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K细胞
NK细胞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3年内共计2780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基础医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959篇、会议论文55篇、专利文献106029篇;相关期刊719种,包括中国免疫学杂志、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51种,包括世界中联第六届肝病国际学术大会、第五届国际中医、中西医结合肿瘤学术交流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肿瘤学术大会、第7届全国疑难及重症肝病大会等;NK细胞的相关文献由7501位作者贡献,包括田志刚、不公告发明人、徐以兵等。
NK细胞—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06029篇
占比:98.14%
总计:108043篇
NK细胞
-研究学者
- 田志刚
- 不公告发明人
- 徐以兵
- 王一飞
- 寿鑫
- 葛啸虎
- 陈海佳
- 李华顺
- 王国胜
- 胡薇蕾
- 陈海琼
- 龚卫娟
- 杨淑青
- 刘丹
- 卢绪章
- 张彩
- 欧阳效晴
- 等
- 顾雨春
- 孙汭
- 尹乐
- 沈健
- 沈振波
- 罗殿中
- 黄晓军
- 刘敏
- 吴疆
- 周忠海
- 王保如
- 程箫
- 葛永
- 赵翔宇
- 魏海明
- 付强
- 刘军权
- 刘明录
- 刘超
- 吕探宇
- 张会勇
- 张建华
- 张颖
- 朱武凌
- 朱诗国
- 李莉
- 焦顺昌
- 王晓银
- 路臣桂
- 邓蒙蒙
- 郭坤元
- 郭长江
-
-
刁小娟;
石超群;
李栋;
王帅;
肖春;
刘国军;
曲廷瑜;
杨卫娟;
贾晓鹏
-
-
摘要:
背景:从深低温冻存脐血中获得大量高纯度无滋养层细胞、无动物源成分的NK细胞,以便更好地开展NK细胞杀伤肿瘤的实验研究,此次研究通过使用NK扩增培养试剂盒和血清替代物,以获得安全、高效的体外扩增培养NK细胞的方法。目的:建立一种从冷冻脐血中采用纯细胞因子扩增NK细胞的技术体系并证明其体外杀瘤能力。方法:解冻液氮存储的冻存脐血,优化复苏体系,采用Ficoll密度梯度离心的方法收集脐血单个核细胞,接种于预先铺板的T175培养瓶中,采用细胞因子试剂盒+血清替代物法培养21 d后收集细胞并计数,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中CD3^(-)CD56^(+)的比例,并将所得数据与K562滋养层细胞+胎牛血清的培养方法进行对比分析。同时以髓系白血病细胞K562为靶细胞,采用CCK-8试剂盒检测不同效靶比NK细胞杀伤K562细胞的作用。最后进行了12 h内的模拟储存运输实验,采用流式检测CD3-CD56^(+)的比例变化,并使用Annexin V/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与结论:(1)采用K562滋养层细胞+胎牛血清的培养方法扩增培养14 d,细胞扩增(51.47±4.28)倍;采用细胞因子试剂盒+血清替代物法扩增培养21 d,细胞数量5×10^(9)以上,细胞扩增(328.32±116.36)倍,细胞扩增倍数明显升高,2种方法获得的CD3^(-)CD56^(+)纯度比例均在80%以上,未见明显差异;(2)纯细胞因子方法培养后的NK细胞对K562细胞的杀伤效果(效靶比=10∶1)达80%以上;(3)在12 h的模拟储运实验中,CD3^(-)CD56^(+)的比例变化不明显,直至第12小时,NK细胞凋亡率<7%;(4)结果表明:优化复苏体系和纯细胞因子扩增方法可以高效培养出高纯度的NK细胞,同时具有有效杀伤K562肿瘤细胞的能力,且经过12 h储运后仍然具有良好的细胞纯度和较低的凋亡率。
-
-
陈旭青;
周龙云;
史军;
吴继勇;
于希忠;
严芮雯;
严道南;
