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替莫唑胺

替莫唑胺

替莫唑胺的相关文献在1996年到2022年内共计1367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药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51篇、会议论文44篇、专利文献172篇;相关期刊374种,包括中国老年学杂志、现代肿瘤医学、实用癌症杂志等; 相关会议32种,包括2016年《中国医院药学杂志》学术年会、“急诊医学临床学术探讨研究会”会议、2015临床急症经验交流高峰论坛等;替莫唑胺的相关文献由3911位作者贡献,包括陈忠平、王永峰、赛克等。

替莫唑胺—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51 占比:84.20%

会议论文>

论文:44 占比:3.22%

专利文献>

论文:172 占比:12.58%

总计:1367篇

替莫唑胺—发文趋势图

替莫唑胺

-研究学者

  • 陈忠平
  • 王永峰
  • 赛克
  • 江涛
  • 陈芙蓉
  • 杨学军
  • 黄桂华
  • 杨群英
  • 马晓东
  • 黄强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肖渝; 夏萍; 张漾杰; 肖砚斌; 康建平; 朱昱衡
    • 摘要: 目的通过Meta分析比较替莫唑胺(Temozolomide,TMZ)联合干扰素-α或TMZ单药治疗晚期恶性黑色素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Ovid、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自建库以来至2021年8月公开发表的采用TMZ治疗晚期恶性黑色素瘤的研究文献,依据纳入和排除标准选择文献并进行质量评估和数据提取,使用RevMan5.4软件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4篇文献,均为高质量随机对照试验(RCT)研究。4篇文献入选客观缓解率分析,实验组高于对照组[OR=2.23,95%CI(1.44,3.47),P0.05];2篇文献入选无进展生存期分析,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HR=1.14,95%CI(1.00,1.30),P>0.05];4篇文献入选白细胞减少分析,组间存在异质性,经亚组分析发现,研究中限定用药周期对研究结果存在影响;3篇文献入选血小板减少分析,对照组较实验组血小板减少出现更少[OR=4.51,95%CI(2.44,8.34),P0.05];3篇文献纳入恶心呕吐症状分析,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OR=0.85,95%CI(0.46,1.60),P>0.05];3篇文献纳入肝损伤分析,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OR=1.39,95%CI(0.67,2.88),P>0.05]。结论TMZ联合干扰素-α治疗晚期恶性黑色素瘤较TMZ单药可在不明显增加化疗副反应的前提下提高疾病的客观缓解率,但未能证明联合治疗方案能够提升患者的疾病控制率或延长无进展生存期。
    • 蒋文彬; 寿记新; 王冰冰; 程森; 高海东; 管海博
    • 摘要: 目的探讨胶质瘤患者术后早期行放疗联合替莫唑胺治疗对脑胶质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随机数字表法将67例脑胶质瘤患者分为早期治疗组(33例)和标准治疗组(34例),标准治疗组患者术后4周开始标准STUPP方案治疗,早期治疗组患者术后2周予以TMZ治疗,其余与标准治疗组相同。比较2组患者近期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总生存率的差异。结果早期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标准治疗组(81.8%vs 55.9%,χ^(2)=5.2347,P=0.02)。在第1、2、3年的随访中发现,早期治疗组生存率(97.0%、87.9%、75.8%)均高于标准治疗组(94.1%、76.5%、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早期治疗组胃肠道反应(18.2%vs 29.4%)、骨髓抑制(9.1%vs 20.6%)和皮肤黏膜不良反应(0 vs 2.9%)发生率均低于标准治疗组(P<0.05)。结论胶质瘤患者术后早期行放疗联合TMZ治疗可以提高患者近期疗效、总生存率,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更小。
    • 马冬冬; 王林甲; 乔鹏飞
    • 摘要: 目的:观察放疗联合替莫唑胺对恶性脑胶质瘤术后患者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趋化因子配体(CCL-18)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04~2021-05我院恶性脑胶质瘤术后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所有研究对象均给予手术治疗,对照组术后给予放疗(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观察组给予放疗联合替莫唑胺治疗。检测两组患者的血清GFAP、转化生长因子(TGF-β)、CCL-18水平,观察患者的毒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GFAP、TGF-β、CCL-18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放疗联合替莫唑胺治疗恶性脑胶质瘤术后患者,可以降低患者体内GFAP、TGF-β、CCL-18水平,抑制脑胶质瘤的生长、浸润、转移,进而控制病情,同时不增加毒副反应。
    • 王孔成; 刘娟; 倪红斌; 闫婧; 陈维涛; 黄斌
    •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治疗方案对脑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生存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20年7月南京鼓楼医院肿瘤科收治的67例脑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案分组,同步加量组(32例)为采用替莫唑胺辅助化疗序贯同步加量调强放疗及同步替莫唑胺化疗、序贯替莫唑胺辅助化疗的患者;常规治疗组(35例)采用术后放疗联合替莫唑胺同步并辅助化疗的患者。比较不同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和不良反应。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生存差异行Log-rank检验。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部位、分子病理结果、治疗前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KP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步加量组2年生存率为75.0%,常规治疗组2年生存率为0%。同步加量组未到达中位生存时间,常规治疗组中位生存时间为14.6个月(12.07~18.07个月),同步加量组的总体生存率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采用替莫唑胺辅助化疗序贯同步加量调强放疗及同步替莫唑胺化疗、序贯替莫唑胺辅助化疗的治疗新模式,可以有效地延长脑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的生存期,不良反应可以耐受。
