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杀伤细胞
自然杀伤细胞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3年内共计1797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基础医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518篇、会议论文57篇、专利文献122229篇;相关期刊617种,包括中国免疫学杂志、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41种,包括中华中医药学会第33次全国中医儿科学术大会、中华中医药学会防治艾滋病分会2016年学术会议、第十六届全国中医肝胆病学术会议等;自然杀伤细胞的相关文献由4992位作者贡献,包括郭坤元、田志刚、梅家转等。
自然杀伤细胞—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22229篇
占比:98.73%
总计:123804篇
自然杀伤细胞
-研究学者
- 郭坤元
- 田志刚
- 梅家转
- 康琳
- 魏海明
- 周健
- 不公告发明人
- 张小葵
- 埃里克·劳
- 孙汭
- 王杨
- 罗伯特·J·哈黎里
- 邹勇
- 黄琉炅
- 宁琴
- 瓦内萨·沃斯基纳里安-贝尔斯
- 陈绍先
- 魏菁
- 黎阳
- 陈伟
- 魏红梅
- 黄宇贤
- 刘静
- 叶韵斌
- 周智锋
- 姜继华
- 庞智
- 李洁羽
- 汪蕾
- 等
- 苏丽萍
- 闵普庆
- 陈韬
- K·雷兹瓦尼
- 付强
- 刘军权
- 吴燕峰
- 周雪云
- 姜拥军
- 尚红
- 尼拉弗·迪利普·帕德里亚
- 张丹
- 张婷
- 张子宁
- 张建
- 张璐
- 斯图尔特·阿博特
- 施菊妹
- 晓奎·张
- 李程
-
-
韦爱萍;
宋雅琴;
彭薇;
谢政军
-
-
摘要:
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人体后终身潜伏体内,与人体免疫系统相互作用,其中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均参与这一过程。HCMV感染后能在体内持续存在很大程度上与机体细胞免疫长期争斗有关,在感染早期,机体的自然杀伤细胞首先进行免疫应答,之后T细胞参与适应性免疫过程,以上针对HCMV的细胞免疫均能在不同时期控制HCMV的复制和增殖,但HCMV也会削弱机体抗病毒免疫及其他免疫功能,以逃避免疫系统对其控制和限制,从而在体内终身潜伏。进一步了解HCMV感染机体的细胞免疫学机制,可为临床上HCMV特异性T细胞过继细胞免疫治疗HCMV感染性疾病提供依据。
-
-
杨培培;
昌丽莎;
朱静;
王科明
-
-
摘要: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在肿瘤微环境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同的细胞亚型在肿瘤的进展中发挥抗肿瘤或促肿瘤作用。肿瘤浸润淋巴细胞主要包括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这些细胞可在多种因素的刺激下发生活化成熟及产生效应,参与肿瘤的免疫应答。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是一类多效的调控因子,可参与机体内多种生理和病理过程。lncRNA可通过对细胞因子的调节参与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的成熟分化,同时参与相关免疫调节信号过程,调控机体的肿瘤免疫功能;lncRNA和肿瘤浸润淋巴细胞之间的调节机制尚未清楚。差异表达的lncRNA与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的相关性可作为肿瘤诊断和治疗的潜在靶点。
-
-
罗芳;
高琴;
费志医
-
-
摘要:
目的探究白桦脂醇对宫颈癌小鼠自然杀伤(NK)细胞杀伤力及淋巴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方法通过皮下注射人宫颈癌HeLa细胞复制宫颈癌小鼠模型。将45只模型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白桦脂醇组和白桦脂醇+SB203580组,每组15只。另取15只未做处理的小鼠作为对照组。白桦脂醇组和白桦脂醇+SB203580组白桦脂醇灌胃干预(100 mg/kg)。白桦脂醇+SB203580组通过腹腔注射SB203580(50 ng/kg)抑制p38通路。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细胞增殖。比较各组p38蛋白、NK细胞杀伤力及淋巴细胞增殖活性。结果白桦脂醇组和白桦脂醇+SB203580组肿瘤体积和质量小于模型组(P<0.05),并且白桦脂醇+SB203580组肿瘤体积和质量小于白桦脂醇组(P<0.05)。白桦脂醇组和白桦脂醇+SB203580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评分、p38蛋白相对表达量低于模型组(P<0.05),并且白桦脂醇+SB203580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评分、p38蛋白相对表达量低于白桦脂醇组(P<0.05)。白桦脂醇组和白桦脂醇+SB203580组脾脏指数、NK细胞杀伤力、淋巴细胞增殖活性高于模型组(P<0.05),并且白桦脂醇+SB203580组脾脏指数、NK细胞杀伤力、淋巴细胞增殖活性高于白桦脂醇组(P<0.05)。结论白桦脂醇通过抑制p38通路抑制宫颈癌细胞增殖,并提高NK细胞杀伤力和淋巴细胞增殖活性。
