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

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的相关文献在2005年到2022年内共计85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临床医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3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409051篇;相关期刊59种,包括医疗装备、现代医用影像学、医学影像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全国第十三次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第八次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术研讨会、第十二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医学影像学术研讨会等;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的相关文献由211位作者贡献,包括刘书峰、曲晓峰、刘亚洁等。

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3 占比:0.02%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409051 占比:99.98%

总计:409136篇

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发文趋势图

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

-研究学者

  • 刘书峰
  • 曲晓峰
  • 刘亚洁
  • 杨海山
  • 李笋
  • 刘欣波
  • 刘铁军
  • 崔书君
  • 张新慧
  • 张楠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仇志亮
    • 摘要: 目的探讨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诊断肝癌的影像学特征及在分期评估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本院收治的60例肝癌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并以肝内外病理学检查作为金标准,分析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诊断肝癌的影像学特征及在分期评估中的应用效果。结果经肝内外病理学检查,60例肝癌患者中,Ⅰ期22例,Ⅱ期18例,Ⅲ期12例,ⅣA期5例,ⅣB期3例;其中块状型肝癌20例,结节型肝癌18例,小肝癌14例,弥散型肝癌8例。经Kappa一致性度量,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诊断肝癌分期结果与肝内外病理学检查结果的一致性较好(Kappa=0.908,P=0.000)。经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60例患者中块状型肝癌、结节型肝癌、小肝癌、弥散型肝癌的T_(1)WI主要为低信号或稍低信号,T_(2)WI主要为高信号或稍高信号。不同b值下(300、800 s/mm^(2))病灶区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均小于正常肝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用于肝癌的临床诊断效果较好,通过增强扫描的影像学特征可进行肝癌分型及分期的诊断。
    • 涂微; 招明忠; 林惠文; 罗荣城
    • 摘要: 目的:探讨磁共振动态增强在早期乳腺癌影像诊断中的临床效果及检出率观察。方法:将2015年8月-2020年8月间于我院经临床检查后疑似早期乳腺癌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实施超声检查以及磁共振动态增强检查,将检查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相比较,分析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的检查准确率。结果: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于100例患者中诊断出早期乳腺癌66例,良性病变34例,准确度为94%。结论:磁共振动态增强在早期乳腺癌诊断中的准确度较高,可有效提高该病症检出率,为后续治疗方案和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有效参考。
    • 白贺威
    • 摘要: 目的:探讨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DCE-MRI)联合弥散加权成像(DWI)在进展期胃癌(AGC)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141例疑似AG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DCE-MRI检查、DWI检查,以手术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不同诊断结果患者DCE-MRI参数、DWI信号强度值及表观弥散系数(ACD)值,以及DCE-MRI、DWI联合检查诊断结果、诊断效能。结果:AGC患者血管外细胞外间隙体积百分数(Ve)、转运常数(Ktrans)、速率常数(Kep)较胃部良性疾病高(P<0.05);AGC患者ADC值以及b=400、800s/mm2时信号强度值较胃部良性疾病患者低(P<0.05);141例疑似AGC患者,经手术病理结果显示104例确诊为AGC;DCE-MRI联合DWI检查AGC患者诊断准确度90.07%、灵敏度91.35%高于DCE-MRI78.85%、78.01%、DWI76.92%、77.31%单独检查(P<0.05)。结论:DCE-MRI+DWI检查应用于AGC患者可获得较高诊断准确度、灵敏度,为临床诊治AGC提供充分影像学依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石洋洋; 付娟; 刘浩
