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多发性骨髓瘤

多发性骨髓瘤

多发性骨髓瘤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3年内共计9477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临床医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878篇、会议论文295篇、专利文献25588篇;相关期刊1147种,包括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国际检验医学杂志、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166种,包括第九届中国肿瘤内科大会、第四届中国肿瘤医师大会暨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临床化疗专业委员会2015年学术年会、第十一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血液学学术会议暨第二届中西医结合血液学高峰论坛、第八届全国难治性白血病学术研讨会、第四届全国难治性淋巴瘤学术研讨会、第四届全国多发性骨髓瘤学术研讨会、第五届钟山国际MDS学术研讨会、南京2012血液学年会等;多发性骨髓瘤的相关文献由16665位作者贡献,包括侯健、陈文明、邱录贵等。

多发性骨髓瘤—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878 占比:25.54%

会议论文>

论文:295 占比:0.85%

专利文献>

论文:25588 占比:73.61%

总计:34761篇

多发性骨髓瘤—发文趋势图

多发性骨髓瘤

-研究学者

  • 侯健
  • 陈文明
  • 邱录贵
  • 李娟
  • 李建勇
  • 陈世伦
  • 陈丽娟
  • 傅卫军
  • 陆化
  • 姜华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杨姁; 王飞清; 赵嘉宁; 张弛可; 梁惠玲; 漆沙沙; 吴丹; 刘燕青; 唐东昕; 刘洋; 李艳菊
    • 摘要: 背景:近年来,在肿瘤微环境中干细胞与肿瘤的相互作用已成为研究热点,但是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条件培养液对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影响的实验鲜有报道。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条件培养液对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增殖、迁移及分化能力的影响。方法:以组织块贴壁法提取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同时培养并提取人多发性骨髓瘤RPMI8226和U266细胞上清液制备条件培养液。按培养基的不同进行细胞分组:对照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仅用L-DMEM完全培养液培养;实验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用20%RPMI8226细胞条件培养液或20%U266细胞条件培养液和80%L-DMEM完全培养液培养。培养24 h,通过CCK-8、EDU、结晶紫染色观察细胞增殖情况,划痕法评估细胞迁移情况,成骨成脂诱导实验检测细胞分化能力,Real-time PCR检测细胞中周期蛋白基因p16、p21 mRNA表达。结果与结论:实验组细胞的增殖数量多于对照组(P <0.05),迁移率高于对照组(P <0.05),矿化结节染色面积小于对照组(P <0.05),脂滴阳性染色面积大于对照组(P <0.05);实验组的细胞周期基因p16、p21 mRNA表达低于对照组(P <0.05)。结果表明,人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条件培养液可促进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迁移和成脂分化,抑制成骨分化,可能与其抑制p16、p21基因表达有关。
    • 卜广瑞; 张艳敏; 徐李红
    • 摘要: 目的 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的凝血指标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以80例MM患者为对象,以同期80名健康人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凝血指标,分析其与患者病情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D二聚体(D-D)、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水平高于对照组,抗凝血酶(AT)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缓解组D-D、FDP、vWF水平低于未缓解组,AT水平高于未缓解组(P<0.05).I期、II期、III期组D-D、FDP、AT,vWF比较差异显著(P<0.05).I期组D-D、FDP、vWF水平低于II期组、III期组(P<0.05),II期组D-D、FDP、vWF水平低于III期组(&0.05).I期组AT水平高于Ⅱ期组、Ⅲ期组(P<0.05),Ⅱ期组AT水平高于Ⅲ期组(P<0.05).结论 MM患者D-D、FDP、vWF水平在治疗前升高,AT水平降低,随疾病缓解后其水平趋于恢复正常,并且检测上述指标有助于早期判断患者的病理分期.
    • 黄美; 李艳菊; 刘洋; 王飞清; 梁惠玲; 杨姁; 赵嘉宁; 王琨; 刘燕青; 周媛; 王季石
    • 摘要: 背景:近年来,骨髓微环境与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生长、存活及耐药性的关系成为科研人员研究热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液干预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株的实验鲜有报道.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液对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经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及贴壁纯化健康供者骨髓来源间充质干细胞,收集第3-5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上清培养基,超滤离心管制备浓缩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液,制备含10%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液的1640完全培养基,诱导多发性骨髓瘤RPMI8226和U266细胞株培养48 h,MTT法、EdU荧光染色检测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仪和PI荧光染色检测细胞凋亡情况;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BCL-2、BTK mRNA、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液能促进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株的增殖(P<0.05),抑制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的凋亡(P<0.05),与BCL-2、BTK的mRNA和蛋白高表达密切相关(P<0.05).结果 表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液可促进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增殖.
    • 摘要: 近日,传奇生物用于治疗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的靶向B细胞成熟抗原的CAR-T细胞疗法--西达基奥仑赛的生物制剂许可申请获FDA批准。CAR-T细胞疗法在多种血液系统肿瘤(如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中表现不俗。然而,其自身也存在一定的局限,由于靶点选择困难、CAR-T细胞进入肿瘤组织困难、进入肿瘤组织之后易被其他免疫抑制性分子或细胞阻挡,因而在实体瘤治疗领域的进展并不顺利。在这种情况下,CAR-M细胞疗法应运而生。
    • 李月; 张广迎; 张亚莉; 刘接班; 焦雯静; 蒋引娣
    • 摘要: 目的观察DC-CIK过继免疫+BDT方案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疾病缓解率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咸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53例进行前瞻性研究,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26例采取BDT方案治疗,研究组27例于对照组基础上采取DC-CIK过继免疫治疗,观察比较2组疾病缓解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2组治疗前后血清CD4^(+)、CD8^(+)、CD4^(+)/CD8^(+)水平及生活质量(WHOQOL-100)评分。结果研究组疾病缓解率74.07%较对照组46.15%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WHOQOL-100评分明显升高,且研究组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采取DC-CIK过继免疫+BDT方案治疗,能提高疾病缓解率,改善免疫功能及生活质量,且具有安全性。