-
-
邓黎黎;
张岩;
张壮苗;
梅瑜;
颜榕辛;
罗伟;
李洪芳
-
-
摘要:
目的:探究沙利度胺对白血病细胞自然杀伤细胞及活性受体D(natural killer cell group 2 member D,NKG2D)配体表达及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NK)杀伤敏感性的影响。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白血病细胞株HL-60、K562细胞,以不同浓度沙利度胺作用48h,并设置未经沙利度胺处理的细胞为对照组,采用细胞计数实验(cell counting kit-8,CCK-8)检测沙利度胺对细胞的半抑制浓度(half-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50),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NKG2D配体[MHC-I类链相关分子A(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classⅠchain-related protein A,MICA)、MICB]及人巨细胞病毒UL16蛋白的结合蛋白[(UL16-binding proteins,ULBPs:ULBP1、ULBP2、ULBP3)]表达情况,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释放法检测沙利度胺对NK-92MI细胞的杀伤效率。结果:沙利度胺干预HL-60、K562细胞,IC50分别为30.06、31.95μg/mL,且随着沙利度胺浓度的升高,抑制作用越明显;与对照组比较,沙利度胺组MICB、ULBP1、ULBP2基因mRNA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沙利度胺组MICB、ULBP1、ULBP2表达明显升高(P0.05);效靶比分别为1:1、5:1、10:1时,与对照组比较,沙利度胺组NK-92MI对细胞的杀伤效率明显升高(P<0.05)。结论:沙利度胺可能通过提高NKG2D配体MICB、ULBP1、ULBP2表达,提高HL-60、K562细胞对NK-92MI的杀伤敏感性。
-
-
赵蔓嘉;
范世光;
赵爱农;
梁再赋;
傅炜昕
-
-
摘要:
目的 体外研究神经肽P物质(SP)对自然杀伤(NK)细胞的活化作用,并探讨SP受体NK-1R在SP调控NK细胞活性中的作用及可能的信号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MTT释放法检测SP对NK92-MI细胞增殖和杀伤活性的影响,荧光定量PCR和流式细胞术检测NK-1R的mRNA表达水平和膜表达,Fura-2/AM荧光探针法测定NK92-MI细胞胞质钙浓度,Western blotting测定环磷酸腺苷(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磷酸化水平。结果 10^(-12) mol/L SP可促进NK92-MI细胞的增殖和杀伤活性,NK-1R拮抗剂可完全或大部分阻断SP的促进作用。10^(-12) mol/L SP作用下,NK92-MI细胞的NK-1R表达上调,胞质钙浓度升高,提示SP通过增加NK-1R的表达及激活Ca^(2+)信号通路发挥对NK92-MI细胞活性的调节作用。10^(-12) mol/L SP使NK92-MI细胞CREB磷酸化水平明显增高,表明SP可诱导CREB在Ser133位点磷酸化而激活。结论 c AMP信号通路参与了NK-1R介导的SP对NK92-MI细胞的活化作用,且Ca^(2+)和CREB是关键信号分子。
-
-
王耀楷;
罗智华;
姚吉龙
-
-
摘要:
目的:分析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Unexplained 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URSA)患者种植窗口期外周血及子宫内膜淋巴细胞亚群比例与URSA的关系。方法:流式细胞仪检测并分析20例URSA患者(观察组)和20例因男方因素行辅助生殖的妇女(对照组)种植窗口期外周血及子宫内膜中的CD3^(+)T淋巴细胞、CD3^(+)CD4^(+)T淋巴细胞、CD3^(+)CD8^(+)T淋巴细胞和CD3^(-)CD56^(+)CD16^(+)NK细胞比例。结果:⑴两组外周血CD3^(+)T淋巴细胞、CD3^(+)CD4^(+)T淋巴细胞、CD3^(+)CD8^(+)T淋巴细胞和CD3^(-)CD56^(+)CD16^(+)NK细胞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⑵观察组子宫内膜CD3^(+)T淋巴细胞比例高于对照组,CD3^(-)CD56^(+)CD16^(+)NK细胞比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⑶两组外周血CD3^(+)T淋巴细胞比例和CD3^(-)CD56^(+)CD16^(+)NK细胞比例与子宫内膜相对应的淋巴细胞比例无相关性(P>0.05)。结论:子宫内膜局部种植窗口期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失衡可能是URSA病因之一。
