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杀伤作用

杀伤作用

杀伤作用的相关文献在1973年到2022年内共计354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药学、基础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06篇、会议论文31篇、专利文献51406篇;相关期刊245种,包括生物技术通报、中国学术期刊文摘、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29种,包括第五届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科专业委员会第十二次全国中西医结合神经科学术年会、第八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暨第十三届海峡两岸肿瘤学术会议、第十七届全国小儿血液病学术会议等;杀伤作用的相关文献由934位作者贡献,包括张卫民、程家安、许沈华等。

杀伤作用—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06 占比:0.59%

会议论文>

论文:31 占比:0.06%

专利文献>

论文:51406 占比:99.35%

总计:51743篇

杀伤作用—发文趋势图

杀伤作用

-研究学者

  • 张卫民
  • 程家安
  • 许沈华
  • 钱丽娟
  • 刘宁
  • 吴孟超
  • 孙永正
  • 张国华
  • 张奕荫
  • 张宗显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罗小宁; 刘洁文; 张羽; 王祥财; 涂福平
    • 摘要: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解聚素-金属蛋白酶17(ADAM17)下调对自然杀伤(NK)细胞杀伤作用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NSCLC A549细胞株,分为正常对照组(未转染)、阴性对照组(转染nonsense siRNA)和ADAM17下调组(转染ADAM17 siR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各组A549细胞ADAM17 m RNA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A549细胞ADAM17蛋白表达。制备NK细胞,加入各组A549细胞中,检测NK细胞杀伤活性,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细胞中γ干扰素(IFN-γ)、颗粒酶B(GraB)、穿孔素(PFP)蛋白表达。结果各组细胞ADAM17 mRNA、蛋白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DAM17下调组较正常对照组、阴性对照组降低(P0.05),ADAM17下调组较正常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升高(P0.05),ADAM17下调组较正常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升高(P<0.05)。结论NSCLC A549细胞株中ADAM17下调能增强NK细胞的杀伤作用
    • 涂逸欣; 邹亦文; 周馨涟漪; 陈苏阳; 蒋瑀; 邓天
    • 摘要: 目前有关抗菌方法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而本项目重点在于联合多种抗菌机制进行高效、准确杀菌,新型混合价态铂纳米颗粒(dvPtNPs)则是研究的主要对象。本材料以零价铂核以及金属键结合的二价铂离子为核心,外由有机聚合物包裹,在近红外光(NIR)照射下,dvPtNPs快速释放出二价铂离子,发挥光热、光动力学以及化疗的多机制协同的精准可控抗菌作用。在之前研究的基础上,本项目发现dvPtNPs对于持留菌也有很好的杀伤作用,并通过多种方法探究了其杀伤持留菌的机制,包括使细菌RNA泄露、降低膜电位和ATP水平等。该材料有望成为对抗持留菌感染的新型治疗方法。
    • 李启凤; 李一凡; 张金芳; 王开昕
    • 摘要: 目的 探索PD-1/PD-L1抑制Vδ2T细胞杀伤结直肠癌细胞作用的相关机制.方法 将HR8348和SW480细胞分别分为3组,按照Vδ2T细胞和HR8348/SW480细胞效靶比为10:1、20:1和40:1的比例进行共培养,通过乳酸脱氢酶(LDH)杀伤实验,检测Vδ2T细胞对结直肠癌细胞的杀伤功能.流式细胞术检测Vδ2T细胞表面CD107a的表达情况及结直肠癌细胞表面配体分子ULBP-1-4、MICA、MICB、MSH2、CTLA-4、TIM-3和PD-L1的表达情况.通过抗体中和实验,封闭SW480细胞表面PD-L1表达,检测封闭PD-L1作用后Vδ2T细胞对SW480细胞的杀伤能力.Confocal实验检测封闭SW480细胞表面PD-L1作用后,Vδ2T细胞内裂解性颗粒极化情况.Western blot检测封闭SW480细胞表面PD-L1作用后,Vδ2T细胞内PLC-γ1和Erk1/2信号通路活化情况.结果 Vδ2T细胞对结直肠癌细胞HR8348和SW480的杀伤效率存在一定的差异,Vδ2T细胞对SW480细胞的杀伤作用结果显示,10:1,20:1和40:1效靶比的杀伤效率分别为(5.3±4.9)%,(8.7±3.8)%和(15.3±8.2)%,而对HR8348细胞的杀伤作用结果显示,10:1,20:1和40:1效靶比的杀伤效率分别为(21.1±2.7)%,(39.7±6.6)%和(59.1±19.4)%.流式细胞结果显示,HR8348和SW480细胞表面ULBP-1-4、MICA、MICB、MSH2、CTLA-4和TIM-3的表达并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二者的PD-L1表达水平存在显著差异(P<0.01),SW480细胞具有更高的PD-L1表达水平.封闭SW480细胞表面PD-L1后,Vδ2T细胞对SW480细胞的杀伤能力显著增强(P<0.01).同时,封闭SW480细胞表面PD-L1后,Vδ2T细胞裂解性颗粒的极化能力和与裂解性颗粒极化相关的PLC-γ1和Erk1/2磷酸化水平均显著增强(P<0.01).结论 PD-1/PD-L1对Vδ2T细胞杀伤结直肠癌细胞具有抑制作用,并首次报道了PD-1/PD-L1对Vδ2T细胞杀伤结直肠癌细胞的抑制作用是通过抑制裂解性颗粒极化而发挥的.
