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调强适形放疗

调强适形放疗

调强适形放疗的相关文献在2001年到2022年内共计281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临床医学、特种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75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94262篇;相关期刊153种,包括实用临床医药杂志、癌症进展、临床肿瘤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全国第十三次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第八次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术研讨会、第八届全国医用加速器会议、第二届泛珠江三角区放射肿瘤学术大会暨四川省第四届放射肿瘤专委会第三届年会等;调强适形放疗的相关文献由846位作者贡献,包括杨波、惠周光、丁颖等。

调强适形放疗—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75 占比:0.29%

会议论文>

论文:6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94262 占比:99.70%

总计:94543篇

调强适形放疗—发文趋势图

调强适形放疗

-研究学者

  • 杨波
  • 惠周光
  • 丁颖
  • 朱小东
  • 王仁生
  • 王刚
  • 王希成
  • 莫凯岚
  • 郑明民
  • 高军茂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鹰飞; 罗景方; 邓志强; 龙剑; 查国华; 张林锋; 曾世彬
    • 摘要: 目的探讨鼻咽癌调强适形放疗(IMRT)与三维适形放疗(3D-CRT)不良反应及疗效。方法研究纳入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获得电子鼻咽镜活检病理确诊的无远处转移的鼻咽癌根治性放疗患者64例,其中调强适形放疗患者34例,三维适形放疗患者30例,观察患者放疗开始后4周放射性皮炎、放射性黏膜炎等急性不良反应及放疗结束半年放射性涎腺损伤、放射性脑损伤等晚期不良反应;放疗结束半年评价疗效,分析两组患者客观缓解率,随访得到两组完全缓解患者无疾病生存时间(DFS)。结果与三维适形放疗相比,调强适形放疗患者放疗开始后4周放射性皮炎、放射性黏膜炎等急性不良反应严重程度更轻(P0.05)。结论调强适形放疗鼻咽癌患者相比三维适形放疗患者急性及晚期不良反应更轻,客观缓解率及完全缓解患者无疾病生存时间无明显差异。
    • 张林
    • 摘要: 目的:比较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MAT)与调强适形放疗(IMRT)治疗脑胶质瘤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86例脑胶质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采用VMAT治疗,对照组采用IMRT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表皮生长因子(EGF)水平、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卡氏功能状态(KPS)评分、健康状态调查简表(SF-36)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8.37%(38/43),高于对照组的69.77%(30/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EGF和VEGF水平均低于对照组,KPS和SF-36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58%(11/43),低于对照组的48.84%(2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MAT治疗脑胶质瘤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KPS评分和SF-36评分,降低EGF水平、VEGF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效果优于IMRT治疗。
    • 吕佳铭; 叶爽; 刘开泰; 郭吉; 涂孝敏; 唐慧敏; 郑璐; 陆妙珍; 贝宴屏
    • 摘要: 目的比较鼻咽癌调强适形放疗(IMRT)中海马保护性和非保护性计划的海马剂量学差异。方法22例鼻咽癌患者各制定海马保护性和非保护性两种计划,按照RTOG 0615标准来确定靶区、处方剂量和危及器官限量,比较两种计划的海马和靶区的剂量学差异。结果PTV-70、PTV-59.4的靶区适形指数(CI)、剂量均匀性指数(HI)均未因保护海马而降低。与海马非保护性计划相比保护性计划中海马的D_(max)、D_(mean)、D_(40)均下降(均P0.05)而没有上述结构侵犯的患者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如鼻咽癌患者不存在海绵窦或蝶窦侵犯,海马保护性IMRT可降低海马的照射剂量。
    • 常志红; 胡玉守; 赵晓华
    • 摘要: 目的分析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调强适形放疗(IMRT)后发生重度急性放射性肺损伤(ARP)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NSCLC患者278例。患者均接受IMRT治疗。统计ARP发生情况,并依据病情严重程度将患者分为重度组、非重度组,收集2组患者相关资料。结果278例NSCLC患者采用IMRT治疗后ARP发生85例,ARP发生率为30.58%(85/278),其中重度26例、非重度59例。重度组合并慢阻肺占比(69.23%)、年龄(65.38±2.15)岁、V20(29.74±7.52)%及V30(19.87±6.01)%,高于非重度组的(38.98%)、(58.71±1.37)岁、(26.34±5.10)%、(15.39±4.73)%,有统计学差异(P0.05)。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慢阻肺、年龄及V20、V30为导致NSCLC患者IMRT后发生重度ARP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且OR≥1)。结论NSCLC患者采用IMRT治疗时需要减少放疗靶区体积,同时对高龄及合并慢阻肺的NSCLC患者,需要采取预防措施并优化治疗方案以降低重度ARP的发生。
    • 李嘉; 颜倩英; 陈敏; 郑文滔; 温本
    • 摘要: 目的:探讨基于四维计算机断层扫描(4D-CT)的调强适形放疗(IMRT)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对直肠癌肝转移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7月期间于我院收治的70例直肠癌肝转移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在全身放疗的基础上,观察组、对照组分别实施基于4D-CT扫描的IMRT联合TACE治疗、基于3D-CT扫描的IMRT联合TACE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疾病进展时间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4D-CT扫描的IMRT联合TACE对直肠癌肝转移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在延缓患者肿瘤进展方面优于基于3D-CT扫描的IMRT联合TACE。
    • 刘晨; 姚俊朝; 张祥; 王垒垒; 金治宾