-
-
杨波
-
-
摘要:
目的探讨与分析腹膜透析和血液透析治疗终末期肾病对自然杀伤细胞和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取辽宁省辽阳市中心医院新城医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120例终末期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腹膜透析组与血液透析组,每组各60例。腹膜透析组给予腹膜透析,血液透析给予血液透析。比较两组患者行不同方法治疗后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比例、NK细胞活性)和T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水平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的NK细胞比例、NK细胞活性低于本组治疗前,腹膜透析组治疗后的NK细胞比例、NK细胞活性高于血液透析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CD3^(+)、CD8^(+)值水平高于本组治疗前,CD4^(+)及CD4/CD8水平低于本组治疗前,且腹膜透析组治疗后的CD8^(+)水平高于本组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膜透析组治疗后的CD3^(+)水平低于血液透析组治疗后,CD4^(+)、CD8^(+)及CD4/CD8水平高于血液透析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膜透析和血液透析治疗终末期肾病均能够对患者的自然杀伤细胞和T细胞亚群产生较强的调节作用,对细胞免疫功能造成的影响较小,前者与后者相比作用效果更加突出。
-
-
江长绿;
邓英钊;
江文力;
曹浩平;
龙汉凡
-
-
摘要:
目的:分析复发性流产(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RSA)患者早孕期外周血VEGF、Mg^(2+)及NK细胞水平与RSA的相关性,为预防治疗RSA提供研究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50例初次人工流产妇女为对照组,70例RSA患者作为观察组(RSA组),RSA组根据流产次数再分为RSAⅠ组、RSAⅡ组和RSAⅢ组。对各组患者外周血的VEGF、Mg^(2+)及NK细胞水平检测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RSA组外周血的VEGF和Mg^(2+)水平均降低(P<0.05),而NK细胞含量增加(P<0.05)。与RSAⅠ组比较,RSAⅡ组患者外周血中VEGF水平和NK细胞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SAⅢ组患者外周血中VEGF、Mg^(2+)水平和NK细胞含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RSAⅡ组比较,RSAⅢ组患者外周血中VEGF水平降低(P<0.05)。VEGF、Mg^(2+)和NK细胞水平检测对RSA患者诊断的AUC分别为0.804、0.773、0.749,三者联合检测AUC为0.874高于其单独预测(P<0.05)。结论:外周血VEGF、Mg^(2+)和NK细胞水平变化与RSA有相关性,且三指标联合监测可以提高诊断价值。因此,积极监测孕妇VEGF、Mg^(2+)和NK细胞水平变化情况及对其进行调控对于预防流产具有重要意义。
-
-
阿依努尔·艾尔肯;
阿卜杜艾尼·啊卜力孜;
塔来提·吐尔干;
吐尔干艾力·阿吉
-
-
摘要:
自然杀伤(NK)细胞在对病毒的先天防御以及控制肿瘤生长和转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NK细胞的免疫效应是由其表面的激活性和抑制性受体所调控的。NKG2A是一种在NK细胞和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D8+T)表面均表达的抑制性受体。在多种肿瘤研究中均发现肿瘤浸润淋巴细胞表面NKG2A表达上调及肿瘤细胞表面其配体人类白细胞抗原E(HLA-E)表达上调。NKG2A与其配体HLA-E的表达上调与肿瘤的免疫逃逸、不良预后有关,且阻断NKG2A可有效缓解NK、CD8^(+)T细胞的免疫学效应,为阻断NKGA/HLA-E轴的单克隆抗体作为新的抗肿瘤免疫治疗的药物研究奠定基础。
-
-
张靖悦;
郑光辉;
杨常建;
闫建强
-
-
摘要:
目的分析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外周血自然杀伤(NK)细胞受体的表达及与肿瘤标志物的关系。方法收集122例NSCLC患者作为NSCLC组,选取同期46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集两组研究对象空腹外周静脉血,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NK细胞受体[自然杀伤细胞2族成员D(NKG2D)、自然杀伤细胞活化性受体p30(NKp30)、自然杀伤细胞活化性受体p44(NKp44)、自然杀伤细胞2族成员A(NKG2A)、CD158a、CD158b]表达,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质蛋白19片段抗原21-1(CYFRA21-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并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NSCLC患者外周血NK细胞受体表达与肿瘤标志物的关系。结果NSCLC组患者NK细胞活化性受体NKG2D、NKp30、NKp44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抑制性受体NKG2A、CD158a、CD158b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Ⅲ~Ⅳ期NSCLC患者NK细胞活化性受体NKG2D、NKp30、NKp44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Ⅰ~Ⅱ期患者,抑制性受体NKG2A、CD158a、CD158b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Ⅰ~Ⅱ期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NSCLC组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CEA、CYFRA21-1、NSE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NSCLC患者抑制性受体NKG2A表达与CEA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NSCLC患者外周血NK细胞活化性受体表达降低,抑制性受体表达升高,其中活化性受体表达与肿瘤标志物无相关性,抑制性受体NKG2A表达与肿瘤标志物CEA呈正相关。
-
-
曹卫平;
王东梅
- 《中华中医药学会首届中医药师承峰会暨妇科分会第18次学术年会》
| 2018年
-
摘要:
随着现代社会生活方式及环境改变,复发性流产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其原因仍有40%以上无法明确,称为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unexplained 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URSA).超过80%的URSA皆由免疫方面的因素导致,妊娠过程中胚胎及胎儿的正常生长发育,有赖于母胎之间的免疫耐受状态.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killer cell. NK细胞)作为维持母胎免疫耐受的一类主要免疫细胞,一旦其免疫调节作用失衡则可能发生自然流产。URSA在中医学中属“滑胎”、“数堕胎”范畴,我们以固冲安胎法为治疗原则创立的琴术寿胎丸治疗肾虚型URSA疗效确切,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旨在探讨NK细胞亚群分化状态在URSA发病中的作用,并阐释等术寿胎丸通过调节NK细胞亚群的分化状态治疗URSA的作用机制,为进一步提高中医药临床治疗URSA的能力提供针对性的靶点。
-
-
-
曾莉;
雷雪
- 《第八届国际中医妇科学术大会》
| 2017年
-
摘要: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简称内异症,是育龄期妇女的常见病,发病率占10%-15%,近年来有逐渐升高的趋势.患者多伴有不同程度的盆腔痛、不孕、盆腔包块等.在众多的免疫因素中本课题研究了温经通阻方对抗子宫内膜抗体(EmAb )、自然杀伤细胞(NK cell)的影响,总结出温经通阻方对上述两个指标都有良性调节作用,且患者的中医临床证候较治疗前明显改善。
-
-
肖斌;
周建跃;
姚譞
- 《第四届全国稳定同位素制备与应用技术交流会》
| 2017年
-
摘要:
本文主要研究低氘水对NK细胞活性影响.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NK)是机体重要的免疫细胞,与抗肿瘤、抗病毒感染和免疫调节等作用均有重要关系.采用对照组实验,分别用不同氘含量低氘水(25ppm,50ppm,100ppm)与细胞共同培养时,从第40h开始,25ppm低氘水组明显优于对照组,120h时NK细胞活力相比于普通水对照组增强41.7%.50ppm和l00ppm低氘水组与对照组基本相当.实验结果表明25ppm低氘水能够一定程度上增强NK细胞的活性.