    • 马庆庆
    • 摘要: 目的:探讨DC-CIK细胞对肺癌细胞的杀伤作用,为肺癌的特异性细胞免疫治疗提供基础依据。方法:经肺癌A549细胞株抗原致敏后的DC与CIK细胞体外共培养,观察细胞形态,流式细胞术检测DC、CIK细胞免疫表型,以CCK-8法检测三组效应细胞对肺癌A549细胞的杀伤活性,以ELISA法检测三组效应细胞细胞因子IL-12和IFN-γ的分泌水平。结果: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免疫表型,肺癌抗原致敏DC-CIK组细胞CD 3+CD 8+表型占比最高;抗原致敏DC-CIK组在不同效靶比下对肺癌A549细胞具更强杀伤能力(P<0.05);同时抗原致敏DC-CIK组的IL-12和IFN-γ分泌水平更高(P<0.05)。结论:肺癌抗原致敏DC-CIK细胞对肺癌细胞具有较强杀伤作用
    • 马庆庆
    • 摘要: 目的:探讨DC-CIK细胞对肺癌细胞的杀伤作用,为肺癌的特异性细胞免疫治疗提供基础依据.方法:经肺癌A549细胞株抗原致敏后的DC与CIK细胞体外共培养,观察细胞形态,流式细胞术检测DC、CIK细胞免疫表型,以CCK-8法检测三组效应细胞对肺癌A549细胞的杀伤活性,以ELISA法检测三组效应细胞细胞因子IL-12和IFN-γ的分泌水平.结果: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免疫表型,肺癌抗原致敏DC-CIK组细胞CD3+CD8+表型占比最高;抗原致敏DC-CIK组在不同效靶比下对肺癌A549细胞具更强杀伤能力(P<0.05);同时抗原致敏DC-CIK组的IL-12和IFN-γ分泌水平更高(P<0.05).结论:肺癌抗原致敏DC-CIK细胞对肺癌细胞具有较强杀伤作用.
    • 杨胡平
    • 摘要: 一只苍蝇"嗡嗡"地飞来飞去,寻找着它的午餐。终于它在一片稀疏的草丛之中,发现了一坨某种动物的便便,臭不可闻。苍蝇却落在了粪便上,大快朵颐了起来。"真好吃!动物的便便,是我最爱吃的食物。"苍蝇继续往前飞呀飞,飞过小花猪的院子时,发现小花猪正在一棵苹果树的树荫下吃午餐。
    • 李大鹏; 杨学成; 焦伟; 牛海涛; 李斌
    • 摘要: 目的观察新型纳米材料石墨烯量子点(GQD)对膀胱癌T24细胞的杀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T24细胞培养至对数生长期以后,细胞分为6组,分别为细胞对照组(A组)、20 mg/L GQD对照组(B组)、1 J/cm^2激光对照组(C组)、5 mg/L GQD+1 J/cm^2激光处理组(D组)、10 mg/L GQD+1 J/cm^2激光处理组(E组)、20 mg/L GQD+1 J/cm^2激光处理组(F组)。B、D、E、F组加入相应浓度GQD共同孵育2 h后,C、D、E、F组使用532 nm波长、能量密度为1 J/cm^2的激光照射后再培养12 h,采用CCK-8法检测GQD对T24细胞生长的抑制情况。将培养至对数生长期T24细胞加入10 mg/L GQD共同孵育2 h后,再加入DAPI进行T24细胞染色,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双通道均选择波长405 nm激光激发,观察GQD在T24细胞内的定位情况。结果各组吸光度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F=30.060,P0.05),E组与A、B、C、D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F组与A、B、C、D、E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发现,GQD发出的绿色荧光与DAPI发出的蓝色荧光位置基本重合。结论光动力作用下新型纳米材料石墨烯量子点对膀胱癌T24细胞有明确的杀伤作用,其进入细胞后主要定位并作用于细胞核。
    • 石光环; 周世平; 徐东升; 王琇
    • 摘要: 目的:探讨扩增的自然杀伤(NK)细胞对胃癌细胞的杀伤作用,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提取和分离15例胃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观察扩增前后NK细胞形态表现,检测扩增前后NK细胞百分比,计算扩增后NK细胞扩增倍数,检测扩增前后NK细胞对胃癌细胞的杀伤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NK细胞表面活化性受体NKG2D和DNAM-1以及抑制性受体KIR2DL1和KIR3DL1的表达百分比.结果:扩增前NK细胞呈圆形,细胞体积比较小,细胞呈散在分布,扩增后NK细胞体积明显增大,细胞呈不规则形态.扩增后NK细胞百分比明显高于扩增前(P<0.01),扩增后NK细胞数是扩增前的(596±152)倍.在效靶比为5∶1时,扩增后NK细胞对胃癌细胞的杀伤活性明显强于扩增前(P<0.01).扩增后NK细胞表面活化性受体NKG2D和DNAM-1表达百分比明显高于扩增前(P<0.01).扩增后NK细胞表面抑制性受体KIR2DL1和KIR3DL1表达百分比明显低于扩增前(P<0.05).结论:扩增后NK细胞对胃癌细胞杀伤作用明显强于扩增前,其机制可能与扩增后NK细胞表面活化性受体表达升高和抑制性受体表达降低有关联.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