    • 摘要: 目的探讨采用替莫唑胺联合调强适形放疗对高级别脑胶质瘤术后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皮生长因子(EGF)、肝细胞生长因子(HGF)水平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20年1月至12月沧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10例高级别脑胶质瘤患者分为两组,各55例。对照组患者在术后2~4周确保手术切口愈合后接受调强适形放疗(5次/周,治疗6周),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替莫唑胺治疗,放疗前1~2 h使用替莫唑胺胶囊口服治疗,放疗周期结束4周后再使用替莫唑胺辅助化疗(连续服用5 d,停药23 d,以28 d为1个治疗周期,共治疗6个周期),两组患者均于治疗结束后3个月回院复查。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VEGF、EGF、HGF水平,免疫功能,以及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的客观缓解率与疾病控制率(47.27%、72.73%)均显著高于对照组(29.09%、52.73%);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VEGF、EGF、HGF水平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患者外周血CD3^(+)、CD4^(+)百分比、CD4^(+)/CD8^(+)比值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但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外周血CD8^(+)百分比均显著高于治疗前,但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高级别脑胶质瘤术后患者接受替莫唑胺联合调强适形放疗能够有效降低血清VEGF、EGF、HGF水平,改善机体的免疫抑制状态,且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安全有效。
    • 黄璐; 李瑞宁
    • 摘要: 目的 分析调强适形放疗与化疗联合治疗老年晚期宫颈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80例老年晚期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调强适形放疗,研究组接受调强适形放疗联合化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两组的白细胞分化抗原3阳性(CD3^(+))、白细胞分化抗原4阳性(CD4^(+))、CD4^(+)/白细胞分化抗原8阳性(CD8^(+))均低于治疗前,但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调强适形放疗联合化疗治疗老年晚期宫颈癌的近远期疗效确切,能够有效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疾病复发或转移,且对免疫功能影响小,值得推广。
    • 彭振宇; 雷小林; 杨蕾; 李铁莲
    • 摘要: 目的 研究自拟解毒利咽汤联合调强适形放射治疗晚期鼻咽癌的效果及对血清癌胚抗原(CEA)、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5月—2021年5月攀枝花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晚期鼻咽癌患者121例,按照随机数字表分法分为对照组60例、观察组61例。对照组采用调强适形放疗,观察组在放疗的基础上增加自拟解毒利咽汤治疗。观察2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治疗前后血清CEA、SCCAg, CD4^(+)、CD8^(+)、CD4^(+)/CD8^(+),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小板反应蛋白-1(TSP-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白介素-6(IL-6)水平变化。结果 治疗6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86.89%vs.71.67%,χ^(2)=5.944,P=0.014)。治疗6周后,2组血清CEA、SCCAg水平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t/P=56.880/<0.001、51.320/<0.001);2组血清CD4^(+)、CD4^(+)/CD8^(+)升高,CD8^(+)水平降低,且观察组改善优于对照组(t/P=6.351/<0.001、8.422/<0.001、10.680/<0.001);2组血清VEGF、VEGFR-2水平降低,TSP水平升高,且观察组改善优于对照组(t/P=28.250/<0.001、19.900/<0.001、13.860/<0.001);2组血清TGF-β、IL-6水平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t/P=35.010/<0.001、55.470/<0.001)。观察组总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9.84%vs.25.00%,χ^(2)=5.170,P=0.022)。结论 自拟解毒利咽汤联合调强适形放疗治疗晚期鼻咽癌患者可降低血清CEA、SCCAg水平,治疗效果较好。
    • 刘洪利
    • 摘要: 目的:探究采用调强适形放疗(IMRT)联合顺铂化疗治疗鼻咽癌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电子科技大学医学院附属绵阳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0月期间收治的84例鼻咽癌患者。依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甲、乙两组,其中甲组42例患者行IMRT,乙组42例患者行IMRT联合顺铂化疗。比较两组的近期疗效、鼻咽大体肿瘤体积(GTVnp)、颈部淋巴结肿瘤体积(GTVnd)、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生活质量。结果:乙组患者的临床获益率(78.57%)高于甲组患者(57.14%),组间相比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36项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中各项指标的评分均有所提升,且乙组患者提升的幅度大于甲组患者,组内、组间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IMRT联合顺铂化疗治疗鼻咽癌的效果较好,相较于单一应用IMRT的治疗效果更为显著,可减小GTVnp、GTVnd,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较高。
    • 成俊; 李伟; 周春; 徐金济; 姜玉铃
    • 摘要: 目的:比较简化调强适形放疗计划(sIMRT)与调强适形放疗计划(IMRT)在胸段食管癌放疗靶区、照射野参数及危及器官剂量学的差异.方法:选择46例接受sIMRT计划及IMRT计划的胸段食管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计划靶区剂量均为2 Gy/次.比较IMRT计划与sIMRT计划在放疗靶区、照射野参数及危及器官剂量学等方面的差异.结果:相比sIMRT计划,IMRT计划靶区剂量均匀度指数下降,适形度指数和≥60 Gy的计划靶体积百分比(V100)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相比sIM-RT计划,IMRT计划脊髓最大剂量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IMRT计划与sIMRT计划均可达到胸段食管癌患者放疗计划的基本要求,虽然IMRT计划靶区剂量分布均匀度及危及器官剂量学等方面较sIMRT计划更优,对脊髓的保护作用更强,但sIMRT计划具有更低的机器跳数和子野数,有利于减少机器损耗,亦能减少治疗时间.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