马华安
-
-
摘要:
目的立于“线粒体功能紊乱-细胞异常活化”视角,探讨NK细胞NK2型活化机制。方法将NK-92MI细胞分为空白组、TSLP组、1、5、10μmol·L^(-1) Mdivi-1组。ELISA法测定各组IL-4、IL-5、IFN-γ水平;蛋白印迹法分析各组p-Drp1、MnSOD蛋白表达;DHE染色及流式检测各组ROS水平;激光共聚焦观察各组线粒体形态。结果ELISA显示,与对照组比较,TSLP组IL-4、IL-5水平明显升高,IFN-γ水平下调(P<0.05);与TSLP组比较,5、10μmol·L^(-1) Mdivi-1组IL-4、IL-5水平降低,10μmol·L^(-1) Mdivi-1组IFN-γ浓度有所回升(P<0.05)。DHE染色及流式显示,TSLP组ROS水平较对照组升高;而5、10μmol·L^(-1) Mdivi-1组ROS水平较TSLP组降低(P<0.05)。共聚焦显示,TSLP刺激后,细胞内大量圆球状线粒体生成,5、10μmol·L^(-1) Mdivi-1干预后该现象得到改善。蛋白印迹显示,TSLP组p-Drp1水平明显上调,MnSOD表达下降,Mdivi-1干预则有效逆转了上述变化。结论线粒体动态失衡可能是NK细胞异常活化内在机制之一,其或是调控NK细胞NK2型活化介导的变应性炎症反应的重要靶点。
-
-
李会敏;
夏兴洲;
王世超;
王小星;
王文真;
黄真婷;
于政洋
-
-
摘要:
目的:探讨肌醇的跨膜激酶/核酸内切酶1α(inositol-requiring transmembrane kinase/endonuclease 1α,IRE1α)调控CD155表达对自然杀伤(nature killer,NK)细胞杀伤结肠癌细胞作用的影响。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结肠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IRE1α的表达;qRT-PCR与Western blot检测IRE1α与CD155的mRNA及蛋白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人外周血CD3^(-)CD56^(+)NK细胞百分比及与其纯度和NK细胞表面T细胞免疫球蛋白和ITIM结构域蛋白(T cell immunoreceptor with Ig and ITIM domains,TIGIT)的表达;乳酸脱氢酶释放法检测NK细胞对结肠癌细胞的杀伤率。结果:IRE1α在结肠癌组织和细胞中的表达高于癌旁组织及人正常结肠上皮细胞;结肠癌患者外周血CD3^(-)CD56^(+)NK细胞百分比低于健康者。si-IRE1α组结肠癌细胞的IRE1α表达水平低于si-NC组(P<0.05),CD155表达水平高于si-NC组(P<0.05),NK细胞对si-IRE1α组结肠癌细胞的杀伤率高于si-NC组的杀伤率(P<0.05),NK细胞对si-IRE1α+TIGIT-mcAb组结肠癌细胞的杀伤率高于si-IRE1α组的杀伤率(P<0.05)。Pc-IRE1α组结肠癌细胞的IRE1α表达水平高于Pc组(P<0.05),CD155表达水平低于Pc组(P<0.05),NK细胞对Pc-IRE1α组结肠癌细胞的杀伤率低于Pc组的杀伤率(P<0.05)。Pc-IRE1α+si-CD155组结肠癌细胞CD155表达水平高于Pc-IRE1α+si-NC组(P<0.05),NK细胞对Pc-IRE1α+si-CD155组结肠癌细胞的杀伤率高于Pc-IRE1α+si-NC组(P<0.05),NK细胞对Pc-IRE1α+si-CD155+TIGIT-mcAb组细胞的杀伤率高于Pc-IRE1α+si-CD155组(P<0.05)。结论:结肠癌组织和细胞中IRE1α高表达,IRE1α负调控结肠癌细胞CD155的表达,影响NK细胞对结肠癌细胞的杀伤敏感性。
-
-
侯健;
王君颖
-
-
摘要:
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以骨髓中单克隆浆细胞的恶性增殖为特征的血液系统肿瘤。骨髓微环境对骨髓瘤细胞的增殖与存活起到关键的支撑作用,其中大量免疫细胞处于免疫抑制状态是该疾病重要的发病机制之一。本文以近年来开展的骨髓瘤免疫微环境研究为基础,就目前多发性骨髓瘤免疫治疗手段、现存问题进行阐述,同时对免疫治疗未来发展方向提出思考和建议,为多发性骨髓瘤诊治研究领域的同道提供参考。