    • 郝志强; 刘波; 杨海祥; 朱巍
    • 摘要: 目的探讨贝伐珠单抗联合替莫唑胺治疗经放疗、手术、化疗、靶向治疗以及脱水等对症治疗后进展的难治性脑转移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20年6月包头市中心医院肿瘤科住院的脑转移瘤复发患者4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3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口服替莫唑胺胶囊化疗,观察组在口服替莫唑胺胶囊化疗的基础上加予贝伐珠单抗。评估两组患者化疗2周期后的疾病控制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疾病控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73.9%>39.1%),提示观察组治疗的近期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高血压以及蛋白尿等,其中不同程度的高血压和蛋白尿在观察组中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贝伐珠单抗联合替莫唑胺后线治疗难治性脑转移瘤近期疗效较好、可耐受。
    • 穆素会
    • 摘要: 目的探究贝伐单抗联合替莫唑胺治疗脑胶质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脑胶质瘤患者78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9例)、对照组(39例)。对照组采用替莫唑胺治疗,观察组采用贝伐单抗+替莫唑胺治疗。比较2组疾病控制率、肿瘤标志物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简明健康状况量表(SF-36)]及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结果观察组疾病控制率为92.31%,高于对照组的71.79%(P0.05)。观察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34周)较对照组(21周)长(P<0.05)。结论贝伐单抗联合替莫唑胺治疗脑胶质瘤,效果显著,能明显控制病情进展,提高生活质量。
    • 王伟亮; 侯伟良(综述); 梁鹏(审校)
    • 摘要: 胶质母细胞瘤(gliobastoma multiforme,GBM)是成人最具侵袭性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总生存期<15个月^([1])。目前公认的治疗方案以手术为基础,辅以放疗及替莫唑胺(temozolomide,TMZ)化疗的综合治疗,但治疗效果仍不理想^([2]),探索新的治疗方式具有重要意义。肿瘤治疗场(tumor treating fields,TTF)是一种非侵入性治疗方法,选择性杀伤恶性肿瘤细胞。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已批准其用于复发及新诊断GBM的治疗^([3])。
    • 许柯炎; 矫阳; 王俊宽; 刘学友; 孙红卫; 罗文正; 赵海彪
    • 摘要: 目的探讨阿帕替尼联合替莫唑胺在复发高级别胶质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01—2020-09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79例术后复发高级别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均给予阿帕替尼联合替莫唑胺治疗。观察近期疗效,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时瘤周水肿宽度、瘤体体积、患者的健康状况(KPS评分)和认知功能(MMSE评分)。统计随访12个月期间的无进展生存率、总生存率、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复发后中位生存时间,以及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结果治疗4周后,完全缓解(CR)0例(0.00%),23例(29.11%)部分缓解(PR),46例(58.23%)肿瘤稳定(SD),10例(12.66%)肿瘤有进展(PD)。23例(29.11%)客观缓解(ORR),66例(83.54%)肿瘤控制(DCR)。瘤周水肿宽度、瘤体体积、患者的KPS评分、MMSE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无进展生存率为36.8%,12个月总生存率为19.8%,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为4.9(95%CI 3.91~5.89)个月。复发后中位生存时间为6.4(95%CI 5.34~7.46)个月。药物相关不良反应主要为高血压、手足综合征、白细胞减少、蛋白尿、贫血等。其中10例因药物不良反应减药,其他患者通过对症和支持治疗后得以控制。结论阿帕替尼联合替莫唑胺用于复发高级别胶质瘤治疗,可减轻瘤周水肿,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精神状态,且患者耐受性良好。
    • 陈佳敏; 吴亮
    • 摘要: 胶质母细胞瘤是成人常见的原发性脑肿瘤,病程短,预后差,具有极强的治疗抗性,目前临床治疗仍然以手术切除辅以放化疗为主。近期,新兴的电场疗法被加入到胶质母细胞瘤的辅助疗法中,其是否有效尚存在争议。在过去50年里,胶质母细胞瘤的药物研发停滞不前,临床急需有效的药物改善患者预后。早期研究表明,由于DDR通路的异常上调,GBM (Glioblastoma)是一种先天耐受放化疗的肿瘤。基于现有治疗GBM的方法均会造成DNA损伤的特点,抑制DDR通路激活,加剧复制应激可能是改善GBM患者预后的有效策略。因此,我们对目前GBM的治疗概况以及靶向GBM中的DDR通路,增强现有DNA损伤疗法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 苏岩; 王萌萌; 刘红科; 苏志
    • 摘要: 替莫唑胺是临床上治疗胶质瘤的一线药物。我们将替莫唑胺进行化学修饰,作为配体引入到四价铂配合物中,合成了2种新型四价铂配合物P1T和P2T,并利用核磁共振氢谱及碳谱对其进行了基础表征。研究结果表明,配合物具有良好的脂溶性和较快的水解速率。进一步使用MTT法、流式细胞术、共聚焦成像及蛋白免疫印迹法对P1T和P2T的抗肿瘤活性及诱导肿瘤细胞死亡机制进行了深入的探究。结果发现,配合物P1T和P2T对胶质瘤细胞株A261表现出了较高的细胞毒性,而对正常神经细胞HT-22毒性较小,表现出了较好的细胞选择性。流式细胞术揭示配合物P1T和P2T将细胞周期阻滞在G2/M期,导致DNA损伤,最终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