究胸部CT应用于肺结核合并真菌感染患者诊断价值,为临床疾病早期诊疗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疑似肺结核合并真菌感染患者62例,均接受胸部CT检查,以病理检查及病原学检查为金标准,分析检查结果及诊断准确性。结果①经胸部CT检查,检出60例,检出率为96.77%,漏诊2例,占比3.23%,与病例检查结果相对比,P>0.05。②其中检出左肺15例、右肺19例、双肺26例;检出单个肺叶受累23例、两个肺叶同时受累27例、肺叶受累3个以上10例;检出类型:其多发小斑片型15例、支气管肺炎型16例、大叶肺炎型12例、局灶性5例、栗粒型7例、腐生型5例。③对照病理检查及病原学检查结果,胸部CT诊断敏感度为98.31%(58/59)、特异性为66.67%(2/3)、准确性为96.77%(60/62)。结论肺结核合并真菌感染CT表现是在原有肺结核影像学特征的基础上并发双肺的弥漫性病变,主要类型为多发小斑片型、支气管肺炎型、大叶肺炎型,采用胸部CT检查诊断价值较高,具有较高的诊断检出率,同时特异性与敏感性较高,为疾病的诊断、分型鉴别及临床疗效动态观察提供可靠信息。
    • 高连荣
    • 摘要: 目的分析结直肠癌肝转移灶多层螺旋CT(MSCT)增强扫描影像学特征。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10月本院收治且均经组织病理确诊的86例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肝转移瘤的位置、大小、密度等影像学特征。结果86例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其原发病灶位于右侧29例,其中横结肠5例,升结肠21例,盲肠3例;左侧57例。其中乙状结肠21例,直肠19例,降结肠7例。86例结直肠癌患者,共发现肝转移灶363个,经MSCT诊断,诊断正确的有331个,总诊断准确率为91.18%。其中左侧结肠254个,右侧结肠109个,左、右叶肝转移灶分布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MSCT可清晰显示病灶特征,原发病灶与肝转移病灶位置有一定的规律性,可为临床提供可靠依据。
    • 吴春燕; 何川东; 陈正国; 赵丹; 周莉; 赵玲
    • 摘要: 目的探讨肺炎性假瘤、周围型肺癌的CT影像学特征及其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20年3月期间本院所收治的98例炎性假瘤及周围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肺炎性假瘤与周围型肺癌患者的CT征象,并进行分析。结果周围性肺癌患者在“结节”、“分叶”征、胸膜“凹陷”征等征象较多于肺炎性假瘤者,“桃尖”征及延时期持续强化情况发生率较低于肺炎性假瘤者(P0.05),两者在“空洞”、“边界”、“钙化”方面比较未见差异(P>0.05)。肺炎性假瘤均为单发性病灶,多呈类圆形或不规则形病灶,部分边缘稍模糊,可见磨玻璃影,局部胸膜增厚,“分叶”征、“空洞”征及肿大淋巴结少见,增强扫描延时期病灶呈持续性强化;周围型肺癌多呈类圆形或不规则形,直径约为2~3cm,病灶边缘可见“分叶”征,毛刺细短密集,伴有少许钙化,可见胸膜“凹陷”征及血管“集束”征,增强扫描中延时期持续强化不明显。结论CT可作为鉴别肺炎性假瘤与周围型肺癌的可靠检查手段,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
    • 仇志亮
    • 摘要: 目的探讨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诊断肝癌的影像学特征及在分期评估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本院收治的60例肝癌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并以肝内外病理学检查作为金标准,分析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诊断肝癌的影像学特征及在分期评估中的应用效果。结果经肝内外病理学检查,60例肝癌患者中,Ⅰ期22例,Ⅱ期18例,Ⅲ期12例,ⅣA期5例,ⅣB期3例;其中块状型肝癌20例,结节型肝癌18例,小肝癌14例,弥散型肝癌8例。经Kappa一致性度量,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诊断肝癌分期结果与肝内外病理学检查结果的一致性较好(Kappa=0.908,P=0.000)。经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60例患者中块状型肝癌、结节型肝癌、小肝癌、弥散型肝癌的T_(1)WI主要为低信号或稍低信号,T_(2)WI主要为高信号或稍高信号。不同b值下(300、800 s/mm^(2))病灶区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均小于正常肝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用于肝癌的临床诊断效果较好,通过增强扫描的影像学特征可进行肝癌分型及分期的诊断。
    • 史良; 阎涛; 王科大; 刘龙奇; 王汉斌; 苏亦兵