-
-
夏先艳;
张国梁
- 《中国民族医药学会传染病分会2017年中医药、民族医药传染病学术交流会暨安徽省中医肝胆病(感染病)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
| 2017年
-
摘要:
慢性乙型肝炎(CHB)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持续感染机体所致,病程迁延不愈,易向肝硬化甚至肝癌进展,严重威胁人们健康.HBV感染慢性化与机体免疫功能密切相关,宿主免疫调控的紊乱是导致HBV发病的重要原因,自然杀伤(NK)细胞是机体非特异性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特异性免疫反应尚未激活前,NK通过细胞毒作用杀伤靶细胞、清除病毒、阻止病毒入侵等途径控制病情进展,同时与肝细胞损伤和炎症的产生有关,了解NK细胞功能对CHB的影响,为治疗HBV提供新思路.本文就NK细胞功能对CHB的在抗感染免疫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
夏先艳;
张国梁
- 《中国民族医药学会传染病分会2017年中医药、民族医药传染病学术交流会暨安徽省中医肝胆病(感染病)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
| 2017年
-
摘要:
慢性乙型肝炎(CHB)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持续感染机体所致,病程迁延不愈,易向肝硬化甚至肝癌进展,严重威胁人们健康.HBV感染慢性化与机体免疫功能密切相关,宿主免疫调控的紊乱是导致HBV发病的重要原因,自然杀伤(NK)细胞是机体非特异性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特异性免疫反应尚未激活前,NK通过细胞毒作用杀伤靶细胞、清除病毒、阻止病毒入侵等途径控制病情进展,同时与肝细胞损伤和炎症的产生有关,了解NK细胞功能对CHB的影响,为治疗HBV提供新思路.本文就NK细胞功能对CHB的在抗感染免疫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
夏先艳;
张国梁
- 《中国民族医药学会传染病分会2017年中医药、民族医药传染病学术交流会暨安徽省中医肝胆病(感染病)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
| 2017年
-
摘要:
慢性乙型肝炎(CHB)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持续感染机体所致,病程迁延不愈,易向肝硬化甚至肝癌进展,严重威胁人们健康.HBV感染慢性化与机体免疫功能密切相关,宿主免疫调控的紊乱是导致HBV发病的重要原因,自然杀伤(NK)细胞是机体非特异性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特异性免疫反应尚未激活前,NK通过细胞毒作用杀伤靶细胞、清除病毒、阻止病毒入侵等途径控制病情进展,同时与肝细胞损伤和炎症的产生有关,了解NK细胞功能对CHB的影响,为治疗HBV提供新思路.本文就NK细胞功能对CHB的在抗感染免疫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
夏先艳;
张国梁
- 《中国民族医药学会传染病分会2017年中医药、民族医药传染病学术交流会暨安徽省中医肝胆病(感染病)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
| 2017年
-
摘要:
慢性乙型肝炎(CHB)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持续感染机体所致,病程迁延不愈,易向肝硬化甚至肝癌进展,严重威胁人们健康.HBV感染慢性化与机体免疫功能密切相关,宿主免疫调控的紊乱是导致HBV发病的重要原因,自然杀伤(NK)细胞是机体非特异性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特异性免疫反应尚未激活前,NK通过细胞毒作用杀伤靶细胞、清除病毒、阻止病毒入侵等途径控制病情进展,同时与肝细胞损伤和炎症的产生有关,了解NK细胞功能对CHB的影响,为治疗HBV提供新思路.本文就NK细胞功能对CHB的在抗感染免疫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
夏先艳;
张国梁
- 《中国民族医药学会传染病分会2017年中医药、民族医药传染病学术交流会暨安徽省中医肝胆病(感染病)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
| 2017年
-
摘要:
慢性乙型肝炎(CHB)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持续感染机体所致,病程迁延不愈,易向肝硬化甚至肝癌进展,严重威胁人们健康.HBV感染慢性化与机体免疫功能密切相关,宿主免疫调控的紊乱是导致HBV发病的重要原因,自然杀伤(NK)细胞是机体非特异性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特异性免疫反应尚未激活前,NK通过细胞毒作用杀伤靶细胞、清除病毒、阻止病毒入侵等途径控制病情进展,同时与肝细胞损伤和炎症的产生有关,了解NK细胞功能对CHB的影响,为治疗HBV提供新思路.本文就NK细胞功能对CHB的在抗感染免疫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
雷雪;
曾莉
- 《贵州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妇产科分会第二次学术交流会》
| 2017年
-
摘要:
目的:观察温经通阻方对寒凝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中相关免疫因素的调节作用,评估温经通阻方对此型内异症患者的疗效. 方法:将60例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予温经通阻方保留灌肠,对照组予温经汤口服,共3个疗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治疗后组间EmAb的阳性率、NK细胞的活性. 结果:①在EmAb转阴率方面:治疗前两组EmAb阳性个数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EmAb阳性个数均较治疗前下降(P均<0.05),且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温经通阻方组阳性率下降明显高于温经汤组.②在NK细胞的活性方面:治疗前两组患者NK cell活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患者NK cell活性较治疗前均上调(P均<0.05),且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D.05),温经通阻方组NK细胞活性较温经汤组NK细胞活性升高. 结论:温经通阻方能良性调节寒凝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中的EmAb阳性率、NK细胞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