-
-
黄卉;
王恩慧;
郑晓燕
-
-
摘要:
目的分析常见血液病患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并探究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六种常见血液病患者250例作为观察组,再根据不同类型进行疾病分组,另选取同期在本院进行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术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淋巴细胞亚群检测,比较各类型血液病组与对照组淋巴细胞亚群检测结果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CD3^(+)CD8^(+)T细胞比例增高;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的CD3^(+)CD8^(+)T细胞比例增高、NK细胞(CD3^(-)CD56^(+))比例降低;缺铁性贫血患者的CD3^(+)、CD4^(+)及CD3^(+)CD8^(+)T细胞比例均增高,CD4^(+)/CD8^(+)比值降低;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的13细胞(CD3^(-)CD19^(+))比例及CD4^(+)/CD8^(+)比值增高、NK细胞(CD3^(-)CD56^(+))比例降低;急性白血病患者的总T(CD3^(+))、CD3^(+)CD4^(+)T细胞、NK细胞(CD3^(-)CD56^(+))比例及CD4^(+)/CD8^(+)比值均降低,CD3^(+)CD8^(+)T细胞及NK细胞(CD3^(-)CD56^(+))比例相对增高;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总T(CD3^(+))、CD3^(+)CD8^(+)T细胞比例增高,CD3^(+)CD4^(+)T细胞、B细胞(CD3^(-)CD19^(+))比例及CD4^(+)/CD8^(+)比值均降低;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六种血液病患者均存在细胞免疫功免疫能紊乱。结论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对于了解血液病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发病机制研究、辅助诊断及判断预后具有重要意义,且简便易行。
-
-
叶瑛瑛;
王金辉;
谢灵平
-
-
摘要:
目的探讨复发性流产(RSA)患者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NK细胞、淋巴细胞亚群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就诊于本院的150例RS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血清25-(OH)D<50 nmol/L的11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血清25-(OH)D≥50 nmol/L的4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CD16^(+)CD56^(+)、CD3^(-)CD16^(+)CD56^(+)、CD4^(+)、CD8^(+)及CD4^(+)/CD8^(+),分析25-(OH)D水平与CD16^(+)CD56^(+)、CD3^(-)CD16^(+)CD56^(+)、CD4^(+)/CD8^(+)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CD16^(+)CD56^(+)、CD3^(-)CD16^(+)CD56^(+)、CD4^(+)及CD4^(+)/CD8^(+)高于对照组(P<0.05)。