    • 摘要: 目的 探讨胸椎脊膜瘤伴脊髓压迫症患者的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显微手术治疗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积水潭医院神经外科2012年1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67例胸椎脊膜瘤伴脊髓压迫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的临床特征、影像学特征、手术相关情况。分析患者治疗前后的脊髓功能和神经功能改善情况,通过McCormick分级标准和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JOA)评分来评价患者的脊髓功能和神经功能改善情况。记录患者的术后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31例(46.3%)患者表现为胸背疼痛、束带感;18例(26.9%)表现为下肢疼痛、感觉减退或肢体麻木等;7例(10.4%)表现为下肢无力;5例(7.5%)表现为行走不稳;3例(4.5%)表现为大小便功能障碍;2例(3.0%)表现为站立困难;1例(1.5%)表现为截瘫。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进行磁共振增强扫描检查,可见椎管内相应节段占位性病变,矢状面上表现为卵圆形或扁平形隆起,边界清楚,脊髓受压,明显移位变形,部分病例不易辨识。患者的住院时间为(15.3±6.7)d,手术时间为(167.5±33.1)min,术中出血量为(334.3±163.1)ml。术中切除程度情况按Simpson分级:Ⅰ级48例,Ⅱ级13例,Ⅰ~Ⅱ级均为全切除,共61例(91.0%);Ⅲ级为部分切除,共6例(9.0%)。入院时的Mc Cormick分级:Ⅰ级2例,Ⅱ级14例,Ⅲ级35例,Ⅳ级16例。出院时的McCormick分级:Ⅰ级7例,Ⅱ级23例,Ⅲ级26例,Ⅳ级11例。出院6个月后的McCormick分级:Ⅰ级47例,Ⅱ级13例,Ⅲ级5例,Ⅳ级2例。出院时,患者的JOA改善率为28.8%,神经功能得到有效改善;出院6个月后,患者的JOA改善率为63.6%,神经功能得到显著改善。67例患者中,3例术后出现伤口感染,均给予抗感染治疗,且其中1例进行伤口清创术;2例术后出现皮下积液,其中1例于术后3个月再次进行修补手术;未见其他严重并发症。出院6个月后进行影像学复查,2例(3.0%)显示肿瘤复发,7例(10.4%)显示硬膜局部增厚伴强化;其余58例(86.6%)均显示硬膜囊膨胀良好,无复发迹象。结论 胸椎脊膜瘤伴脊髓压迫症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影像学特征显著,早期诊治至关重要,合理应用显微神经外科技术进行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及预后。
    • 陈瑜扬; 虞希祥
    • 摘要: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F)的多层螺旋CT(MSCT)影像学特征与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2021年6月某院收治的95例GIS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MSCT检查,分析影像学特征,包括肿瘤形态、直径、生长类型、强化程度等,并依据病理危险度分为极低危、低危、中危及高危;依据免疫组化指标分为Ⅰ、Ⅱ、Ⅲ、Ⅳ型;分析不同病理危险度及免疫组化指标间影像学特征差异,并以Pearson相关系数法分析病理危险度、免疫组化指标与影像学特征的相关性。结果:95例GISF患者中,极低危组16例,低危组19例,中危组31例,高危组29例;不同病理危险度患者间肿瘤部位、肿瘤形态、生长类型、强化程度及免疫组化指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理危险度患者间肿瘤直径、肿瘤密度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免疫组化指标患者间肿瘤直径、肿瘤密度及强化程度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直径、肿瘤密度及强化程度为不同免疫组化指标患者影像学特征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经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显示肿瘤直径、肿瘤密度与病理危险度呈显著正相关性(r=0.657、0.642,P<0.05);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显示肿瘤直径、肿瘤密度及强化程度与免疫组化指标存在明显相关性(r=-0.728、0.712、-0.675,P<0.05)。结论:GISF患者MSCT影像学特征及病理危险度、免疫组化分型存在明显相关性,可通过分析其影像学特征进行相应区分,利于评估肿瘤危险程度,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信息。
    • 陈旭; 王梦辰; 张晓茹
    • 摘要: 目的探究超声内镜(EUS)联合256排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诊断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确诊为GIST患者59例为研究对象,总结EUS、增强CT的影像学特征及比较不同检查方法的诊断符合率。结果59例GIST发病部位:胃部43例,小肠8例,十二指肠5例,食管、结肠、直肠各1例。EUS诊断定位、定性符合率分别为94.91%(56/59)、86.44%(51/59),CT三期增强诊断定位、定性符合率分别为79.66%(47/59)、52.54%(31/59),联合诊断定位、定性符合率分别为98.31%(58/59)、91.53%(54/59),EUS和联合诊断定位、定性符合率均高于CT三期增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6.19、15.99、10.46、22.25,P均0.05)。结论EUS对GIST定位、定性诊断均较256排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高,但CT三期增强扫描可准确反映GIST病变坏死情况,联合应用更有利于定位、定性诊断。
