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脊膜瘤

脊膜瘤

脊膜瘤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77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外科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70篇、会议论文7篇、专利文献329589篇;相关期刊123种,包括现代医用影像学、医学影像学杂志、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第十一次全国整脊学术交流大会、2014成人脊柱畸形研讨会、第三届中国西南神经介入高峰论坛暨第十二届贵州省神经外科年会等;脊膜瘤的相关文献由543位作者贡献,包括崔惠勤、王振宇、高玉兰等。

脊膜瘤—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70 占比:0.05%

会议论文>

论文:7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329589 占比:99.95%

总计:329766篇

脊膜瘤—发文趋势图

脊膜瘤

-研究学者

  • 崔惠勤
  • 王振宇
  • 高玉兰
  • 杨俊
  • 王建新
  • 秦淑华
  • 雷鹏
  • 丁红宇
  • 冯华
  • 刘士远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刘晓佳; 王建中; 林恒州; 左大辉; 蒋太鹏
    • 摘要: 目的 探讨分析Ⅱ型神经纤维瘤病(NF2)的临床表现,特别是椎管内占位的特点、手术治疗的原则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以多发椎管内占位起病的Ⅱ型神经纤维瘤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本例患者行多发椎管内占位切除后恢复良好,术后无明显并发症,术前症状得到缓解,随访未见肿瘤复发。结论 Ⅱ型神经纤维瘤病患者的治疗需个体化,对产生明显占位效应的肿瘤可采取手术切除,但往往难以将多发的肿瘤完全切除,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未来有望得到根治。
    • 史良; 阎涛; 王科大; 刘龙奇; 王汉斌; 苏亦兵
    • 摘要: 目的 探讨胸椎脊膜瘤伴脊髓压迫症患者的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显微手术治疗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积水潭医院神经外科2012年1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67例胸椎脊膜瘤伴脊髓压迫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的临床特征、影像学特征、手术相关情况。分析患者治疗前后的脊髓功能和神经功能改善情况,通过McCormick分级标准和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JOA)评分来评价患者的脊髓功能和神经功能改善情况。记录患者的术后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31例(46.3%)患者表现为胸背疼痛、束带感;18例(26.9%)表现为下肢疼痛、感觉减退或肢体麻木等;7例(10.4%)表现为下肢无力;5例(7.5%)表现为行走不稳;3例(4.5%)表现为大小便功能障碍;2例(3.0%)表现为站立困难;1例(1.5%)表现为截瘫。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进行磁共振增强扫描检查,可见椎管内相应节段占位性病变,矢状面上表现为卵圆形或扁平形隆起,边界清楚,脊髓受压,明显移位变形,部分病例不易辨识。患者的住院时间为(15.3±6.7)d,手术时间为(167.5±33.1)min,术中出血量为(334.3±163.1)ml。术中切除程度情况按Simpson分级:Ⅰ级48例,Ⅱ级13例,Ⅰ~Ⅱ级均为全切除,共61例(91.0%);Ⅲ级为部分切除,共6例(9.0%)。入院时的Mc Cormick分级:Ⅰ级2例,Ⅱ级14例,Ⅲ级35例,Ⅳ级16例。出院时的McCormick分级:Ⅰ级7例,Ⅱ级23例,Ⅲ级26例,Ⅳ级11例。出院6个月后的McCormick分级:Ⅰ级47例,Ⅱ级13例,Ⅲ级5例,Ⅳ级2例。出院时,患者的JOA改善率为28.8%,神经功能得到有效改善;出院6个月后,患者的JOA改善率为63.6%,神经功能得到显著改善。67例患者中,3例术后出现伤口感染,均给予抗感染治疗,且其中1例进行伤口清创术;2例术后出现皮下积液,其中1例于术后3个月再次进行修补手术;未见其他严重并发症。出院6个月后进行影像学复查,2例(3.0%)显示肿瘤复发,7例(10.4%)显示硬膜局部增厚伴强化;其余58例(86.6%)均显示硬膜囊膨胀良好,无复发迹象。结论 胸椎脊膜瘤伴脊髓压迫症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影像学特征显著,早期诊治至关重要,合理应用显微神经外科技术进行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及预后。