RSA患者的25-(OH)D水平与CD16^(+)CD56^(+)、CD3^(-)CD16^(+)CD56^(+)、CD4^(+)/CD8^(+)呈负相关(P<0.05)。结论RSA患者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NK细胞及CD4^(+)/CD8^(+)呈负相关,维生素D水平下降可能会增加RSA的发生风险。
-
-
张珊;
张玥;
陈祥静;
王悦;
孔令婉;
申加兴;
王丽;
刘承;
郭钰琪;
姚成芳
-
-
摘要:
目的探讨低剂量辐照后IFN-γ分泌性T、NK细胞修复能力及熟地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X线2.5Gy建立小鼠辐照模型,部分辐照小鼠建立黑色素瘤肺癌模型或进行熟地治疗。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小鼠Tc1、Th1和NK1细胞及其IL^(-1)2R、IL^(-1)5R表达。RT-qPCR检测IL^(-1)2、IL^(-1)5、STAT4和T-bet转录水平。结果辐照后4 d内,Th1、Tc1和NK1细胞显著降低(P<0.05,P<0.01);IL^(-1)2R、IL^(-1)5R在Th1、Tc1细胞表达下降,在NK1细胞表达升高(P<0.05)。辐照d 8,NK1和Tc1细胞恢复至正常或超正常水平,但Th1仍低于正常水平(P<0.05);辐照小鼠较对照肿瘤小鼠肿瘤载量明显升高(P<0.01)。与辐射组对比,熟地可提高NK1、Tc1、Th1比例和数量(P<0.05,P<0.01),减少辐照后肿瘤载量(P<0.05)。结论辐照后Th1细胞修复能力较弱,影响整体抗肿瘤能力;熟地可促进辐射后IFN-γ分泌性T和NK细胞修复,减少肿瘤转移风险。
-
-
王家琦;
吴路路;
王禹丹;
张飞飞;
党懿;
齐晓勇
-
-
摘要: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可导致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甚至猝死,是世界范围内残疾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NK细胞作为机体固有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与ACS的发生、发展及心肌梗死后的损伤修复密切相关。本文针对NK细胞在ACS中的作用及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ACS发病机制阐明及治疗提供新思路。
-
-
冯佩平;
章红军
-
-
摘要:
紫锥菊简介紫锥菊原产于北美东部及中部,是一种著名的药用植物和产品,紫锥菊制剂的作用机制通常是通过抗病毒、免疫调节、抗炎和抗氧化来发挥作用。部分研究表明,紫锥菊制剂具有一定的抗癌活性,其提取物是NK细胞的有效激活剂。
-
-
海南医学编辑部(翻译、整理)
-
-
摘要: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各种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人类的平均寿命持续增加,随之而来的癌症成为人类社会的一个主要的健康问题。目前根据不同的癌症指征,患者可以选择手术、放疗和全身化疗等不同治疗方法,并取得较好的疗效。手术仍然是应对局部原发肿瘤和相关区域淋巴癌的最有效治疗,晚期癌症需要系统性的细胞毒性化疗。然而,这些治疗的副作用限制了其临床应用。在过去的十年里,肿瘤免疫疗法的蓬勃发展已经彻底改变了癌症的治疗格局,为广大癌症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癌症患者可以从向治疗中获益,如单克隆抗体或小分子药物,它们可以消耗肿瘤细胞或靴向肿瘤细胞生长信号级联。尽管这些疗法取得了重大进展,但仍未真正满足一些癌症治疗的医疗需求,这就促使产生第二波免疫肿瘤学治疗。其中,基于自然杀伤(natural killer,NK)细胞的免疫疗法是目前免疫治疗研究的前沿。