    • 摘要: 目的探讨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DCE-MRI)及弥散加权成像(DWI)在评估早期宫颈癌淋巴血管间隙侵犯(LVSI)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80例早期宫颈癌患者根据是否出现LVSI分为观察组(合并LVSI,n=31)及对照组(未合并LVSI,n=49)。比较两组患者DCE-MRI参数、DWI参数,以病理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DCEMRI及DWI对早期宫颈癌LVSI的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比(Ve)、容量转移常数(Ktrans)、速率常数(Kep)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最小表观扩散系数(ADC)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联合诊断的准确度高于DCE-MRI或DWI单独诊断。DCE-MRI诊断宫颈癌LVSI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09,DWI诊断宫颈癌LVSI的AUC为0.784,二者联合诊断宫颈癌LVSI的AUC为0.921,联合诊断的AUC最大。结论早期宫颈癌合并LVSI患者的Kep、Ktrans及Ve值均升高,ADC值降低,临床上可通过结合DCE-MRI及DWI提高对早期宫颈癌合并LVSI的诊断准确度。
    • 于雪萍
    • 摘要: 目的:探究MRI动态增强扫描(DCE-MRI)及弥散加权成像(DWI)在肝脏局灶性结节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3月-2020年11月收治的经病理检查明确为肝脏局灶性结节性病变患者80例,所有患者均行DCE-MRI及DWI扫描.比较不同类型的肝脏局灶性结节性病变的ADC值、不同类型的肝脏局灶性结节性病变动态增强参数[峰值(PV)、最大下降斜率(MSD)、正性增强积分(PEI)、最大上升斜率(MSI)、信号增强率(SER)],另分析DCE-MRI、DWI及联合检查在各类肝脏局灶性结节性病变中的检出情况.结果 肝血管瘤ADC值为(2.39±0.29)×10-3mm2/s,高于肝脏转移瘤ADC值(1.43±0.20)×10-3mm2/s及原发性肝癌ADC值为(1.30±0.24)×10-3mm2/s,有统计学差异(P<0.05);肝血管瘤PV为(587.49±75.63)、MSD为(98.25±20.36)、PEI为(288.65±80.69)、MSI为(360.46±70.28),均高于肝脏转移瘤的(404.43±68.52)、(72.67±20.66)、(205.15±65.43)、(264.98±70.25),原发性肝癌的(497.56±72.41)、(83.47±27.32)、(239.08±72.04)、(288.69±82.15),有统计学差异(P<0.05),三种类型肝脏局灶性结节性病变的SER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DCE-MRI及DWI联合诊断在肝血管瘤中符合率为100.00%、肝脏转移瘤为100.00%、原发性肝癌为96.88%,均高于DCE-MRI检查的66.67%、77.78%、71.88%,DWI检查的52.38%、51.85%、37.50%,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DCE-MRI及DWI检查的方式在肝脏局灶性结节性病变诊断中检出率较高,通过观察各参数变化明确病变性质,为临床鉴别诊断提供参考依据.
    • 王静; 曾小松
    • 摘要: 目的分析弥散加权成像(DWI)联合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DCE-MRI)在宫颈癌术前分期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年3月至2021年3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宿州医院收治的90例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将患者纳入B组。另选取同期行妇科常规检查、细胞学检查排除宫颈病变者70例纳入A组。比较A组与B组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容量转移常数(Ktrans)、速率常数(Kep)、血管外细胞外容积分数(Ve)。分析不同临床分期宫颈癌患者各影像学参数。分析各影像学参数对宫颈癌分期的诊断价值。结果B组ADC值低于A组,Ktrans、Kep、Ve高于A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临床分期宫颈癌患者ADC值、Ktrans、Kep、Ve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WI联合DCE-MRI诊断宫颈癌分期(ⅡB期+ⅢA期)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85.71%(36/42)、75.00%(36/48)、80.00%(72/90)。结论DWI联合DCE-MRI用于评估宫颈癌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准确判断宫颈癌术前分期及病理变化。