    • 陈银崧; 吴静文; 莫美娟
    • 摘要: 目的:观察温经活络外治法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合并早期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多发性骨髓瘤合并早期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和营养保护,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温经玉龙散外敷联合热奄包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周围神经病变分级和正中神经、尺神经、腓总神经、胫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otor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M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ensory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SCV)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周围神经病变分级改善情况优于本组治疗前,且治疗后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正中神经、尺神经、腓总神经、胫神经的MCV、SVC大于本组治疗前,且治疗后试验组大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经活络外治法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合并早期周围神经病变,能有效延缓周围神经病变进展,缓解患者疼痛,提高生活质量。
    • 杜培林; 陈再云
    • 摘要: 目的:研究来那度胺联合硼替佐米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疗效及对免疫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60例研究对象选自本院2017年9月—2020年9月间收治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采用计算机产生随机数抽样方法进行随机分组,30例患者纳入比对组、30例患者纳入分析组,比对组患者开展硼替佐米治疗,分析组患者实施来那度胺+硼替佐米治疗。比对分析2组临床疗效、免疫细胞因子水平。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免疫细胞因子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分析组患者治疗后CD4^(+)、CD3^(+)、CD4^(+)/CD8^(+)指标均高于比对组(P<0.05);比对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低于分析组(P<0.05)。结论:来那度胺联合硼替佐米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机体免疫功能,值得广泛应用。
    • 葛肖平
    • 摘要: 目的:分析针对多发性骨髓瘤化疗的患者采用身心并重共护的连续性护理干预对患者的心理韧性及自我管理的影响情况。方法:选取本院78例多发性骨髓瘤化疗患者(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采用双盲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观察组39例(身心并重共护连续性护理),对照组39例(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情况、心理韧性水平、自我效能评价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在生活情况、社会情况、躯体情况、心理情况、认知情况等五个方面评分比较上无差异性(P>0.05),干预后,观察组在生活情况、社会情况、躯体情况、心理情况、认知情况等五个方面评分上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干预后,观察组在心理韧性水平和自我效能对比上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中恶心呕吐1例、营养不良1例,对照组中血小板降低2例、便秘2例、恶心呕吐3例、营养不良2例,观察组不良反应占比显著低于对照组(5.13%比23.08%),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的健康生活方式养成评分为(168.35±16.54)分,对照组的健康生活方式养成评分为(78.56±25.36)分,观察组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t=18.520,P=0.000)。结论:多发性骨髓瘤化疗的患者采用身心并重共护的连续性护理干预对患者的心理韧性及自我管理的影响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李保军; 时雨生
    • 摘要: 目的分析其他疾病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原因,并总结防范误诊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2021年2月13例被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首发症状为单纯腰痛者6例,腰痛伴下肢疼痛麻木者7例,初期均被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接受1种或多种非手术方法治疗,效果不佳。误诊时间为1周~15个月。经详细询问病史、严格查体并结合实验室、MRI、γ干扰素释放试验、骨髓穿刺涂片、术后病理等检查,最终明确诊断为多发性骨髓瘤、骨转移癌、非特异性脊椎感染、椎管内良性占位(脊髓室管膜瘤1例、椎管内表皮样囊肿1例、椎管内髓外脂肪瘤1例)各3例,脊柱结核1例。多发性骨髓瘤及骨转移癌患者经化疗、自体骨髓移植、靶向药物等治疗后,均在3年内死亡;非特异性脊椎感染患者经抗感染治疗后痊愈,脊柱结核患者抗结核治疗失败后手术,目前在康复中;椎管内良性占位患者均经手术治疗后痊愈。结论为避免其他复杂原因引发的腰腿疼痛疾病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应做到详细询问病史,严格查体,明确病位,重视实验室检查指标,及时行MRI检查,并提高临床医师鉴别诊断能力。
    • 韩文娟; 卢俊玮; 颉延飞
    • 摘要: 目的探讨环磷酰胺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依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88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分为沙利度胺组和环磷酰胺组,每组44例,沙利度胺组患者给予沙利度胺+硼替佐米+地塞米松治疗,环磷酰胺组患者给予环磷酰胺+硼替佐米+地塞米松治疗。治疗10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细胞因子及蛋白[M蛋白、血红蛋白(Hb)、骨髓浆细胞计数、血小板因子4(PF4)、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肾功能指标[血尿素氮(BUN)、肌酐、尿酸]、免疫因子指标[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白细胞介素(IL)-6、IL-17]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环磷酰胺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沙利度胺组(P﹤0.01)。治疗后,环磷酰胺组患者M蛋白、骨髓浆细胞计数、β2-MG水平均低于沙利度胺组(P﹤0.05),Hb、PF4水平均高于沙利度胺组(P﹤0.05)。治疗后,沙利度胺组患者肌酐水平低于本组治疗前(P﹤0.05),环磷酰胺组患者BUN、肌酐、尿酸水平均低于本组治疗前(P﹤0.05),且环磷酰胺组患者BUN、肌酐、尿酸水平均低于沙利度胺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TGF-β、IL-6、IL-17水平均低于本组治疗前(P﹤0.05),且环磷酰胺组患者TGF-β、IL-6、IL-17水平均低于沙利度胺组(P﹤0.05)。两组患者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环磷酰胺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较好,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细胞因子及蛋白水平、肾功能指标和免疫因子指标,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