-
-
孙艳飞;
汪洋;
葛柏平;
王钢
- 《中华医学会第二十七次全国高压氧医学学术会议》
| 2018年
-
摘要:
目的:探讨高压氧对酵母多糖诱导的脓毒症小鼠早期NK细胞的影响. 方法:选用成年的SPF级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4组:Ⅰ组-"生理盐水+空气"组、Ⅱ组-"脓毒症+空气"组、Ⅲ组-"生理盐水+HBO"组和Ⅳ组-"脓毒症+HBO"组.Ⅱ组和Ⅳ组进行腹腔注射500mg/kg酵母多糖(zymosan,ZY)诱导脓毒症模型;而Ⅰ组和Ⅲ组动物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在注射完成后的4小时和11小时分别对Ⅲ组和Ⅳ组进行HBO干预;而Ⅰ组和Ⅱ组无干预措施.造模成功18小时后分离小鼠外周血的单个核细胞,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NK细胞的表型分子和功能分子. 结果:Ⅱ组小鼠外周血中NK细胞的比例较工组小鼠明显上升(P<0.05),但Ⅳ组小鼠NK细胞比例较II组的上升明显下调少<0.05); Ⅱ组小鼠NK细胞表面的活化性受体分子NKp46和NKG2D的表达水平较工组显著升高(P<0.05),而Ⅳ组小鼠NK细胞表面的活化性受体分子NKp46和NKG2D的表达升高水平较II组显著降低(P<0.05); Ⅱ组小鼠的NK细胞表面的抑制性受体CD94和NKG2A的表达水平较工组显著下降(P<0.05),而Ⅳ组小鼠的NK细胞表面的抑制性受体CD94和NKG2A的表达水平较Ⅱ组显著恢复并上调(P<0.05) 。 结论:HBO可降低脓毒症早期小鼠NK细胞的数量,抑制NK细胞表面活化性受体分子的表达,提高抑制性受体的表达,从而抑制机体脓毒症状态下的炎症反应。
-
-
孙艳飞;
汪洋;
葛柏平;
王钢
- 《中华医学会第二十七次全国高压氧医学学术会议》
| 2018年
-
摘要:
目的:探讨高压氧对酵母多糖诱导的脓毒症小鼠早期NK细胞的影响. 方法:选用成年的SPF级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4组:Ⅰ组-"生理盐水+空气"组、Ⅱ组-"脓毒症+空气"组、Ⅲ组-"生理盐水+HBO"组和Ⅳ组-"脓毒症+HBO"组.Ⅱ组和Ⅳ组进行腹腔注射500mg/kg酵母多糖(zymosan,ZY)诱导脓毒症模型;而Ⅰ组和Ⅲ组动物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在注射完成后的4小时和11小时分别对Ⅲ组和Ⅳ组进行HBO干预;而Ⅰ组和Ⅱ组无干预措施.造模成功18小时后分离小鼠外周血的单个核细胞,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NK细胞的表型分子和功能分子. 结果:Ⅱ组小鼠外周血中NK细胞的比例较工组小鼠明显上升(P<0.05),但Ⅳ组小鼠NK细胞比例较II组的上升明显下调少<0.05); Ⅱ组小鼠NK细胞表面的活化性受体分子NKp46和NKG2D的表达水平较工组显著升高(P<0.05),而Ⅳ组小鼠NK细胞表面的活化性受体分子NKp46和NKG2D的表达升高水平较II组显著降低(P<0.05); Ⅱ组小鼠的NK细胞表面的抑制性受体CD94和NKG2A的表达水平较工组显著下降(P<0.05),而Ⅳ组小鼠的NK细胞表面的抑制性受体CD94和NKG2A的表达水平较Ⅱ组显著恢复并上调(P<0.05) 。 结论:HBO可降低脓毒症早期小鼠NK细胞的数量,抑制NK细胞表面活化性受体分子的表达,提高抑制性受体的表达,从而抑制机体脓毒症状态下的炎症反应。
-
-
孙艳飞;
汪洋;
葛柏平;
王钢
- 《中华医学会第二十七次全国高压氧医学学术会议》
| 2018年
-
摘要:
目的:探讨高压氧对酵母多糖诱导的脓毒症小鼠早期NK细胞的影响. 方法:选用成年的SPF级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4组:Ⅰ组-"生理盐水+空气"组、Ⅱ组-"脓毒症+空气"组、Ⅲ组-"生理盐水+HBO"组和Ⅳ组-"脓毒症+HBO"组.Ⅱ组和Ⅳ组进行腹腔注射500mg/kg酵母多糖(zymosan,ZY)诱导脓毒症模型;而Ⅰ组和Ⅲ组动物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在注射完成后的4小时和11小时分别对Ⅲ组和Ⅳ组进行HBO干预;而Ⅰ组和Ⅱ组无干预措施.造模成功18小时后分离小鼠外周血的单个核细胞,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NK细胞的表型分子和功能分子. 结果:Ⅱ组小鼠外周血中NK细胞的比例较工组小鼠明显上升(P<0.05),但Ⅳ组小鼠NK细胞比例较II组的上升明显下调少<0.05); Ⅱ组小鼠NK细胞表面的活化性受体分子NKp46和NKG2D的表达水平较工组显著升高(P<0.05),而Ⅳ组小鼠NK细胞表面的活化性受体分子NKp46和NKG2D的表达升高水平较II组显著降低(P<0.05); Ⅱ组小鼠的NK细胞表面的抑制性受体CD94和NKG2A的表达水平较工组显著下降(P<0.05),而Ⅳ组小鼠的NK细胞表面的抑制性受体CD94和NKG2A的表达水平较Ⅱ组显著恢复并上调(P<0.05) 。 结论:HBO可降低脓毒症早期小鼠NK细胞的数量,抑制NK细胞表面活化性受体分子的表达,提高抑制性受体的表达,从而抑制机体脓毒症状态下的炎症反应。
-
-
孙艳飞;
汪洋;
葛柏平;
王钢
- 《中华医学会第二十七次全国高压氧医学学术会议》
| 2018年
-
摘要:
目的:探讨高压氧对酵母多糖诱导的脓毒症小鼠早期NK细胞的影响. 方法:选用成年的SPF级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4组:Ⅰ组-"生理盐水+空气"组、Ⅱ组-"脓毒症+空气"组、Ⅲ组-"生理盐水+HBO"组和Ⅳ组-"脓毒症+HBO"组.Ⅱ组和Ⅳ组进行腹腔注射500mg/kg酵母多糖(zymosan,ZY)诱导脓毒症模型;而Ⅰ组和Ⅲ组动物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在注射完成后的4小时和11小时分别对Ⅲ组和Ⅳ组进行HBO干预;而Ⅰ组和Ⅱ组无干预措施.造模成功18小时后分离小鼠外周血的单个核细胞,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NK细胞的表型分子和功能分子. 结果:Ⅱ组小鼠外周血中NK细胞的比例较工组小鼠明显上升(P<0.05),但Ⅳ组小鼠NK细胞比例较II组的上升明显下调少<0.05); Ⅱ组小鼠NK细胞表面的活化性受体分子NKp46和NKG2D的表达水平较工组显著升高(P<0.05),而Ⅳ组小鼠NK细胞表面的活化性受体分子NKp46和NKG2D的表达升高水平较II组显著降低(P<0.05); Ⅱ组小鼠的NK细胞表面的抑制性受体CD94和NKG2A的表达水平较工组显著下降(P<0.05),而Ⅳ组小鼠的NK细胞表面的抑制性受体CD94和NKG2A的表达水平较Ⅱ组显著恢复并上调(P<0.05) 。 结论:HBO可降低脓毒症早期小鼠NK细胞的数量,抑制NK细胞表面活化性受体分子的表达,提高抑制性受体的表达,从而抑制机体脓毒症状态下的炎症反应。
-
-
Neha Mehta-Shah;
Steven Horwitz;
马硕;
魏立强
- 《第57届美国血液年会》
| 2015年
-
摘要:
尽管所有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s)均不常见,但某些亚型更为罕见,如肠病相关T细胞淋巴瘤、肝脾T细胞淋巴瘤、结外NK/T细胞淋巴瘤和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在美国每种亚型年发病率小于500例.由于这些亚型非常罕见,用于指导临床决策的相关数据十分有限.因此,的治疗通常基于推测、病例研究、个人经验和观点.总结了这些疾病现有的初始诊治数据,并与已建立的常见T细胞淋巴瘤诊治方案进行了比较.