    • 陈晓兵
    • 摘要: 目的:研究磁共振动态增强(DCE-MRI)与弥散加权成像(DWI)联合钼靶X射线成像应用于乳腺癌的诊断作用与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20年4月通过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癌患者42例,应用常规方式拍摄钼靶X射线片,磁共振成像(MRI)施行短时反转恢复(STRI)脂肪抑制序列、自旋回波序列T1WI、DCE-MRI,DWI成像施行单次激发回波平面成像序列,观察并比较最终结果.结果:钼靶X射线联合DCE-MRI与DWI的诊断总准确率为95.24%,较钼靶X射线(73.81%)、DCE-MRI(88.10%)、DWI(90.48%)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钼靶X射线联合DCE-MRI与DWI应用于乳腺癌患者中,能够得到更为满意的诊断效果.
    • 邱立燕; 王搏生
    • 摘要: 目的:观察优质护理在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12月于我院进行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的患者148例,按照不同的护理干预模式分为对照组(n=74,实施常规护理)与观察组(n=74,实施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造影剂不良反应发生率、护理满意度以及护理前、后的心理状态.结果:观察组造影剂渗漏总发生率为4.05%,低于对照组的13.51%,护理满意度97.30%高于对照组的89.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SAS与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进行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患者实施优质护理,能降低患者发生造影剂渗漏的概率,维持患者的心理常态,有助于提高护理质量,值得应用.
    • 方芳; 蒋烈夫; 张新生
    • 摘要: 目的 分析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DCE-MRI)联合扩散加权成像(DWI)检查在肝局灶性病变(FLLs)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4月至2020年12月南阳张仲景医院收治的87例FLL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接受DCE-MRI扫描、DWI扫描检查.分析扩散敏感系数(b值)为500 s·mm-2时不同病变表观弥散系数值(ADC)及不同病变DCE-MRI参数[正性增强积分(PEI)、最大下降斜率(MSD)、最大上升斜率(MSI)、信号增强率(SER)、峰值(PV)],并比较DCE-MRI检查、DCE-MRI联合DWI检查对肝血管瘤、原发性肝癌、肝转移癌的检出率.结果 b值为500 s·mm-2时,肝血管瘤ADC值大于原发性肝癌及肝转移癌,且肝血管瘤患者PEI、MSD、MSI、PV均大于原发性肝癌及肝转移癌患者(P<0.05);DCE-MRI联合DWI检查原发性肝癌、肝血管瘤、肝转移癌检出率(95.83%、100.00%、93.33%)均高于DCE-MRI(72.92%、75.00%、53.33%)(P<0.05).结论 应用DCE-MRI联合DWI诊断FLLs,能有效反映病变性质,提高不同病变检出率,有利于临床早期明确病情,制定综合、合理治疗方案.
    • 宋园园; 韩晓凤; 白娜娜
    • 摘要: 目的 探讨乳腺癌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DCE-MRI)影像组学特征与生物学预后因子的关系.方法 选取100例乳腺癌患者,所有患者在术前均接受磁共振(MRI)平扫和增强扫描,术中收集患者肿瘤组织,术后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肿瘤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Ki-67)、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缺氧诱导因子-2α(HIF-2α)阳性表达率.分析DCE-MRI影像组学特征中肿瘤形态、边缘、内部强化、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分型与乳腺癌组织分级、淋巴结转移、Ki-67、HER2、HIF-2α表达的关系,并比较Ki-67、HER2、HIF-2α阳性、阴性表达的乳腺癌患者3年生存情况.结果 有分叶者淋巴结转移比例高于无分叶者(P﹤0.05),环形强化者低分化、淋巴结转移比例均高于其他强化方式(P﹤0.05);有分叶者Ki-67阳性率、HIF-2α阳性率均高于无分叶者(P﹤0.05),不均匀强化者HIF-2α阳性率高于其他强化方式(P﹤0.05),TIC分型Ⅱ型者Ki-67阳性率高于其他型(P﹤0.05);有分叶者出现Ki-67、HIF-2α阳性的概率分别是无分叶者的4.759、3.951倍(P﹤0.05);环形强化是肿瘤内部强化中出现HIF-2α阳性的保护因素(P﹤0.05);Ki-67、HER2、HIF-2α蛋白表达呈阳性的乳腺癌患者3年生存率均低于阴性患者(P﹤0.05).结论 乳腺癌患者DCE-MRI影像组学特征与其生物学预后因子Ki-67、HIF-2α存在一定的关系,可间接反映乳腺癌患者的预后情况.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