    • 李文; 颜吉平
    • 摘要: 目的研究不同亚型肾癌(CCRCC、PRCC、CRCC)、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RAML)、肾嗜酸细胞腺瘤(RO)的MSCT影像学特征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17年5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CCRCC、PRCC、CRCC、RAML、RO患者临床资料共86例,所有患者均进行MSCT检查。对患者所得图像进行分析,比较CCRCC、PRCC、CRCC、RAML、RO患者的MSCT征象表现以及动态扫描时CT值。结果CCRCC、PRCC、CRCC、RAML、RO患者在肿瘤形状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肿块异质性、囊变坏死、钙化、脂肪、转移/癌栓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动脉期、实质期、延迟期CT值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强化形式:CCRCC“快进快出”;PRCC、CRCC“渐进性”RO“快进慢出”。RAML脂肪成分居多,RO有“中央星型瘢痕”存在。结论MSCT影像学特征对不同亚型肾癌、RAML、RO的鉴别诊断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林侃如; 陆伟辉; 贺华; 沈卫星; 王庆
    • 摘要: 目的探讨胆囊肿瘤性息肉病变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收集行手术治疗的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500例,根据病理诊断结果分为肿瘤性息肉组(91例)和非肿瘤性息肉组(409例)。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指标及影像学特征,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胆囊肿瘤性息肉病变的影响因素。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息肉大小、息肉数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性息肉组患者的CHOL、TG、LDL-C水平明显高于非肿瘤性息肉组(P<0.05)。SI-T曲线呈廓清型者多数为肿瘤性息肉,少数为非肿瘤性息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I-T曲线呈平台型和上升型者多数为非肿瘤性息肉,少数为肿瘤性息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性息肉组和非肿瘤性息肉组到达峰值时间、最大强化程度和最快强化率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60岁、息肉≥1cm、单发息肉、CHOL、TG、LDL-C、SI-T曲线呈廓清型、到达峰值时间、最大强化程度和最快强化率是胆囊肿瘤性息肉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而SI-T曲线平台型是肿瘤性息肉的保护因素。
    • 路远; 宋跃峰
    • 摘要: 目的分析核磁共振成像(MRI)在纵隔型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影像学特征。方法选择2018年1—12月漯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53例疑似纵隔型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MRI检查,并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分析MRI检查对纵隔型肺癌的诊断效能,观察其影像学特征。结果53例高度疑似纵隔型肺癌经病理检查确诊为纵隔型肺癌35例,其中鳞癌19例(54.29%),小细胞癌10例(28.57%),腺癌6例(17.14%);左肺上叶8例,左肺下叶9例,右肺上叶10例,右肺下叶8例;53例患者经MRI检查,其中阳性34例(64.15%),阴性19例(35.85%)。MRI检查的敏感度为94.29%(33/35),特异度为94.44%(17/18),准确度为94.34%(50/53);MRI诊断纵隔型肺癌与病理检查结果一致性较好(Kappa=0.903,P<0.05)。结论MRI应用于纵隔型肺癌患者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影像学特征表现较多,临床仍需进行进一步鉴别诊断,以降低误诊率。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