-
-
Neha Mehta-Shah;
Steven Horwitz;
马硕;
魏立强
- 《第57届美国血液年会》
| 2015年
-
摘要:
尽管所有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s)均不常见,但某些亚型更为罕见,如肠病相关T细胞淋巴瘤、肝脾T细胞淋巴瘤、结外NK/T细胞淋巴瘤和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在美国每种亚型年发病率小于500例.由于这些亚型非常罕见,用于指导临床决策的相关数据十分有限.因此,的治疗通常基于推测、病例研究、个人经验和观点.总结了这些疾病现有的初始诊治数据,并与已建立的常见T细胞淋巴瘤诊治方案进行了比较.
-
-
Neha Mehta-Shah;
Steven Horwitz;
马硕;
魏立强
- 《第57届美国血液年会》
| 2015年
-
摘要:
尽管所有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s)均不常见,但某些亚型更为罕见,如肠病相关T细胞淋巴瘤、肝脾T细胞淋巴瘤、结外NK/T细胞淋巴瘤和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在美国每种亚型年发病率小于500例.由于这些亚型非常罕见,用于指导临床决策的相关数据十分有限.因此,的治疗通常基于推测、病例研究、个人经验和观点.总结了这些疾病现有的初始诊治数据,并与已建立的常见T细胞淋巴瘤诊治方案进行了比较.
-
-
Neha Mehta-Shah;
Steven Horwitz;
马硕;
魏立强
- 《第57届美国血液年会》
| 2015年
-
摘要:
尽管所有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s)均不常见,但某些亚型更为罕见,如肠病相关T细胞淋巴瘤、肝脾T细胞淋巴瘤、结外NK/T细胞淋巴瘤和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在美国每种亚型年发病率小于500例.由于这些亚型非常罕见,用于指导临床决策的相关数据十分有限.因此,的治疗通常基于推测、病例研究、个人经验和观点.总结了这些疾病现有的初始诊治数据,并与已建立的常见T细胞淋巴瘤诊治方案进行了比较.
-
-
李芹;
杨瑞华;
林恢;
刘政芳;
齐艳平
- 《世界中联第六届肝病国际学术大会》
| 2015年
-
摘要:
目的:探讨HBV相关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NK细胞的变化趋势及其与预后的关系.rn 方法:选取HBV-ACLF患者46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40例,健康志愿者(NC)20例,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3+、CD4+、CD8+T细胞及NK细胞计数,用SPSS 18.0软件对其进行统计学分析.rn 结果:HBV-ACLF组外周血CD3+、CD4+T细胞、NK细胞计数与慢性乙肝组、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HBV-ACLF组外周血CD8+T细胞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BV-ACLF患者死亡组中CD3+、CD4+、CD8+T细胞及NK细胞计数均低于存活组,两组CD3+、CD4+、CD8+T细胞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n 结论:HBV-ACLF患者存在T细胞亚群失衡和细胞免疫紊乱,提示细胞免疫参与了HBV-ACLF的发病和进展.
-
-
李芹;
杨瑞华;
林恢;
刘政芳;
齐艳平
- 《世界中联第六届肝病国际学术大会》
| 2015年
-
摘要:
目的:探讨HBV相关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NK细胞的变化趋势及其与预后的关系.rn 方法:选取HBV-ACLF患者46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40例,健康志愿者(NC)20例,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3+、CD4+、CD8+T细胞及NK细胞计数,用SPSS 18.0软件对其进行统计学分析.rn 结果:HBV-ACLF组外周血CD3+、CD4+T细胞、NK细胞计数与慢性乙肝组、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HBV-ACLF组外周血CD8+T细胞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BV-ACLF患者死亡组中CD3+、CD4+、CD8+T细胞及NK细胞计数均低于存活组,两组CD3+、CD4+、CD8+T细胞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n 结论:HBV-ACLF患者存在T细胞亚群失衡和细胞免疫紊乱,提示细胞免疫参与了HBV-ACLF的发病和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