    • 梁洁; 杜昕; 王现亮; 蒲如剑; 朱万平
    • 摘要: 目的探讨基于灰度共生矩阵(gray-level co-occurrence matrix,GLCM)的MR图像纹理分析在鉴别椎管内脊膜瘤和神经鞘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椎管内神经鞘瘤患者病例32例、脊膜瘤患者病例26例,利用Image J软件在T2WI、对比增强T1WI矢状位图像中选取肿瘤最大层面勾画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提取病灶的GLCM纹理参数,比较两组肿瘤各参数的差异,并评价各参数的诊断效能。结果T2WI序列中能量、对比、相关、逆差矩和熵在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显示,T2WI序列中的熵及对比增强T1WI序列中的能量诊断效能最佳。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纹理参数联合诊断效能发现较单一参数均有所提高。结论基于GLCM的MRI图像纹理分析在椎管内脊膜瘤和神经鞘瘤两者的鉴别诊断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 李天栋; 王国良; 白红民; 公方和; 邹宇辉; 战俣飞; 杨欢; 杨瑞鑫
    • 摘要: 目的 探讨椎管内脊膜瘤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经验与技巧,以提高其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38例椎管内脊膜瘤病人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及随访情况,均行显微外科手术切除肿瘤.结果 术后病理检查均确诊为脊膜瘤.按Simpson切除分级:I级32例,II级5例,I、II级切除均为全切除,共37例(97.4%);Ⅲ级切除(部分切除)1例(2.6%).术后1年随访,症状缓解34例(90%),稳定2例(5%),加重2例(5%).McCormick脊髓功能分级I级30例,II级6例,Ⅲ级2例.无颅内感染及脑脊液漏等并发症,无死亡病例.结论 MRI检查是脊膜瘤最佳的辅助检查手段,显微手术切除是治疗椎管内脊膜瘤的根本方法,其疗效良好,术后并发症少.
    • 王蕊; 王思尧; 邱雪衫; 王恩华; 刘洋
    • 摘要: cqvip:乳头型脊膜瘤脊膜瘤的一种罕见亚型,属于恶性肿瘤,具有高度侵袭性和局部复发性的特点,故此亚型被定为WHOⅢ级。然而乳头型脊膜瘤在目前报道的病例中较少见,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易被忽视,椎管内几种肿瘤镜下结构的相似性,也给临床诊断带来了挑战,通过对文献的回顾,我们发现椎管内具有乳头状结构的肿瘤都有各自不同的组化标记物,因此通过免疫组化结果可以有效准确地区分椎管内具有乳头状结构的肿瘤。
    • 张树
    • 摘要: 目的:分析脊柱神经外科技术治疗脊膜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20年1月76例医院收治脊膜瘤患者,入选患者均行脊柱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统计患者的手术结果.结果:本次研究入选患者中采取Simpson切除分级评估,其中I级切除64例,Ⅱ级切除10例,Ⅲ级切除2例,其中I、Ⅱ级术中全部切除,而Ⅲ级则为部分切除,全切率为97.4%.术后1年随访发现,痊愈68例,稳定4例,进展4例,治愈率为89.5%.本组患者术后1年脊髓功能分级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柱神经外科手术在脊膜瘤中具有较高的治疗效果,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脊髓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 段正凡; 郭亚梅; 韩俊
    • 摘要: 目的:提高椎管内脊膜瘤的MRI诊断水平.方法:搜集我院经手术病理确诊的椎管内脊膜瘤17例,分析其MRI增强扫描表现.结果:全部分病例均位于椎管内髓外硬膜下,TIWI肿瘤均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FLARI呈稍高信号,信号均匀16例,信号不均1例,增强扫描肿瘤全部均匀性明显强化,相邻硬脊膜局部增厚并明显强化,即"脊膜尾"征8例,相邻脊髓均受压移位变形.结论:根据脊膜瘤的典型MRI表现,脊膜瘤多可明确诊断,但有时需与椎管内神经鞘瘤相鉴别.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